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换流论文_刘轶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迫换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电,晶闸管,断路器,过电压,逆变,电动机,变频器。

强迫换流论文文献综述

刘轶强[1](2019)在《强迫换流参数对晶闸管工作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式断路器电流转移支路中晶闸管的反向恢复过电压击穿和重加正向电压击穿是导致短路分断失败的重要因素,研究晶闸管器件在短路分断过程中面临的工况对于提高短路分断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函数解析的方法对混合式断路器的强迫换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次探究了强迫换流回路投入时间、强迫换流电容参数、强迫换流电感参数对晶闸管正向电流峰值、关断di/dt和反向电压时间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于混合式断路器中晶闸管组件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博,彭振东,沙新乐,祝聪,邹顺[2](2019)在《直流真空断路器强迫换流分断的可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直流真空断路器采取强迫换流方式分断大电流时,由于其电流过零后真空间隙的电弧能量较高,因此会严重影响介质强度的快速恢复。针对此种严酷的分断条件,开展了真空开关串联二极管、真空开关并联RC吸收支路、真空开关串联饱和电抗器几种方案的研究,目的在于增加真空间隙"零休"时间、减小弧后恢复电压上升速度及等离子体浓度。研究结果表明:串联二极管的反向阻断作用能为真空介质恢复提供有利条件,但二极管RC支路的存在会导致电流第1次过零后部分漏电流注入真空间隙,从而影响真空介质的恢复进程;在二极管无RC支路方案下,真空开关电流第2次过零后的电压变化率及幅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真空开关加装吸收支路能够显着减小其恢复电压变化率;真空开关串联饱和电抗器能在电流过零点附近通过饱和电抗器的退磁作用有效减小其电流变化率。统计试验结果显示,真空开关串联二极管、真空开关并联RC吸收支路、真空开关串联饱和电抗器这3种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真空断路器分断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张谢天,庄劲武,高海林,曾主东[3](2018)在《直流混合型超导限流器强迫换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断路器开断容量不能满足现代舰船直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分断要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直流混合型超导限流器的方案。舰船直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上升率高达20 A/μs,该限流器需要完成短路电流的快速换流,研究了强迫换流方法。讨论了直流混合型超导限流器的工作原理,对限流器的限流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给定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参数的条件下,结合电路仿真软件,对辅助换流支路参数进行了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强迫换流的方法在38μs内完成了上升率为20.4 A/μs的7 680 A的短路电流的换流,混合型方案具有可行性,强迫换流的方法能够实现短路电流的快速换流。(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8年07期)

单潮龙,张学锋,汪小娜[4](2014)在《一种换流器件较少的叁相SCR逆变器强迫换流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某型装备的新型电流型叁相晶闸管逆变电路(SCI),其优点是应用电容放电来改变各相支路电流实现强迫,强迫换流器件较少。通过状态空间建模分析了通过电容放电实现强迫换流的机理,研究表明,该SCI是由电容电压放电改变各相负载电流来实现强迫换流,相对于其它类型的SCI,具有强迫换流器件较少、强迫换流不受SCI输入电压值影响的优点。(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龙波,黄波,郝晓红,高涛,韩杨[5](2014)在《晶闸管电感耦合式强迫换流电路的深入理解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电子技术本科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教材中对这些知识点未作详细说明)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该文详尽介绍了晶闸管电感耦合式强迫换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该换流电路中二极管导通的临界条件,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把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相结合,使得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透彻。(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4年06期)

陶大军,戈宝军,董传友,林鹏[6](2014)在《发电电动机SFC起动强迫换流过程磁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static frequency converter,SFC)起动强迫换流过程运行特点,分别推导出了发电电动机在由电网供电和强迫换流运行过程中的电磁转矩表达式,分析了强迫换流运行导通周期内磁场特征及电磁转矩特性。同时研究了强迫换流导通周期内,定转子磁动势不同匹配系数时合成磁场的分布规律,定量计算了定转子磁场不同相对位置时气隙磁场畸变率及叁次谐波占基波的比例随定子磁动势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相对位置对应的气隙磁场畸变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通过合理匹配定转子磁动势,降低发电电动机在强迫换流运行过程中气隙磁场畸变率及对应谐波转矩。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转子磁动势相对定子磁动势的比例,可以使发电电动机在强迫换流导通周期内保持较低恒定的气隙磁场畸变率。(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陶大军[7](2013)在《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强迫换流阶段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过程的研究是一个涉及电力电子控制理论与电机动态分析理论的综合问题。由于静止变频器起动系统容量大、结构复杂,同时要考虑到与发电电动机及电网的配合影响,而起动过程的强迫换流阶段又是成功起动的重要环节,关于此阶段相关问题的研究对提升起动系统稳定性和设备的国产化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发电电动机起动、静止变频器控制、运行等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论述了发电电动机起动相关问题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了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强迫换流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已有文献研究中的不足,确定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在分析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系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起动系统各部分组成构件的功能,并对起动过程中静止转子位置的检测方法和起动过程磁动势的转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强迫换流阶段电磁转矩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常规停机位置转子初始位置确定方法的研究及导通控制方案的分析,提出了针对发电电动机特定停机位置初始导通方案的起动控制问题,并通过起动初始时刻定子绕组感应电压的分析,指出了具体的特定停机位置点。经过对特定停机位置不同导通控制方案对应电磁转矩的有限元计算,提出了针对特定停机位置点的导通控制方案,实验验证了特定停机位置点的存在及导通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完善了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控制理论。分析了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强迫换流过程的换相特点,建立了强迫换流阶段电枢电流换相过程的精确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基于简化模型和精确模型的电流谐波特性,指出了简化模型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基于精确计算模型的定子磁动势和电磁转矩的表达式,分析了强迫换流过程中定子磁动势和电磁转矩的谐波特性,并通过某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强迫换流过程的有限元计算,验证了精确模型和谐波特性分析的正确性,解决了静止变频器系统滤波装置设计中谐波准确计算的问题。针对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系统特点,提出了基于定转子磁场匹配抑制电机内谐波的方法,并通过对强迫换流阶段不同位置定转子磁动势匹配系数的计算,找出了电机内磁场畸变与定转子磁场匹配系数的变化规律,为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系统容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总结分析了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系统的故障类型,通过对静止变频器逆变桥臂断路故障时磁动势的研究,提出了逆变桥一桥臂断路容错运行的可行性,建立了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时步有限元模型,在实验验证时步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对静止变频器逆变桥一支路桥臂断路起动过程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得到了不同时刻故障后转速、转矩的变化规律,验证了逆变桥一支路桥臂断路容错能力。根据故障时刻转子位置提出了改进容错导通控制方案,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据故障前后定子绕组感应电势的特点,提出了逆变桥断路故障诊断方法,为静止变频器可控硅状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检测途径。论文研究内容为我国大容量静止变频器起动系统的研制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对发电电动机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3-10-01)

