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池储能站论文和设计-陆雅红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池储能站。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储能站冬季制热不足,不能够针对电池内部的电芯进行温度调控的问题,在电池储能站中存放有多块动力电池,每个动力电池内部都设置有换热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液箱、加热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与换热通道的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连通,加热单元设置于储液箱内部,液体输送单元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通过在动力电池内部的换热通道内循环通入加热后的液体,从而完成对电芯的温度调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能站中存放有多块动力电池,每个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设置有换热通道,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液箱、加热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与所述换热通道的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连通;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部;所述液体输送单元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能站中存放有多块动力电池,每个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设置有换热通道,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液箱、加热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

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与所述换热通道的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连通;

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部;

所述液体输送单元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空间,从而调节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所述换热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换热出口和所述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一步分别与所述分液器的出液口和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储能站的电源输出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液体输送单元连接,从而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分别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液体输送单元的启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液器的出液口设置有第一电控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控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一电控阀的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电控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每个所述第二电控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二电控阀的开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与进液口之间,用于直接或间接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电芯温度,并根据电芯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用于获取所述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并根据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用于获取所述室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室内的温度,并根据室内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风扇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所述风扇的开闭。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箱上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进水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所述进水阀的开闭。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箱内,用于获取所述储液箱的液位高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储液箱的液位高度。

17.一种电池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能站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池储能站。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电池的更新换代也日益加速,如何处理更换下来的动力电池,成为厂商所重点关注的问题。电池储能站(或称为储能电站)作为其中的一种发展方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厂商的重视。

目前,电池储能站一般采用集装箱形式,对集装箱内的温度调节则是通过门装式空调实现。夏季时,站内环境由空调制冷来满足,但是,冬季时,空调制热效率低,另外,受出风口位置及热空气密度影响,站内温度分布不均,整体传热效率差,动力电池的电芯内部很难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水平,尤其是一些寒冷地区。若要求动力电池内部电芯温度均匀并达到指定要求,完成对电芯温度的调控,需要将空调制热功率加大,保证室内维持在较高温度,势必导致资源的浪费及成本的增高。

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池储能站来解决现有的电池储能站冬季制热不足,不能够针对电池内部的电芯进行温度调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池储能站冬季制热不足,不能够针对电池内部的电芯进行温度调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电池储能站中存放有多块动力电池,每个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设置有换热通道,所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液箱、加热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

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与所述换热通道的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连通;

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部;

所述液体输送单元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空间,从而调节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温度。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所述换热进口连通。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换热出口和所述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一步分别与所述分液器的出液口和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连通。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储能站的电源输出端连通。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液体输送单元连接,从而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分别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液体输送单元的启停。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分液器的出液口设置有第一电控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控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一电控阀的开闭。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电控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每个所述第二电控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二电控阀的开闭。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与进液口之间,用于直接或间接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电芯温度,并根据电芯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用于获取所述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并根据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用于获取所述室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室内的温度,并根据室内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风扇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所述风扇的开闭。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箱上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进水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所述进水阀的开闭。

在上述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箱内,用于获取所述储液箱的液位,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储液箱的液位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站,所述电池储能站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

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电池储能站中存放有多块动力电池,每个动力电池内部都设置有换热通道,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液箱、加热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与换热通道的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连通,加热单元设置于储液箱内部,液体输送单元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

其工作过程为,加热单元加热储液箱内的液体,液体输送单元启动,从而把加热的液体通过换热通道循环,流经动力电池内部。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在低温的情况下为电池储能站内的动力电池提供一定流量及温度的冷却液,解决低温下电池储能站内温度低且分布不均而导致的电池包安全性能相关问题,使动力电池内部温度达到所需求的温度,达到针对电芯温度调控的目的。

方案1、一种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能站中存放有多块动力电池,每个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设置有换热通道,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液箱、加热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

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与所述换热通道的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连通;

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部;

所述液体输送单元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空间,从而调节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温度。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所述换热进口连通。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换热出口和所述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一步分别与所述分液器的出液口和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连通。

方案6、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

方案7、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储能站的电源输出端连通。

方案8、根据方案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液体输送单元连接,从而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分别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液体输送单元的启停。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液器的出液口设置有第一电控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控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一电控阀的开闭。

方案10、根据方案8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集液器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电控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每个所述第二电控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二电控阀的开闭。

方案11、根据方案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与进液口之间,用于直接或间接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电芯温度,并根据电芯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方案12、根据方案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用于获取所述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并根据储液箱内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方案13、根据方案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用于获取所述室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室内的温度,并根据室内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来控制加热单元、液体输送单元及第一电控阀的开闭状态。

方案14、根据方案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风扇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所述风扇的开闭。

方案15、根据方案9至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箱上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进水阀连接,从而能够控制所述进水阀的开闭。

方案16、根据方案9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箱内,用于获取所述储液箱的液位高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所述储液箱的液位高度。

