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芒果论文-魏长宾,邢姗姗,刘胜辉,武红霞,王松标

紫花芒果论文-魏长宾,邢姗姗,刘胜辉,武红霞,王松标

导读:本文包含了紫花芒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芒果,萃取头,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紫花芒果论文文献综述

魏长宾,邢姗姗,刘胜辉,武红霞,王松标[1](2010)在《紫花芒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75μm Carboxen/PDMS和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两种萃取头提取紫花芒果成熟时果肉和果皮的香气成分,并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成分。使用75μmCAR/PDMS萃取头检出果皮香气成分26种,占总挥发物的98.71%,萜类成分占98.49%,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是萜品油烯(44.20%);果肉香气检出21种挥发物,占总挥发物的99.29%,其中萜类占97.82%,相对含量较高的是对伞花烃(55.45%)。使用100μmPDMS萃取头检出果皮香气中22种挥发物,占总挥发物的98.51%,萜类成分占98.14%,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萜品油烯(68.45%);果肉香气中检出1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物的97.68%,萜类占96.69%,相对含量较高的是萜品油烯(79.18%)。紫花芒果更适合使用75μmCarboxen/PDMS提取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且果皮中的香气成分多于果肉中,主要是萜类成分。(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王尔茂,郑永华,苏新国[2](2008)在《环境温度对“紫花”芒果后熟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0.1%的乙烯利处理"紫花"芒果(Mangifera indica cv.Zihua),研究环境温度对其后熟进程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促进了芒果的后熟进程,第4d果实达到完熟,而在20℃条件下需要6d;20℃贮运环境有利于芒果果皮叶绿素降解,表现为其果皮h值降低,果实均匀饱满,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升高,保持合适的糖酸比,口感较佳。在20℃催熟芒果中检测出36种呈香物质,并含有更多种类的醇、酮、酯等芳香物质,高于30℃催熟芒果的26种。综合比较后熟芒果的感官品质指标,20℃贮运环境促进了催熟芒果的内源生化反应,更有利于芒果后熟。(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8年11期)

陆建勋[3](2008)在《钙胁迫对紫花芒果实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影响与海绵组织病害发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紫花芒(Mangifera indica L.)为材料,通过EGTA和石灰处理,研究钙胁迫对果实生长过程中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影响,及其与海绵组织生理病害发生的关系,并研究了海绵组织生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病害分级。期望通过研究果实生长过程中酶活性变化、以及钙胁迫对这些酶的影响,寻找酶活性变化与海绵组织生理病害发生的相关关系,为生产上防治该生理病害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紫花芒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出现于采前10d,其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病果中的PE、PG和淀粉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特别是临近采收时更为明显。说明紫花芒果实生长后期的PE、PG和淀粉酶活性变化与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紫花芒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果实大小的提高而增加。而大型果中的PE、PG和淀粉酶活性均比小型果高。3.EGTA处理诱导了果实钙元素的缺乏,增加了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率。同时,缺钙也提高了果实中PE、PG和纤维素酶的活性,降低了果实钙磷比、钙镁比和钙钾比。4.石灰处理增加了果实钙元素的含量,提高了果实中的钙磷比、钙镁比和钙钾比,抑制了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率。5.不同等级的病果中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高于正常果。此外,与对照相比,贮藏期病果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量比生长期明显,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量则是生长期比贮藏期明显。表明果实中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变化对病害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8-06-01)

