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危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反射,自动机,策略,关键,联锁,软件。
防危核论文文献综述
许进,夏涛,曾贤福,罗丽燕[1](2017)在《防危核技术在列控车载设备软件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防危核的基本原理及优势,详细分析了防危核在列控车载设备软件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列控车载设备模式转换外部条件对防危核的验证功能及资源消耗进行了测试,可有效提升复杂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7年23期)
见宏伟[2](2010)在《自适应防危核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成本的大幅降低,嵌入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张,特别是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在一些高危工作环境后,用户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用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系统的实时性与高性能等方面,开始越来越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防危性等。防危核技术是保证系统防危性的有力手段。但目前为止,国内外对防危核的研究成果中,并未单独考虑系统工作环境的改变对防危策略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安全关键系统的工作环境一旦改变,其防危策略也将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即在某种工作环境下合法的操作,在另一种工作环境下将非法。因此,使防危核具有自适应性,提高安全关键系统在不同安全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防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防危技术的研究成果,并详细讨论了各防危技术的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后,详细论述了利用有限状态自动机原理构造自适应防危策略的方法,以此作为自适应防危策略来源的理论依据。再者利用反射技术原理设计出防危核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可扩展性。并根据自适应的特点,设计出自适应防危核的结构,在此结构中,为了提高防危核的通用性,并为了实现其自适应的特性,提出使防危核与防危策略库相隔离,且将各安全环境下的防危策略相互独立的设计思想;同时利用自适应中间件的特点,使防危核能够根据当前系统所处的安全环境,通过自适应中间件的自适应机制动态的选择适当的防危策略子库进行防危验证。然后在RTARMM平台上,本文结合了RTARMM自身结构的特点,以及其自适应机制的特性,设计并实现了自适应防危核。最后以核电站操作控制与飞机飞行控制为模型,分别建立了核电站操作与飞机飞行控制的自适应防危策略库,并对设计的自适应防危核进行了验证。最后总结了已经完成的工作和重要的创新点,并提出了防危核研究发展方向的一些设想。(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3-01)
黎忠文,陈亮,熊光泽[3](2006)在《基于防危核(壳)的安全关键硬实时系统响应时间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响应时间的可调度分析是设计硬实时系统的基础.防危核(壳)是安全关键硬实时系统的一种新防危措施,现有的普适响应时间分析方法不能适用于这类系统.本文的贡献在于采用检测点时间冗余容错和优先级提升思想,通过分析内/外错误、隐/显错误,提出了一种合适的响应时间分析方法,从而为这类系统提供有效的离线可调度分析工具,同时也为这类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检测点的容错方案.本方法稍作修改也可为其它安全关键系统服务.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黎忠文,熊光泽[4](2006)在《防危核一致性保障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想防危策略及其制定算法把防危策略的制定与一致性险证集为一体,从而解决防危策略与系统防危需求之间一致性问题;然后研究了以Z语言为桥梁,用数学证明来解决防危核与防危策略之间一致性证明的方法。以十字路口的交通控制为例,全过程地实现和验证了所提出的思想和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06年03期)
黎忠文[5](2005)在《防危核与强类防危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危核是提高安全关键系统可信性的一种重要保障方案,防危策略的正确性直接决定了防危核技术的有效性。本文深入研究了防危核与防危策略分类的关系、强类防危策略的特性以及实现方法。从系统防危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以形式化语言为桥梁,用数学证明来解决防危核与强防危策略之间一致性证明的方法,从而为防危核与强防危策略一致性问题的解决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并以十字路口的交通控制为例全过程的实现和验证了所提出的思想和算法及其正确性。(本文来源于《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8-01)
郑建仙,黎忠文,陈亮[6](2005)在《防危核技术在铁路微机联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危核是针对“新安全危机”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系统防危新概念。探讨它在铁路微机联锁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基于反射机制的实现方式;根据系统防危需求,重点研究基于防危核的系统的实时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检测点机制并提升补任务优先级的方法,改进了现有的实时调度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05年06期)