江壮贤,庄劲武,刘路辉,武瑾,王晨[8](2012)在《基于强迫换流原理的新型真空直流限流断路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强迫换流型真空直流断路器的改进方案,并通过在高速真空开关两端并联反向续流二极管,使真空开关在电弧电流强迫过零后由于二极管的续流作用得到零电压介质强度恢复时间,提高了真空灭弧室电流过零后的介质强度恢复速度,使真空开关得以在小间隙下分断高上升率的短路电流,提高了传统真空直流断路器的限流、分断能力。设计了限流断路器样机,进行了短路分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限流断路器能将最大上升率为20A/μs的短路电流限流至10kA以下,限流分断时间小于1.1ms,满足了现代舰船极限短路故障的保护要求。(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建冈[9](2003)在《有源逆变系统逆变失败的分析和强迫换流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有源逆变系统逆变失败的原因、表现形式、过渡过程,提出用强迫换流保护电路来解决问题,并给予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李玉玲,戈宝军,王自涛[10](2000)在《同步电机变频起动强迫换流过程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用静止变频器起动的同步发电—电动机 ,对其起动初期阶段 ,即强迫换流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 ,获得了起动过程主要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并考虑了转子位置初始角及电流关闭角对起动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00年02期)

强迫换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直流真空断路器采取强迫换流方式分断大电流时,由于其电流过零后真空间隙的电弧能量较高,因此会严重影响介质强度的快速恢复。针对此种严酷的分断条件,开展了真空开关串联二极管、真空开关并联RC吸收支路、真空开关串联饱和电抗器几种方案的研究,目的在于增加真空间隙"零休"时间、减小弧后恢复电压上升速度及等离子体浓度。研究结果表明:串联二极管的反向阻断作用能为真空介质恢复提供有利条件,但二极管RC支路的存在会导致电流第1次过零后部分漏电流注入真空间隙,从而影响真空介质的恢复进程;在二极管无RC支路方案下,真空开关电流第2次过零后的电压变化率及幅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真空开关加装吸收支路能够显着减小其恢复电压变化率;真空开关串联饱和电抗器能在电流过零点附近通过饱和电抗器的退磁作用有效减小其电流变化率。统计试验结果显示,真空开关串联二极管、真空开关并联RC吸收支路、真空开关串联饱和电抗器这3种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真空断路器分断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迫换流论文参考文献

[1].刘轶强.强迫换流参数对晶闸管工作特性的影响分析[J].船电技术.2019

[2].李博,彭振东,沙新乐,祝聪,邹顺.直流真空断路器强迫换流分断的可靠性[J].高电压技术.2019

[3].张谢天,庄劲武,高海林,曾主东.直流混合型超导限流器强迫换流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4].单潮龙,张学锋,汪小娜.一种换流器件较少的叁相SCR逆变器强迫换流机理研究[J].船电技术.2014

[5].龙波,黄波,郝晓红,高涛,韩杨.晶闸管电感耦合式强迫换流电路的深入理解与仿真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

[6].陶大军,戈宝军,董传友,林鹏.发电电动机SFC起动强迫换流过程磁场特性[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4

[7].陶大军.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器起动强迫换流阶段若干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8].江壮贤,庄劲武,刘路辉,武瑾,王晨.基于强迫换流原理的新型真空直流限流断路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

[9].王建冈.有源逆变系统逆变失败的分析和强迫换流保护[J].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0].李玉玲,戈宝军,王自涛.同步电机变频起动强迫换流过程的仿真分析[J].大电机技术.2000

论文知识图

强迫换流电路原理图强迫换流过程的定子电流4-4强迫换流电路Fig.4...4-13强迫换流时流过晶闸管的电...4-5强迫换流软件流程图Fi...强迫换流原理图

标签:;  ;  ;  ;  ;  ;  ;  

强迫换流论文_刘轶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