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流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反应器,连续流,咪唑,污泥,甲基,固化剂,颗粒。
连续流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鸿应[1](2019)在《康宁加速连续流反应器商业化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康宁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与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签署一项协议,决定在常州科教城内建立康宁微通道反应器(AdvancedFlow Reactor,简称AFR)业务的全球总部。根据协议约定,康宁公司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常州建立业务总部,并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康宁反应器技术开发中心和产品制造基地。同时,康宁公(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高兰,兀晓鹏,王庆,艾庆华,章北平[2](2019)在《连续流间歇生化反应器反硝化过程释磷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高进水ρ(C)∶ρ(N)时连续流间歇生化反应器(CIBR)中反硝化过程释磷现象,以NaAc为碳源,采用进水ρ(C)∶ρ(N)为800∶30和1 200∶30进行缺氧实验,探究反硝化过程释磷规律、机制和pH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2种进水ρ(C)∶ρ(N)下反硝化和释磷作用均同时发生,且先慢速释磷后快速释磷;碳源质量平衡分析得出反硝化过程中实际释磷量远小于理论释磷量,表明聚磷菌活性被抑制,部分碳源能被其他异养菌利用。反硝化过程出现释磷现象是菌群竞争碳源能力差异和反硝化中间产物抑制聚磷菌活性2个方面作用的结果;异氧菌群竞争碳源的能力顺序为反硝化菌>聚磷菌>其他异养菌,且进水碳源浓度越高,对缺氧阶段碳源利用效率越不利;pH曲线的"凸点"可指示反硝化结束,但pH无法指示释磷发生过程。该研究可为反硝化过程除磷提供初步的碳源控制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3](2018)在《连续流微反应器中合成硝苯地平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321231A(45)申请公布日2012.01.18(21)申请号CN201110145533.5(22)申请日2011.06.01(71)申请人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甘肃银达化工有限公司地址730900|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银光路1号(72)发明人王德秋;徐进;王坚智;张广源;白卫兵;刘宝丰;周玲(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11011代理人曾敬(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8年10期)
赵智超,黄剑明,李健,张为堂,张力航[4](2019)在《间歇曝气连续流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保持厌氧段格室为3格,将缺氧段格室从2格减少至0格,好氧段格室由5格逐渐增加至7格,Run1时对好氧段格室采用连续曝气,Run2~Run4时采用间歇曝气.曝/停比分别为:40 min/20 min、40 min/30min、40 min/40 min,硝化液回流比从150%逐渐减少至0%. Run4时,平均进水COD、NH+4-N、TN、PO_4~(3-)-P浓度分别为259. 34、60. 26、64. 42、6. 10 mg·L-1,出水COD、NH+4-N、TN、PO_4~(3-)-P分别为26. 40、1. 03、5. 84、0. 30 mg·L-1.反应器对氮素的去除量从Run1时的192. 30 mg·h-1逐渐增加至Run4时的244. 00 mg·h-1,相应地去除率从65. 40%逐渐增大至95. 30%;从Run1~Run4,反硝化聚磷菌和聚磷菌的活性分别从36. 05%和38. 20%增大至140. 50%和133. 40%;通过间歇曝气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5](2018)在《连续流微反应器中合成硝苯地平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5348174A(45)申请公布日2016.02.24(21)申请号CN201510818846.0(22)申请日2015.11.23(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310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72)发明人雷鸣;张宏(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6](2019)在《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17~19℃),通过接种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于缺氧-好氧连续流反应器中,研究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颗粒污泥系统的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平均超过95%,成功启动了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将好氧区溶解氧(DO)由(3±0.2) mg·L~(-1)提高到(4.5±0.2) mg·L~(-1),探究DO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DO下,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仍能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平均NAR大于95%.