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邯郸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邯郸,方言,入声,代词,声韵,魏县,韵母。
邯郸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雅[1](2017)在《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的今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邯郸方言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邯郸方言虽然处在河北方言的环境中,但是邯郸方言却带有入声字,有入声字的读音。邯郸方言一方面自古深受古晋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明清时期山西移民的影响。因此,带有入声字的邯郸方言属于晋语的邯新片,是一种边缘晋语。研究邯郸方言入声字的读音对研究邯郸方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选取了邯郸方言中带有入声字的七个方言点,包括市区、永年、武安、峰峰矿区、磁县、成安、广平(城关以西)(以下都简称广平)。本次选取了邯郸方言中典型的带有入声的方言点,入声比较明显,一般是以喉塞韵音(?)?或者Λ?为主。每个方言点选取一到两名成年人作为主要发音人。采用了《方言调查字表》的中古入声字,结合《汉语方音字汇》的排列情况,依据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具体使用情况,最终调查了 516个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七个方言点的读音情况。比较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在今读入声、今读舒声、韵摄分布、入转舒后韵类归派的特点。同时选取太原方言作为晋语的代表语,在太原市区选取两名成年人作为主要发音人,共调查了 511个太原方言中古入声字,从今读入声、今读舒声、韵摄分布、入转舒后韵类的归派四个方面比较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和太原方言中古入声字,发现邯郸方言入声字的特点。魏县虽然在行政划分上属于邯郸,魏县在地理位置上和成安、大名临近,但是在方言上却和成安方言不相似,魏县方言在方言上靠近大名方言,二者都没有入声。魏县方言没有入声,属于非入声区,是冀鲁官话中的魏濮片。因此选取魏县方言作为邯郸方言非入声的代表语。在魏县选取两名成年人作为主要发音人,调查了 516个魏县方言中古入声字,从入转舒后声调的归派、入转舒后韵类的归派两个方面比较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和魏县方言中古入声字,分析研究邯郸方言入转舒的特点。最后依据对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邯郸方言的入声在不断的舒化。随着时间的发展,邯郸方言的入声将逐渐消失,邯郸方言入声舒化是趋势。(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再超[2](2016)在《邯郸方言正反问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共时和历时层面、类型学和历史语言学角度对邯郸地区的正反问句进行了描写、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共叁节,第一节介绍了邯郸地区的基本概况,这其中包括历史概况和方言概况,第二节介绍了目前学界对正反问句的研究情况,这一内容分两部分来进行说明:一是共同语中正反问句的研究情况,二是方言中正反问句的研究情况。第叁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邯郸地区的正反问句,从共时的角度对邯郸方言的正反问句进行了描写,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整个邯郸地区分为五个方言小片,由西向东分别是涉县片、武魏片、邯郸片、邱馆片、大名片,然后对各片的正反问句按照否定词的不同分类进行描写,其中涉县片、武魏片、邱馆片、大名片的正反问句可分为“不”系正反问句和“没有”系正反问句,邯郸片只有一个“不”系正反问句。本章最后的小结对邯郸地区正反问句的整体面貌进行了总结。在第叁章句式分析中,我们对邯郸地区正反问句中比较有特点的句式结构进行了分析,第一节分别对邯郸片、涉县片、邱馆片、大名片“不”系正反问句进行了分析,本节最后说明了“不”系正反问句在邯郸地区的分布所体现的过渡性特点。第二节对“没有”系正反问句的否定词“没有”进行了分析。第叁节对邯郸地区的“VP不VP”正反问句进行了分析,首先说明了“VP不VP”和“VP不”在邯郸地区尤其是邯郸片方言中的异同,其后分析了“VP不VP”在邯郸方言中的使用状况。第四章是邯郸片正反问句“不”的分析。第一节对邯郸片正反问句的“不”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第二节是邯郸片方言正反问句中“不”的语法化问题研究,分叁方面说明,首先对学者们关于中古汉语正反问句中“不”的性质讨论进行了思考,其次对汉语方言中“VP-neg”中的否定词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从语义和语音两方面证明了邯郸片正反问句中的“不”已经发生了语法化。第叁节是我们对邯郸片正反问句中的“不”的相关问题的思考,共有叁个方面:一是我们对邯郸片的“不”的语法化程度进行了思考,二是我们对邯郸片方言为什么没有“吗”字类是非问句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叁是我们对邯郸片正反问句中“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第五章是结语。(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5)
