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折反射光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学,曲面,反射,系统,矢量,自由,几何。
折反射光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操超,廖胜,廖志远,白瑜,陈炳旭[1](2019)在《制冷型自由曲面离轴反射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非制冷探测器相比,制冷型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和探测距离远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红外光学系统中。为了有效抑制杂散光,制冷型探测器冷光阑位置需要与光学系统实出瞳位置重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冷型离轴反射光学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光瞳离轴和视场离轴实现无遮拦设计,利用矢量像差理论可直接获得制冷型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针对长波红外制冷型探测器,设计了一个自由曲面离轴叁反光学系统,满足了冷光阑的匹配条件。其光学系统的F数为2.5,焦距为300 mm,视场角为3°×5°。使用自由曲面校正光学系统像差,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好,反射镜无倾斜和偏心,光学系统易于装调。(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操超,廖志远,白瑜,范真节,廖胜[2](2019)在《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方法是先求取轴对称反射光学系统结构,然后通过光瞳离轴、视场离轴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实现无遮拦设计.由于同轴光学系统像差分布规律不适用于离轴光学系统,因此离轴后的反射光学系统结构像差较大,而且系统无遮拦设计过程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方法,可以直接获取光瞳离轴、视场离轴或二者结合的无遮拦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供光学设计软件进一步优化.针对面阵探测器,设计了一个长波红外离轴叁反光学系统,通过光瞳离轴和视场离轴实现无遮拦设计,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好,反射镜不存在倾斜和偏心,光学系统易于装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卢建中,孟凡勇,闫光,娄小平,祝连庆[3](2018)在《基于折反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太空环境下的卫星折反射星敏器光学系统中特殊结构部位的传感器的安装及温度监测,排除应变对传感器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光纤光栅的环形特殊封装结构。并对传感器进行了温度标定、拉伸、温度重复性、振动及热真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封装形式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线性度为0.998,温度灵敏度为8.5~8.7pm/℃,同一温度下,中心波长变化量在2pm以内,同时,该结构形变产生的应变对传感器中心波长没有影响;在振动及热真空环境下,传感器的性能不会受到影响。(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2期)
李晶,车英,王加安,金美善,栾爽[4](2018)在《折反射共光路多谱段激光雷达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雷达不仅可用于分析目标光谱特性,还能够获取空间目标方位、距离、叁维形貌及运动特征。常规激光雷达测量的目标特征单一,难以同时具备以上所有的探测能力。针对激光雷达的多种功能需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以上多种测量能力的激光雷达,采用发射/接收共光路系统结构形式,极大地简化了光学系统结构,光学系统为特殊的折反射结构,在仅使用两种光学材料的情况下即可实现400~1400nm宽波段的发射与接收。为实现多谱段探测,激光光源采用光参量振荡器单脉冲可调谐激光器,光谱调节范围覆盖整个探测波段。激光发射系统的激光等效扩束比达到12.6,单色回波接收系统等效F数为8,采用光电倍增管,20μm内的径向能量接近100%。为满足对目标的跟踪与精细结构测量,在共光路的基础上,加入可见光接收系统,使多谱段激光雷达还具备可见光成像能力,可见光接收系统全视场为1.6°,所设计的调制传递函数在37lp·mm-1处优于0.5。系统各项设计指标满足探测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5期)
何丽鹏,曾振煌,林峰[5](2017)在《折/反射式离轴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头盔显示器质量小、尺寸合适及结构紧凑方面的需求,利用离轴折/反射式原理设计一款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采用单片式自由曲面棱镜解决出瞳直径小的问题。设计的系统参数如下:出瞳直径8 mm,视场角20°(H)×15°(V),出瞳距离20 mm,配合0.47in的OLED-XLTM显示屏,显示区域9.6 mm×7.2 mm,像素数640pixel×480pixel,像元尺寸15μm×15μm。采用单个元件设计,体积小于13mm×25mm×17mm,所用材料为K26R,在30lp/mm时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25。该系统采用单个元件设计,兼顾成像质量的同时,使光学系统的体积和质量更小。(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庞志海,樊学武,任国瑞,丁蛟腾,许亮[6](2016)在《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像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轴对称光学系统的初级矢量波像差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孔径缩放因子和孔径偏移矢量,获得了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级像差特性。通过分析可知: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初级像差依然由球差、彗差、像散组成。由于孔径缩放因子存在,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波像差系数均有不同比例的减小,且轴对称光学系统的高级孔径像差会在对应离轴光学系统中引入较低阶孔径像差,例如轴对称光学系统未校正球差,对应的离轴光学系统除过球差外还将引入彗差、像散等。相比于轴对称光学系统的像差,由于孔径偏移矢量的引入,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像差不再关于中心视场旋转对称,有可能在轴外视场产生像差零点。(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姜晰文[7](2016)在《致冷型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红外材料价格昂贵,在透镜口径较大时无法保证材料均匀性,因此大口径透射式红外光学系统难以实现。由于反射系统不产生色差,成像光谱范围宽,材料价格相对低,因此反射式结构广泛应用于红外光学系统。