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氧化细菌论文_张颖,于丽,梁彩萍,冯淑伟,曹成有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氧化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生境,群落,多样性,固沙林,宏基,基因。

氨氧化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于丽,梁彩萍,冯淑伟,曹成有[1](2019)在《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林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科尔沁沙地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对人工固沙林群落类型的响应,选取科尔沁沙地差巴嗄蒿、山竹岩黄蓍、小黄柳、杨树、樟子松和小叶锦鸡儿6种典型人工固沙林群落作为对象,采用amoA基因克隆文库、荧光定量PCR(Q-PCR)、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等技术和液体震荡培养的方法分析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的组成、丰度、群落结构和硝化潜力。结果表明,Nitrosospira cluster 3a是固沙林土壤AOB群落的绝对优势菌群,其次为cluster 6。Nitrosospira cluster 3a和cluster 6的平均相对丰度在不同固沙林群落间存在显着差异,其中,Nitrosospira cluster 3a在小叶锦鸡儿最高。小叶锦鸡儿土壤AOB丰度最高。全氮、有机质和有效钾是决定AOB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不同固沙林土壤硝化潜力具有显着差异,小叶锦鸡儿群落土壤显着高于其他固沙林土壤。硝化潜力与AOB丰度和土壤全氮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人工固沙林群落类型不影响AOB群落组成和结构,但影响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AOB丰度和硝化潜力。AOB丰度和Nitrosospira cluster 3a的相对丰度可作为科尔沁沙地AOB菌群恢复的指标。与其他群落相比,小叶锦鸡儿固沙林群落恢复土壤AOB种群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付璐璐,李思琦,甄毓,米铁柱[2](2019)在《用于海洋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引物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的2对特异性引物(Amx368F/Amx820R、Brod541F/Amx820R)在其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qPCR技术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细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物Amx368F/Amx820R特异性较高,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信息,且其覆盖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与功能基因hzo丰度正相关(P<0.01);而引物Brod541F/Amx820R特异性较低,覆盖部分厌氧氨氧化细菌及其他多个门的细菌,其量化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与功能基因hzo丰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因此,引物Amx368F/Amx820R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厌氧氨氧化细菌在海洋沉积物中的群落特征,在其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郭俊丽,刘毅,魏文学,葛体达,王光军[3](2019)在《双氰胺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蔬菜种植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抑制农业土壤硝化作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效果显着,为了探讨它们对蔬菜种植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的作用机制,选取40 a以上蔬菜种植土壤,在施加尿素(CK)基础上,分别添加DCD和DMPP进行室内培养,系统监测了土壤中NH_4~+-N、NO_3~--N和硝化势的变化,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揭示了AOB和AOA种群丰度和多样性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相比CK处理,DCD处理和DMPP处理的NH_4~+-N含量升高了213%和675%; NO_3~--N含量降低了13. 3%和37. 2%;硝化势降低了20. 4%和82. 4%;同时,AOB丰度降低了51. 2%和56. 5%; AOA丰度降低了6. 0%和27. 0%.不同抑制剂处理间AOB和AOA的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 nork-environmental-samples、unclassified-Nitrosomonadaceae、unclassified-Bactertia和Nitrosospira是AOB序列属水平的主要优势类群; norank-Crenarchaeota、norank-enviromental-samples和Nitrososphaera是AOA序列属水平的主要优势类群,施用DCD和DMPP显着改变了AOB和AOA的群落组成.综上所述,尿素与DCD和DMPP配施显着抑制NH_4~+-N的转化,降低AOB和AOA的种群丰度并改变其群落组成.相比DCD,DMPP对硝化作用的抑制和对AOB和AOA群落的影响更强.(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洪义国,李益本,吴佳鹏,陈光仕,黄天政[4](2019)在《高通量测序分析多种典型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厌氧氨氧化过程是氮素循环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氮素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存在于多种生境中,但对其多样性分布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目的】对厌氧氨氧化细菌在不同类型生境中的多样性分布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展示其在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结构特点,并揭示多样性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建立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生境中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厌氧氨氧化细菌在红树林、海湾和河口生境中的多样性水平较高,而污泥和红壤的多样性水平明显较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生境中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主要由Candidatus Brocadia、Ca.Scalindua和未明确分类地位的菌属组成;从河流到红树林生态系统,随着盐度的增加,厌氧氨氧化细菌的优势种属由Ca. Brocadia转变到Ca. Scalindua,相关性分析也表明了盐度是导致不同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生境中存在不同的厌氧氨氧化细菌种群结构,环境条件的差异影响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分布和系统演化。(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晓琳[5](2019)在《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细菌第二信使c-di-GMP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工艺因为其在高氨氮污水处理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经证实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运行和启动与众多外部环境因素如pH,温度,重金属浓度密切相关。