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评价法在计划免疫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1](2021)在《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1月1日起新审计准则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穿审计准则。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客户。对于风险较大的客户则采取增加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确保其风险在事务所可接受范围内。事务只有通过准确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才能持续的修订和调整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审计风险应对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保证审计质量。论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Z事务所为例,对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评价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通过审计底稿的学习和实地调查,发现Z事务所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存在风险评估难、未能正确设定审计风险、未能定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未能依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准确计算检查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选定合适的审计风险评价指标和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模型量化审计风险,对事务所原有的定性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量化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计算检查风险数值,以计算出的检查风险的高低科学安排审计资源及后续的审计流程。为了检验定量分析模型的科学性,选取Z会计师事务所R项目进行了验证,结合企业的信息及专家打分的结果,对该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运用该模型定量评价审计风险是可行的。这一研究及构建的定量分析模型为Z事务所及类似的审计机构合理评价审计风险提供了方法参考。
邹卓凡[2](2021)在《B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市场的改革提速,科创板的制度推进,我国经济市场局势不断升温。但随着经济市场的扩大,投资者对审计报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也十分看重。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数量的增加,也使得竞争不断增大。德勤员工举报事件,使得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开始从内部角度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对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本文以B会计师事务所具有重大错报风险的D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B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首先对B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现状进行描述,目前事务所将审计过程分为审计业务承接阶段、审计业务准备阶段、审计业务执行阶段以及出具报告阶段四个阶段。其次,以具有重大错报风险的D项目为案例,对其审计项目组的审计质量控制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及评价。建立起以4个阶段为一级指标,进一步划分的22个二级指标的项目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模型,得出其综合评价属于略低于较好水平。通过对D项目的调查及评价,发现审计过程中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过分追求审计项目收入、审计计划不合理、函证体系不合适以及期后事项未能完全发现等问题。最后,以在D项目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合适的晋升体系、建立函证中心、使用大数据结合审计、增加控制测试复核程序以及增加期后事项发现程序等重要措施,进而可以对整个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优化方案。
卢立中[3](2021)在《基于PDCA循环法的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景区的园林景观对展现景区的整体面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对景区的第一印象,其工程优劣关系到整个景区的美感,同时也影响游客的观赏心情和幸福感安全感。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人们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园林建筑等行业也得以实现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园林工程的设计方和施工方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参差不齐,比如,有的设计比较传统落后,有的企业设施老旧,有的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等等,导致一些园林景观工程的作品难以达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理想效果。实际上,好的园林景观的完美呈现,既需要科学周密的设计,也需要精准规范的施工,而施工效果的关键就在于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合理性。在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各式各样的研究探讨,但在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方面,基于PDCA(P即Plan,D即Do,C即Check,A即Action)循环法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研究的数量和深入程度还远远不够。论文就是基于PDCA循环理论,以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简述园林工程项目基本概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关于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动态等相关文献,运用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法的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 AHP—模糊综合评价,进一步论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共得出三项结果:(1)以PDCA循环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而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的运作行为,故可将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这一过程作为PDCA循环运行的过程。企业各个内设机构本身也就是一个小的PDCA循环,而一个企业总体上的经营运行方式也就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小的PDCA循环促进了大的循环,大的循环则带动了一个个小的循环,最终必定可以达成理想的目标。因此PDCA循环作为重要的管理学方法与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在本质上有共通之处。(2)在园林景观的工程项目中引入了 PDCA循环,构建重塑了一套基于PDCA循环法的施工全流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并以实际案例证明了其可行性。园林施工从其一开始,又可以被划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是在施工前进行准备和控制;第二是施工全流程控制;第三是完成后的竣工验收管理。