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糊综合评判中几种数学模型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孟振华[1](2021)在《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算法设计与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卫星组网是海洋环境安全监测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卫星能力的多样性,同一个监测任务下会产生多种卫星分配调度方案。对卫星调度方案实施合理的评估与决策,从而辅助决策者遴选出一个较优方案已成为卫星组网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对于卫星组网系统评估决策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卫星组网调度方案作为评估决策的对象,针对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方法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根据卫星组网常态化监测任务和应急监测任务的需求,从任务完成情况、资源利用情况和监测时效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包含六个评估指标,文中对每个指标的含义和数学模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2.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应用在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中。该方法将组合赋权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其中组合赋权是根据对数最小二乘原理和相对熵的概念对主客观赋权的结果进行综合,模糊综合评判则是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备择方案进行评价。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卫星组网调度仿真场景下,通过结果分析可知,所提方法可以对卫星调度方案的优劣性进行判断。3.将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指标体系中实数型的评估指标属性值扩展至直觉模糊数领域,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主要由一种将实数转换为直觉模糊数的方法、一种改进的直觉模糊熵测度方法、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集成算子和一种新的得分函数构成。将该方法应用于卫星组网调度方案仿真场景中,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决策结果一致。4.在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3中,设计实现了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系统,并加入到卫星组网监测仿真平台中。从平台的运行效果可知,系统能够对平台生成的卫星调度方案进行评估与决策,并辅助决策者做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张显辉[2](2021)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单层工业厂房震后安全性鉴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震是已知的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自然灾难之一。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会造成人类居住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建筑物的损坏,进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期,对发生震害的建筑物进行安全性鉴定是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妥善安置受灾民众、迅速恢复灾区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我国地震现场安全性鉴定工作还主要依靠各科研院所资深专家的实际经验。2001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杨玉成研究员等编写了国家标准《GB/T 18208.2-2001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2021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孙柏涛研究员等完成了《GB/T 18208.2地震现场工作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报批稿)(以下简称:《安全鉴定国家标准》(2021))。该标准对地震现场常见的各类建筑结构作为各等级安全建筑时均给出了判断标准,但基本都为定性化条款,完全按照标准操作困难甚多。另外,安全性鉴定专家数量严重不足,各人实际经验及专业背景差异较大,这些都会导致鉴定效率低下,不利于地震应急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开展。鉴于上述定性判断的弊端,本文从大量实际震害出发,结合严谨的数学理论推导,提出了考虑各个构件重要性的受震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定量化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依据《安全鉴定国家标准》(2021)中关于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和单层砖柱厂房震害的判定条款,针对唐山及汶川等大地震中这两类结构的震害现象,将需要鉴定的结构构件典型震害分为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三类破坏等级,并重点分析了这些震害的原因。(2)依据《安全鉴定国家标准》(2021)中对于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和单层砖柱厂房作为安全建筑使用时的判定条款,针对国内多次大地震中这两类结构的震害现象,以及这两类结构自身的构造特点,提出了这两种结构各构件不同破坏等级下的判断标准。同时,提出细部震损的概念,将结构整体震损划分为构件类及构件类细部震损。(3)根据已划分的构件类及其细部震损,应用层次分析法经过大量试算,并与多名专家讨论,计算得出了这两类厂房结构各构件及其细部震损的权重系数。(4)将各构件类及其构件类细部震损的破坏等级从五级合并为三级,破坏比例合并为三级,得到九种震损状态,对每一种震损状态均赋予一个具体数值的细部震损评价系数。通过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图形,确定了九种震损状态对应的评价集合。(5)通过分析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将模糊数学中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到这两类厂房结构的安全性鉴定计算中。该方法通过严格的数学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随机抽取实际震害实例中典型破坏厂房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以国家标准和实际震害为基础,建立了地震现场两类典型结构安全性鉴定量化评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将安全性鉴定中的定性化判定做定量化处理,大大降低不同鉴定人员鉴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该方法通过严格的数学公式推导,整体理论性较强。通过震害实例检验,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张巧玉[3](2021)在《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改进聚类及推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轮车事故是城市交通事故中的主要类型之一。缺乏安全保护的二轮车骑车人在道路交通中属于弱势参与方,一旦发生事故,碰撞事故中的二轮车骑车人受伤和死亡的概率较高。因此,本文对乘用车与二轮车事故场景中的数据进行整理、挖掘和分析,为智能汽车研发测试提供有效的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构建方案。