其中受到广泛研究的金属离子Ca2+,Mg2+和Fe2+对anammox过程有显着的影响。但是由于anammox细菌不能被纯培养,导致金属离子对其影响的机理的研究遇到很多困难。本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Ca2+,Mg2+和Fe2+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且从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yclicdiguanylate,c-di-GMP)的代谢变化出发,利用生物信息的分析手段,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 Ca2+,Mg2+和Fe2+对anammox过程的影响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当Mg2+浓度维持在30 mg/L时,Ca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升高可以促进总氮(Totalnitrogen,TN)的去除。而当Ca2+浓度维持在49mg/L,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Mg2+浓度的变化对TN去除影响不大。当Ca2+浓度为98 mg/L并且Mg2+浓度为30 mg/L的R5中,TN达到最佳去除率。在添加纳米零价铁(nanoscaleero-valent iron,nZVI)的反应器中,当添加的nZVI浓度为50 mg/L时,反应器TN去除效果最好。(2)反应器中Ca2+浓度保持在98 mg/L并且Mg2+浓度为30 mg/L时,anammox细菌丰度明显高于其他反应器。与空白组相比反应器中Ca2+浓度为49 mg/L时会影响厌氧氨氧化细菌的丰度,但是具有与自养脱氮功能的细菌的丰度增加。当反应器中加入的nZVI浓度为50mg/L时浓度时,anammox细菌的丰度显着增加;添加的nZVI浓度为1 g/L的反应器与50 mg/L相比,anammox细菌的丰度反而下降。(3)c-di-GMP代谢相关基因的含量与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含量和TN去除呈正相关。这表明c-di-GMP代谢的增强会促进anammox过程对TN的去除。Ca2+和Fe2+可以通过促进c-di-GMP合成酶二鸟苷酸环化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基因丰度的升高,最终促进c-di-GMP的合成;Ca2+和Fe2+对c-di-GMP 降解酶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基因丰度的影响规律尚不明显。而Mg2+对c-di-GMP代谢的影响不是很明显。(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加入低浓度的nZVI(50 mg/L)可以促进反应器中微生物之间的交流,促进氮代谢,从而促进anammox颗粒污泥的形成,促进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王海英,潘瑞,刘树枫,赵云鹏,党晨原[6](2019)在《长江下游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河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分布情况,于2014年春秋两季采集长江下游6个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方法,根据优化序列与自建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hzsA, hzsB, hzsC, hdh数据集的比对结果,计算各基因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氧浓度较高导致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丰度极低,而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40×10~(-10), 4.939×10~(-10), 4.333×10~(-10)和2.859×10~(-10)。随着温度升高,秋季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显着高于春季。大通、南京和徐六泾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这与人类活动扰动的增强以及入海口盐度升高有关。物种分类鉴定结果表明,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属水平上以Candidatus Brocadia和Candidatus Jettenia为主。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与NO_2~--N,NO_3~--N和NH_4~+-N等理化因子相关,并且,由于NO_2~--N浓度远远低于NH_4~+-N,因此NO_2~--N浓度是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洪义国,黄天政,李益本,吴佳鹏,焦黎静[7](2019)在《基于数据库分析不同类型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厌氧氨氧化过程是一种能在厌氧条件下氧化NH4+同时还原NO2–或者NO3–生成N2的过程,是氮素循环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厌氧氨氧化过程由厌氧氨氧化细菌催化完成,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已证实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生境中,本文对厌氧氨氧化细菌在不同类型生境中的多样性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方法】基于NCBI数据库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利用Mothur分析平台系统分析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在不同生境中的多样性分布规律和特征。【结果】分析表明,海洋环境中Ca. Scalindu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占绝对主导;淡水和农业土壤中Ca. Brocadi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占优势;工程系统中普遍存在Ca. Brocadia和Ca. Kueneni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而湿地和河口环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多样性最高,Ca. Scalindua、Ca. Brocadia和Ca. Kueneni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均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显示出了陆地与海洋交汇的显着特征。【结论】本研究系统展示了不同的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生境分布特征,表明环境特征差异直接影响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分布和系统演化。(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胡燕,许轶菁[8](2019)在《有机碳对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是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限制性生源要素,也是造成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物。微生物是氮循环的驱动泵,硝化作用及反硝化是微生物的特有过程,也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氮素去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通过分析体系中氮转化、氨氧化古菌(AOA)及氨氧化细菌(AOB)数量和活性对不同有机炭的响应发现,有机碳的添加增大了氨氧化古菌在氨氧化菌群中的比例,而氨氧化细菌比氨氧化古菌对铵根离子的降低更为敏感体系的潜在硝化速率与氨氧化细菌的氨单加氧酶基因拷贝数具有正向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如何通过促进水体自身氮转化活性而快速削减水体中氨氮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9年01期)

