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装煤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滚筒,螺旋,煤层,采煤机,倾角,因素。
装煤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任志斌[1](2019)在《大倾角条件下采煤机装煤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开采大倾角煤层所用的滚筒式采煤机的装煤原理以及影响其滚筒装煤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滚筒设置不同的参数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影响滚筒性能较高的参数范围。对于大倾角的煤层来说,高效率的采煤方式是双滚筒模式;滚筒结构方面的最优参数为直径在0.5米到0.66米之间,角度为十八度;当滚筒的转速较低,约每分钟120转,牵引力较高,大约为每分钟6米时,效率较高,并且滚筒的装煤性能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田震,高珊,赵丽娟,李晋,张成光[2](2018)在《多因素影响下的螺旋滚筒装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螺旋滚筒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装煤性能,以离散元理论为基础,对装煤过程中煤炭颗粒的运动及其接触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基于煤样性质测试结果并结合莫尔-库伦理论,对煤壁中煤炭颗粒接触刚度及接触阻尼等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建立了螺旋滚筒与煤壁的离散元耦合模型。通过对煤炭颗粒质量进行统计,得到螺旋滚筒装煤率的变化规律。基于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滚筒装煤性能的影响权重,其中螺旋升角对装煤率的影响最大,滚筒转速对装煤率的影响最小。采用变升角叶片的螺旋滚筒,由于叶片在螺旋滚筒端部升角的增加,包络区域内颗粒更易流出,螺旋滚筒的输送能力能够大幅提高。研究结果为螺旋滚筒的结构优化及其装煤性能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田震,高珊,赵丽娟,张成光[3](2018)在《影响螺旋滚筒装煤性能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因素影响下螺旋滚筒的装煤性能,通过对煤炭颗粒的运动进行分析,建立了螺旋滚筒装煤的数学模型;基于煤样测试结果结合莫尔-库伦强度理论,对煤壁离散元模型中相关粘结参数进行设置,建立螺旋滚筒装煤的离散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装煤过程中煤炭颗粒的运动分布,对不同统计区域内煤炭颗粒质量统计得到了螺旋滚筒截割过程中的装煤率变化规律。对具有不同结构和运动参数的螺旋滚筒装煤过程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滚筒装煤性能的影响权重,其中螺旋升角的大小对其装煤效率的影响最大,牵引速度和截割深度次之,滚筒转速对装煤率的影响最不显着。研究结果为螺旋滚筒的结构设计及其装煤性能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8年08期)
杨刚[4](2018)在《大倾角煤层开采条件下的采煤机滚筒装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滚筒式采煤机的装煤原理,介绍了大倾角煤层开采条件下影响滚筒装煤性能的因素,对大倾角煤层开采条件下的不同参数的滚筒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运输机和采煤机的各参数对滚筒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认为:"前滚筒抛射,后滚筒推挤"的双滚筒模式是大倾角煤层开采采煤率较高的方式,值得在采煤机中推广;受滚筒装煤空间的限制,滚筒直径在550~600 mm之间、螺旋角度在18°附近是较为理想的滚筒结构;低转速、高牵引力对提升滚筒装煤性能作用明显。滚筒转速120 r/min、牵引力6 m/min是比较高效的。(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8年08期)
田震,赵丽娟,周文潮,马连伟,LE,Thuduong[5](2018)在《离散元技术在螺旋滚筒装煤性能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杂煤层赋存条件下螺旋滚筒的装煤性能,根据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矿煤样性质测试结果,结合DEM(离散元技术)方法,建立薄煤层采煤机螺旋滚筒与煤壁的离散元耦合模型。解决了螺旋滚筒与煤壁的耦合以及离散元仿真中各参数的合理选择等关键问题;通过跟踪和统计装煤过程中颗粒速度、质量,获取螺旋滚筒装煤过程中煤流的运动形态,以及滚筒包络区域内颗粒的速度分布,根据不同区域的颗粒质量统计计算出螺旋滚筒的装煤效率。通过对采煤机工业性试验中一次截割工作面长度的落煤量和刮板输送机运煤量的统计,发现利用DEM模拟得到螺旋滚筒装煤率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此研究结果为螺旋滚筒装煤性能的改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王慧,宋宇宁[6](2018)在《采煤机滚筒螺旋升角对装煤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煤机滚筒螺旋升角对装煤性能影响进行研究。推导了滚筒螺旋叶片抛煤力与装煤量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理论分析可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叶片抛煤轴向力与螺旋升角、滚筒转速成反比,与牵引速度成正比。理论装煤量与滚筒转速成正比,并随着螺旋升角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使用Adams软件仿真不同螺旋升角时采煤机滚筒轴向受力和采煤机截割功率变化情况,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对采煤机滚筒进行设计时,要考虑螺旋叶片对采煤机截割性能的影响,使得采煤机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8年04期)