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专家学者挖掘典型危险场景的方法进行了描述和归纳总结,在综合了解各研究方法后,确定以聚类分析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紧接着,对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tional Automobile Accident In-depth Investigation System,NAIS)数据库进行了描述,包括事故案例的采集标准、事故信息采集内容、事故内容分析与报告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对其中的部分采集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了解整体数据概况,从中筛选出400例采集信息较完整的乘用车与二轮车事故案例作为研究基础。其次,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详细介绍聚合性层次聚类具体步骤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体步骤;介绍构建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中静态变量的选取过程,以及字段内容的补充和处理转换过程;统计分析各类别字段内容,了解各字段内容分布;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础的聚类方法进行改进,引入“加权绝对值距离”的概念,并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所选取的字段对这400例事故案例进行改进聚类分析,将每一类场景中的共同典型特征进行提取,最终得到7类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最后,统计分析十字路口场景事故案例分布情况;以场景类别二为例对场景中动态参数,即两车速度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划分危险层级,讨论每一层级危险性;从而分别研究7类场景的运动学模型以及静态参数与动态参数组合的推演场景,最终得到7类符合中国道路交通状况的乘用车与二轮车危险场景集。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构建新方法,将采集数据按照此方法处理得到7类符合我国交通状况的典型危险场景,并推演得到危险场景集。可为主动安全领域的道路交通危险场景库的扩建提供理论依据,能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前期测试开发提供二轮车测试场景,提升智能驾驶汽车的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提升智能汽车的危险应对能力,预防、降低事故的发生。
范海港[4](2021)在《基于综合性能参数最优的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螺杆压缩机因其突出的性能优势得以在各大工业部门中广泛使用。而对压缩机的性能影响最直接的便是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的设计。随着我国机械工业“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国务院对压缩机行业的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设计出性能优秀的螺杆转子型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双螺杆压缩机的综合性能实现对转子型线的优化设计。首先以喷油式双螺杆压缩机为例,详细地介绍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推导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的性能参数以及几何要素的表达式,为综合性能指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基于齿间容积的表达式及其各阶段的压力变化,进一步探究齿间面积、容积与转角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对双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参数较为全面的定量分析,本文提出一种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FCE-AHP)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并基于综合性能与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双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指标的评估体系。仔细对比了多种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拟采用层次分析法求解综合性能评估体系的权重。此外还详细考查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和应用流程,分别通过单、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双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做出评价,以寻求更加精确的综合性能指标表达方式。为了验证所求的综合性能参数表达式的准确性以及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以任意转子型线为例,分别计算各段型线优化后的综合性能指标值,并与原始型线进行比较。通过详细地演算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的正向设计和反向设计过程中曲线表达式和包络条件式,并结合典型型线中啮合线的组成及其特点总结了转子型线的设计规律,用于指导转子型线的优化设计。此外,本文还从压缩机的密封性能着手对啮合线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啮合线上关键点的分布对其进行分段,再详细考查每一段啮合线的变化对综合性能指标的影响。基于综合性能指标对原始型线进行分段优化,拟合出一条完整的型线,为后续的型线设计系统中转子型线以及啮合线的自动优化算法奠定理论依据。最后,本文对自行研发的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设计系统(TSPD)中型线设计功能的做出优化和完善。增加了压缩机转子型线综合性能指标计算功能,以此作为评价压缩机转子型线性能的一个参考值;并基于转子型线设计原则以及啮合线变化对性能参数影响的机制,实现转子型线以及啮合线的自动优化算法,增加了型线构造的灵活性,实现型线的高效设计。
王宽明[5](2021)在《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也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具有良好的数学推理能力对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就业和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推理能力,才能够形成有条理、有逻辑、有论据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探究事物本源的能力”,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研究在遵循一致性原则、完备性原则、本土化原则的基础上,拟建构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力求为提升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依据。研究首先从数学推理概念、数学推理形式、数学推理内容、数学推理能力认知和评价等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回顾,同时也归纳了关于教育测评模型的一般思路和特点。文献梳理后发现,关于数学推理的认识较为离散,尤其表现在数学推理能力的内涵、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框架、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指标等方面。虽然关于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目前尚无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模型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即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框架为何?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指标有哪些?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模型为何?