马瑞,赵伟烨,王智慧,罗红燕,蒋先军[9](2018)在《紫色土硝化过程中氨氧化细菌和古菌对温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探究4℃、15℃、28℃和40℃条件下中性紫色土硝化作用的差异及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对不同温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28℃条件下硝化作用最强,净硝化率为3.40 mg N kg~(-1) d~(-1),40℃条件下硝化作用较弱,净硝化率为1.52 mg N kg~(-1) d~(-1),15℃条件下硝化作用发生延迟,净硝化率为2.40 mg N kg~(-1) d~(-1),4℃条件下硝化作用被抑制。28℃条件下的硝化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96),15℃和40℃条件下的硝化动力学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R2分别为0.969和0.984),说明15℃和40℃条件下限制硝化作用的因子可能是硝化微生物活性。AOB amoA基因拷贝数在28℃条件下达到最大,而AOA amoA基因拷贝数在40℃条件下达到最大。AOA和AOB amoA基因拷贝数在培养期间的变化表明AOB和AOA可能在中性紫色土硝化作用中共同发挥作用。在培养过程中,AOA与AOB amoA基因拷贝数之比在15℃和28℃条件下,由1 d时的7.38和8.92下降为28 d时的1.51和2.12,呈显着降低趋势(P <0.05);在40℃条件下,AOA与AOB amoA基因拷贝数之比在培养过程中呈先显着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 <0.05)且显着高于4℃、15℃和28℃叁个温度条件(P<0.05);而4℃条件下AOB和AOA amoA活性均受到抑制。相比于AOB,AOA可能更适应高温环境。(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梓彤,卢洁,顾宗润,杨帅,衣珊漪[10](2018)在《异养氨氧化细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氧化细菌是参与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微生物类群之一,其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准确分析,可直接影响后续分子实验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本试验针对3株异养氨氧化细菌的纯培养菌株,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Qubit荧光计分别检测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基因组DNA的浓度,同时结合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 r DNA全长来判定提取DNA的质量,进而筛选出可用于检测可培养氨氧化细菌基因组DNA浓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浓度的DNA样品,尽管3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在16S r DNA-PCR中均仍能获得良好的扩增结果。与微量紫外分光光度法相比,Qubit方法对基因组DNA浓度的检测结果更为精确,特别在低浓度DNA检测中,能够较真实的反映基因组DNA的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氨氧化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比较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的2对特异性引物(Amx368F/Amx820R、Brod541F/Amx820R)在其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qPCR技术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细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物Amx368F/Amx820R特异性较高,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信息,且其覆盖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与功能基因hzo丰度正相关(P<0.01);而引物Brod541F/Amx820R特异性较低,覆盖部分厌氧氨氧化细菌及其他多个门的细菌,其量化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与功能基因hzo丰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因此,引物Amx368F/Amx820R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厌氧氨氧化细菌在海洋沉积物中的群落特征,在其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更具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氧化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颖,于丽,梁彩萍,冯淑伟,曹成有.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林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2].付璐璐,李思琦,甄毓,米铁柱.用于海洋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引物比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郭俊丽,刘毅,魏文学,葛体达,王光军.双氰胺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蔬菜种植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4].洪义国,李益本,吴佳鹏,陈光仕,黄天政.高通量测序分析多种典型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布特征[J].微生物学通报.2019

[5].刘晓琳.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细菌第二信使c-di-GMP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王海英,潘瑞,刘树枫,赵云鹏,党晨原.长江下游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及影响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洪义国,黄天政,李益本,吴佳鹏,焦黎静.基于数据库分析不同类型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布特征[J].微生物学报.2019

[8].胡燕,许轶菁.有机碳对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的影响[J].江苏水利.2019

[9].马瑞,赵伟烨,王智慧,罗红燕,蒋先军.紫色土硝化过程中氨氧化细菌和古菌对温度的响应[J].土壤通报.2018

[10].李梓彤,卢洁,顾宗润,杨帅,衣珊漪.异养氨氧化细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方法比较[J].土壤通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古细菌与细菌的amoA酶基因拷贝丰度横...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罗氏454公司GSFLX测序平台工作原理小麦-不同施肥方式对氨氧化细菌不同作物和施肥对土壤氨氧化细菌小麦、NPK和小麦-NPK耦合对土壤氨

标签:;  ;  ;  ;  ;  ;  ;  

氨氧化细菌论文_张颖,于丽,梁彩萍,冯淑伟,曹成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