由于同轴反射系统中存在中心遮拦,严重影响系统的能量接收与成像质量,需要对反射镜进行离轴设置,实现无遮拦的离轴反射系统。目前红外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多采用非致冷探测器,但为提升红外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增大系统的信噪比,需要使用致冷型探测器。本文对致冷型红外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做了探索性研究,首先讨论了致冷型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像差特性,然后研究了离轴叁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而完成了一个致冷型离轴叁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设计。系统采用两个自由曲面反射镜和一个偶次非球面反射镜,组成二次成像的结构形式,将红外探测器的冷光阑作为系统的孔径光阑,得到100%的冷光阑效率。第二和第叁反射镜将孔径光阑成像在第一反射镜的位置,显着减小第一反射镜的口径。通过调整每个反射镜的偏心与倾斜,实现系统的无遮拦,使用自由曲面增大视场、校正像差、保证系统的成像质量。本系统的工作波段为3-5μm,焦距为450mm,F数为2,视场为3.662°×2.931°,各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在环境温度为-40℃~60℃的范围内均高于0.5,实现系统的无热化,并且结构紧凑。(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张东阁,傅雨田[8](2014)在《紧凑型全反射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3种紧凑的全反射光学系统设计方案,在较短的轴向尺寸内,达到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以同轴反射型光学系统作为原型,把第叁反射镜或者平面反射镜放置在主镜位置附近,重复利用主镜相近的空间,增加光线在主镜相近位置的折返次数,压缩光路的轴向长度。以口径600 mm,焦距1200 mm,全视场1°的全反射光学系统为原型,设计了3种光学系统,其轴向长度相当于焦距的25%(300 mm),42%(500 mm)和62.5%(750 mm),在较短的长度上实现较大的相对孔径,有利于实现遥感相机的紧凑设计。(本文来源于《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2-04)
吕博,刘伟奇,张大亮,姜珊,康玉思[9](2014)在《折反射式大入瞳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可探测极限星等能力,观测到更多较暗较远恒星作为深空探测飞船导航定姿的参考星,设计了采用改进的卡塞格林结构与叁片球面补偿镜组相结合的折反式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其中,改进的卡塞格林结构有利于轴外消球差及彗差,同时生成系统焦距及大尺寸入瞳;靠近像面的补偿镜组校正反射结构的残余像差,同时补偿镜组像方远心的设计保证了系统全视场照度的均匀性,也降低了系统离焦对像面安装的敏感性。本系统焦距180mm,像方F数2,全视场2ω为3°×3°,有效入瞳面积5106mm2,在450~800nm的宽光谱范围内质心偏差优于2.5μm、垂轴色差小于3.5μm,80%弥散斑能量集中在3×3pixel内,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采用主次反射镜遮光罩及两级外镜筒遮光设计,并在Lighttools软件中对光机系统杂散光模拟分析,设计结果表明在2°~40°杂光源成像视场范围内,点源透过率在10-6~10-4量级,该系统设计方案及结果可为用于深空任务的星敏感器系统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4年07期)
巩盾,王红[10](2014)在《含有自由曲面的大视场低畸变同轴叁反射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测绘应用要求光学系统焦距长、幅宽大、畸变低、体积小,并且可以实现与卫星平台的一体化设计。经过结构优选,采用改进型同轴叁反结构,同时实现了长焦距、大幅宽和低畸变。由于二次遮拦和大视场的影响,一般的非球面优化设计成像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自由曲面的加入有效地增加了光学系统优化的自由度,经过优化设计后,光学系统设计传递函数大于0.418(72lp/mm),最大相对畸变小于0.00145%,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利用计算全息(CGH)技术实现了自由曲面的检测与精磨加工,设计残余波像差均方根(RMS)值为0.007λ,峰谷(PV)值为0.027λ,满足自由曲面的面形公差要求。加工、装调后实测光学系统的实验室静态传递函数,弧矢方向最低静态传递函数为0.225(72lp/mm),满足系统技术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折反射光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方法是先求取轴对称反射光学系统结构,然后通过光瞳离轴、视场离轴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实现无遮拦设计.由于同轴光学系统像差分布规律不适用于离轴光学系统,因此离轴后的反射光学系统结构像差较大,而且系统无遮拦设计过程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方法,可以直接获取光瞳离轴、视场离轴或二者结合的无遮拦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供光学设计软件进一步优化.针对面阵探测器,设计了一个长波红外离轴叁反光学系统,通过光瞳离轴和视场离轴实现无遮拦设计,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好,反射镜不存在倾斜和偏心,光学系统易于装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折反射光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操超,廖胜,廖志远,白瑜,陈炳旭.制冷型自由曲面离轴反射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9
[2].操超,廖志远,白瑜,范真节,廖胜.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J].物理学报.2019
[3].卢建中,孟凡勇,闫光,娄小平,祝连庆.基于折反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8
[4].李晶,车英,王加安,金美善,栾爽.折反射共光路多谱段激光雷达光学系统设计[J].中国激光.2018
[5].何丽鹏,曾振煌,林峰.折/反射式离轴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
[6].庞志海,樊学武,任国瑞,丁蛟腾,许亮.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像差特性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
[7].姜晰文.致冷型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
[8].张东阁,傅雨田.紧凑型全反射光学系统设计[C].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9].吕博,刘伟奇,张大亮,姜珊,康玉思.折反射式大入瞳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J].中国激光.2014
[10].巩盾,王红.含有自由曲面的大视场低畸变同轴叁反射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