方案17、一种电池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能站具有上述方案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电池储能站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u>

1、温度控制系统;11、储液箱;12、加热单元;13、液体输送单元;14、热交换器;141、风扇;15、分液器;16、集液器;17、过滤器;18、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9、注水管;110、液位传感器;2、动力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的加热单元是以电加热棒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形式的电加热器,例如高频加热电炉、盘式螺旋电加热管等,只要该电加热器能够加热储液箱内的液体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池储能站中存放有多块动力电池2,每个动力电池2的内部设置有换热通道(图中未示出),虽然图1中只示出了两块动力电池2,但是动力电池2的数量显然不能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解决现有的电池储能站冬季制热不足,不能够针对电池内部的电芯进行温度调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包括储液箱11、加热单元12和液体输送单元13,其中,储液箱11的出液口和进液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换热通道的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连通,加热单元12设置于储液箱11内部,液体输送单元1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储液箱11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储液箱11优选为储水箱,相应地液体为水,还可以是其它比热容较大的液体,例如储液箱为液压油箱,其内部存储有液压油等,只要该液体能够携带热量流经动力电池2内部即可。加热单元12优选为电加热棒,还可以是高频加热电炉、盘式螺旋电加热管等电加热器,只要能够将储液箱11内液体加热即可。液体输送单元13优选为容积式水泵,在图1中其设置于储液箱11的出液口与动力电池2的换热进口之间。当然,液体输送单元13还可以是叶片泵等,或者其它类型的动力元件,只要能够驱动液体完成循环即可。当需要对动力电池2内部的电芯进行温度调整时,开启加热单元12和液体输送单元13,此时储液箱11内的液体会被加热,并且流经换热通道,形成液体回路,完成对电芯的加热。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将储液箱11内的水加热,然后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换热通道流经动力电池2内部,在流回储液箱11,往复循环,从而加热动力电池2的内部,解决现有的电池储能站冬季制热不足,不能够针对电池内部的电芯进行温度调控的问题。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热交换器14,热交换器14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储液箱11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热交换器14设置在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空间,从而调节电池储能站的室内温度,热交换器14优选为暖气片式热交换器,还可以是螺旋管式热交换器,只要能够完成水与空气的热交换,完成室内空间温度的调节即可。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储液箱11的回路上增加一条热交换器14的回路,使调节动力电池2温度的同时还可以调整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空间温度,缓解空调器冬季调节温度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加热单元12和热交换器14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完全取代空调器,同时完成室内空间温度的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分液器15和集液器16,分液器15设置在液体输送单元13的出液口与多个动力电池2的换热进口之间,集液器16设置在多个动力电池2的换热出口与储液箱11的进液口之间,热交换器14设置在分液器15与集液器16之间,从而分液器15首先会将储液箱11的出液口流进的水分流,分流的水分别流经多组动力电池2,以及热交换器14,最后全部汇流至集液器16内,再通过集液器16统一回流至储液箱11内。分液器15为具有一个进水口与多个出水口的水箱,还可以是三通、多通路管件等,只要能够将进水口流进的水流通过多个出水口输送给不同水流回路即可。相应地集水器为具有一个出水口与多个进水口的水箱,还可以是三通、多通路管件等,只要能够将多个进水口流进的水流通过一个出水口输送回储液箱11即可。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增加分液器15与集液器16,能够大大减少储液箱11的出液口与进液口,使储液箱11仅需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即可完成对所有动力电池2以及热交换器14的供水,流经动力电池2及热交换器14的水经过集水口的汇聚,再重新通过一个进水口完成回流,减少了储液箱11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也就降低了温度控制系统1出现损坏的情况,提升了温度控制系统1的整体质量,也更便于控制单个通路的开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过滤器17,过滤器17设置在储液箱1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即可以设置在水回路的任意位置即可,图1中示出的是设置在储液箱11的出液口与液体输送单元13的进液口之间。加热单元12的电源输入端(图中未示出)与电池储能站的输出端(图中未示出)连接,即由电池储能站中的动力电池2供电,使电池储能站能够直接供给加热水所需要的电力能源。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增加过滤器17,过滤循环水内的杂物,使温度控制系统1内部不会因杂物而造成堵塞等情况,影响换热效率。加热单元12所需的电力能源直接取自电池储能站,也使温度控制系统1能够直接借助电池储能站的能量完成循环,不再需要从外部单独接入电力,节省人力物力,使电池储能站能够完成自给自足,更适用于电池储能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电加热棒和水泵连接,从而控制单元能够分别控制电加热棒和水泵的启停,从而控制整个温度控制系统1的启停。控制单元为电脑,还可以是单片机、手机等,只要能够完成处理信息与传输指令的控制器即可。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增加控制单元,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的控制整个温度控制系统1,也为全自动控制奠定基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分液器15的出液口设置有第一电控阀(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分别与每个第一电控阀连接,从而能够分别控制每个第一电控阀的开闭。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增加第一电控阀,使操作人员能够分别控制每个通路的开闭,即可以实现仅对室内供暖,或者仅对某个动力电池2供暖的功能,避免能量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8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图中未示出),温度检测单元为温度传感器,还可以是温度计等,只要能够检测温度并传递该温度信息给控制单元即可。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动力电池2内部,用于直接获取动力电池2的电芯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8设置在储液箱11内,用于获取储液箱11内液体的温度,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电池储能站的室内,用于获取室内的温度,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8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连接,从而获取电芯的温度、储液箱11内液体的温度和室内的温度,从而根据不同情况开启不同的部件,完成全自动控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当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动力电池2内部温度高于设定值,并且第三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说明两者均不需要进行加热,则加热单元12、液体输送单元13以及第一电控阀均处于关闭状态;

