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十二音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非十二音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十二音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序,序列,肖斯塔科维奇,巴赫,韦伯,勋伯格,对称轴。

非十二音序列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武茜[1](2019)在《十二音序列中的五声性研究——以民族五声性音调《涉江采芙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古诗词作为现代艺术歌曲创作在我国近代以来的音乐创作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当下的音乐创作中,有很多以五声音调和十二序列技法创作的声乐作品,这样的创作视角将作品赋以民族的风韵,充满艺术性。本文从五声性音调和十二律序列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涉江采芙蓉》结构的方整性、基本节奏型的贯穿、旋律线条的"可唱性",以及词曲声调的紧密结合等,以探究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音乐特征,以及该作品对于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20期)

赵晓辰[2](2019)在《戈雷茨基《第一交响曲》十二音序列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现当代作曲家亨里克·戈雷茨基一生的音乐创作,从技法与风格角度可分为叁个阶段:早期的新民族主义、中期的序列主义和中后期的神圣简约主义。《第一交响曲》是其序列主义时期的集大成之作。该曲以核心与派生十二音序列作为音高组织基础,采用了矩阵式、动机式、对位式和集合式的序列组织方式,兼具严格性与自由化两种技术倾向。文章以戈雷茨基《第一交响曲》的十二音序列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序列结构、组织和布局叁个方面,以期为研究戈雷茨基《第一交响曲》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许琛[3](2019)在《序列编序与矩阵算法——论十二音序列矩阵的数性与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音序列作为新概念和创作的新工具,其本身是对前调性-调性音乐时期经历长期"蒸馏"过程的结晶。数学作为现代科学的支柱,是许多新概念与新工具的相当有效的源泉,之于音乐,同样有效。文章将数值分析领域的重要问题——矩阵运算——引入勋伯格、韦伯恩、罗忠镕等人的十二音序列作品,以探究原型序列设计与序列矩阵整体之间的关系、序列矩阵的形式化样态建构、内在逻辑关系等理性的结构主义思维和与之相关联的神圣性观念。(本文来源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永泽,钱元元[4](2019)在《朱践耳《第十交响曲》十二音序列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践耳的《第十交响曲》根据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构思而成,采用古琴、京剧吟唱和交响乐队相结合的形式,并且借鉴了西方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描写了中国古代具有高尚品格的士大夫不畏强权、正气凛然的形象。文章对《第十交响曲》中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进行分析,以期深入挖掘该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杨天成[5](2019)在《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勋伯格是新维也纳乐派的创始人,其十二音序列作曲法,彻底摆脱了传统调性和调式的束缚,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对我国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对序列音乐的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及其在中国十二音作品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2期)

齐丽花[6](2018)在《贝尔格《抒情组曲》十二音序列技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是采用十二音序列技法创作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对《抒情组曲》十二音序列技法(1)的分析,探讨其序列原型的全音程性、调域性、对称性、象征性等序列特点,剖析贝尔格整体或局部调整序列原型,获得多个"同质异构"和"同构异质"的变体序列,并通过重迭法、分割法及固定音型等多种序列组织方式将其运用于作品的独特技法,以此揭示他不同于勋伯格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的独特风格。(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8年06期)

