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经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自体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23例患者给予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观察组23例患者给予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自体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愈合指数(BHI)以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愈合时间、BH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中,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自体植骨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促进骨折处愈合,且愈合效果更好,患者较为满意。
【关键词】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自体植骨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111-02
近年来,下肢创伤的发生率在不断升高,导致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也随之升高。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其很容易出现肢体短缩、软组织缺损等问题,此时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存质量[1]。因此,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十分关键的。本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经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自体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46例,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07月收治的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岁~48岁,平均年龄(34.60±10.97)岁;髋关节骨折4例、股骨骨折6例、膝关节骨折8例,其他5例;骨缺损平均长度(2.60±0.97)cm。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0岁~49岁,平均年龄(33.70±9.88)岁;髋关节骨折3例、股骨骨折6例、膝关节骨折8例,其他6例;骨缺损平均长度(2.47±0.82)cm。两组在临床表现、性别比等基线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患术前对创面进行反复清洗消毒,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自体植骨治疗,病患采用硬膜外麻醉,在骨折部位外侧做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分离周围组织及骨膜,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进行手术复位,纠正患者下肢旋转等畸形。在C型臂的透视下,刺入并应用固定钉固定,再安装单边外固定架,同时注意其轴线须平行于下肢骨轴线、关节面。在术后1周,行骨搬移技术治疗,每天搬移1mm,共进行4次。在此基础上联合自体植骨治疗,应用过氧化氢等溶液对自体松质骨进行反复冲洗,并将其修剪成骨条,接着紧密、足量填充至骨缺损部位,保持对接端夯实,注意平面应略低于皮肤,应用钢板固定。对照组采用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与对照组一致。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以及骨愈合指数(BHI)。骨折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优:达到解剖复位要求,骨折在2~3个月愈合良好,并无畸形,骨折端稳定,完全恢复运动功能;良:骨折复位达到解剖位置80%以上,骨折在3~4个月愈合,患部无明显疼痛感,基本恢复运动功能;可:折复位达到解剖位置50%以上,骨折在4~5个月愈合,患者剧烈活动或负重的情况下患处有酸疼胀痛感,活动受一定限制;差:骨折部位的修复不良,疼痛感无好转甚至加重,还需继续手术。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值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是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与术后感染、长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开放性骨折等有一定的关系。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导致患肢反复发生感染,增加治疗难度。目前,对于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彻底清创、自体植骨、骨搬移技术等,因此为了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病患治疗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愈合BHI治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自体植骨治疗在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中有很多优点。在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中,根据病患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单边外固定架,与病患骨质镶嵌更加紧密,稳定性较好,能够使固定更加牢靠,同时使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的骨折端缓慢延长,牵张骨折端周围的神经、肌肉以及皮肤组织等,进而在有效改善了骨缺损长度,填充骨缺损,对患者的下肢骨折端产生一定的压力的同时,还能够促进骨端愈合以及邻近组织恢复[3]。而骨搬移技术能够在搬运骨组织的同时,搬移软组织,减少对骨膜的剥离,进而更加有利于下肢骨的愈合、生长等,提高了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提高治疗效果[4];自体植骨通过选择足量、细小颗粒的松质骨进行植入,来使移植骨更加容易成活,同时与病患骨质更为贴合,与周围骨质融合较快,进而有效促进患者骨折端愈合,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对应关节的功能水平,提高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机体排斥反应发生,断端处愈合效果更好,有助于病患预后[5]。
综上所述,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病患采用自体植骨联合经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治疗后,有助于提高临床和疗效,同时由于排斥现象发生较少,骨质更为贴合,病患愈合时间较快,骨折处愈合效果较好,较为满足病患期望值。
【参考文献】
[1]杨建平,黄强.一期开放植骨治疗慢性骨髓炎二次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5):726,727.
[2]袁岭.胫骨创伤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7):47-48.
[3]张朕,黄雷,徐鹏武,等.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的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8):839-842.
[4]刘军,罗利芳,张寿涛,等.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联合自体植骨治疗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3):229-233.
[5]杨锦.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20):3092,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