研究对象包含高校数学教育专家、一线高中数学教师、高中数学教研员、不同办学条件学校的高中生等,研究围绕以下内容展开: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框架、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指标构建、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模型构建以及对测评模型的检验和验证等。使用的研究工具有访谈提纲、问卷、测试卷,研究工具中的问卷和测试卷经检测,均有良好的信、效度。第一,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框架。研究首先通过对10位专家采取半结构式访谈,目的是明确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确定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框架。研究提供几种符合专家对数学推理能力认识的测评框架:PISA、TIMSS、RSM等,这几种类型的测评学生问题解决的框架也是当前数学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测量高中生数学能力的框架,然后请专家予以评判能够体现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最恰当的框架,研究利用秩和运算法判定专家评判结果,确定PISA2021关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框架可以作为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基本架构。研究在明确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基本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构建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指标体系。第二,确定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指标。研究在PISA2021问题解决能力测评框架下,初步征集指标以PISA2021问题解决的指标为蓝本,研究通过平均数法结合四分位法,结合专家访谈,在遵循“本土化”原则的基础上,专家组对部分指标进行确立、修正和删除一些认同度低的指标,初步确立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指标,该指标包含三个一级指标:数学化地表达问题情境,运用数学概念、事实和程序进行推理的过程,解释、应用和评估数学结果,每个一级指标均包含六个二级指标。在完成上述工作后,研究接着以高中阶段数学主干知识对这些测评指标以高中数学内容进行诠释,给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直观的示例。在经过专家对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指标体现集体讨论研判后,研究运用自编问卷,广泛调查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教研人员及高校数学教育专家对指标认同度,有效样本来自全国各地共计527位专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满足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所需要的样本数。根据专家对指标认同度的调查结果,研究最终确立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指标,除了删除认同度较低的一级指标“数学化地表达问题情境”下的两个二级指标,其他指标不变。第三,在确定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两个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一是根据广泛调查搜集的一线高中数学教师、高中数学教研员和高校数学教育研究者对指标认同度的数据。研究运用Data Analysis Plain分析方法对模型提出假设,然后利用AMOS24.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的因素负荷量进行分析,指标的因素负荷量越大,指标对于模型的重要程度越高。然后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建构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由三个一阶因子和十六个二阶因子构成,模型中拟合优度指数(GFI)、标准化残差均方和平方根(SRMR)、正规拟合指数(NFI)、离中参数(RFI)等指标均较佳。然后研究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中一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与其二级指标均高度相关。研究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各指标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着性水平。因此,研究所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是科学的,适合测评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二是在专家评判各指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考虑这种评价与专家个体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故专家的选择也充分考虑其学术结构和研究领域。在确定专家人选后,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模型,研究为保证结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选择20位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判,取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样本数据建立判断矩阵,通过最大特征值求得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再将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取归一化处理后的平均值作模型中各指标的系数,建立第二个的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模型。第四,模型检验和验证。研究采用两种方法比较这两个模型的优劣:一方面,研究选取13位专家以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两个模型的优劣。评判结果表明,虽然对数据进一步量化处理后,层次分析法建构的模型略微优于结构方程模型,但总体而言,两个模型均为优等;另一方面,研究根据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中各指标编制试卷,对于G省不同层次的高中在校生,研究按照省一类示范性高中、省二类示范性高中、省三类示范性高中的在线学生比例进行分层抽样,然后运用自编试卷检测其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试卷编制由参加本次研究的1名教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和2位高中数学教研员各编制一份,共计3份试卷,然后统一由专家对符合指标程度进行打分,取得分最高的试题重新组合试卷。测试卷的编制放弃选择题和填空题,因为这两者的结果均是二维的,故研究主要采用计算题、解答题和证明题等题型,以凸显出“推理的过程性”特征,测试卷厘清考查高中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同一道试题安排2位专家同时阅卷,以保证阅卷效度。研究对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实测成绩与通过模型换算得出的成绩进行比较,两者差值越小,说明预测成绩和真实成绩越接近,模型更准确。结果表明:以G省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实测成绩为依据,基于人口因素分析,但不同因素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结构方程模型优于层次分析法建构的模型。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结构方程模型能够更加科学地刻画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即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最佳的模型可表示为:Y=0.324x+0.341y+0.334z,其中,x=0.226x1+0.249x2+0.261x3+0.264x4,y=0.141y1+0.175y2+0.169y3+0.171y4+0.173y5+0.171y6,z=0.164z1+0.170z2+0.171z3+0.171z4+0.160z5+0.164z6。研究发现,该模型可以广泛推广用以测评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也可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测评模型中的指标加以训练,为改善和提升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品质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同时也发现,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在低阶思维部分表现较好,高阶思维部分表现较弱。并且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与学校的办学条件成正相关,即办学条件越好的学校,其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也越强,可能性较大的因素是学生知识经验基础扎实能够有效促进其数学推理能力发展。