李洪耀[4](2007)在《紫花芒果实海绵状组织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主要以紫花芒为试材,研究芒果生理病害海绵组织发生的规律及生态因子、主要营养元素、酶等因素对海绵组织发病的影响,为寻找芒果果实生理病害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生产调控提供参考,结果如下:1.紫花芒在不同地区海绵组织发病率有所差异,百色田阳果园海绵组织发生率为28%,南宁为31%-34%,高于百色地区。调查发现,紫花芒患有海绵组织和果肉溃败两种生理病害,在不同地区均有发病,病害率分别为28%-34%和5%-10%。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病部位,果实中部发病率为18%,下部发病率为6%,上部发病率为2%。沿果实纵向剖开,单面发生率较高(22%),双面发生率较低(12%)。在紫花芒、金煌芒、桂热71和金穗芒四个品种调查中,只有紫花芒患有较为严重的海绵状组织生理病害,说明此病的发生与品种的关系极大。2.从海绵组织病果与与正常果的元素分析结果发现,病果中的K、Mg含量均比正常果中的含量高,其中,K高出40.1%;Mg高出26.8%,以K高出幅度较大。而N、Ca、P的含量比正常果中的含量低。其中,N含量低24.6%,Ca含量低12.9%,P低3.8%,以N和Ca下降幅度最大。3.紫花芒、台农1号及金穗芒的日平均茎流速率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都存在显着的差异。其中不同时期的平均茎流速率,紫花芒为584.23g/hr,台农1号为509.40 g/hr,金穗芒为339.60 g/hr,紫花芒的平均茎流速率最大,金穗芒的平均茎流速率最小。与紫花芒相比,台农1号的平均茎流速率低12.81%,金穗芒的平均茎流速率低41.87%。说明紫花芒的吸水能力明显大于台农1号及金穗芒。4.对紫花芒、台农1号及金穗芒的蒸腾速率研究发现,叁个品种的果实蒸腾速率的差异极为显着,按果实蒸腾速率大小依次为:台农1号>金穗芒>紫花芒。与紫花芒相比,台农1号的蒸腾速率高51.03%,金穗芒41.10%。特别是在7月份果实成熟后期,紫花芒果实的蒸腾速率明显低于台农1号及金穗芒,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5.凡士林涂抹紫花芒果实处理后,果实的蒸腾速率在各个时期均低于对照,对照与处理的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1.7918gH_2O/kg.hr和1.03206gH_2O/kg.hr,达到显着差异;从发病率来看,凡士林处理与对照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7.78%与18.89%,同样达到显着差异,说明凡士林处理能明显降低果实的蒸腾速率;明显提高了海绵组织的发病率。由此可见,果实的蒸腾速率与果实发病率有一定的负相关性。6.叶面喷施氯化钙研究表明,采用0.3%、0.6%和1.2%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处理,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海绵组织发病率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海绵组织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29.69%、45.31%和53.13%。其中,以1.2%氯化钙处理效果最好。叶面喷施氯化钙一方面增加果实Ca的浓度,另一方面抑制N、P、K、Mg的吸收,降低了N/Ca、P/Ca、K/Ca、Mg/Ca比值,其中对N、K的抑制作用较明显。7.酶、EGTA诱导处理发现,对芒果进行不同的处理,都引起软化现象,果胶酶处理引起软化现象较严重,并伴有一定的圆形空洞,纤维素酶处理,引起软化与果胶酶相比较轻,空洞现象与自然条件下症状非常相似,淀粉酶与EGTA也能促进软化的加重。对于果胶酶、纤维素酶及EGTA的处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果实软化程度都有不断逐渐加强的现象,果胶酶处理软化较严重,纤维素酶次之,EGTA软化较轻。(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7-05-01)

黄晓蓉[5](2006)在《紫花芒果实海绵状组织发病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紫花芒(Mangifera indica L.)作为供试品种,从果实成熟度、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品种差异等相关形态指标,以及Ca、K、N等元素与紫花芒果实海绵状组织生理病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期望建立起海绵状组织生理病害与形态指标、Ca、K、N等元素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生产上调控该生理病害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1、紫花芒果实海绵状组织病害的发生与果实的采收成熟度有关。病害出现在果实成熟前15d,即果实生长后期。采收成熟度越高的果实,其海绵状组织病害的发病率越高,发病等级也越严重。 2、紫花芒果实海绵状组织发病与果实大小有关。发病率随单果重、果实纵横径的增加而增高,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单果重201-250g、251-300g、301-350g、351-400g、401-450g及≥451g的发病率分别为4.3%、5.0%、23.8%、27.8%、28.6%和50.0%。 3、紫花芒果海绵状组织发病率随果形指数的增大而增高,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且果形指数偏离正常值(1.70-1.90)的程度越高,果实海绵状组织发病率也越高。 4、从紫花芒、桂香芒及金煌芒叁个品种的调查发现,叁者在发病率上存在着差异,只有紫花芒表现出海绵状组织病状,说明海绵状组织的发(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6-06-01)

曾凯芳,姜微波,李新明[6](2004)在《外源水杨酸对“紫花”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紫花”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芒果采收后用1mmol/L和 5 mmol/L水杨酸处理,在常温(20℃)贮藏过程中,与清水处理的对照果实相比,可以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延缓果实贮藏期间颜色的转黄、固酸比的增高和果实的软化。1mmol/L水杨酸作用效果比 5 mmol/L水杨酸好。说明低浓度(如 1mmol/L)水杨酸处理能够延缓芒果果实的后熟衰老。(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04年05期)

