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扫描跟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德清县,测量,激光,目标,县政协,机构,光斑。
扫描跟踪论文文献综述
马骏[1](2019)在《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文中研究指出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提高这一履职能力和水平正是各级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德清县九届政协创新建立“跨届重点提案跟踪追办机制”,打破年度、届别等时空限制,从“一答了之”到“一跟到底”,最大限度地发挥提案作用,被评为2018年浙江省政协系统六大(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9-21)
张珊珊[2](2019)在《移动卫星天线圆锥扫描跟踪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移动卫星天线中跟踪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论文研究了圆锥扫描数学模型及跟踪性能。根据移动卫星通信跟踪系统的圆锥扫描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圆锥扫描的跟踪特性,建立了跟踪过程中卫星信号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在不同情况下天线指向偏离卫星时的调整方法。利用仿真分析了影响跟踪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扫描偏角较小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跟踪性能,并且提出了新的对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圆锥扫描跟踪方法对星时间较短并具有稳定的跟踪性能。(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苏滔[3](2019)在《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1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均给予详细的健康教育。两组在检查结束后30分钟后进行SAS评估心理状态,采用自制CT增强扫描认知表进行认知调查,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SAS结果,对照组显着高于观察组;认知调查,对照组显着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对照组显着高于观察组。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马丽,张旭东,邢子正,张馨月,任晓惠[4](2019)在《基于骨架扫描策略的生猪热红外视频目标跟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生猪在运动过程中目标检测与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扫描策略的生猪头部及躯干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首先,检测热红外视频中生猪的通道区域,去除复杂背景的干扰;其次,对通道区域进行预处理,提取生猪的整体骨架;再次,设计图像行列扫描策略,扫描骨架前端关键点,提取头部位置;最后,根据头部与身体的空间关系,检测躯干跟踪框的位置,同步实现头部和躯干的目标跟踪。利用采集到的50只生猪的视频数据,在Matlab R~2014a平台上进行了测试,并与压缩感知跟踪、核相关滤波跟踪和快速判别尺寸空间跟踪等高效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平均跟踪帧速为31. 63 f/s,平均跟踪精确度为0. 675 2(阈值为20像素),分别比压缩感知跟踪、核相关滤波跟踪和快速判别尺寸空间跟踪算法高9. 41、7. 09、2. 72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阮文惠,李志浩,黄珍[5](2019)在《基于激光扫描的智能交通系统中运动目标检测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方法存在准确率较低,误检率较高,检测时间较长,以及抗干扰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激光扫描的智能交通系统中运动目标检测跟踪方法,利用激光扫描传感器区分智能交通系统环境中的运动目标物体,获得激光扫描智能交通系统环境中所有运动目标物体的质点化信息;根据获得的运动目标物体质点化信息,采用均值法构建智能交通系统背景模型,检测当前运动目标图像与背景图像中对应像素点之间的差异获得初步检测结果,为了避免由于噪声干扰将智能交通系统背景区域的像素点被误检为前景运动目标,采用灰度形态学对初步检测结果进行去噪处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对构建的智能交通系统背景模型进行实时更新以适应外界光线变化和场景本身的变化,实现智能交通系统中运动目标检测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系统中运动目标的准确检测跟踪,且具有检出率高、误检率低、检测时间短、抗干扰性能强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耿立红,刘东浩,陈志军,王威,颜毅华[6](2019)在《基于立体方向图和十字跟踪扫描法校准天线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ingantu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 MUSER)天线高指向精度动态跟踪要求,同时为降低非理想因素对复杂系统天线指向测量影响,提出校准天线指向的组合方法.先用网格法测量天线的双圆极化多频率通道立体方向图定性评估系统测量链路状态,后对太阳运行轨道进行十字跟踪扫描测量天线指向偏差,再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天线指向模型的8个参数.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的2台20 m地平式天线将在MUSER系统观测和校准中起重要作用.对20 m天线跟踪指向进行了校准,指向偏差均方根从12'改善到4.4',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类似复杂系统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昊雨,俞泽阳,史兆册,贾迎春[7](2018)在《64排螺旋CT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应用64排螺旋CT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分析64排螺旋CT自动跟踪触发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疑似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患者例数100例,选择时间: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不同的扫描技术:固定延迟时间法、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对应组别名称:A组、B组。经SPSS 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肝左叶、肝右叶、脾脏、胰腺、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增强强度、肝癌与肝实质之间的CT差值数据指标。结果 A组与B组的肝左叶、肝右叶、脾脏、胰腺、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增强强度差异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肝癌与肝实质之间的CT差值数据指标高于A组,P<0.05,差异显着。结论 64排螺旋CT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价值较为肯定,具有操作简单的检查优势性,并且可以获得较优的动脉增强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78期)