颜飞[6](2021)在《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全面落实该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到了深化阶段,如何对高中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科学评价自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问题,也是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而通过已有的研究发现,学界目前缺乏比较成熟的既有理论支持又有技术操作的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指标体系。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构建“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以期为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这与一线数学教师们提供参考。本研究将研究的主题“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具体划分为四个问题:第一,构建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原则是什么?第二,测评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有哪些,各指标的权重如何?第三,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实效性如何?第四,如何实施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基于以上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调查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具体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需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系统学理论、模糊数学理论,同时也要遵循完备性与一致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原则、独立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得到了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6个一级指标与19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即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一级指标有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其权重依次为0.190、0.175、0.174、0.164、0.149、0.148。同时,逻辑推理下的二级指标有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其权重依次为0.135、0.279、0.586;数学运算下的二级指标有运算对象、运算规则、运算方法、运算应用,其权重依次为0.231、0.243、0.206、0.320;数学抽象下的二级指标有符号抽象、模式抽象,其权重依次为0.574、0.426;数学建模下的二级指标有问题意识、数学语言、模型应用、创新能力,其权重依次为0.352、0.280、0.201、0.167;直观想象下的二级指标有几何直观、空间想象、数形结合,其权重依次为0.207、0.209、0.584;数据分析下的二级指标有数据意识、分析方法、统计推断,其权重依次为0.242、0.387、0.371。然后,为了验证构建的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实效性,本研究对该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一,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该测评指标体系基本能反映各学校不同年级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况;第二,通过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情况与其数学学习自我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这两者在整体上呈正相关;第三,通过对四所学校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以及各学校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高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情况显着优于高二年级学生且不同学校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显着性差异。以上三个方面均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相符合,说明本研究构建的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得到,理科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情况显着优于文科学生,但男女生之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最后,通过反思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检验的整个过程,本研究从测评指标体系的运行与完善两个方面得到了该测评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1)注重测评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理念,融合我国对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2)树立正确的素养评价观念,营造测评指标体系实施中的正面导向氛围;(3)关注测评指标体系运用的效度,开发科学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工具;(4)增强测评指标体系的适用性,统筹考虑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差异性;(5)扩大测评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提升数学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运用能力。本研究是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而获得的,其研究对象既有高校研究人员,又有高中一线数学教师与学生。故该研究成果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因此,本研究对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黄金[7](2021)在《基于云模型的云南省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与应用 ——以砖混结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农村地区自建、改造农房成为普遍现象,大部分农房使用性质也从自用农房变成具有公共性、聚集性的经营性农房。