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施工进度的这三个步骤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的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新体系:P体系—施工前期阶段质量管理控制、D体系—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控制、C体系—竣工后验收的质量管理控制、A体系—施工后的质量总结与纠偏体系。(3)将基于PDCA循环的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用到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当中,采取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施工效果评估。X景区园林景观建设工程可以分解组成3大分项建设工程,18个分部建设工程。首先采取层次分析法,经技术专家评分进行对比,形成一个逐级判断矩阵,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分部和分项工程对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影响的权重。最后采取模糊综合法来评判每一个因素所对应的质量评价等级,以此确定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等级。综合考核评价,整个项目最终的评价值S=93>90,工程建设质量等级被评定为优秀。论文通过对基于PDCA循环法的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分析和效果评价,进一步验证了 PDCA循环法应用于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领域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较好地提升了工程建设效果评价的效率和精准度,对当前的园林景观行业提升工程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意义。
赵雪峰[4](2021)在《高邮灌区水稻灌溉制度实时优化方法与渠道轮灌工作方案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灌区用水效率普遍不高,大中型灌区可能同时存在着水资源浪费与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因此合理高效的安排灌溉制度、科学全面的指导灌区管理是灌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灌区卫星遥感与地面气象观测网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灌区仍为人工的用水管理模式,全面自动化尚不完善。针对以上状况,以高邮灌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方水权条件与短历时的降雨预报,针对高邮灌区的实时灌溉方法与渠道轮灌工作制度评价方法的探讨,准确的指导灌区制定灌水计划灌溉定额,拟定合理的渠系轮灌配水方案,并且对其进行优化比选,这为提升高邮灌区的管理水平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理论分析、评价模型的构建及程序的编写与模拟三种途径进行研究,以高邮灌区水稻生育期为研究对象,结合短历时天气预报,采用田间水量平衡法,对平衡方程中的参数进行预测和计算修正,得出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在此基础上提出渠系配水方案,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邮灌区渠系轮灌工作方案的研究方法,进行多指标的方案比选,选优出一次用水的渠系轮灌工作方案。主要成果及应用如下:1、针对高邮灌区水稻生育期内每日水层及土壤含水量获取难度较大、设备上地面气象观测网不完善、理论上缺乏对无实测数据情况下参数的修正,本文以田间水量平衡方程为理论基础,结合短历时的天气预报预测土壤含水量,以高邮灌区为实例确定适用于大中型灌区普遍适用的方法,并以此方法开发高邮灌区实时灌溉决策程序。2、对于高邮灌区渠系轮灌方案的确定,不同于以往以自流灌溉面积最大或输配水水量损失最小单目标配水模型研究,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研究渠道配水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一次灌水方案的经济性、技术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对灌区渠系配水方案编制具有指导意义。
于桂华[5](2020)在《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煤改电”,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大量集中地新建、扩建变电站,变电站工程的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成本、工程质量及建成后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因此提高变电站设计质量及对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势在必行。本文开展了基于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电站设计质量评价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对变电站质量研究的现状,通过在设计质量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以往工程中业主和评审关注的着重点提出构建变电站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些影响因素。其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结合起来确定评价模型的计算方法及步骤,运用熵权法计算相对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矩阵模型,按照初设中标后设计阶段的划分,确定设计质量评价模型二级指标,再在不同阶段中选取对本阶段影响较大的指标作为评价的三级指标,构建出评价模型。最后,介绍静海区一110kV变电站工程的概况,并以此工程为例对该工程设计质量进行了应用评价,得出此工程项目的评价等级。最后通过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时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同时结合平时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的建议。通过本文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进行合理地评价,为评价此类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成小楠[6](2020)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实际生产作业时却常常伴随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多数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所致,尤其企业的管理者,对事故负有第一责任。为了有效加强安全管理审计效率,减少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的因素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在管理者行为角度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提升有所帮助。首先,本文对安全责任、安全审计的定义,特征,目的等进行梳理归纳,给出安全责任审计的定义,随后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实地访谈,针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安全责任”这一课题开展深度访谈,记录总结访谈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实质性编码,获得主范畴和核心范畴,据此确定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安全责任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安全责任、财务安全责任、内部控制安全责任、社会安全责任4大核心范畴。其次,运用德尔菲法通过专家评选的的方式对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最终确定出4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然后,采用AHP-熵权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排序,确定出综合权重,最终构建出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煤炭企业为案例,依据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应用,在案例煤矿企业中发放调查问卷,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煤矿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安全责任审计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和二级综合模糊评价,最终得出该煤矿高层管理者的安全责任审计得分。