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的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言,网络,语族,语序,地图,南岛,词汇表。
语言的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Tom,Mitchell[1](2019)在《“AI未来叁大趋势: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手机技术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AI在过去十年里面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十年前,计算机基本上是看不见、听不见的,但是现在计算机能听得到我们的声音,看得到我们的图像,几乎能够像人一样,有时候能够比人更厉害。那么接下来的趋势是什么?一是感知能力:计算机将达到甚至超越人的感知能力,譬如在医疗领域,计算机能够比皮肤科专家更迅速准确地诊断人类皮肤癌。二是人类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研究人员已经训练了大量文本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充分理解语意。人们可以下载这些已经过训练的语言网络,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发进一步的应用。叁是手机技术的扩(本文来源于《上海信息化》期刊2019年09期)
曹进,梁海英[2](2019)在《网络语言模因扩散与传播地图标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流行语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创新,其流行过程也是网络语言模因扩散增殖的过程。文章以罗杰斯(2016)的创新扩散为理论基础,以Paull(2009)的模因地图为标注方法,探究"霸座"作为一个网络模因的演绎渐进途径。以创新扩散为基础的"模因地图"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地展示了模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和扩散路径,具有较好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模因地图丰富了模因理论的研究体系,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为观察模因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模因发展进路标注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向农,魏阳阳[3](2019)在《汉语“和”类平比标记的兼用功能及在民族语言的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和"类平比结构在东亚地区的广泛分布,在世界范围内并不是普遍现象,该区域化特征很可能是周边地区语言复制汉语"和"类平比结构的结果。汉语的"和"类平比标记与伴随功能之间存在语义域上的相邻关系,但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当中的"和"类平比标记倾向于与并列功能构成直接蕴含关系。有鉴于此,平比、并列、伴随功能的概念语义地图需要进行重新调整。(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范志泉,邓晓华,王传超[4](2018)在《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问题在语言学、考古学等相关领域一直是个具有争议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语言和基因演变的相关性,是语言学和分子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理论、方法以及材料的角度,梳理了历史语言学视角下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问题的不同假说,并评述了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跨学科协作角度,结合遗传学、分子人类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对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问题的新思考。侗台-南岛语人群的先民可追溯到大陆华南地区,在距今5000-6000年前,开始对外迁移与扩散,其中一支向东迁徙至台湾,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后扩散至远大洋洲,产生了早期Lapita文化;另一支向西,经由中南半岛、东南亚岛屿走廊后迁徙至印度尼西亚东部。现今的东南亚诸多族群是以上两组人群与操巴布亚语的土着人群混合而成的。而留在华南地区的演化为侗台语族等,侗台人群又与南下的北方汉族混合形成了南方汉族。(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8年10期)
徐伟[5](2018)在《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生成与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以QQ、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更快捷、更丰富的信息。但社交媒体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例如语言暴力。且社交媒体语言暴力在很多事件中频繁出现,不仅对当事人造成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还污染了社交环境,如“地域黑、键盘侠、道德绑架”等。本文以社交媒体语言暴力为研究对象,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叁个社交媒体为研究平台,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来对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生成与扩散问题进行研究。在具体样本选取中,对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叁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评论性语言暴力进行了案例搜集、分类与整理。案例搜集周期为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案例事件包括了,地域黑事件、娱乐事件、教育事件、医患事件、伦理道德事件等热点事件;涉及语言暴力形式为文字语言暴力、图片语言暴力、表情符号语言暴力叁类。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社交媒体语言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对当今社交媒体语言暴力的发展状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社交媒体评论中的语言暴力的类别与表现划分时发现:社交媒体评论中的语言暴力可按语言暴力形式划分、按事件指向关系划分、按用户性别划分以及明示性语言暴力跟帖与暗示性语言暴力跟帖等;再次,本文的实验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虚拟社交与个人心理方面。在虚拟社交中,个人恩怨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情感倾向对个人语言评论的影响和利己主义对个人语言评论的影响。在社交媒体中,与个人关联性强的信息易形成语言暴力。二是虚拟社交与社会矛盾方面。在虚拟社交中,社会矛盾主要来源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前者引发人们的语言性冲突,后者激发人们的语言暴力。叁是虚拟社交与伦理道德方面。在社交媒体中,大部分网民是以“自以为好人”的身份出现在社交中,其中“道德”背后与网民的从众心理、社交媒体自身的匿名性以及网民现实生活压力在虚拟世界的释放有着密切的联系。四是虚拟社交与性别“认同”方面。在社交媒体中,虚拟环境不但深化了性别“认同”,而且在语言暴力认同方面女性强于男性。