张伊鑫[3](2016)在《邯郸方言词汇对《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邯郸方言词汇继承和发展了《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关于字义的解释。现行邯郸方言中的词汇有一部分是继承了《说文》的本义,还有一部分是由《说文》本义引申转化而来,在继承或引申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字的属性发生了转变。(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4期)
王锡丽,刘芳,王辉[4](2014)在《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的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记述了晋语邯新片的邯郸方言近百年来入声韵母的简化过程,报告了新的语言事实,讨论分析了入声韵母简化的方向、简化顺序及其制约因素、简化速度和简化原因。(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高培培[5](2014)在《邯郸方言代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词是语言中数量有限但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基本词。汉语方言代词的使用比较有特色,颇有研究价值。随着近些年学界对方言语法研究的逐渐重视,代词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成果,但是研究状况并不平衡。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与晋、鲁、豫叁省接壤,其所辖各县的方言分别归属于晋语、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邯郸方言的过渡性特征值得全面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是从目前来看,有关邯郸方言代词的调查描写和专题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本文选择邯郸方言代词进行研究,为了解邯郸方言全貌和推进汉语方言代词及河北方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方言材料。本文依据丰富的调查资料和语言事实,对邯郸各个方言点的代词的形式、意义和语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描写,对各个县中有特色的代词加以探讨,最后对邯郸方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邯郸的地理环境,描述邯郸方言的概况,然后介绍了汉语代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最后对本文的语料来源、方法及体例加以说明。第二部分对邯郸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描写与分析。首先描写了人称代词的形式。我们发现邯郸方言的人称代词单数在数量上比普通话多出一倍,如多出了“俺”、“恁”、“乜”,其中“乜”在邯郸方言中相当于第叁人称“他”。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多样化,复数词尾主要有“都”和“们”两类。邯郸方言没有“您”、“怨”这样的敬称。其次对人称代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分析。我们发现,作定语时,人称代词“我”、“你”、“他”比“俺”、“恁”、“乜”的修饰范围小,“俺”、“恁”、“乜”是人称代词的亲属领格。邯郸方言具有代词复指处置式,如“把门关严它”。对于非叁身代词我们主要探讨反身代词和旁称代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最后归纳邯郸方言人称代词的特点。第叁部分对邯郸方言的指示代词进行描写与分析。首先描写了指示代词的形式。邯郸方言的指示代词的近指和远指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如“这”和“那”、“这会儿”和“那会儿”、“镇”和“恁”、“镇的”和“恁的”、“镇个儿”和“恁个儿”。邯郸方言的指示代词存在着弱化、脱落、合音、儿化等现象,其中合音现象比较突出。在构词上,指示代词带有附加成分,如附加“个儿”或者附加“的”的指示代词“镇个儿”、“恁个儿”、“镇的”、“恁的”等。其次描写了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各县方言有特点的指示代词和合音式指示代词进行了具体分析。比如,我们发现在魏县话中,“这”能受定语的修饰,还有助词的用法,相当于助词“的”,魏县越往西,“这”当助词的越多;永年话中的指处所的“可能是合音词;涉县话中的远指代词为“么儿”,读音上和其他各县不同,等等。最后总结了邯郸方言指示代词的特点。第四部分对邯郸方言的疑问代词进行描写与分析。首先描写了疑问代词的形式。我们把疑问代词分为五类,按照分类把邯郸14个县(外加市区)方言疑问代词的基本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们发现邯郸方言疑问代词多有合音现象,且合音后多儿化,合音词如“啥”、“咋”,儿化词如“啥儿”、“多儿”。其次对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分析。疑问代词除了疑问用法外,还存在着非疑问用法,可以表示任指、虚指和不定指。有些疑问代词具有多个功能,如“咋”既可以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也可以询问原因。最后归纳邯郸方言疑问代词的特点。第五部分是结语。通过将邯郸方言代词调查分析的结果与山西晋语、河北张家口晋语、毗邻的冀鲁官话、中原官话的代词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邯郸方言代词所具有的由晋语向官话过渡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4)