本文将安全责任和安全审计相关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安全责任审计研究中,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弥补企业安全管理的缺陷,降低安全风险,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杨阳[7](2020)在《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这一现状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仍将持续。我国煤炭行业死亡事故数并未随着安全管理手段的不断升级和安全投入的不断增加而趋于零,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点关注。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水平仍需提升,严峻的形势促使对煤矿安全的研究不断加大,相关理论和措施也亟待完善。本文以煤炭企业安全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审计为切入点,运用安全审计的方法,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审计,从而发现企业在安全管理中薄弱环节,反馈相应信息和建议,尽早消除安全隐患。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借鉴安全审计在道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航空安全等领域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将本文的安全审计进行定义,进而阐述本文中涉及的管理审计、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事故致因理论和PDCA循环法等基本原理。其次,分析近七年煤矿事故成因以及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的因素,运用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对指标进行初步选取。再次,根据创建原则,在安全管理四要素“人、机、环、管”的基础上细化主要指标,建立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第二层级指标,包括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安全四个方面,52个第三层级指标,使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维度层以及指标层的权重,完成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PDCA循环法,结合确定的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初步编制了安全审计清单,探索性地设计了煤炭企业安全审计流程,最终在小纪汗煤矿进行了实例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结论,小纪汗煤矿处于较安全水平,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将管理审计应用到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的理论依据。对煤炭企业进行安全审计,有助于企业发现不安全隐患,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为企业长效发展做出贡献。
门丹丹[8](2020)在《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卫生城市评价是卫生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评价的方法、内容对各地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虽然现行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历经5次修改,标准与考核越来越严格、越精细,但是评价指标依然是以考核结果为主,主观性评价居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很少,评价指标中没有涉及投入、产出和效果的关系。本文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活动出发,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在了解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背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生城市评审标准和细则,以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投入-产出-结果构建模型,对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论文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其次,对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解释。然后,分析了我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成绩与不足。再次,分析了我国国家卫生城市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重点分析了现有评审标准,然后指出了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不强、指标没有突出地域性、主观评价占比较大、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邹平为例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首先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卫专家访谈,在此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建立了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研究结论,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
石雅婷[9](2020)在《改进挣值法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高校综合教学实验楼项目为例》文中提出建筑行业在我国快速稳定发展,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利润,控制成本。当前我国成本控水平还处于原始粗犷的阶段,会造成费用超支、进度滞后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挣值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拄制进行研究,针对传统挣值法存在的问题引入二级挣值,并建立质量挣值模型,通过实例证明改进挣值法的适用性。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引入二级挣值。根据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挣值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二级挣值。主要是对项目的WBS进行细分,对于大的工作包再进行一次划分,然后对其进行挣值分析,再汇总到上一级的工作包再进行挣值分析。二级挣值法解决了传统挣值法注重整体分析而忽略项目内部逻辑关系产生的偏差。(2)建立质量挣值模型。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采用德尔菲法确定质量影响因素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工程项目实际质量水平AQ,计算出质量控制指数Qe,最后得到质量挣值QBCWP。质量挣值模型对质量进行了量化,充分发挥挣值法的科学预测和控制能力。(3)以某高校综合教学实验楼项目为例进行工程实证。采用改进挣值分析法进行施工阶段土建工程的成本管控,以月作为控制基线,实时监控,实时纠偏,最终以理想的成绩完成该项目,土建工程总成本节省了 25.95万元,进度提前了 15.84万元,工期提前了15天,质量也达到预期目标。经过研究,可以发现改进挣值法引入的二级挣值和建立的质量挣值模型在工程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在实际应用方面能为成本管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李育函[10](2020)在《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以A项目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技术改造已然成为公司不断突破自身、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很多公司对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不重视,公司风险不断加大。