于逊[7](2003)在《基于反射技术的防危核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嵌入式系统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用户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保证系统的实时性、紧凑性和高性能,对于可信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系统的可信性包含安全性、可靠性、防危性和可维护性等四个不同方面。安全、可靠和防危之间有所区别但又紧密联系,各自有不同的方法来保证。在嵌入式系统的可信性方面,目前软件可信性问题远比硬件可信性严重的多。防危核是保证嵌入式系统可信性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危核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与其他防危性保证机制的差异。接下来,本文对开放实现和反射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然后,论文运用反射技术构造了实时系统反射塔。在这个模型中,论文将实时系统的基本功能作为反射塔的基层,而将保证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防危性的各部分实现为反射塔元层的各子层。元层和基层相互独立,可以根据需求对元子层动态配置、调整和裁剪而不会影响其他元子层。在实时系统反射塔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元层中防危子层—防危核的两种新结构:可替换策略防危核结构和基于防危策略组件库的防危核结构,并且提出了防危核的一种内部分层实现方式。对于可替换策略防危核结构,本文完成了详细设计和实现,并针对交通灯控制原型和核反应堆安全控制原型两种安全策略给出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对于采用策略组件库的防危核结构,本文也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已经完成的工作和重要的创新点,并提出了防危核研究发展方向的一些设想。(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3-05-01)
陈宇,李琪林,熊光泽,幸红艳[8](2002)在《基于元对象的防危核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 引言安全关键系统指系统运行出错将造成严重的财产,甚至人员损失的计算机系统,这类系统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运输、能源和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中。近年来的研究数据显示,随着用户需求日趋复杂,计算机硬件可靠性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系统70%以上的错误来自于软件。因此,软件的可靠性已经成为系统可靠性的决定因素。防危性是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安全关键系统出错后果的严重性,用户对其防危性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2年05期)
防危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成本的大幅降低,嵌入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张,特别是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在一些高危工作环境后,用户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用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系统的实时性与高性能等方面,开始越来越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防危性等。防危核技术是保证系统防危性的有力手段。但目前为止,国内外对防危核的研究成果中,并未单独考虑系统工作环境的改变对防危策略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安全关键系统的工作环境一旦改变,其防危策略也将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即在某种工作环境下合法的操作,在另一种工作环境下将非法。因此,使防危核具有自适应性,提高安全关键系统在不同安全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防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防危技术的研究成果,并详细讨论了各防危技术的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后,详细论述了利用有限状态自动机原理构造自适应防危策略的方法,以此作为自适应防危策略来源的理论依据。再者利用反射技术原理设计出防危核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可扩展性。并根据自适应的特点,设计出自适应防危核的结构,在此结构中,为了提高防危核的通用性,并为了实现其自适应的特性,提出使防危核与防危策略库相隔离,且将各安全环境下的防危策略相互独立的设计思想;同时利用自适应中间件的特点,使防危核能够根据当前系统所处的安全环境,通过自适应中间件的自适应机制动态的选择适当的防危策略子库进行防危验证。然后在RTARMM平台上,本文结合了RTARMM自身结构的特点,以及其自适应机制的特性,设计并实现了自适应防危核。最后以核电站操作控制与飞机飞行控制为模型,分别建立了核电站操作与飞机飞行控制的自适应防危策略库,并对设计的自适应防危核进行了验证。最后总结了已经完成的工作和重要的创新点,并提出了防危核研究发展方向的一些设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危核论文参考文献
[1].许进,夏涛,曾贤福,罗丽燕.防危核技术在列控车载设备软件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
[2].见宏伟.自适应防危核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3].黎忠文,陈亮,熊光泽.基于防危核(壳)的安全关键硬实时系统响应时间的分析[J].电子学报.2006
[4].黎忠文,熊光泽.防危核一致性保障技术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
[5].黎忠文.防危核与强类防危策略的研究[C].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6].郑建仙,黎忠文,陈亮.防危核技术在铁路微机联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5
[7].于逊.基于反射技术的防危核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3
[8].陈宇,李琪林,熊光泽,幸红艳.基于元对象的防危核技术[J].计算机科学.2002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