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来论述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扩散问题,包括媒体参与式扩散、明星的“推波助澜”及用户的盲目性扩散等。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媒体方面,应提高媒介运营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媒介素养,且媒体应重视对舆论的引导作用。二是明星方面,在实施“独特”话语权时,明星不仅要提高对社交媒体各种信息的把关能力,还要兼顾自己的影响力。叁是普通网民用户方面,应倡导网民使用文明语言,加强普通网民的虚拟社交法规教育。(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黄河[6](2018)在《多维接触与语言扩散模型——基于宜兴话祖父、外祖父面称的词汇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亲属称谓祖父、外祖父的面称对宜兴全境和滆湖-马公荡地峡的8个乡镇分别进行了社会地理语言学调查和词汇表分析,以揭示面称在多维的语言接触中的特殊表现。针对这种既有横向地理接触,又有纵向年龄干扰的复杂现象,本文在地峡这种特定的地理区域进行探索性研究,从而判断地理和年龄两个维度的扩散方向,据不同时期两种性质的扩散现象提出"地缘扩散模型"和"行政辐射模型"。同时也对调查方法进行反思和拓展,提出一套记录和评估发音人的反应以确定优先形式的操作流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8年03期)
刘欧[7](2016)在《创新扩散视野下第二课堂移动语言学习的意愿和行为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创新扩散理论角度,利用Dugas的技术采用者分类指标(TACI)开展第二课堂移动语言学习的意愿和行为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反馈收集统计数据,对比移动语言学习前后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研究学习者创设个人移动学习经历的过程。结果:1.前后测TACI分数差异显着,学习者对移动语言学习的接受程度提高,对采用新技术的观念发生了改变。2.学习者的行为研究表明移动语言学习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个性化学习经历的创建。(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焦健,陈昕[8](2012)在《WSSL:一种蠕虫扩散仿真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对抗演练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在较短时间内仿真大规模蠕虫的爆发和蔓延。在研究蠕虫扩散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下推自动机理论,提出了一种描述蠕虫扩散仿真语言WSSL,WSSL由获权、传输和激活叁部分组成,可实现蠕虫扩散活动的仿真模拟。针对所提出的仿真语言进行了自动机形式化推演,证明了其可行性。在GTNetS(佐治亚网络仿真器)和虚拟机构造的平台上,运用该语言实现了蠕虫仿真。结果表明,WSSL可以模拟指定漏洞的蠕虫快速扩散和传播,为研究较大规模的网络环境下蠕虫爆发与防御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雷蔚真[9](2012)在《字幕组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作用——以中/英文电视剧在英/中语言国家间的双向扩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不断深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国传播与交流已不仅仅是国家政府之间的交往,民间力量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极强的互动性使更多人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搜寻信息并积极参与传播活动,这些自发的、积极的受众在促进信息跨越地域限制的传递、增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之间的相互了解、弥合文化间的误解和裂痕、形成对异国国家形象真实客观全面的认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且有效的作用。本文将以字幕组活动为例,探究其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跨国视频的选择、制作和传播,对本国观众异国国家形象认知的建构发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数字未来与传媒社会.2013.2——重购行动者:中国场域的传播研究》期刊2012-11-17)
李玉[10](2012)在《语言“通天塔”最有可能在亚洲里海》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旦研究团队发现,人类语言的语音多样性分布具有可循性规律,欧亚大陆的语音比较复杂,而非洲略简单,美洲与澳洲更简单,语音最复 杂的前几种语言目前都出现在中国,全世界的语音分布格局显示亚洲里海南岸可能是语言的“扩散中心”,扩散时间在2万-4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2-02-15)
语言的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流行语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创新,其流行过程也是网络语言模因扩散增殖的过程。文章以罗杰斯(2016)的创新扩散为理论基础,以Paull(2009)的模因地图为标注方法,探究"霸座"作为一个网络模因的演绎渐进途径。以创新扩散为基础的"模因地图"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地展示了模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和扩散路径,具有较好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模因地图丰富了模因理论的研究体系,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为观察模因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模因发展进路标注提供了新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的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Tom,Mitchell.“AI未来叁大趋势: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手机技术扩散”[J].上海信息化.2019
[2].曹进,梁海英.网络语言模因扩散与传播地图标注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9
[3].李向农,魏阳阳.汉语“和”类平比标记的兼用功能及在民族语言的扩散[J].汉语学报.2019
[4].范志泉,邓晓华,王传超.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J].学术月刊.2018
[5].徐伟.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生成与扩散[D].河南大学.2018
[6].黄河.多维接触与语言扩散模型——基于宜兴话祖父、外祖父面称的词汇表分析[J].中国语文.2018
[7].刘欧.创新扩散视野下第二课堂移动语言学习的意愿和行为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6
[8].焦健,陈昕.WSSL:一种蠕虫扩散仿真语言[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雷蔚真.字幕组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作用——以中/英文电视剧在英/中语言国家间的双向扩散为例[C].数字未来与传媒社会.2013.2——重购行动者:中国场域的传播研究.2012
[10].李玉.语言“通天塔”最有可能在亚洲里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