因此,如何对技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管理,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管控,成为相关公司未来工作的重点。通过对项目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的研究,当前从公司内部管理角度对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设计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TJ公司的实际,设计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并分析应用效果。本文以TJ公司这个厨具生产销售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对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投资风险管理上,存在风险识别不当、风险评价方法缺失、风险预警与控制不完善等问题。其次,根据上述问题,从构建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与原则,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应对等方面提出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的管理优化方案,其中,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构建风险评价指标,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针对管理组织、制度及风险应对的体系构建。最后,运用构建的体系对TJ公司A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应对的分析,得出该体系的适用性与实操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够为TJ公司技改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与方法借鉴,促使其加强公司风险管理,实现长远发展。
二、综合评价法在计划免疫评价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评价法在计划免疫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审计风险 |
2.1.2 审计失败 |
2.1.3 风险导向审计 |
2.1.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
2.3 审计风险评价的方法 |
第三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Z会计师事务所现状 |
3.1.1 Z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2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的现状 |
3.2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审计风险评估过分依赖审计人员职业判断 |
3.2.2 审计风险未能定量评估 |
3.2.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不合理 |
3.2.4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未得到充分运用 |
第四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方法的改进 |
4.1 引入模型定量评估审计风险 |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估模型的步骤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案框架 |
4.2 审计风险的定量分析 |
4.2.1 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
4.2.2 建立评判集 |
4.2.3 构建权重集 |
4.2.4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
4.2.5 审计风险综合评估 |
4.3 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分析 |
4.3.1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4.3.2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判断集 |
4.3.3 构建重大错报风险权重集 |
4.3.4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模糊关系矩阵 |
4.3.5 重大错报风险综合评估 |
4.4 定量计算检查风险 |
4.4.1 计算检查风险 |
4.4.2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
第五章 审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应用于R项目案例研究 |
5.1 R项目简介 |
5.1.1 R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5.1.2 R公司内部因素分析 |
5.2 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的运用 |
5.2.1 审计风险评估 |
5.2.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
5.2.3 评价结果分析 |
5.3 定量计算检查风险 |
5.3.1 计算检查风险 |
5.3.2 Z事务所风险控制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Z会计师事务所计划阶段审计风险评估表 |
附录二 R项目重大错报风险指标权重调查表 |
附录三 R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价调查表 |
附录四 审计风险评价调查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B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审计质量控制相关理论 |
2.1 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 |
2.1.1 审计质量的概念 |
2.1.2 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 |
2.2 影响审计质量控制的因素 |
2.2.1 外部因素 |
2.2.2 内部因素 |
2.3 相关理论 |
2.3.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3.2 独立审计 |
2.3.3 内部控制 |
第三章 B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
3.1 B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1 基本情况 |
3.1.2 组织结构 |
3.2 B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的流程描述 |
3.2.1 审计业务承接阶段 |
3.2.2 审计业务准备阶段 |
3.2.3 审计业务执行阶段 |
3.2.4 出具报告阶段 |
第四章 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在D项目应用状况的调查及评价 |
4.1 D公司审计项目介绍 |
4.2 D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状况调查 |
4.2.1 业务承接阶段 |
4.2.2 业务准备阶段 |
4.2.3 业务执行阶段 |
4.2.4 出具报告阶段 |
4.3 D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状况评价 |
4.3.1 评价体系的构建 |
4.3.2 评价指标及分析 |
4.4 D项目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4.4.1 业务承接阶段的主要问题 |
4.4.2 业务准备阶段的主要问题 |
4.4.3 业务执行阶段的主要问题 |
4.4.4 出具报告的问题 |
第五章 B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
5.1 业务承接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优化 |
5.1.1 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务体系 |
5.1.2 提高审计约定的效力 |
5.2 业务准备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优化 |
5.2.1 合理的计划审计流程 |
5.2.2 全面了解内部控制 |