最近几年经营性农房安全事故大量发生,存在频发的势头,严重威胁到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研究课题来源于云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开展的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研究工作。针对传统农房安全风险评估中普遍采用专家“经验评估法”实现定性评估的缺点,对云南省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展开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且具有针对性的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和模型。论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通过查找和阅读大量国内外关于民用建筑安全性评估的文献,总结目前在民用建筑安全性评估中几种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并对这几种风险评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选择一种在云南省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评估中实用性较好的定量评估方法。(2)针对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本文将经营性农房的安全风险作为一个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基于风险理论,总结和归纳了目前云南省经营性农房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风险因素,并以云南省普遍且典型的经营性砖混结构农房为例,构建云南省经营性砖混结构农房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基于传统模糊综合评估法在不确定性系统风险评估中能实现定量评估的优势,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云南省经营性砖混结构农房安全风险定量评估模型,并进行实例应用,验证该定量评估模型在经营性砖混结构农房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并对该评估模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总结。(4)利用云模型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的定量评估模型进行改进,进行实例应用和分析,并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的定量评估模型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证明基于云模型改进后的定量评估模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依据不同使用性质经营性农房发生安全事故后的严重程度不同,提出一种基于危险系数修正的定量评估模型。
李成壮[8](2021)在《现役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评判系统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厂房是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场地。钢筋混凝土(RC)排架柱结构形式的厂房具有结构可靠、造价低、适用性强等优势。单层RC排架柱厂房在我国厂房数量总规模上占比最高,是目前最主要的、应用最广的厂房结构形式。RC排架柱结构的厂房在各种高负荷、高频率的使用工况下或者经历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蚀破坏后,厂房结构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这些损伤和破坏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产生安全隐患,影响厂房结构的可靠性,最终可能会导致厂房的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为保证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的可靠性,人们需要对现役单层钢筋混土排架厂房的结构可靠性进行评判,通过结构可靠性评判发现现役厂房结构损伤和缺陷,对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的后期加固、整改、维修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对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为出发点,以国家最新的结构可靠性鉴定标准为基础,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构建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评判界面系统,对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进行评判,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的特点和研究需求,梳理了现役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方法和体系、现役建筑结构可靠性评判的国内外研究理论方法和既有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为了构建符合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特点的评判模型,研究了评判模型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从模糊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隶属函数的选择、隶属函数的确定、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为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奠定理论基础。3、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符合厂房结构特点的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基于最新的国家结构可靠性标准确定了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的评判标准,对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的地基基础、上部承重、围护系统的可靠性评判标准进行明确的划分,确定了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评判指标的隶属函数和各层次等级的划分。4、基于建立的评判模型编制了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权重求解GUI界面,求解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的各层次指标权重;开发了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的GUI界面,对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的各层级进行准确评判。5、运用编制的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对云南省某技术研究中心厂房进行实际结构可靠性评判,验证了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孙中禹[9](2020)在《徐州市故黄河堤防工程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好进行堤防安全工程综合评价工作,对FAHP方法展开研究,在国家现行规范导则指导下,根据徐州市堤防工程实际运行管理的特点,统筹结合堤防运管、实体质量、防洪标准、渗流安全、结构安全及交叉建筑物安全等六方面指标,构建了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的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堤防安全综合评价分为四类,一类为安全,二类为基本安全,三类为不安全,四类为极不安全四个等级。采用专家打分方法,构建模糊评判矩阵;同时利用专家咨询法收集指标参数,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分析指标参数,计算四级指标权重;最后模糊评判矩阵与权重值综合计算得到堤防安全工程综合评价得分。计算过程确保每一级指标权重值通过一致性检验,达到精度要求。完善好评价模型后,对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展开实证研究,构建的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项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12个三级指标,并将它们进一步细化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大类指标集。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评的方法,邀请市水务局的相关专家直接打出的评分,用模糊统计原则,通过数值计算得出隶属度;定量指标是将实际测量、计算得到的指标数值,和规范规定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评分结果求得隶属度。最后对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等级,得出结论即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综合得为84.71,综合等级为“基本安全”,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