另外,通过改变进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探究HRT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8.4 h)会加快污泥颗粒在系统中的循环,使破碎的颗粒污泥不能及时重组,致使污泥颗粒沉淀性变差,造成污泥颗粒的流失.HRT增加到12.2h时,颗粒污泥系统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稳定运行.在运行末(166 d),氨氮去除率和NAR分别为86.7%和96.2%.(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周峰,刘宏臣,王克军,温正慧,陈光文[7](2018)在《连续流微反应器中简单咪唑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微反应器中Radziszewski反应连续高效制备咪唑的工艺过程,考察了停留时间、反应温度、甲醛/乙二醛摩尔比、醋酸铵/乙二醛摩尔比、乙二醛浓度及不同氨源等工艺参数对咪唑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咪唑合成的工艺路线。以醋酸铵为氨源、压力为1.7 MPa、反应温度为140℃、乙二醛浓度为0.25 mol/L、甲醛/乙二醛摩尔比为1.4、醋酸铵/乙二醛摩尔比为2.0、停留时间为159.4 s的条件下,咪唑收率高达81.6%。此外,探索了所构建的微反应器系统对于2-甲基咪唑、2-乙基咪唑和2-异丙基咪唑的合成过程适用性,并对其合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阳艺红,李斌栋[8](2018)在《微反应器中合成1-甲基-4,5-二硝基咪唑的连续流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内交叉多层式微反应器为核心的微反应体系中进行1-甲基-4,5-二硝基咪唑(4,5-MDNI)的合成研究。以甲基咪唑和硝硫混酸为原料,通过对层流流体中分子质量分布的掌控,加强该反应的传质传热过程,使4,5-MDNI的产率提升至87%。考察了硝化剂与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和体积流速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实现了发烟硝酸及发烟硫酸高危性试剂的安全使用,且较常规反应条件下用量显着减少;在100℃精确的温度控制下,单个微反应器以18 mL/h的总体积流速可连续操作高效合成4,5-MDNI,单位时间及单位体积的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贺鹏鹏[9](2018)在《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网板反应器中快速形成与稳定运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在好氧条件及其他特殊条件下,自发凝聚、增殖,自身固定化形成一种微粒状生物凝聚体,称为好氧颗粒污泥。从形态上来说,好氧颗粒污泥有活性污泥法中絮状污泥的特点,可在水中悬浮,与污水接触面积大,因而进水中的营养物质和DO传递速率较高,物质传递速率的提高可提升生物代谢效率,加速底物降解。其还具备生物膜法的特点,微生物种类丰富,不易流失,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可快速分离避免微生物流失。从微生物种群的角度来看,其微生物种群多样,数量多,生物链长,并且在颗粒污泥中各微生物相互作用大。专家与学者早已从理论和小试结果上证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有着其他现有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没有的技术特点,但好氧颗粒污泥尚未达到实际应用。本文主体通过设计并运行连续流网板反应器,实现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维持稳定运行,并分析连续流网板反应器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历程中的促进作用。对颗粒沉降性能和水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形成机制、解体原因和应对措施、维持稳定运行等方面展开探讨。第一部分实验通过加设网板反应器的R1连续流反应装置和未加设网板反应器的R2连续流反应装置进行对比,验证网板反应器在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和之后持续稳定维持中的关键性作用。R1在14d时发现好氧颗粒污泥,25d时形成质量合格的颗粒污泥并稳定运行,而R2在30d时才形成质量合格的好氧颗粒污泥且数量不多。R1稳定运行阶段好氧颗粒污泥颗粒直径在2.5mm左右,沉降速率是47.8m/h,MLSS为5700mg/L左右,SVI为21m L/g左右,SV_(30)为12.5%左右,而R2稳定运行阶段颗粒直径为1.8mm左右,沉降速率为37.0m/h左右,MLSS为4400mg/L左右,SVI为40mL/g左右,SV_(30)为18.0%左右,R1中的微生物含量多于R2,形成的污泥颗粒沉降能力方面优于R2;R1COD、TN、NH_4~+-N、TP等出水指标去除率稳定在87.96%、81.25%、86.61%、77%左右,与R2水处理能力相比,R1去除率更高,出水水质更好。R2在43d时即出现了颗粒解体膨胀,而R1一直稳定运行至50d。证明了连续流网板反应器在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形成以及维持稳定方面确有关键性作用和应用价值。分析好氧颗粒污泥解体膨胀原因是由于丝状菌过量增殖,丝状菌比表面积大,传质性能好,随着装置持续运行,形成反应区中污泥负荷及N、P等营养物质消耗较大,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吸收营养物质的量远远大于其他菌种,在这种条件下丝状菌能够更快速的生长并且产生更多的丝状菌。针对前期实验在一定条件下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数量过多引起颗粒解体膨胀的现象,改进优化了连续流网板反应器的尺寸参数,减小前端预反应区四条水廊的横截面面积。