赵丽娟,金忠峰[7](2018)在《基于GA-BP神经网络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性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装煤量是薄煤层采煤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方法难以解决多因素影响采煤机装煤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GA)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薄煤层采煤机装煤率预测方法。建立了薄煤层采煤机装煤量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阀值进行优化,以仿真数据为训练和检测样本,用GA-BP算法训练网络,避免了单独使用BP神经网络训练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以及单独利用仿真的办法工作量大,仿真时间长的问题。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即加快了收敛速度也提高了训练精度,对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性能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8年03期)
赵丽娟,赵名扬[8](2018)在《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采煤机滚筒的装煤性能和工作效率,基于PRO/E、EDEM、MATLAB联合构建了新型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离散元仿真模型,模拟了采煤机截割、破碎煤岩的复杂过程,并获得了相应的装煤率;基于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牵引速度、滚筒转速及截深对采煤机装煤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多因素分析法研究了各因素对采煤机装煤率影响的显着程度,并得到了使其装煤性能最优的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际工况,新型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性能最优的设计方案为:滚筒截深为700 mm,牵引速度为9 m/min,滚筒转速为58 r/min,为采煤机滚筒装煤性能的研究及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李海虹,杨忠印,辛红宝,刘宁[9](2018)在《提高实际装煤性能的螺旋滚筒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掘岩体的力学性能复杂,不易于实现滚筒的精确建模,以现有模型建立的滚筒设计方法无法有效保证滚筒实际装煤性能,导致采煤机螺旋滚筒实际平均装煤性能不足60%,所以基于工作面现场数据对滚筒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选取工作面现场装煤性能80%以上的500套滚筒参数作为研究依据,首次提出以叶片螺距S和γ(叶片外径与筒体外径之比)建立双参数设计法,采用曲线拟合法获得叶片螺距S的最佳取值范围和γ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采煤机螺旋滚筒双参数设计方法。以两种方法分别设计了神东补连塔煤矿4500滚筒的左、右滚筒,在工作面现场进行了对比试验,测得采用双参数设计法的滚筒装煤性能约为85%,现有设计方法装煤性能约为70%。结果表明:以工作面现场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双参数设计方法能更有效保证滚筒实际装煤性能。(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赵丽娟,刘宏梅,朱会东,鲍文杰,田震[10](2018)在《MG400/951-WD型采煤机装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MG400/951-WD型采煤机装煤问题,采用离散元模拟方法研究其前滚筒抛射及推挤装煤.主要研究滚筒转速、牵引速度、截深及颗粒大小对装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保证产能工况下,滚筒抛射装煤率要高于挤压装煤率21.9%,所以采用抛射装煤较好;抛射装煤时,滚筒转速从301.59 rad/min增加到427.26 rad/min,装煤率呈非线性上升;牵引速度从6 m/min增加到10 m/min,滚筒装煤率先增加后减小,当牵引速度为7.8 m/min时装煤率达到最大;当截深从600 mm增加到800 mm,滚筒装煤率逐渐降低.颗粒大小对滚筒装煤率影响不大;采用正交实验对滚筒转速、牵引速度、截深进行最优匹配,表明该型采煤机在滚筒转速、牵引速度、截深分别为427.26 rad/min、8 m/min、600 mm时,装煤率达到最优为74.5%同时既增加了过煤空间,又达到了装煤效果.(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装煤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螺旋滚筒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装煤性能,以离散元理论为基础,对装煤过程中煤炭颗粒的运动及其接触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基于煤样性质测试结果并结合莫尔-库伦理论,对煤壁中煤炭颗粒接触刚度及接触阻尼等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建立了螺旋滚筒与煤壁的离散元耦合模型。通过对煤炭颗粒质量进行统计,得到螺旋滚筒装煤率的变化规律。基于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滚筒装煤性能的影响权重,其中螺旋升角对装煤率的影响最大,滚筒转速对装煤率的影响最小。采用变升角叶片的螺旋滚筒,由于叶片在螺旋滚筒端部升角的增加,包络区域内颗粒更易流出,螺旋滚筒的输送能力能够大幅提高。研究结果为螺旋滚筒的结构优化及其装煤性能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装煤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任志斌.大倾角条件下采煤机装煤性能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9
[2].田震,高珊,赵丽娟,李晋,张成光.多因素影响下的螺旋滚筒装煤性能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田震,高珊,赵丽娟,张成光.影响螺旋滚筒装煤性能的因素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8
[4].杨刚.大倾角煤层开采条件下的采煤机滚筒装煤性能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8
[5].田震,赵丽娟,周文潮,马连伟,LE,Thuduong.离散元技术在螺旋滚筒装煤性能研究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8
[6].王慧,宋宇宁.采煤机滚筒螺旋升角对装煤性能影响分析[J].机械强度.2018
[7].赵丽娟,金忠峰.基于GA-BP神经网络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性能预测[J].机械强度.2018
[8].赵丽娟,赵名扬.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8
[9].李海虹,杨忠印,辛红宝,刘宁.提高实际装煤性能的螺旋滚筒设计方法研究[J].煤炭工程.2018
[10].赵丽娟,刘宏梅,朱会东,鲍文杰,田震.MG400/951-WD型采煤机装煤性能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