张贝贝[6](2013)在《邯郸方言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邯郸方言是河北方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动态变化的语音又是邯郸方言研究的重中之重。究其原因,一方面,现代邯郸方言具有古赵国方言特征的遗留,在方言自身运行机制的作用下,或快或慢地进行演变、发展。另一方面,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自战国至明清时期该地域多次移民的历史,其语音演变轨迹十分复杂。正因为如此,邯郸方言语音研究极具价值。本论文在着手研究邯郸方言语音时,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方言调查字表》(1981年)对邯郸市各区县(四区十五县,包括一个县级市),进行了实地语音的调查工作。所选取的发音合作人共有60人,其中老年组(60岁以上)有15人,中年组(40岁—60岁)有45人,而主要发音人选取为男性老年组人,个别发音人因发音材料欠缺,以女性老年组人和男性中年组人发音材料加以补充。所调查的结果以语音材料形式加以保存,并整理为声韵调配合表,以方便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本论文也对邯郸戏曲用韵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整理,选取邯郸最为本土的戏曲剧种(武安平调、武安落子)及其曲目为研究对象,依照《中原音韵》十九韵部对韵字和押韵情况进行了归纳,并从语音演变角度进行了分析,所得的结论为邯郸方言韵母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参照。本论文基本思路是先从判定邯郸方言类型入手,界定邯郸方言叁种类型——晋语、冀鲁官话、中原官话的分区,继而以《方言调查字表》的例字为基础进行田野调查,调查各方言区具体的语音情况,再论述其古今语音的演变规律及方言间语音的对应规律,最终找出邯郸方言语音特点。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邯郸的地理和历史沿革情况,对邯郸方言语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之后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材料来源等情况,并圈定了研究及调查的范围,以便于进行归纳性研究。第二部分,对邯郸方言语音进行了共时描写,主要包括邯郸晋语与山西黎城晋语、河南安阳晋语的比较,邯郸冀鲁官话与山东冠县冀鲁官话的比较以及邯郸中原官话与河南南乐县中原官话的比较。通过毗邻地域同类型方言之间的比较,找出了邯郸方言语音在共时角度上的差异性特征。第叁部分,是对邯郸方言语音历时的比较研究。该部分依次对声母、韵母、声调叁大版块进行了研究。声母部分,以《切韵》音系、《中原音韵》音系、《洪武正韵》音系、《五方元音》音系为坐标对邯郸方言声母在官修韵书、曲韵书和时音韵书里的读音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读音来源上找出了声母的特点。韵母部分,同样以《切韵》音系、《中原音韵》音系、《洪武正韵》音系、《五方元音》音系为坐标对邯郸方言韵母进行了研究,更从邯郸戏曲用韵着手,分析了邯郸地方戏曲语音的特点,为邯郸方言语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声调部分,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全面阐述了邯郸方言的声调系统,划分了调类,描述了调值,并着重研究分析了邯郸方言的入声调问题。第四部分,结语、邯郸方言类型及特点。结语,是对论文所述观点、结论及研究意义等方面的全面概括梳理,之后综合分析了邯郸方言类型及特点,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释。总之,本论文从历时与共时的视角对邯郸方言语音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索,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从邯郸戏曲的语音面貌或用韵情况对邯郸方言语音做了动态的分析研究,并结合邯郸方言语音静态的研究成果,分析与阐释了邯郸方言语音演变形成的更为深层次的特点及原因,为邯郸方言语音研究提供了较新的视角与个案参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徐琪[7](2013)在《邯郸方言语音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河北邯郸方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杜家寺村的田野调查,对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了整体描写,并且重点就方言的新老派的入声字进行了调查、比较及分析。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分析了引起语音变异的各种社会因素,并且从语言内部变化对入声舒化的模式进行了说明。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个案的选择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为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第叁章为邯郸方言的语音系统。第四章为入声舒化与语音结构格局的关系。第五章入声舒化与文化程度的关系。第六章入声舒化与年龄的关系。本文的创新在于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一个北方村落的入声字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各社会因素对变异进行探讨。