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地区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研究

小秦岭地区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研究

论文摘要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近年来,对华北东部陆块与西部陆块沿着中部造山带于1.85 Ga发生碰撞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基底这一事件已达成共识,然而,对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完整的构造演化过程还存在许多争议,如俯冲极性、碰撞时间和后造山伸展机制等。华北南缘小秦岭地区是中部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时间以来对于该地区的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缺乏详细与系统的研究。正确认识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构造演化不仅可以完善中部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过程。变质核杂岩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构造响应,是认识深部地壳变形过程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窗口。关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变质核杂岩,近年来开展过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是否发育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对该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的变形规律与形成机制还缺乏深入的理解。本次工作通过对小秦岭地区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表明区内太华杂岩伴随着高级区域变质作用而发生了透入性的韧性变形,局部发育韧性剪切带,属于第一期变形(D1)。Di期变形带走向NWW-SEE,具有陡倾的片麻理和糜棱面理以及缓倾的矿物拉伸线理。变形组构表现为一致的上盘向NWW运动,发育在NWW-SEE向挤压背景下。显微构造特征表明,该期变形温度为600-650℃,这与造山带折返中区域变质温度相吻合。一系列岩浆岩样品锆石U-Pb年龄表明,D1期构造变形时间为1863-1840 Ma。由此表明,小秦岭地区D1期构造变形为碰撞造山过程中产生的缩短变形。该期构造变形特征和锆石U-Pb年龄数据,支持西部陆块向南东俯冲模式,与东部陆块碰撞时间约为1.85 Ga。本次工作还进一步揭示,中部造山带继碰撞造山之后,发生了后造山伸展。小秦岭地区在后造山伸展阶段发育了第二期变形(D2),并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区内D2期变形主要表现为非透入性韧性变形,局部发育近E-W走向的伸展韧性剪切带。在伸展剪切活动中,发育一系列近E-W走向的同构造伟晶岩脉。这些伸展阶段持续侵位的伟晶岩脉,记录了从韧性到脆性的递进变形过程,揭示了伸展过程中伴随有均衡隆升。伸展韧性剪切带和伟晶岩脉的韧性组构,以及脆性断层擦痕数据,表明该阶段变形是在N-S向伸展(平行于造山带)中发生的。剪切带内变形和不变形岩体或岩脉以及同构造伟晶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将小秦岭地区后造山伸展时间限制在1840-1703 Ma,并表明持续时间至少为137Ma。后造山伸展背景下的重力垮塌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中部造山带内长期的平行造山带伸展、同期的均衡隆升与伴随的强烈岩浆活动。本次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表明,小秦岭地区在早白垔世经历了强烈的伸展活动,所发育的构造为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沿该变质核杂岩西北边界,发育向NW倾的伸展拆离韧性剪切带。剪切带下盘形成了一系列NE-SW走向的伸展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正断层。韧性变形组构和脆性断层擦痕数据,均指示变质核杂岩是在持续的NW-SE向伸展背景下发育的。通过伸展变形带内侵入岩锆石U-Pb定年及糜棱岩单矿物40Ar/39Ar定年,可以限定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初始活动时间为138Ma,一直持续到约100 Ma,记录了一个长时间的伸展历史。该变质核杂岩经历了早期地壳规模的区域伸展(138-126 Ma)和后期的均衡隆升(125-100 Ma),并以“滚动枢纽”模式演化。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与华北克拉通其它变质核杂岩具有相似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表明华北克拉通南部也受到弧后伸展的强烈影响。华北克拉通板内变质核杂岩的分布表明,华北同时期的弧后伸展超过了 1800 km的长度。上叠覆板块(活动大陆边缘)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同时期伸展活动,动力来自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发生板片回撤与拆沉,而早期的平板俯冲与如此大规模的俯冲影响相吻合。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1.1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
  •     1.1.2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变质核杂岩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华北克拉通概况
  •   2.2 小秦岭地区地质概况
  • 第三章 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碰撞造山作用
  •   3.1 宏观构造特征
  •   3.2 显微构造特征
  •     3.2.1 显微镜下观察
  •     3.2.2 石英C轴组构
  •   3.3 锆石U-Pb定年
  •     3.3.1 测试方法
  •     3.3.2 变形岩体和岩脉年龄
  •     3.3.3 不变形岩体和岩脉年龄
  •   3.4 问题讨论
  •     3.4.1 碰撞造山期变形规律和时限
  •     3.4.2 造山过程
  •   小结
  • 第四章 小秦岭地区晚古元古代后造山伸展
  •   4.1 伸展韧性剪切带
  •     4.1.1 宏观构造特征
  •     4.1.2 显微构造特征
  •   4.2 伟晶岩脉变形特征
  •     4.2.1 伸展韧性剪切带内伟晶岩脉变形特征
  •     4.2.2 伸展韧性剪切带外伟晶岩脉变形特征
  •     4.2.3 应力场分析
  •   4.3 锆石U-Pb定年
  •     4.3.1 测试方法
  •     4.3.2 伸展韧性剪切带内花岗岩体和岩脉定年结果
  •     4.3.3 伟晶岩脉定年结果
  •   4.4 问题讨论
  •     4.4.1 递进变形与造山带隆升
  •     4.4.2 同构造岩浆活动与伸展时限
  •     4.4.3 平行造山带伸展机制
  •   小结
  • 第五章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变形规律与形成机制
  •   5.1 韧性构造
  •     5.1.1 拆离剪切带
  •     5.1.2 下盘剪切带
  •     5.1.3 东部基底剪切带
  •   5.2 显微构造
  •     5.2.1 拆离剪切带
  •     5.2.2 下盘和东部基底剪切带
  •   5.3 脆性构造与应力场
  •     5.3.1 拆离断层
  •     5.3.2 边界正断层
  •     5.3.3 下盘和东部基底内正断层和滑动带
  •     5.3.4 应力场
  •   5.4 同位素定年
  •     5.4.1 测试方法
  •     5.4.2 锆石U-Pb定年结果
  • 40Ar/39Ar定年结果'>    5.4.340Ar/39Ar定年结果
  •   5.5 问题讨论
  •     5.5.1 形成时限
  •     5.5.2 递进变形和形成机制
  •     5.5.3 造山带与板内变质核杂岩对比
  •     5.5.4 动力学背景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期韧性剪切带内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附表1 小秦岭地区D1期韧性剪切带内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   附表2 小秦岭地区伟晶岩脉正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应力场数据
  • 2期韧性剪切带内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附表3 小秦岭地区D2期韧性剪切带内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   附表4 小秦岭地区伟晶岩脉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   附表5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脆性正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应力场数据
  •   附表6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 40Ar/39Ar分析结果'>  附表7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糜棱岩内单矿物40Ar/39Ar分析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李云剑

    导师: 朱光

    关键词: 小秦岭地区,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碰撞造山作用,后造山伸展,同位素定年,同构造伟晶岩脉,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动力学背景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项目二级课题“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控矿机制”(项目编号:2016YFC0600102)

    分类号: P548

    DOI: 10.27101/d.cnki.ghfgu.2019.000672

    总页数: 188

    文件大小: 20685k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小秦岭地区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