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相含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析,多相,密度计,微波,两相,模型,油泥。
分相含率论文文献综述
唐晨晖,胡红利,王格,张肖[1](2019)在《压缩感知在ECT分相含率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压缩感知(CS)理论在电容层析成像(ECT)问题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图像重构中的欠定性问题,从而通过图像计算两相流中的截面分相含率。首先,采用时域基作为图像向量的稀疏基,并采用高斯随机对灵敏度矩阵进行重新排序,设计其观测矩阵;然后,将不动点迭代算法FPC应用于凸优化问题的求解,得到重构图像;最后,利用最优阈值算法对重构图像进行灰度处理,由灰度图像进行分相含率的计算。在仿真实验阶段建立ECT传感器模型,对3种典型两相流流型进行重构,并与经典的LBP,Landweber算法综合3种重构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CS的ECT重构算法在只有少量测量数据的情况下也能精确地重构图像,且成像质量远高于LBP算法,并优于Landweber迭代算法,成像速度也大幅提升,有效提高了分相含率检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童艳萍[2](2015)在《储运油泥分相含率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储运油泥是油泥中含油率较高的一种,其回收利用价值较高。每年石油工业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储运油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当前常规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趋势下,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油泥资源显得越发重要。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其意义在于:1)通过检测储运油泥的分相含率,为油泥的处理方法、处理工艺给出指导;2)高含油的油泥已经开始作为商品流通,通过检测分相含率可以确定其回收价值,为采购提供决策依据。由于储运油泥的成分复杂,不同产地的油泥特性差异大,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成熟的储运油泥分相含率检测方法。因此,对储运油泥分相含率检测方法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样机研制、实验建模、实验分析等,对储运油泥分相含率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含水率、含渣率、含油率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微波透射法的检测装置检测储运油泥含水率,采用煤的工业分析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测含渣率,最后用差减法计算含油率。(2)根据系统需求,选择了合适的微波元件,设计了以MSP430F149为主控芯片的检测电路,构建了储运油泥含水率检测样机。该样机采用垂直透射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油泥分层影响。用该样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水率低于30%的储运油泥,该样机的含水率检测绝对误差小于2%,满足工业应用要求。对于含水率高于30%的油泥,可以先用一定体积的纯油将油泥的含水率降低到30%以内再做测量。(3)通过实验比较了煤的工业分析法和薄膜过滤法的含渣率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煤的工业分析法中灰分的测定方法误差较大,不适用于储运油泥的含渣率检测,挥发分的测定方法含渣率检测绝对误差小于4%,薄膜过滤法含渣率检测绝对误差小于5%。通过对两种方法误差来源的分析,给出了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1-01)
李志茂[3](2006)在《基于微波透射法测量油水两相流分相含率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水两相流在石油工业中广泛存在,其分相含率是一个重要检测参数。该参数的测量对于石油的开采、脱水和集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油水两相流流动体系极为复杂,致使分相含率测量难度较大。油水两相流分相含率的实时准确测量成为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比较各种原油含水率测量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选择微波透射法来测量原油含水率。微波技术具有实时性好、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易操作使用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基于微波透射原理,本文设计了适合测量中高含水率的传感器和相应的选频放大器、相敏检波电路,研制了一套原油含水率测量系统。使用该测量系统对20-75%含水率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测量,实验效果较好。 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 设计了测量油水两相流含水率的微波传感器。与传统的微波透射法所使用的传感器不同,本文设计的传感器使用小口径喇叭天线,减少了边缘效应;将天线与管道直接粘合,大大减少反射干扰;天线增益高且相距近,可测量对微波衰减大的中高含水率油水两相流。 2 基于微波透射法研制了一套油水两相流含水率测量系统。依据油水混合物的介电特性,通过理论分析,最佳工作频率选择在X波段(9.4GHz)。测量系统采用了微波信号源、低噪声放大器和微波检波器等组成微波电路单元。设计了选择性好、增益可调的选频放大器和动态范围大、调试简单的相敏检波电路。这两部分电路能将微弱交流低频信号转换成数据采集卡输入端所需要的直流信号。 3 采用研制的油水两相流含水率测量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不同于传统的含水率测量方法(不将含水率进行区间划分),本文将中高含水率分成20-60%含水率和60-75%含水率两个区间,分别在水平管和垂直管两种情况下进行静态实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率测量绝对误差低于4%。(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2-01)
