钌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钌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钌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络合物,氢化,氨基,苯乙酮,不对称,喹啉,羰基。

钌络合物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淑淑,黄鹏[1](2018)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有机钌络合物中的钌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80℃温度条件下,在聚四氟乙烯内衬压力消解罐中,消解有机钌络合物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有机钌络合物中钌的方法。考察了溶样方法、消解时间、消解温度和干扰离子对钌测定的影响。测定钌的检出限为0.02μ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钌浓度在0~200mg/L范围内与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结果满意。用本法测定(五甲基环戊二烯基)(1,3-环辛二烯)四氟硼酸钌、(S,S)-N-(对甲苯磺酰)-1,2-二苯乙烷二胺(对异丙基甲苯)氯化钌和对伞花烃二氯化钌叁种有机钌络合物催化剂中的钌含量,结果准确,表明该法适合有机钌(liáo)络合物中钌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浙江冶金》期刊2018年02期)

丁海洋,游思佳,何欢欢,魏同洪,宋天梅[2](2018)在《掺杂聚丙烯酸增强钌络合物接枝聚丙烯酸交联纳米粒的电化学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钌络合物接枝的聚丙烯酸(Ru-PAA),以此作为电化学发光(ECL)聚合物。当钌络合物为PAA的16.2%(质量比)时,ECL发光聚合物中钌络合物的接枝量达到了饱和。利用Ru-PAA上残余的多羧基和被掺杂PAA的多羧基,以氮丙啶为羧基交联剂,交联制备了PAA掺杂的ECL纳米粒。在ECL纳米粒内掺杂PAA时,ECL强度会增加,表明非发光的聚电解质PAA能够增强纳米粒内部接枝的ECL组分的电致化学发光。当非发光的PAA掺杂量为1/20时,ECL信号增强了43.2%。同时,制备的纳米粒也表现出了一些良好的性质,包括在长达15天的考察期中粒径和粒径分布的结构稳定性、约20nm的小粒径和良好的水溶性。当然,表面的残余羧基也为生物标记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阳珠生,陈飞,何艳梅,阳年发,范青华[3](2016)在《手性二胺金属钌络合物催化喹啉水相不对称氢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四氢喹啉衍生物是构筑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骨架~([1])。自周永贵小组首次报道喹啉的不对称氢化以来~([2]),一系列手性膦配体金属铱络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喹啉衍生物的不对称氢化见诸报道~([3])。我们以手性二胺金属钌配合物为催化剂,在纯水条件下即可实现喹啉的不对称氢化~([4]),对映选择性最高达99%ee(与有机相不对称氢化结果相当~([5]))。(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王婷婷,常建华,朱成刚,王志丹[4](2016)在《钌络合物合成氧敏感膜的光学与传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钌络合物Ru(dpp)3Cl2的发光特性,制备了一种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荧光激发性能高的氧敏感膜。研究了敏感膜的透光特性,重点分析了荧光试剂浓度、液体温度、p H值、电路参数等因素对敏感膜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激发光源对敏感膜荧光性能及其使用寿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氧敏感膜的特异性和对溶解氧的响应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氧敏感膜对水体中的溶解氧响应度较好,检测误差保持在1%左右,在溶解氧/葡萄糖含量测定、微生物传感检测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6年05期)

刘晓晶,周宏勇,刘兵,李小娜,宋沙沙[5](2014)在《氨基葡萄糖衍生物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氢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D-氨基葡萄糖氨基及羟基的反应,制备了缩醛化氨基葡萄糖衍生物L1及磺酰胺基葡萄糖衍生物L2~L4.将其与Ru(Ⅱ)化合物原位组成催化体系,考察了该催化体系在苯乙酮氢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有机基团的引入提高了氨基葡萄糖参与氢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及碱的种类对RuCl2(PPh3)3/L4催化苯乙酮氢化反应的影响.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反应对苯乙酮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7.13 kJ/mol,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刘兵,周宏勇,李云庆,王家喜[6](2014)在《壳聚糖酯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硬脂酸壳聚糖酯(O-stearoyl chitosan,SCS)与[Ru Cl2(p-cymene)]2原位形成催化剂对以异丙醇、甲酸钠为氢源的苯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四氢呋喃用量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硬脂酸壳聚糖酯在异丙醇/四氢呋喃的溶液中以胶束形式存在,平均胶束粒径213 nm.以异丙醇为氢供体时,产物1-苯乙醇ee值可达62.9%,四氢呋喃的用量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当异丙醇与四氢呋喃体积比为1∶1时催化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100℃时催化反应的催化效率(TOF)值可达48.5 h-1;以甲酸钠作氢源时,反应的TOF值及1-苯乙醇的ee分别可达29.4 h-1及53.0%.(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12期)