宋佳丽[7](2018)在《韦伯恩十二音序列合唱作品《眼波之光》Op.26音乐语言的构造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1945)高度理性化的创作实践让他在20世纪新维也纳乐派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论文以韦伯恩十二音序列合唱作品《眼波之光》Op.26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作品Op.18、Op.23、Op.25和Op.29作为佐证,运用音级集合分析法、十二音序列分析法及相关后调性音乐理论对其音乐语言的构造进行透彻分析;以学科交叉的研究姿态,即以数学中的“映射”概念和文学中的“互文性”理论对作品中音乐语言的运行机制与策略进行多方位的阐释,最终以探寻韦伯恩高超的创作手法与深邃的观念精神内涵为主旨目标。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说明,缺一不可的关系。第一部分从音乐语言的构造入手,以时间线为主轴,通过对原型序列多样态切分与归并,从而发掘出核心集合3-3(014),并对其音程结构在音乐语言单位中的渗透力作深入剖析;通过对原型序列音程结构之空间组合与不变音级之空间聚合的分析,又进一步印证了该核心集合的音程结构对作品局部及整体所具有的控制力。第二部分以关于音乐语言的机制为问题导向,以“映射”为法,深入挖掘核心集合所具有的结构力及由此引起的形式美;运用互文性理论来阐释歌词文本与音乐文本之互文性关联,并对其机制策略,即作曲家践行“理性神学”的开创者柏拉图所提倡的“歌词先行”、“音乐服从于歌词”等音乐理念进行详细阐释。本论文着眼于韦伯恩的声乐作品,发端于对核心集合3-3的发掘,论证韦伯恩通过简约性的艺术手法在材料极端限定之下所创造出的多样对立统一的、丰富的音乐世界。(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钱海霞[8](2018)在《十二音序列与民族特色的融合——析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曲。是罗忠镕选取东汉末年的古诗,采用十二音序列作曲的一个极富历史意义的作品。在这首歌曲中,无论是旋律、音序、和声材料,都很巧妙地将现代作曲技法融合了民族特色,使其在调性、结构及音响上,都呈现出一个朴素而又意境深远、熠熠闪光的珍品。本文从旋律与和声两个方面来分析这首歌曲。(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05期)

刘晓玲[9](2017)在《继往开来 独辟蹊径——五声性十二音序列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音序列技法是二十世纪重要的作曲技法之一。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的过程中,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五声性十二音序列艺术歌曲。本文选取了两首五声性十二音序列艺术歌曲《湖中雨意》与《往事二叁》,通过对比分析这两首具有一定共性的作品,探究其中个性化的音乐语言,来了解现代音乐作品如何保持民族风格。同时探析如何在吸收运用西方作曲技法于中国风格作品的创作时,保持其民族性。(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7年01期)

邓君[10](2016)在《肖斯塔科维奇晚期两部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序列技术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肖斯塔科维奇系前苏联最伟大的的作曲家之一。他立足于传统但不盲目追随潮流,在流派纷涌的20世纪近现代音乐史上独树一帜。随着作曲家技法的娴熟、视野的扩展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他晚期两部弦乐四重奏——第十二和第十叁弦乐四重奏,开始有意识地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使用一些20世纪的创作手法,本文将重点分析十二音序列技术在这两部作品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6年05期)

非十二音序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波兰现当代作曲家亨里克·戈雷茨基一生的音乐创作,从技法与风格角度可分为叁个阶段:早期的新民族主义、中期的序列主义和中后期的神圣简约主义。《第一交响曲》是其序列主义时期的集大成之作。该曲以核心与派生十二音序列作为音高组织基础,采用了矩阵式、动机式、对位式和集合式的序列组织方式,兼具严格性与自由化两种技术倾向。文章以戈雷茨基《第一交响曲》的十二音序列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序列结构、组织和布局叁个方面,以期为研究戈雷茨基《第一交响曲》提供一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十二音序列论文参考文献

[1].武茜.十二音序列中的五声性研究——以民族五声性音调《涉江采芙蓉》为例[J].黄河之声.2019

[2].赵晓辰.戈雷茨基《第一交响曲》十二音序列技术研究[J].艺术教育.2019

[3].许琛.序列编序与矩阵算法——论十二音序列矩阵的数性与神性[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

[4].杨永泽,钱元元.朱践耳《第十交响曲》十二音序列技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9

[5].杨天成.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刍议[J].中国文艺家.2019

[6].齐丽花.贝尔格《抒情组曲》十二音序列技法分析[J].齐鲁艺苑.2018

[7].宋佳丽.韦伯恩十二音序列合唱作品《眼波之光》Op.26音乐语言的构造与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8].钱海霞.十二音序列与民族特色的融合——析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J].当代音乐.2018

[9].刘晓玲.继往开来独辟蹊径——五声性十二音序列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研究[J].通俗歌曲.2017

[10].邓君.肖斯塔科维奇晚期两部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序列技术解析[J].音乐创作.2016

标签:;  ;  ;  ;  ;  ;  ;  

非十二音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