根据调查和分析,本文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方言接触的影响,邯郸方言的入声产生了变异,年龄及文化程度是影响语音变异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王锡丽[8](2010)在《邯郸方言的舒入两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整理分析了邯郸方言老派的舒入两读,概括介绍了其中的入声音在新派的演变,归纳出邯郸方言入声舒化的两种方式,指出最主要的一种是按外方言的调类和韵母舒化。(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张海坤[9](2008)在《河北邯郸方言助词“了”的用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邯郸方言助词"了"的叁种用法:了a、了b和了c。了c有动词后缀性质;了b有表现时态的性质;了c一般用在是非问句中。叁种用法分工明确又有少量的交叉重合。(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08年09期)
王锡丽[10](2007)在《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舒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统计古入声字在5代邯郸人方言中的舒化情况,认为邯郸方言的入声舒化主要是受外方言影响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邯郸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层面、类型学和历史语言学角度对邯郸地区的正反问句进行了描写、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共叁节,第一节介绍了邯郸地区的基本概况,这其中包括历史概况和方言概况,第二节介绍了目前学界对正反问句的研究情况,这一内容分两部分来进行说明:一是共同语中正反问句的研究情况,二是方言中正反问句的研究情况。第叁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邯郸地区的正反问句,从共时的角度对邯郸方言的正反问句进行了描写,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整个邯郸地区分为五个方言小片,由西向东分别是涉县片、武魏片、邯郸片、邱馆片、大名片,然后对各片的正反问句按照否定词的不同分类进行描写,其中涉县片、武魏片、邱馆片、大名片的正反问句可分为“不”系正反问句和“没有”系正反问句,邯郸片只有一个“不”系正反问句。本章最后的小结对邯郸地区正反问句的整体面貌进行了总结。在第叁章句式分析中,我们对邯郸地区正反问句中比较有特点的句式结构进行了分析,第一节分别对邯郸片、涉县片、邱馆片、大名片“不”系正反问句进行了分析,本节最后说明了“不”系正反问句在邯郸地区的分布所体现的过渡性特点。第二节对“没有”系正反问句的否定词“没有”进行了分析。第叁节对邯郸地区的“VP不VP”正反问句进行了分析,首先说明了“VP不VP”和“VP不”在邯郸地区尤其是邯郸片方言中的异同,其后分析了“VP不VP”在邯郸方言中的使用状况。第四章是邯郸片正反问句“不”的分析。第一节对邯郸片正反问句的“不”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第二节是邯郸片方言正反问句中“不”的语法化问题研究,分叁方面说明,首先对学者们关于中古汉语正反问句中“不”的性质讨论进行了思考,其次对汉语方言中“VP-neg”中的否定词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从语义和语音两方面证明了邯郸片正反问句中的“不”已经发生了语法化。第叁节是我们对邯郸片正反问句中的“不”的相关问题的思考,共有叁个方面:一是我们对邯郸片的“不”的语法化程度进行了思考,二是我们对邯郸片方言为什么没有“吗”字类是非问句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叁是我们对邯郸片正反问句中“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第五章是结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邯郸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雅.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的今读研究[D].云南大学.2017
[2].王再超.邯郸方言正反问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张伊鑫.邯郸方言词汇对《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4].王锡丽,刘芳,王辉.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的简化[J].邯郸学院学报.2014
[5].高培培.邯郸方言代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6].张贝贝.邯郸方言语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7].徐琪.邯郸方言语音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北京大学.2013
[8].王锡丽.邯郸方言的舒入两读[J].邯郸学院学报.2010
[9].张海坤.河北邯郸方言助词“了”的用法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
[10].王锡丽.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舒化[J].邯郸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