当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动力电池2内部温度低于设定值,并且\/或者当第三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电池储能站的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首先确认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8检测到的储液箱11内的水温是否达到设定值,

如果此时水温低于设定的下限值,则首先开启加热单元12,当水温高于设定的上限值时,再开启水泵,并判断是动力电池2需要加热,还是电池储能站的室内需要加热,从而选择性开启动力电池2的回路中的第一电控阀或者热交换器14的回路中的第一电控阀,或者全部开启,以便对动力电池2和\/或室内进行加热;

如果此时水温高于设定的上限值,则直接开启水泵,并判断是动力电池2需要加热,还是电池储能站的室内需要加热,从而选择性开启动力电池2的回路中的第一电控阀或者热交换器14的回路中的第一电控阀,或者全部开启,以便对动力电池2和\/或室内进行加热;当储液箱11内的水温由于循环后低于下限值时,再开启加热单元12,当水温高于上限值时,再自动关闭加热单元12。

通过上述设置,使温度控制系统1能够完成自动控制加热,并且控制动力电池2温度与控制电池储能站的室内温度是分开控制的,可以分别进行加热,两个温度控制的启停互不影响。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引入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8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使控制单元能够实时检测储液箱11内的水温、电芯温度以及室内温度,再依据逻辑判断,控制加热单元12、水泵和第一电控阀的开闭,从而完成电芯温度以及室内温度的调控,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风扇141,风扇141对应热交换器14设置,控制单元与风扇141连接。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设置于储液箱11上的注水管19,注水管19上设置有进水阀,控制单元与进水阀连接。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液位传感器110,液位传感器110设置在储液箱11内,控制单元与液位传感器110连接。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设置于储液箱11上的溢水阀。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热交换器14处对应设置风扇141,并通过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当热交换器14处于工作状态时,风扇141相应地开启,能够加速热交换器14散热,从而提升室内温度调控速度。通过注水管19与进水阀的设计,使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是否对储液箱11进行补水。通过液位传感器110的设置,使控制单元能够实时检测储液箱11内是否缺少水,当缺水时,控制进水阀开启,补充储液箱11的水。当储液箱11内水量过多时,多余的水会通过设置于储液箱11上的溢水阀流出,并控制进水阀关闭。

特别地,在室内加热的部分,可根据各地温度要求,选择是否需要增加辅助电加热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通过储液箱11、水泵和电加热棒的设置,使动力电池2内部的电芯能够得到温度调节。通过增加热交换器14,使温度控制系统1还可以兼具控制室内温度的作用。增加分液器15和集液器16,使系统更简洁,更易于控制。增加过滤器17,使控制系统不会因杂物而堵塞。加热单元12直接通过电池储能站的动力电池2供电,无需外部供电,更节省人力物力。增加控制单元、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8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第一电控阀、进水阀和溢水阀,使温度控制单元能够完成全自动加热、补水等动作,更易于实现全自动化管理。增加风扇141的设计,使热交换器14的换热效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分液器15的出液口设置的第一电控阀还可以替换成集液器16的进液口处设置第二电控阀(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分别与每个第二电控阀连接,从而能够分别控制每个第二电控阀的开闭,同样能够通过控制单元达到控制每个通路的开闭的目的,只要在每个回路上均设置有一个电控阀并与控制单元连通即可,这种设计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温度控制单元还可以设置在需要检测的动力电池2的换热出口和集液器16之间的回路上,当开启该回路的流水后,动力电池2内部电芯的温度与该段回路内的水流温度相差不大,因此可间接检测出动力电池2是否需要供暖,而且更易于安装,这种设计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站,该电池储能站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1。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用新型是以电池储能站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显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地方。例如,电池换电站等,只要其内部具有存放的电池,并且需要对其进行温度控制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池储能站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0423.2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526186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H01M 10/615

专利分类号: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7;H01M10/635;H01M10/48;H01M10/6563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安驰路569号115室

发明人:陆雅红;赵建智;徐红刚;王政;张建兴;陆伟;史志艳

第一发明人:陆雅红

当前权利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代理人:宋宝库;吴晓芬

代理机构:1148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池储能站论文和设计-陆雅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