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论文和设计-李飞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包括输入电源Vin、输入滤波电感L、功率开关管S、升压电容C1、第一输出电容C2、第二输出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功率开关管S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电压Vgs,漏极连接至结点1,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Vin的负极,串联的第一输出电容C2、第二输出电容C3的两端为boost变换器的输出端,负载R并联在输出端。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转换增益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Vin、输入滤波电感L、功率开关管S、升压电容C1、第一输出电容C2、第二输出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输入滤波电感L、第三二极管D3、第一输出电容C2串联在输入电源Vin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输入滤波电感L,负极连接第一输出电容C2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输入滤波电感L之间的结点称为结点1,第一输出电容C2的另一端与结点1之间串接有第二二极管D2和升压电容C1,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容C3的另一端,负极连接升压电容C1的一端,功率开关管S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电压Vgs,漏极连接至结点1,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Vin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至第二二极管D2和升压电容C1之间的结点,负极连接至输入电源Vin的负极与第一输入电容C2之间的结点;串联的第一输出电容C2、第二输出电容C3的两端为boost变换器的输出端,负载R并联在输出端。

设计方案

1.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Vin<\/sub>、输入滤波电感L、功率开关管S、升压电容C1<\/sub>、第一输出电容C2<\/sub>、第二输出电容C3<\/sub>、第一二极管D1<\/sub>、第二二极管D2<\/sub>和第三二极管D3<\/sub>,输入滤波电感L、第三二极管D3<\/sub>、第一输出电容C2<\/sub>串联在输入电源Vin<\/sub>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三二极管D3<\/sub>的正极连接输入滤波电感L,负极连接第一输出电容C2<\/sub>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sub>的正极与输入滤波电感L之间的结点称为结点1,第一输出电容C2<\/sub>的另一端与结点1之间串接有第二二极管D2<\/sub>和升压电容C1<\/sub>,第二二极管D2<\/sub>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容C3<\/sub>的另一端,负极连接升压电容C1<\/sub>的一端,功率开关管S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电压Vgs<\/sub>,漏极连接至结点1,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Vin<\/sub>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sub>的正极连接至第二二极管D2<\/sub>和升压电容C1<\/sub>之间的结点,负极连接至输入电源Vin<\/sub>的负极与第一输入电容C2<\/sub>之间的结点;串联的第一输出电容C2<\/sub>、第二输出电容C3<\/sub>的两端为boost变换器的输出端,负载R并联在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管为mos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变换器具有3种开关模态,处于开关模态1时,功率开关管S开通,第三二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截止,输入电源为输入滤波电感充电;处于开关模态2时,功率开关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截止,输入电源和输入滤波电感通过第一二极管共同为升压电容充电;处于开关模态3时,功率开关管和第二二极管截止,输入电源和输入滤波电感通过第一二极管共同为升压电容充电;3种开关模态中,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串联共同为负载提供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变换器的增益M为: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

背景技术

满足局部范围电能供应的直流微网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发电系统作为直流电源,更加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电源系统存在着输出电压偏低的共性缺点,通过逆变后难以输出工频交流电,这就需要升压直流变换器实现电压的提升。传统的boost变换器可以实现电压的提升,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是受到寄生电阻等参数的影响,在工业应用中只能实现五倍左右的电压提升,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为了实现更高的增益,诸多的升压技术得以提出:耦合电感升压技术、开关电容升压技术、开关电感升压技术或者多种升压技术的有效结合等,这些高增益变换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不均匀,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电路结构简单,转换增益高。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包括输入电源Vin<\/sub>、输入滤波电感L、功率开关管S、升压电容C1<\/sub>、第一输出电容C2<\/sub>、第二输出电容C3<\/sub>、第一二极管D1<\/sub>、第二二极管D2<\/sub>和第三二极管D3<\/sub>,输入滤波电感L、第三二极管D3<\/sub>、第一输出电容C2<\/sub>串联在输入电源Vin<\/sub>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三二极管D3<\/sub>的正极连接输入滤波电感L,负极连接第一输出电容C2<\/sub>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sub>的正极与输入滤波电感L之间的结点称为结点1,第一输出电容C2<\/sub>的另一端与结点1之间串接有第二二极管D2<\/sub>和升压电容C1<\/sub>,第二二极管D2<\/sub>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容C3<\/sub>的另一端,负极连接升压电容C1<\/sub>的一端,功率开关管S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电压Vgs<\/sub>,漏极连接至结点1,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Vin<\/sub>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sub>的正极连接至第二二极管D2<\/sub>和升压电容C1<\/sub>之间的结点,负极连接至输入电源Vin<\/sub>的负极与第一输入电容C2<\/sub>之间的结点;串联的第一输出电容C2<\/sub>、第二输出电容C3<\/sub>的两端为boost变换器的输出端,负载R并联在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开关管为mos管。

进一步的,所述boost变换器具有3种开关模态,处于开关模态1时,功率开关管S开通,第三二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截止,输入电源为输入滤波电感充电;处于开关模态2时,功率开关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截止,输入电源和输入滤波电感通过第一二极管共同为升压电容充电;处于开关模态3时,功率开关管和第二二极管截止,输入电源和输入滤波电感通过第一二极管共同为升压电容充电;3种开关模态中,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串联共同为负载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boost变换器的增益M为:设计图

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6534.1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217949U

授权时间:20190806

主分类号:H02M 3/156

专利分类号:H02M3/156

范畴分类:37C;

申请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申请人地址:25503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北京路67号

发明人:李飞;耿宁;季素云;杨静;刘林;岳增伟;崔川;孙竟成;梁珊珊;徐天赐;于洋;张阳;宋嵘;姚雨;高鹏;薛启成;朱锋;刘兴华;王洪信;乔恒;孙立新;韩旭;王世儒;孙鹏;王磊磊;阎炳水;边宏超;李天;邵泽霖;孙燕;燕鹏;李先进;葛鹏

第一发明人:李飞

当前权利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玉凤

代理机构:37218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论文和设计-李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