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肠系膜全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疗效,预后效果
直肠系膜全切除术论文文献综述
黎笑欢[1](2019)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taTME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并发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端转移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taTME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胡博[2](2019)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和常规根治手术组,每组30组。常规根治手术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胃肠功能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根治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手术时间(122.14±10.24)min、手术出血量(92.21±12.24)ml、术后恢复胃肠功能时间(52.57±10.28)h、住院时间(9.14±0.34)d均少于常规根治手术组的(178.14±20.21)min、(134.26±12.56)ml、(87.51±12.21)h、(15.14±0.5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常规根治手术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疗效更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张陈,魏健,付召君,冯会和,田小军[3](2019)在《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传统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和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接受传统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25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Ta-TME手术(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3例术中发现肠管有较严重的充血水肿的TNM分期Ⅲ期患者(对照组2例,研究组1例)行预防性末段回肠双腔造瘘术,其余患者均行一期吻合。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3/25),低于对照组的48.00%(12/25)(P<0.05)。研究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00%(2/25)(P<0.05)。两组术后1年死亡率均为0。结论腹腔镜辅助的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且此术式腹部无辅助切口,具有创伤小、病情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势,极具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戴文涛,王浩华[4](2019)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Barthle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肠蠕动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Barthle指数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有效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肛肠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伟涛[5](2019)在《腹腔镜与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 TME)与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行Ta TME治疗(观察组),30例行Lap TME治疗(对照组);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记录患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均未行中转开腹手术,观察组无术中输血病例,对照组术中输血2例,术中输血率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 0. 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 68±6. 40) m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3. 72±10. 09) ml(P <0. 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显着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对照组失访2例、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2例,观察组失访1例、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 0. 05)。结论:Ta TME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优于Lap TME术式,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其对施术者水平要求较高,临床实施应在术前准备充分。(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兵,蒋泰君,黄振国,卢泽文[6](2019)在《超低位直肠癌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术后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术后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TME联合ISR治疗的13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术后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术后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主要革兰阴性菌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探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1.32±5.67)ml,肛门排气时间为(2.04±0.46)d,住院时间为(10.34±1.61)d,肛门功能满意度为83.94%(115/137)。23例发生术后医院内感染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病原菌31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8株和革兰阳性菌13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为75.00%,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62.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为7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天、合并糖尿病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天、未合并糖尿病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天、合并糖尿病是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ME联合ISR术后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天、合并糖尿病是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降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临床中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17期)
徐胜,黄顺荣[7](2019)在《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肠癌是常见病、多发病,微创手术是直肠癌外科的发展趋势。该文就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简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起源、应用现状、应用指征、疗效以及吻合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吴青松,陈文局,郑映斌[8](2019)在《经肛门联合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肛门联合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行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常规行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经肛门联合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枚数、病理标本下切缘的距离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淋巴结清扫枚数、病理标本下切缘距离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经肛门联合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雷友[9](2019)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自2012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予以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信息,统计病灶切除样本信息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肛门功能恢复情况,随访患者术后18个月内直肠及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对照组水平(t=18.423,P=0.000<0.05);研究组患者切除样本环周边缘阳性率(4.17%)显着低于对照组水平(18.75%)(χ~2=5.031,P=0.025<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0.42%)显着低于对照组水平(29.17%)(χ~2=5.315,P=0.021<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水平(t=4.963,2.958;P=0.000,0.019<0.05),而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与对照组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2,0.712;P=0.117,0.235>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8个月内直肠癌局部复发及转移总体发生率(10.42%)显着低于对照组水平(27.08%)(χ~2=4.376,P=0.036<0.05)。结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有效减轻低位直肠癌患者医源性创伤,提高肿瘤病灶清除彻底性,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4期)
王剑,熊辉,郑晓峰[10](2019)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自主神经保留术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自主神经保留术(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88例男性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功能、排尿功能、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Dukes分期、分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勃起功能Ⅰ级28例(63.64%),Ⅱ级13例(29.55%),Ⅲ级3例(6.82%),勃起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射精功能Ⅰ级29例(65.91%),Ⅱ级12例(27.27%),Ⅲ级3例(6.82%),射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功能Ⅰ级30例(68.18%),Ⅱ级8例(18.19%),Ⅲ级4例(9.09%),Ⅳ级2例(4.55%),排尿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为6.82%,1年生存率为95.45%,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82%,对照组分别为9.09%、93.18%和9.09%,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直肠癌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对盆腔自主神经丛的损伤,从而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勃起功能、射精功能和排尿功能,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直肠系膜全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和常规根治手术组,每组30组。常规根治手术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胃肠功能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根治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手术时间(122.14±10.24)min、手术出血量(92.21±12.24)ml、术后恢复胃肠功能时间(52.57±10.28)h、住院时间(9.14±0.34)d均少于常规根治手术组的(178.14±20.21)min、(134.26±12.56)ml、(87.51±12.21)h、(15.14±0.5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常规根治手术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疗效更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肠系膜全切除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黎笑欢.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胡博.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3].张陈,魏健,付召君,冯会和,田小军.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微创医学.2019
[4].戴文涛,王浩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
[5].王伟涛.腹腔镜与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J].现代临床医学.2019
[6].李兵,蒋泰君,黄振国,卢泽文.超低位直肠癌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术后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19
[7].徐胜,黄顺荣.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8].吴青松,陈文局,郑映斌.经肛门联合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9].朱雷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9
[10].王剑,熊辉,郑晓峰.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自主神经保留术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9
标签: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临床疗效; 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