聂红芬,周宏勇,李小娜,李云庆,王家喜[7](2013)在《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还原胺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胺基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L1~L4与RuCl2(PPh3)3原位组成催化体系,催化苯乙酮与甲酸铵的还原胺化反应形成α-苯乙胺、N-(1-苯乙基)甲酰胺及α-苯乙醇.配体上大取代基及苯基取代基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85℃时苯乙酮的还原胺化反应较快,在125℃时,苯乙酮的氢转移形成苯乙醇成为主要的反应.还原胺化反应的氢源及氨源为甲酸铵.提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3年11期)

聂红芬[8](2013)在《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还原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酮的还原是有机合成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产物醇和胺可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金属络合物催化的氢转移反应由于其催化条件温和,被广泛应用于酮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中。本文对该类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反应做了总结,合成了一系列配体,考察了这些配体对苯乙酮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主要内容如下:以L-苯丙氨酸和L-丙氨酸为原料,合成了恶唑啉配体(L1),以D-苯甘氨醇和对甲基苯磺酰氯反应,合成了苯磺酰胺配体(L2)。考察了恶唑啉配体(L1)、苯磺酰胺配体(L2)、苯甘氨醇配体(L3)及氨基葡萄糖盐酸盐配体(L4)与RuCl2(PPh3)3及[RuCl2(p-cymene)]2原位形成的催化剂催化苯乙酮的氢转移反应的催化活性。L1/RuCl2(PPh3)3体系催化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催化剂前体:配体:苯乙酮=1:1:1000时,反应温度为90℃时,3h后转化率为12%,升高到140℃时,反应3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增加到96%。L2/RuCl2(PPh3)3催化体系比L2/[RuCl2(p-cymene)]2催化体系活性高。L3/[RuCl2(p-cymene)]2催化反应,催化剂前体:配体:苯乙酮=1:4:2000时,25℃时反应10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为92.3%,ee%为25.9%;催化剂前体:配体:苯乙酮=1:1:800时,90℃反应3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为76.5%,ee%为10.3%;催化剂前体:配体:苯乙酮=1:1:2000时,140℃时反应2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为64.1%,ee%为1.1%,对映体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L4/[RuCl2(p-cymene)]2催化体系,催化剂前体:配体:苯乙酮=1:1:100时,25℃时反应12h,苯乙酮的转化率为2.7%,ee%为48%,反应24h,苯乙酮的转化率为12.4%,ee%为24.2%。在氨基取代苯并咪唑类配体(L5-L8)及其吡啶取代的咪唑衍生物配体(L9-L10)与RuCl2(PPh3)3原位形成的催化剂的催化下,苯乙酮与甲酸铵反应主要生成α-苯乙胺、N-(1-苯乙基)甲酰胺及α-苯乙醇。在该反应中,甲酸铵为还原胺化反应的氢源及氨源,位阻大的取代基及苯基取代的咪唑类配体及二甲基吡啶取代的N-杂环卡宾配体有利于亚胺的氢转移反应,在85℃时,苯乙酮的还原胺化反应较快,125℃时苯乙酮氢转移反应形成苯乙醇的反应为主要的反应。(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3-05-01)

