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积累厚积薄发

勤于积累厚积薄发

——谈作文素材的积累与选择

牟秀梅山东省栖霞市翠屏中学265300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新课标强调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实现这一要求,就要以平时的积累为前提,达到厚积薄发。

方法如下:

一、向生活出发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在布置习作内容要求时应注意贴近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素材。另外,美丽的大自然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让学生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余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或上网等方式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关注国情,倾听不同的见解来充实思想,提高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把握时代脉搏,习作时才能旁征博引,表达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写出新颖大气的文章。

二、以情感浸润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习作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把情感体验的作业渗透到学生的收获中去,深化学生的感受。还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日让学生为家人或他人做一些事情或参加一些有益活动,如“母亲节”开展“把爱带回家”活动,让学生周末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并在回校时交流感受。发生重大事件或在特殊纪念日也可以在班级开展一些演讲活动,如钓鱼岛事件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笔者始终认为,只有情感丰富的人才会比别人更敏锐地捕捉到生活的细节,并在文章中以细腻的表达让读者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三、筑素材米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立素材库,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步骤。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的描绘片段、精辟深刻的观点、凝练精当的解说词或颁奖词、典型的材料,甚至因事因物促发的灵感都把它收藏到素材库里,不同题材的最好能做到整理归类。教师可定期督促检查,除了检查读书笔记积累的数量和质量,还可以背诵加感悟的方式检查。通过背诵,将吸收到的素材汇聚于脑,进入意境,产生立体感,进而加深理解和体会,以后写作时就会促发灵感,意到笔随。根据背诵的材料谈感悟是要教会学生把积累的素材作为文章的一部分学会运用,这期间也辅以仿写、续写、名著人物赏析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就可以根据所需选材了,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精心选取。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第一,贵在积极

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写作中就要表现出青少年应有的积极健康、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所以一定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材料,不要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相违背,文章是写给人看的,要使人受益,能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只有思想健康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也才能得到认同。至于那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材料,不是不可以用,但是要明确那并不是生活的主流,只有那些能够反映生活本质、代表全局的事实才能算得上主流。我们选择的目的也绝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以引起疗救的希望”。

第二,贵在典型

古语云:“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取其效。”也就是说选材一定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围绕文章的主题选材,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就像蜜蜂采花一样,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才能酿造出甘甜的蜂蜜。材料越典型,文章的主题就表现得越充分,越感人。如果“捡到篮里就是菜”,泛泛而谈,平均用力,势必造成文章的空泛与散漫。要大胆取舍,重点突破,这样的作文才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才能“以一当十”,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目的。

第三,贵在新颖

著名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绘画要求选材创新,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好奇心人皆有之,材料新颖独特,富有时代气息,文章才能引人入胜,新颖大气。用陈旧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味同嚼蜡。当然有些材料内涵比较丰厚,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反弹琵琶,从新的角度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善于思考和剪裁,不断积累,不断运用,就能做到灵活运用、推陈出新,写作起来就会游刃有余。

当然,作文素材的积累与选择方法不一,也不必拘泥于某几种形式,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积累,就一定能在写作中厚积薄发。

标签:;  ;  ;  

勤于积累厚积薄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