5.3 业务执行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优化 |
5.3.1 改善函证体系 |
5.3.2 增加监督盘点的审计培训 |
5.3.3 提高人员执业能力 |
5.3.4 将审计程序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 |
5.3.5 增加控制测试复核程序 |
5.3.6 加强三级复核制度 |
5.3.7 建立关键审计事项的选择框架 |
5.4 出具报告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优化 |
5.4.1 增加期后事项发现程序 |
5.4.2 提高合并财务报表质量 |
5.4.3 加强质量监督部门力度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PDCA循环法的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工程质量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3.2 国内工程质量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思路和技术路线以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概况 |
2.1 工程概况 |
2.1.1 工程整体建设概况 |
2.1.2 工程内容 |
2.2 施工质量控制难点 |
2.3 PDCA循环法应用在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可行性 |
2.3.1 PDCA循环 |
2.3.2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可行性和有效性研判 |
第3章 基于PDCA循环法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设计 |
3.1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基础 |
3.1.1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原则 |
3.1.2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内容 |
3.1.3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 |
3.1.4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流程 |
3.2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过程 |
3.3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 |
3.3.1 基于PDCA循环法的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
3.3.2 P体系——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
3.3.2.1 设定质量计划与质量目标 |
3.3.2.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质量控制 |
3.3.3 D体系——园林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
3.3.3.1 工序质量控制 |
3.3.3.2 施工细节质量控制 |
3.3.4 C体系——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
3.3.4.1 质量检验方法 |
3.3.4.2 隐蔽性工程的检验 |
3.3.4.3 分项工程的检验 |
3.3.4.4 分部工程的检验 |
3.3.4.5 单位整体工程验收 |
3.3.4.6 整个项目竣工验收 |
3.3.5 A体系——建立质量总结和修正体系 |
3.3.5.1 质量总结 |
3.3.5.2 质量修正 |
3.4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特点 |
第4章 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行 |
4.1 P体系 |
4.1.1 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总质量目标 |
4.1.2 工程总进度计划 |
4.2 D体系 |
4.3 C体系 |
4.3.1 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2 初步原因分析 |
4.4 A体系 |
4.4.1 质量总结 |
4.4.2 质量修正 |
第5章 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评价 |
5.1 AHP—模糊综合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 |
5.1.1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形成 |
5.1.2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 |
5.1.3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组织架构 |
5.1.4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5.1.5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
5.2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质量效果评价 |
5.2.1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2.2 质量评价等级的确定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高邮灌区水稻灌溉制度实时优化方法与渠道轮灌工作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灌溉制度实时优化 |
1.2.2 渠系优化配水 |
1.2.3 灌区灌溉优化决策系统开发 |
1.2.4 模糊综合评价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1.2.5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邮灌区水稻灌溉制度优化方法研究 |
2.1 灌区基本情况 |
2.1.1 自然地理 |
2.1.2 社会经济 |
2.1.3 水资源 |
2.1.4 灌溉工程 |
2.2 高邮现行集水期灌工作制度 |
2.2.1 集水期灌 |
2.2.2 高邮灌区现行水稻灌溉制定方法 |
2.2.3 现行轮灌工作制度 |
2.3 基于短历时降雨预报的高邮灌区水稻灌溉制度实时优化方法 |
2.3.1 具体步骤 |
2.3.2 水量平衡方程相关参数数值计算的修正 |
2.4 高邮灌区实例分析 |
2.4.1 集水期灌灌溉制度实例分析 |
2.4.2 基于短历时降雨预报的高邮灌区实时灌溉优化灌溉制度实例分析 |
2.4.3 比较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邮灌区渠道轮灌工作方案探讨 |
3.1 轮灌工作制度方式 |
3.1.1 高邮轮灌工作制度现状 |
3.1.2 高邮灌区渠道轮灌工作方案初拟 |
3.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邮灌区渠道轮灌工作方案评价方法 |
3.2.1 高邮灌区轮灌工作主要存在问题 |
3.2.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介绍 |
3.2.3 渠道轮灌工作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4 渠道轮灌工作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5 单指标评价 |
3.2.6 渠道轮灌工作方案比选模型 |
3.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邮灌区渠道轮灌工作方案比选 |
3.3.1 评价矩阵 |
3.3.2 综合比选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邮灌区水稻灌溉制度实时优化模块开发 |
4.1 总体设计 |
4.1.1 功能介绍 |
4.1.2 系统结构设计 |
4.1.3 开发工具 |
4.2 模块开发 |
4.2.1 登录界面 |
4.2.2 模块主界面 |
4.2.3 结束界面 |
4.3 模块实际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附录一: 高邮灌区灌排体系网络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生产项目 |
(5)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工程设计质量的概念 |
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2.3 现阶段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1 各设计阶段重点工作分析 |
3.2 变电站工程设计特点 |
3.3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内容 |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应用 |