武英霞[7](2004)在《紫花芒果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形成原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用紫花芒果为供试品种,采用地面施用与根系输液两种方法,以不同用量钙肥(CaCO_3)进行处理。主要研究紫花芒果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规律与形成原因,以及与钙素营养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关系。并单独设立高压树干注射钙和氯化钾处理,研究Ca和K对病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紫花芒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与果实大小存在密切关系。病害发生率随着单果重的增加而升高,经2002~2003年两年统计,平均发病率,果重≤200克以下的基本不发病,200~250克,250~300克,300~350克和>350克以上的发病率分别为:10.24%、14.78%、24.91%、27.06%。大于350克以上的果实发病率比小于350克以下发病率高1.36倍。通过对单果重、果实纵横径与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均呈现显着相关性。 2.病害的发生出现在果实成熟30天左右,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病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即接近成熟的果实,发病率较高。未成熟的果实(即果实生长的初、中期阶段)基本上不发病。因此,成熟果实的发病率高于未成熟果实。 3.通过对病果与正常果的矿质营养元素分析表明,正常果中的Ca含量应维持0.023%,钾含量应维持在1.27%~1.38%,氮含量应维持在0.49~0.51%水平。Ca含量低于0.02%会诱导病害发生;当Ca含量正常时,K含量的高低成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N对病害的影响小于Ca和K。果实中K/Ca和N/Ca失调,都能诱发病害,因此,元素间的平衡比单一元素多少更为重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经不同用量钙肥处理,病害发生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003年的石灰处理和双飞粉处理,与对照发病率相比,分别降低了14.23%和17.20%;高压注射钙和氯化钾处理,与地面施钙肥的双飞粉处理相比平均发病率分别增加了8.51%和12.6%:与石灰处理相比平均发病率分别增加了5.53%和9.63%;与对照相比平均发病率降低了8.69%和4.6%。单纯的增钙和增钾都能影响发病率,说明钙和钾都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5.处理后,对果实和叶片中的钙、钾、氮等元素的分析表明,在果实中叁者的关系为K>N>Ca,而叶片为Ca>K>N。高压注射钙和钾处理表明,钾对果实和叶片中Ca产生拮抗作用,降低Ca的吸收,而Ca对K则无拮抗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4-05-01)

林南平[8](2001)在《紫花芒果丰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闽南地区紫花芒果发展较快,但仍沿用粗放的传统栽培方法,产量不稳定,效益极低。为此,提出了培养适时健壮的优质结果母枝、抑控冬梢、防止花穗“冲梢”、疏花保果、适时合理采收等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福建热作科技》期刊2001年03期)

郭宝国[9](1999)在《紫花芒果山地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标准建园:选择南坡向、光照强而充足、土壤较肥沃、上层深厚、灌溉方便的缓坡地,修筑成梯田,台面宽2.5—3米,定植穴深宽各70—100厘米,要求在定植前半年挖好,经曝晒风化后再填回表土与有机肥料。每穴需草料25—50公斤,穴施土杂粪30公斤,磷肥2—(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期刊1999年11期)

石海燕,冯双庆[10](1998)在《气调贮藏对“紫花”芒果SOD,POX,CAT等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紫花”芒果(MangiferaindicaL.)的低温冷藏,气调冷藏条件下其活性氧代谢反应。结果表明,后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过氧化氨酶(CAT)的活性呈上升趋势;气调贮藏显着抑制了这叁种酶的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紫花芒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0.1%的乙烯利处理"紫花"芒果(Mangifera indica cv.Zihua),研究环境温度对其后熟进程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促进了芒果的后熟进程,第4d果实达到完熟,而在20℃条件下需要6d;20℃贮运环境有利于芒果果皮叶绿素降解,表现为其果皮h值降低,果实均匀饱满,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升高,保持合适的糖酸比,口感较佳。在20℃催熟芒果中检测出36种呈香物质,并含有更多种类的醇、酮、酯等芳香物质,高于30℃催熟芒果的26种。综合比较后熟芒果的感官品质指标,20℃贮运环境促进了催熟芒果的内源生化反应,更有利于芒果后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花芒果论文参考文献

[1].魏长宾,邢姗姗,刘胜辉,武红霞,王松标.紫花芒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科学.2010

[2].王尔茂,郑永华,苏新国.环境温度对“紫花”芒果后熟及感官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8

[3].陆建勋.钙胁迫对紫花芒果实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影响与海绵组织病害发生的关系[D].广西大学.2008

[4].李洪耀.紫花芒果实海绵状组织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

[5].黄晓蓉.紫花芒果实海绵状组织发病因子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

[6].曾凯芳,姜微波,李新明.外源水杨酸对“紫花”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

[7].武英霞.紫花芒果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形成原因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4

[8].林南平.紫花芒果丰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J].福建热作科技.2001

[9].郭宝国.紫花芒果山地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1999

[10].石海燕,冯双庆.气调贮藏对“紫花”芒果SOD,POX,CAT等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

标签:;  ;  ;  ;  

紫花芒果论文-魏长宾,邢姗姗,刘胜辉,武红霞,王松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