霍恒瑞[9](2012)在《氨基磺酰胺—钌(Ⅱ)络合物催化醛氢转移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化学具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它避免了化学的副作用,显现了人的能动性,它比环保意识要高一个层次。同时也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和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也是对传统化学及其工程实践的反思,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以水与安全助剂或水做绿色的溶剂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的研究内容,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本论文旨在探究水/聚乙二醇和水相体系中氨基磺酰胺类配体对醛的氢转移反应的催化性能。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1、综述了在绿色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还有绿色溶剂的感念和研究内容,以及水作为反应溶剂的优点和不足;近几十年醛催化还原反应的进展,包括过渡金属类化合物催化醛的催化加氢反应,与过渡金属类化合物催化醛的催化氢转移反应。在以上催化还原反应中,主要是基于乙二胺的配体,并对这类配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催化醛的氢转移反应的催化活性做了简单的介绍,同时还对个别催化剂的回收及循环利用进行了讨论。2、研究了PEG/H2O混合体系中Ru-TsEN催化醛的氢转移反应,得到与常规有机溶剂中相当或更好的催化活性和化学选择性,通过最佳的混合萃取体系n-hexane/ether(v/v)萃取产物。结果表明,未经修饰的催化剂Ru-TsEN可以回收9次,在前6次回收反应中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下降。其中,在α,β-不饱和醛的催化氢化反应中,仅有少量肉桂醛中碳碳双键和羰基键均被还原,而碳碳双键和羰基键均被还原占还原总量的2.0%。所以PEG的水溶液是负载未经修饰的Ru-TsEN催化剂的一种有效的“载体”。3、通过对配体TsEN结构的修饰,成功的合成了一类新型含季铵盐的水溶性氨基磺酰胺配体Ⅰ~Ⅴ,在水相中与[RuCl2(p-cymene)]2络合,以甲酸钠为氢源对醛的氢转移反应催化性能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催化效果,催化剂易于与反应混合物分离,并可重复使用5次。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芳香醛和α,β-不饱和醛的TH反应中,反应时间几乎都在4小时内完成。催化苯甲醛的氢转移反应1h反应完全;在α,β-不饱和醛的催化氢化反应中,仅有少量肉桂醛的碳碳双键和羰基键均被还原,而碳碳双键和羰基键均被还原的量占总还原量的1.8%。4、合成了一类基于乙二胺的新型含羧基的水溶性氨基磺酰胺配体Ⅵ,以水作溶剂,甲酸钠为氢源,考察了该类配体与[RuCl2(p-cymene)]2的络合物,对醛的氢转移反应催化性能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催化效果,催化剂易于与反应混合物分离,并可重复使用3次。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芳香醛和α,β-不饱和醛的TH反应,反应时间几乎都在4.5小时内完成。对催化苯甲醛氢转移反应取得了较好的催化效果;在α,β-不饱和醛的催化氢化反应中,羰基键均被还原,而碳碳不饱和双键和羰基均被还原的量占还原总量的2.3%。(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2-05-15)

鞠坤东,刘慧玲,刘泽甫,刘培念[10](2012)在《双联吡啶钌络合物催化的羰基化何物的氢转移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醇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化合物有多种方法,其中通过羰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来获得相应的醇是非常常用和有效的途径。而氢转移反应还原羰基化合物大概是最直接的方法。由于反应易于操作,不要求使用活性的金属氢化物和氢气,因而通过金属络合物催化的从异丙醇向羰基化合物的氢转移反应成为制备醇类化合物非常有效的方法。[1]钌络合物是最常用的氢转移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钌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合成了钌络合物接枝的聚丙烯酸(Ru-PAA),以此作为电化学发光(ECL)聚合物。当钌络合物为PAA的16.2%(质量比)时,ECL发光聚合物中钌络合物的接枝量达到了饱和。利用Ru-PAA上残余的多羧基和被掺杂PAA的多羧基,以氮丙啶为羧基交联剂,交联制备了PAA掺杂的ECL纳米粒。在ECL纳米粒内掺杂PAA时,ECL强度会增加,表明非发光的聚电解质PAA能够增强纳米粒内部接枝的ECL组分的电致化学发光。当非发光的PAA掺杂量为1/20时,ECL信号增强了43.2%。同时,制备的纳米粒也表现出了一些良好的性质,包括在长达15天的考察期中粒径和粒径分布的结构稳定性、约20nm的小粒径和良好的水溶性。当然,表面的残余羧基也为生物标记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钌络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淑淑,黄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有机钌络合物中的钌含量[J].浙江冶金.2018

[2].丁海洋,游思佳,何欢欢,魏同洪,宋天梅.掺杂聚丙烯酸增强钌络合物接枝聚丙烯酸交联纳米粒的电化学发光[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3].阳珠生,陈飞,何艳梅,阳年发,范青华.手性二胺金属钌络合物催化喹啉水相不对称氢化[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4].王婷婷,常建华,朱成刚,王志丹.钌络合物合成氧敏感膜的光学与传感特性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

[5].刘晓晶,周宏勇,刘兵,李小娜,宋沙沙.氨基葡萄糖衍生物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氢化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

[6].刘兵,周宏勇,李云庆,王家喜.壳聚糖酯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J].有机化学.2014

[7].聂红芬,周宏勇,李小娜,李云庆,王家喜.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还原胺化反应的研究[J].有机化学.2013

[8].聂红芬.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还原反应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

[9].霍恒瑞.氨基磺酰胺—钌(Ⅱ)络合物催化醛氢转移反应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10].鞠坤东,刘慧玲,刘泽甫,刘培念.双联吡啶钌络合物催化的羰基化何物的氢转移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2012

标签:;  ;  ;  ;  ;  ;  ;  

钌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