同时调整运行参数,提升表面气速至0.025m/s,并且在装置最初开始运行时增大进水流量为100L/h,有机负荷相应的提高为4kgCOD/(m~3·d),之后在25d时为提升形成反应区中N、P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一台恒流水泵向形成反应区进水,进水流量25L/h,并且同时提高进水流量为120L/h,进水有机负荷为5.5kgCOD/(m~3·d),40d之后进水流量持续控制在140L/h,进水有机负荷为6.5kgCOD/(m~3·d)。对反应装置和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后,12d时主反应区出现粒径较小的颗粒,20d时颗粒粒径达到最大,当颗粒完全成熟时颗粒平均粒径增长至3.0mm,保持装置持续运行直到70d主动停止,期间颗粒仍然保持稳定。成熟颗粒沉降速率是48~52m/h,SVI维持在17.5~19.5m L/g,SV_(30)维持在10.0%~12.0%,沉降性能优异;COD平均去除率是90%,TN平均去除率是84%,TP平均去除率是75%。在应用连续流网板反应器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过程中,“晶核假说”与“微生物自凝聚假说”是实验的主要支撑理论。实验使用的生活污水以及从污水厂取得的接种污泥均带有粒径较小的颗粒状物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颗粒相互碰撞聚集以实现颗粒增大成熟,这个过程均是以这些颗粒状物质作为核心。除此之外,微生物附着生长在网板反应器上,形成生物膜后在剪切力作用下破碎成微小生物膜碎片,这些碎片进入主反应区后成为之后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核心即晶核。微生物在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以及在较高水力剪切力作用下,表面会分泌EPS,而EPS本身具有粘性,在上升水流、气流、重力、剪切力和反应装置器壁作用下,微生物会发生碰撞、聚集的现象,最终生成有着紧密结构、良好沉降性能和较高传质效率的好氧颗粒污泥。(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王亮,董慧峪,王建民,强志民[10](2018)在《连续流间隙曝气前缺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分散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用于小流量分散型污水处理的连续流间隙曝气前缺氧生物反应器进行生产性试验.在持续近1年的运行监测和工况优化过程中,考察了不同曝气时间比、混合液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组合工况下该生物反应器去除COD、氮、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可以维持高的污泥浓度,进而高效去除污水中的COD.脱氮效率可通过调节工艺运行参数来提高:在进水流量一定时,减少曝气时间比(即增加停曝时长);在曝气强度一定时,调低混合液回流比;当进水流量升高时,同时增加曝气时间比与循环时长.当反应器达到稳态运行后,在水温17.4~28.6℃、曝气时间比0.5、曝气阶段平均溶氧浓度约1.0 mg·L~(-1)、总HRT 16.6 h、混合液回流比1.5条件下,COD、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90%、70%~80%、>80%,出水COD、NH_4~+-N、TN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TP指标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连续流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考察高进水ρ(C)∶ρ(N)时连续流间歇生化反应器(CIBR)中反硝化过程释磷现象,以NaAc为碳源,采用进水ρ(C)∶ρ(N)为800∶30和1 200∶30进行缺氧实验,探究反硝化过程释磷规律、机制和pH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2种进水ρ(C)∶ρ(N)下反硝化和释磷作用均同时发生,且先慢速释磷后快速释磷;碳源质量平衡分析得出反硝化过程中实际释磷量远小于理论释磷量,表明聚磷菌活性被抑制,部分碳源能被其他异养菌利用。反硝化过程出现释磷现象是菌群竞争碳源能力差异和反硝化中间产物抑制聚磷菌活性2个方面作用的结果;异氧菌群竞争碳源的能力顺序为反硝化菌>聚磷菌>其他异养菌,且进水碳源浓度越高,对缺氧阶段碳源利用效率越不利;pH曲线的"凸点"可指示反硝化结束,但pH无法指示释磷发生过程。该研究可为反硝化过程除磷提供初步的碳源控制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流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鸿应.康宁加速连续流反应器商业化进程[J].上海化工.2019
[2].高兰,兀晓鹏,王庆,艾庆华,章北平.连续流间歇生化反应器反硝化过程释磷规律[J].环境工程学报.2019
[3]..连续流微反应器中合成硝苯地平的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8
[4].赵智超,黄剑明,李健,张为堂,张力航.间歇曝气连续流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J].环境科学.2019
[5]..连续流微反应器中合成硝苯地平的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8
[6].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J].环境科学.2019
[7].周峰,刘宏臣,王克军,温正慧,陈光文.连续流微反应器中简单咪唑的制备[J].化工学报.2018
[8].刘阳艺红,李斌栋.微反应器中合成1-甲基-4,5-二硝基咪唑的连续流工艺[J].现代化工.2018
[9].贺鹏鹏.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网板反应器中快速形成与稳定运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10].王亮,董慧峪,王建民,强志民.连续流间隙曝气前缺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分散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