祝卿,陈继刚,付裕,余华昌,潘莹[8](2018)在《基于激光跟踪仪的两维平面扫描系统综合参数的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维平面扫描系统是一种常用于各类相控阵体制天线内场调试的机械装置,具有体积庞大、测试参数众多、不易测量等特点。本文从两维平面扫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入手,提供了一种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其各项参数的方法,并对测量过程中影响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计测技术》期刊2018年S1期)
林鑫,郭迎,韩明珠,杨雁南[9](2018)在《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激光束二维扫描跟踪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激光作为能量载体给远程移动设备如无人机充电的过程中,为确保接收端能精准接收到从发射端发射来的激光束,设计了一套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激光束二维扫描跟踪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测量入射激光的光斑中心相对于四象限探测器中心的偏移量,利用监控和控制计算机、控制柜以及二轴转台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可实现激光对移动目标的实时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当移动目标在距离激光束发射端高1m、横向宽度30cm的区域内以不大于5cm/s的速度移动时,该跟踪扫描系统可较准确、实时地跟踪移动目标。(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3期)
刘鹏博[10](2018)在《面向纳米扫描的柔性微动平台建模与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扫描探针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为代表的超精密科学检测仪器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基础工具,在纳米科技的诸多分支学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纳米科技领域对检测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对柔性微动平台的动态扫描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强调重复定位精度等“静态”性能的纳米定位技术不同,纳米扫描更强调对特定轨迹/轮廓的超精密跟踪以及瞬态响应等“动态”运动性能,并往往需要更大的行程和更高的运动速度。这对压电柔性微动平台的结构设计、精确建模与精密跟踪控制均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本文以面向纳米扫描应用的压电柔性微动平台为研究对象,围绕柔性机构建模、精密跟踪控制与实验研究叁个层次展开研究。从柔性机构的变形机理入手,深入研究柔性位移放大机构和运动导向机构的建模方法,建立描述柔性微动平台运动特性的精确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面向纳米扫描的并联内模与重复控制等超精密跟踪控制算法,并进一步通过引入与其结构相匹配的抗饱和补偿单元,全面提高压电柔性微动平台的动态跟踪性能。最后,基于搭建的纳米伺服控制实验系统,通过实验测试和评估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柔性微动平台中保证运动范围的桥式位移放大机构,考虑桥式机构驱动外部负载(如位移导向机构等)的反作用力对柔性铰链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负载作用的桥式机构建模新方法,分析了外部负载对桥式机构放大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柔性铰链应力刚化效应,研究了面向直梁型柔性铰链(短粗梁)的铁木辛柯梁约束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应力刚化作用的桥式机构建模方法,实现了对桥式机构位移输出的精确预测。其次,针对柔性微动平台中保证其运动精度的复合平行导向机构,考虑其基本单元——固定-导向粱在导向工作中因结构限制而存在的轴向变形,在传统伪刚体模型基础上引入线性弹簧描述梁的轴向变形,提出了改进伪刚体模型,基于粱约束模型分析结果,将改进伪刚体模型参数表示伪柔性梁末端载荷的函数,有效描述了柔性梁载荷与变形的耦合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复合平行导向机构的数学模型,准确描述了导向工作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然后,将上述桥式机构和导向机构的建模方法运用于面向纳米扫描应用的二维桥式微动平台的建模分析,建立了整个桥式微动平台的数学模型,揭示了桥式平台的刚度非线性特性。同时基于对压电陶瓷执行器和驱动器的电学特性和柔性机构的机械特性,建立了压电桥式微动平台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为超精密跟踪控制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再次,面向纳米扫描应用对周期参考轨迹的超精密跟踪,设计了基于内模原理的并联内模跟踪控制结构,将产生参考信号的外系统动力学模型植入内模单元,保证了系统对参考信号的渐进跟踪。进一步考虑微执行器饱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引入与并联内模结构相匹配的抗饱和补偿单元,通过对控制输出和系统输出的调整,弱化饱和非线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进一步考虑纳米扫描工作模式对叁角波信号的跟踪需求和执行器饱和对扫描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重复控制的超前抗饱和跟踪控制结构,根据重复控制中因时间延时环节而存在的控制器输出的时间超前信号,对控制器输出是否触发饱和提前预判,从而在实际执行器饱和发生之前激活抗饱和补偿器对系统输出和控制输出进行再设计,提高系统在进入和离开饱和区间的暂态性能,保证系统在饱和区间内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2)
扫描跟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移动卫星天线中跟踪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论文研究了圆锥扫描数学模型及跟踪性能。根据移动卫星通信跟踪系统的圆锥扫描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圆锥扫描的跟踪特性,建立了跟踪过程中卫星信号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在不同情况下天线指向偏离卫星时的调整方法。利用仿真分析了影响跟踪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扫描偏角较小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跟踪性能,并且提出了新的对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圆锥扫描跟踪方法对星时间较短并具有稳定的跟踪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扫描跟踪论文参考文献
[1].马骏.吹尽狂沙始到金[N].人民政协报.2019
[2].张珊珊.移动卫星天线圆锥扫描跟踪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3].苏滔.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马丽,张旭东,邢子正,张馨月,任晓惠.基于骨架扫描策略的生猪热红外视频目标跟踪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9
[5].阮文惠,李志浩,黄珍.基于激光扫描的智能交通系统中运动目标检测跟踪研究[J].激光杂志.2019
[6].耿立红,刘东浩,陈志军,王威,颜毅华.基于立体方向图和十字跟踪扫描法校准天线指向[J].电波科学学报.2019
[7].王昊雨,俞泽阳,史兆册,贾迎春.64排螺旋CT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8].祝卿,陈继刚,付裕,余华昌,潘莹.基于激光跟踪仪的两维平面扫描系统综合参数的测量方法研究[J].计测技术.2018
[9].林鑫,郭迎,韩明珠,杨雁南.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激光束二维扫描跟踪系统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8
[10].刘鹏博.面向纳米扫描的柔性微动平台建模与跟踪控制[D].山东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