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根际土论文-刘玉槐,魏晓梦,魏亮,祝贞科,葛体达

非根际土论文-刘玉槐,魏晓梦,魏亮,祝贞科,葛体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根际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酸酶活性,根际,BBP法,磷循环

非根际土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槐,魏晓梦,魏亮,祝贞科,葛体达[1](2018)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外源养分添加对稻田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特征,明确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胞外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过程,为稻田土壤水肥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湖南长期种植水稻的典型缺磷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碳磷(CK)、添加碳(C)、添加磷(P)和添加碳磷(CP)。采用96微孔荧光法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磷分级方法(BBP法)测量4种磷组分(Ca Cl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讨碳、磷添加对4种生物有效性的磷组分的影响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与CK相比,C、P添加和CP配施处理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9.76%、84.03%和87.94%(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减少20.13%、增加57.49%和56.53%(P<0.05);植物全磷(TP)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C、P和CP添加处理地上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增加57.23%、95.21%和95.91%(P<0.05),地下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减少26.12%,增加45.45%和38.01%(P<0.05)。根际土pH、NH_4~+-N和Olsen-P的含量低于非根际土,CP配施处理中根际土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碳、磷添加对4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磷组分具有显着调控作用(P<0.05);Olsen-P和MBP与ALP呈极显着负相关(P<0.05),与ACP无显着相关性,表明微生物对速效养分利用明显。冗余分析表明非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变化主要受Olsen-P、MBP、Ca Cl2-P和Citrate-P含量影响;而土壤中含水量、pH、NH_4~+-N、根系生物量、HCl-P和Enzyme-P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结论】P和CP配施处理能提高缺磷水稻土微生物活性,显着增加水稻生物量,提升根际微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孙敬克,李友军,黄明,吴金芝[2](2007)在《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根际土及非根际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深松覆盖(ST)、少耕(RT)、免耕覆盖(NT)、传统耕作(CT)对冬小麦根际土及非根际土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RE)、转化酶(SS)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ST,RT,NT)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土壤酶活性,能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覆盖处理(ST,NT)与传统耕作(CT)酶活性间差异达显着水平,RT与CT差异性不显着。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更能体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周文君,沈有信,刘文耀[3](2005)在《滇中云南松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磷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云南松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全磷、有机磷、有效磷、pH值、酸性、中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之间的全磷和有机磷含量差异不显着,而有效磷含量差异极显着.根际土pH值极显着地低于非根际的.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占总酶量的比例较大,碱性磷酸酶的较小.根际土的3种磷酸酶的含量极显着地高于非根际土的.根际活化磷的能力与土壤中的总磷含量、有机磷含量以及pH值和碱性磷酸酶的数量成显着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磷的活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林龄的云南松根际对磷的活化有一定差异,年龄小的云南松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之间的有效磷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林琦,陈怀满,郑春荣,陈英旭[4](2000)在《根际和非根际土中铅、镉行为及交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根际箱及根际袋试验研究了红壤、黄棕壤植麦和植稻后根际中铅、镉的提取情况 ,并比较了单元素存在与复合处理存在的差异 .结果表明 ,土壤中可提取态铅、镉的状况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明显不同于本土 ,而两类土壤又有差异 .不论小麦还是水稻 ,红壤根际可提取性铅大于非根际 ;镉则有些不同 ,红壤小麦根际现象不显着 ,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差异很大 ,但基本上都是根际小于非根际(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00年05期)

非根际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深松覆盖(ST)、少耕(RT)、免耕覆盖(NT)、传统耕作(CT)对冬小麦根际土及非根际土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RE)、转化酶(SS)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ST,RT,NT)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土壤酶活性,能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覆盖处理(ST,NT)与传统耕作(CT)酶活性间差异达显着水平,RT与CT差异性不显着。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更能体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根际土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槐,魏晓梦,魏亮,祝贞科,葛体达.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8

[2].孙敬克,李友军,黄明,吴金芝.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根际土及非根际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周文君,沈有信,刘文耀.滇中云南松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磷的有效性[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

[4].林琦,陈怀满,郑春荣,陈英旭.根际和非根际土中铅、镉行为及交互作用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

标签:;  ;  ;  ;  

非根际土论文-刘玉槐,魏晓梦,魏亮,祝贞科,葛体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