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浓缩池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Fe2+激活过一硫酸盐(HSO5-,PMS)氧化法调理剩余污泥。研究了Fe2+与PMS的摩尔比,PMS投加量,初始pH值,Fe2+的投加方式以及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污泥比阻(SRF)降低率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PMS投加量,pH值,n(Fe2+)/n(HSO5-)摩尔比;污泥脱水性能的最佳条件:温度25℃,Fe2+与HSO5-的摩尔比为1∶1,PMS投加量为1.2mmol/g TS,pH不调节,Fe2+一次投加,在此条件下污泥比阻降低率达到90.98%.对Fe2+激活过一硫酸盐氧化法调理前后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脱水性能的提高与LB-EPS(松散型)和TB-EPS(紧密型)相关,部分LB-EPS和TB-EPS被Fe2+激活PMS氧化降解,释放出大量的结合水,从而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杨黎俊,宋秀兰,张苗
关键词: 剩余污泥,过硫酸盐,脱水性能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03D421098)
分类号: X703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19.03.008
页码: 308-314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696K
下载量: 179
相关论文文献
- [1].丝状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S1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及机理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10)
- [2].增强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9(02)
- [3].混凝助剂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建材科技 2016(06)
- [4].超声波预处理城市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研究进展[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7(04)
- [5].冻融法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8(11)
- [6].铁粉-过氧单硫酸盐联合秸秆增强污泥脱水性能[J]. 水处理技术 2019(09)
- [7].热水解预处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实验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7(05)
- [8].混凝助剂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建材科技 2016(05)
- [9].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研究[J]. 环保科技 2015(04)
- [10].絮凝剂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1].改性膨润土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14(14)
- [12].电化学处理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10)
- [13].超声波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理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8)
- [14].铁铝盐复合硅酸钾调理污泥脱水性能试验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2)
- [15].微波与酶联用对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20(05)
- [16].电化学联合酸法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云南化工 2020(05)
- [17].典型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9)
- [18].无机调理药剂复配对市政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水处理技术 2020(11)
- [19].缺氧酸化联合零价铁-过氧化氢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3)
- [20].微波联合过氧化氢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9(07)
- [21].絮凝剂对市政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环境与发展 2018(05)
- [22].基质投加量对生物调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6)
- [23].过硫酸盐-骨架构建体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广州化工 2017(08)
- [24].过硫酸盐氧化法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11)
- [25].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6(02)
- [26].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性能指标测试分析[J]. 山西建筑 2013(22)
- [27].粉煤灰对污泥脱水性能及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9(11)
- [28].改性聚铝废渣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19(12)
- [29].高温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中试试验[J]. 净水技术 2019(S2)
- [30].应用聚丙烯酰胺对市政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