张云超[10](2019)在《基于检测资料的水闸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判》文中提出水利工程的安全问题关乎到国计民生,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评价是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维修的基础和依据。针对水工建筑物安全评价因素的复杂性,本文在基于常规的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上,建立基于组合隶属函数及组合赋权的水闸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影响水闸安全状态的因素较多,对于水闸的安全评判一般主要为闸室、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以及和水闸工程安全相关的挡水建筑物等;并且应根据现场工程情况、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常规的模糊综合评判在进行隶属度的计算时,一般采用某一种隶属函数单独进行隶属度的计算,由于在选取隶属函数的时候,多数通过人的主观选择,并且当评判因素的检测数据稍有变化或者安全等级划分的方式不同时,单一隶属函数在进行隶属度的计算时,有可能会产生异常突变情况,影响最终的评判结果。因此本文采用优选组合隶属函数的方法进行隶属度的计算。通过方差协方差法的原理,以三角形分布、正态分布和岭形分布构建优选组合隶属函数;考虑到主观赋权具有决策者较强的主观判断,而客观赋权又忽略了决策者的经验和知识总结,因此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组合赋权的形式对三级评判目标进行权值的计算。根据评判体系,以某水闸检测资料为例,确立了符合该水闸实际检测情况的主要评判因素:闸门、启闭机、闸墩、胸墙、机架梁。通过工程实例,水闸评判因素中各个安全等级组合隶属函数计算的隶属度明显优于单一隶属函数计算的隶属度,表明采用的评判模型合理可行。本文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基于工程检测实际情况建立水闸安全状态评估模型,对水闸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为决策管理部门准确掌握水闸的安全状态以及进行经济合理的维护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模糊综合评判中几种数学模型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糊综合评判中几种数学模型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算法设计与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卫星系统效能评估决策工作研究现状 |
1.2.2 卫星系统效能评估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2.1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指标设定 |
2.1.1 常态化监测下的评估指标 |
2.1.2 应急监测下的评估指标 |
2.2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
2.2.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2.2.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
2.2.3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2.3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指标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设计 |
3.1 评估决策方法选择 |
3.2 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3.2.1 主观赋权法 |
3.2.2 客观赋权法 |
3.2.3 组合赋权法 |
3.2.4 模糊综合评判 |
3.2.5 组合赋权法结合模糊综合评判 |
3.3 群决策方法 |
3.4 应用实例分析 |
3.4.1 调度方案信息获取 |
3.4.2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3.4.3 模糊关系矩阵确定 |
3.4.4 模糊合成运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设计 |
4.1 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的相关理论 |
4.1.1 直觉模糊集的相关概念 |
4.1.2 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一般理论 |
4.1.3 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的步骤 |
4.2 基于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4.2.1 实数型指标到直觉模糊数型指标的转换 |
4.2.2 一种改进的直觉模糊熵构造公式计算指标权重 |
4.2.3 基于证据推理的直觉模糊集成算子 |
4.2.4 一种新的得分函数对备择方案排序 |
4.2.5 基于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 |
4.3 应用实例分析 |
4.3.1 调度方案直觉模糊决策矩阵构建 |
4.3.2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4.3.3 直觉模糊决策矩阵与指标权重集成 |
4.3.4 直觉模糊综合评价值排序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系统结构设计 |
5.1.1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处理流程 |
5.1.2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系统框架 |
5.2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系统功能模块 |
5.2.1 方案获取模块 |
5.2.2 指标分析模块 |
5.2.3 权重设定模块 |
5.2.4 综合评估模块 |
5.2.5 方案决策模块 |
5.2.6 辅助决策模块 |
5.3 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决策系统运行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6.1 总结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读研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2)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单层工业厂房震后安全性鉴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震后应急期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震害分析和破坏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构造特点 |
2.3 各构件类的震害分析和破坏机理研究 |
2.3.1 厂房柱 |
2.3.1.1 柱身 |
2.3.1.2 柱头和柱牛腿 |
2.3.1.3 柱间支撑 |
2.3.1.4 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 |
2.3.2 屋面及屋盖支撑系统 |
2.3.2.1 无檩屋盖屋面板 |