4.1 静海区一110kV变电站工程概况 |
4.2 设计质量综合评价 |
4.3 权重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对策 |
5.1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不足 |
5.2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改进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管理者安全责任研究 |
1.2.2 安全审计研究 |
1.2.3 管理审计研究 |
1.2.4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1.2.5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安全责任审计理论概述 |
2.1.1 安全责任理论 |
2.1.2 安全审计理论 |
2.1.3 安全责任审计评价 |
2.2 扎根理论 |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影响因素分析 |
3.1 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界定 |
3.2 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维度的确定 |
3.3 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评价指标访谈研究 |
3.3.1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2 访谈流程及访谈对象 |
3.3.3 访谈结果分析 |
3.4 数据分析 |
3.4.1 主轴编码 |
3.4.2 选择性编码 |
3.4.3 理论饱和性检验 |
3.5 本章小结 |
4 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
4.2 指标初选 |
4.2.1 指标设计的基本思想 |
4.2.2 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因子 |
4.3 指标因子验证分析 |
4.3.1 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专家选评 |
4.3.2 咨询结果分析 |
4.4 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5.1 赋权模型的确定 |
4.5.2 基于AHP-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5 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应用 |
5.1 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5.2 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5.2.1 组合权重分析 |
5.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 |
5.3 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3.1 人员安全层面 |
5.3.2 财务安全层面 |
5.3.3 内部控制安全层面 |
5.3.4 社会安全责任层面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 |
6.2 结论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附录Ⅰ |
附录 Ⅱ |
(7)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管理审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安全审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安全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安全审计的概念 |
2.1.1 管理审计基本概念 |
2.1.2 管理审计与安全审计关系 |
2.1.3 安全审计的概念界定 |
2.2 AHP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
2.2.1 AHP(层次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
2.2.2 层次分析法的特征 |
2.3 模糊理论 |
2.4 PDCA循环法 |
2.5 事故致因理论 |
2.5.1 传统的事故致因理论 |
2.5.2 现代的事故致因理论 |
2.5.3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3 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 |
3.1 煤矿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
3.1.1 2013-2019年煤矿死亡事故基本情况 |
3.1.2 2013-2019年煤矿死亡事故分析 |
3.1.3 煤矿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
3.2 煤矿安全审计影响因子分析 |
3.2.1 人的因素分析 |
3.2.2 机器设备因素分析 |
3.2.3 环境的因素分析 |
3.2.4 管理的因素分析 |
3.3 基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4 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特点 |
4.1.1 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1.2 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特点 |
4.2 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3 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的确定 |
4.3.1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的筛选 |
4.3.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的内容 |
4.4 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计算 |
4.4.1 维度层的权值计算 |
4.4.2 指标层权重的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PDCA的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
5.1 小纪汗煤矿基本概况 |
5.2 安全审计计划(P)阶段 |
5.2.1 安全审计团队组织构成情况 |
5.2.2 安全审计清单设计 |
5.2.3 安全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 |
5.3 安全审计实施(D)阶段 |
5.3.1 公布具体审计工作计划 |
5.3.2 实施审计工作计划 |
5.4 安全审计检查(C)阶段 |
5.4.1 安全审计评价检查表打分 |
5.4.2 运用模糊综合法整理审计评价结果 |
5.4.3 安全审计报告 |
5.5 安全审计反馈(A)阶段 |
5.5.1 小纪汗煤矿安全审计评价结果分析 |
5.5.2 小纪汗煤矿安全建设政策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绩效评价 |
2.1.1 绩效与绩效评价 |
2.1.2 政策绩效评价 |
2.2 相关理论 |
2.2.1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2 公众参与理论 |
2.2.3 治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国家卫生城市评价体系基本情况 |
3.1 我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背景 |
3.1.1 创建背景 |
3.1.2 创建过程 |
3.1.3 取得的成绩 |
3.2 现有评价体系 |
3.2.1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
3.2.2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修订的特点 |
3.2.3 山东省卫生城市标准实施细则 |
3.3 我国国家卫生城市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指标设置过于宏观 |
3.3.2 指标没有突出地域性 |
3.3.3 主观评价占比较大 |
3.3.4 社会公众参与度低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
4.1 优化思路 |
4.2 国家卫生城市创卫专家咨询 |
4.2.1 咨询专家的确定 |
4.2.2 咨询流程 |
4.2.3 统计方法 |
4.3 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2 指标的选取 |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后的实证评价: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 |