董峰,乔旭彤,姜之旭,徐苓安[4](2004)在《应用电阻层系成像技术测量垂直管道气/液两相流分相含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垂直管道中气/液两相流截面相含率测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以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为检测工具,提出了提取原始测量数据边界特征值的方法和描述气/液两相流截面相含率的特征函数,得到了气/液两相流的截面含气率.仿真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研究导电的液相为连续相的气/液两相流情况下的分相含率时,上述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王化祥,郝魁红,徐丽荣,任思明[5](2004)在《多相流分相含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双能射线对油气水多相流分相含率的测量机理及系统构成 ,通过对射线穿过原油的透射计数 ,并对各种误差进行补偿、修正 ,从而实现对多相流分相含率的在线测量(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金宁德,乔贺堂,张淑英[6](1997)在《垂直管中叁相流分相含率测量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宁德,乔贺堂,张淑英.垂直管中叁相流分相含率测量模型研究.测井技术,1997,21(1):9~14基于集流型涡轮流量计与放射性密度计、持水率计在大庆生产测井研究所油、气、水叁相流流动环路中的实验数据,本文提出了用于确定油、气、水叁相流分相含率的测量模型,用此模型预测的油、气、水分相含率与流动环标定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在规定的实验范围内,取得了较高精度的油、气、水分相含率预测效果,为油井叁相流测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模型(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1997年01期)
分相含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储运油泥是油泥中含油率较高的一种,其回收利用价值较高。每年石油工业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储运油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当前常规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趋势下,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油泥资源显得越发重要。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其意义在于:1)通过检测储运油泥的分相含率,为油泥的处理方法、处理工艺给出指导;2)高含油的油泥已经开始作为商品流通,通过检测分相含率可以确定其回收价值,为采购提供决策依据。由于储运油泥的成分复杂,不同产地的油泥特性差异大,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成熟的储运油泥分相含率检测方法。因此,对储运油泥分相含率检测方法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样机研制、实验建模、实验分析等,对储运油泥分相含率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含水率、含渣率、含油率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微波透射法的检测装置检测储运油泥含水率,采用煤的工业分析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测含渣率,最后用差减法计算含油率。(2)根据系统需求,选择了合适的微波元件,设计了以MSP430F149为主控芯片的检测电路,构建了储运油泥含水率检测样机。该样机采用垂直透射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油泥分层影响。用该样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水率低于30%的储运油泥,该样机的含水率检测绝对误差小于2%,满足工业应用要求。对于含水率高于30%的油泥,可以先用一定体积的纯油将油泥的含水率降低到30%以内再做测量。(3)通过实验比较了煤的工业分析法和薄膜过滤法的含渣率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煤的工业分析法中灰分的测定方法误差较大,不适用于储运油泥的含渣率检测,挥发分的测定方法含渣率检测绝对误差小于4%,薄膜过滤法含渣率检测绝对误差小于5%。通过对两种方法误差来源的分析,给出了改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相含率论文参考文献
[1].唐晨晖,胡红利,王格,张肖.压缩感知在ECT分相含率检测中的应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童艳萍.储运油泥分相含率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
[3].李志茂.基于微波透射法测量油水两相流分相含率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
[4].董峰,乔旭彤,姜之旭,徐苓安.应用电阻层系成像技术测量垂直管道气/液两相流分相含率[J].天津大学学报.2004
[5].王化祥,郝魁红,徐丽荣,任思明.多相流分相含率检测[J].仪器仪表学报.2004
[6].金宁德,乔贺堂,张淑英.垂直管中叁相流分相含率测量模型研究[J].测井技术.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