2.3.2.2 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 |
2.3.2.3 屋架 |
2.3.2.4 钢筋混凝土天窗架 |
2.3.2.5 钢天窗架 |
2.3.3 墙体、连系梁、圈梁和构造柱 |
2.3.4 非结构构件、附属建筑和小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分析和破坏机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构造特点 |
3.3 各构件类的震害分析和破坏机理研究 |
3.3.1 砖柱 |
3.3.1.1 柱头 |
3.3.1.2 柱身 |
3.3.1.3 柱底 |
3.3.2 屋面及屋盖支撑系统 |
3.3.2.1 屋架 |
3.3.2.2 屋面瓦 |
3.3.2.3 支撑 |
3.3.2.4 屋架与柱连接处 |
3.3.2.5 屋面板 |
3.3.3 墙体、连系梁、圈梁和构造柱 |
3.3.3.1 山墙尖、门窗洞口角部、山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
3.3.3.2 山墙上半部 |
3.3.3.3 纵墙窗间墙 |
3.3.3.4 门窗洞口处 |
3.3.3.5 纵墙 |
3.3.4 非结构构件、附属建筑和小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各构件类、构件类细部震损及其权重 |
4.1 引言 |
4.2 构件类及构件类细部震损 |
4.2.1 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构件类及构件类细部震损 |
4.2.2 单层砖柱厂房构件类及构件类细部震损 |
4.3 各构件类细部震损量化 |
4.3.1 细部震损破坏等级 |
4.3.2 细部震损破坏比例 |
4.3.3 细部震损量化 |
4.4 结构整体震损量化 |
4.5 权重的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 |
4.6 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各构件类及其构件类细部震损权重 |
4.7 单层砖柱厂房各构件类及其构件类细部震损权重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单层工业厂房安全性鉴定方法 |
5.1 引言 |
5.2 模糊数学相关理论 |
5.2.1 模糊数学概述 |
5.2.2 普通集合 |
5.2.2.1 集合的表示 |
5.2.2.2 集合的运算 |
5.2.2.3 集合的映射 |
5.2.3 模糊统计 |
5.2.4 隶属度函数 |
5.2.5 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 |
5.2.5.1 模糊关系 |
5.2.5.2 模糊关系的表示 |
5.2.5.3 模糊矩阵 |
5.3 安全性鉴定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安全性鉴定方法可靠性验证及震害实例分析 |
6.1 引言 |
6.2 整体结构安全类别的判定 |
6.3 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震害实例分析 |
6.4 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实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3)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改进聚类及推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2 乘用车-二轮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介绍 |
2.1 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简介 |
2.2 数据来源——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库 |
2.2.1 NAIS数据库综述 |
2.2.2 事故案例采集标准 |
2.2.3 事故信息采集内容 |
2.2.4 事故内容分析及报告 |
2.2.5 NAIS乘用车-二轮车事故数据概况 |
3 数据预处理和模糊综合评价 |
3.1 场景字段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
3.2 模糊综合评价具体步骤 |
3.3 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各变量的权值 |
3.4 本章小结 |
4 改进的聚类分析 |
4.1 现有聚类方法介绍 |
4.2 基础的聚合型层次聚类具体步骤 |
4.3 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改进聚类 |
4.3.1 应用加权绝对值距离的聚类分析 |
4.3.2 聚类结果与典型危险场景的提取 |
4.4 本章小结 |
5 各类场景中的动态参数关系及危险场景推演 |
5.1 交通冲突简介 |
5.2 十字路口冲突案例统计 |
5.3 场景类别二中动态参数间关系 |
5.3.1 相关性分析 |
5.3.2 速度危险域 |
5.3.3 速度危险域概率分析 |
5.4 运动学模型及场景组合推演 |
5.4.1 场景类别一 |
5.4.2 场景类别二 |
5.4.3 场景类别三/四 |
5.4.4 场景类别五 |
5.4.5 场景类别六 |
5.4.6 场景类别七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乘用车与二轮车事故冲突场景一级变量重要性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综合性能参数最优的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双螺杆压缩机的研究背景 |
1.2 双螺杆压缩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2.1 双螺杆压缩机的发展 |
1.2.2 双螺杆压缩机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双螺杆压缩机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
1.3.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双螺杆压缩机转子性能参数和几何要素的研究 |
2.1 双螺杆压缩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2.2 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性能参数 |
2.2.1 接触线 |
2.2.2 泄漏三角形 |
2.2.3 齿间面积 |
2.3 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几何要素 |
2.3.1 面积利用系数 |
2.3.2 齿间容积及其变化过程 |
2.3.3 扭角系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FCE-AHP的双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研究 |
3.1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
3.1.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定义 |
3.1.2 单级模糊综合评判法 |
3.1.3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 |
3.2 双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的拟定 |
3.2.1 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
3.2.2 基于层次分析法拟定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 |
3.3 基于双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指标的啮合线研究 |
3.3.1 双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评估指标求解 |
3.3.2 双螺杆压缩机综合性能的分析与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综合性能指标的转子型线的优化算法与研究 |
4.1 双螺杆转子型线的正向设计研究 |
4.1.1 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
4.1.2 齿曲线及其共轭曲线的分析和演算 |
4.1.3 啮合线方程 |
4.2 双螺杆转子型线的反向设计研究 |
4.2.1 坐标系和坐标转换 |
4.2.2 包络条件式 |
4.2.3 啮合线设计原则 |
4.3 啮合线对转子性能参数的影响 |
4.3.1 啮合线分段研究 |
4.3.2 啮合线各段对性能参数影响的机制 |
4.3.3 基于综合性能指标对啮合线的优化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设计系统优化 |