5.1 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
5.1.1 评价的目的 |
5.1.2 评价的原则 |
5.1.3 评价方法的确定 |
5.2 邹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状 |
5.2.1 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和健康教育方面 |
5.2.2 市容环境卫生方面 |
5.2.3 环境保护、公共场所与生活饮用水方面 |
5.2.4 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方面 |
5.2.5 社区和单位、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方面 |
5.3 评价的开展 |
5.3.1 建立创卫评价表 |
5.3.2 确定评语等级集和分值集 |
5.3.3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 |
附录一 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咨询表 |
附录二 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评语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改进挣值法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高校综合教学实验楼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
2.1 建筑工程 |
2.1.1 成本概念 |
2.1.2 成本构成 |
2.1.3 施工阶段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2.2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
2.2.1 成本控制的概念与原则 |
2.2.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程序 |
2.2.3 成本控制与PDCA循环原理相结合 |
2.2.4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2.3 成本控制方法比选 |
2.4 本章小结 |
3 挣值法与建立质量挣值模型 |
3.1 挣值法概述 |
3.1.1 挣值法的概念 |
3.1.2 主要参数及指标体系 |
3.2 传统挣值法的不足 |
3.3 挣值法的改进 |
3.3.1 二级挣值 |
3.3.2 建立质量挣值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静态挣值分析与动态挣值分析 |
4.1 静态挣值分析 |
4.1.1 编制成本控制基准计划 |
4.1.2 完善跟踪报告制度 |
4.1.3 挣值参数获取及分析 |
4.2 动态挣值分析 |
4.2.1 过程偏差分析及调控 |
4.2.2 挣值法动态预测模型 |
4.2.3 构建成本偏差预警系统 |
4.3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工程背景介绍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建设目标 |
5.2 改进挣值法在某高校综合教学实验楼项目中的应用流程 |
5.2.1 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
5.2.2 项目组织分解结构 |
5.2.3 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
5.2.4 编制成本计划 |
5.2.5 挣值参数统计 |
5.3 传统挣值分析 |
5.3.1 十二月份挣值分析 |
5.3.2 整体挣值分析 |
5.4 改进挣值法分析 |
5.4.1 二级挣值分析 |
5.4.2 质量挣值分析 |
5.5 改进挣值法管理效果评价 |
5.6 本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以A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项目投资与公司价值 |
2.1.1 公司价值 |
2.1.2 公司价值与项目投资关联 |
2.2 公司内部控制 |
2.2.1 公司战略控制 |
2.2.2 公司风险管理 |
2.3 技改项目相关理论 |
2.3.1 技改项目定义 |
2.3.2 技改项目的管理 |
2.4 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理论 |
2.4.1 项目投资风险概念 |
2.4.2 项目风险管理 |
2.4.3 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 |
第三章 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TJ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组织状况 |
3.1.3 TJ公司近几年技改项目统计 |
3.2 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
3.2.1 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架构 |
3.2.2 公司技改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
3.2.3 公司技改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
3.3 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
3.3.1 基本信息分析及信度分析 |
3.3.2 问题排序分析 |
3.4 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问题 |
3.4.1 风险识别方面 |
3.4.2 风险评价方法方面 |
3.4.3 风险应对方面 |
第四章 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
4.1 构建目标及原则 |
4.1.1 构建目标 |
4.1.2 构建原则 |
4.2 风险识别 |
4.2.1 技改项目特点 |
4.2.2 技改项目风险分类 |
4.3 风险评价 |
4.3.1 预测项目现金流量 |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3 确定权重 |
4.3.4 模糊综合评价 |
4.4 风险应对 |
4.4.1 管理组织构建 |
4.4.2 管理制度构建 |
4.4.3 风险应对管理 |
第五章 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应用——以A项目为例 |
5.1 A项目概况及风险识别 |
5.1.1 A项目概况 |
5.1.2 A项目现金流量预测分析 |
5.1.3 A项目投资风险识别及分析 |
5.2 A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
5.3 A项目风险应对 |
5.4 项目相关的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综合评价法在计划免疫评价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D]. 王悦.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2]B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 邹卓凡.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基于PDCA循环法的X景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研究[D]. 卢立中. 山东大学, 2021(12)
- [4]高邮灌区水稻灌溉制度实时优化方法与渠道轮灌工作方案研究[D]. 赵雪峰. 扬州大学, 2021(08)
- [5]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D]. 于桂华.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6]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成小楠.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煤炭企业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杨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D]. 门丹丹.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9]改进挣值法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高校综合教学实验楼项目为例[D]. 石雅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10]TJ公司技改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以A项目为例[D]. 李育函.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