5.1 TSPD系统的整体设计 |
5.1.1 正向设计模块 |
5.1.2 反向设计及典型型线模块 |
5.1.3 开发环境 |
5.2 TSPD的转子型线设计模块 |
5.2.1 型线设计模块的基础功能实现 |
5.2.2 型线设计模块的功能开发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的原则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数学推理概念的研究 |
2.2 关于数学推理形式的研究 |
2.3 关于数学推理内容的研究 |
2.4 关于数学推理能力认知水平的研究 |
2.5 关于教育测评模型的研究 |
2.6 文献研究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实施 |
4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框架 |
4.1 专家对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概念意象研究 |
4.2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操作性定义 |
4.3 国际数学测评中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架构的特点分析 |
4.4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架构的构建 |
5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 |
5.2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想 |
5.3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指标的初步筛选 |
5.4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测评问卷编制 |
5.5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指标认同度调查 |
6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 |
6.1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的思路 |
6.2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6.3 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 |
6.4 测评模型中使用的符号说明 |
7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的评价 |
7.1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判断两种模型的优劣 |
7.2 利用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实测成绩评价两种模型的优劣 |
7.3 模型一和模型二比较结果 |
8 研究的几点发现和展望 |
8.1 研究的几点发现 |
8.2 研究展望 |
8.3 研究的创新 |
8.4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指标构成问卷及认同度调查 |
附录二 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试卷 |
附录三 几种常见的评价框架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问题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 |
2.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3.测评指标体系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
(二)关于数学素养内涵及构成的研究 |
(三)关于数学素养测评的研究 |
(四)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的研究 |
(五)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研究 |
(六)相关文献小结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1.文献法 |
2.专家咨询法 |
3.层次分析法 |
4.测试法 |
5.调查法 |
6.模糊综合评判法 |
四、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原则 |
(一)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系统学理论 |
3.模糊数学理论 |
(二)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1.完备性与一致性相结合 |
2.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 |
3.独立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
五、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测评指标的确定 |
(二)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三)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
六、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 |
(一)模糊综合评判下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结果分析 |
(二)学生测试结果与其自我学习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
(三)学生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
七、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实施建议 |
(一)运行测评指标体系方面的建议 |
(二)完善测评指标体系方面的建议 |
八、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二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卷(预测) |
附录三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卷(正式) |
附录四 数学学习自我评价问卷 |
附录五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六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七 评分标准 |
附录八 测评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二级指标水平划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7)基于云模型的云南省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与应用 ——以砖混结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民用建筑安全性评估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民用建筑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1.4 模糊综合评估法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云南省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分析及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2.1 经营性农房概念 |
2.2 风险理论 |
2.3 经营性农房风险分析 |
2.3.1 经营性农房事故典型案例风险分析 |
2.3.2 云南省经营性农房风险调研 |
2.3.3 云南省经营性农房风险原因 |
2.4 云南省经营性砖混结构农房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2.4.1 选取原则 |
2.4.2 评估指标选取 |
2.4.3 评估指标集 |
2.4.4 评估指标体系 |
2.5 云南省经营性砖混结构农房安全风险等级 |
2.5.1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
2.5.2 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估法的云南省经营性砖混结构农房安全风险评估 |
3.1 基本原理 |
3.1.1 模糊集合与模糊关系 |
3.1.2 隶属函数 |
3.2 模糊综合评估的实现方法 |
3.3 评估模型 |
3.4 实例应用 |
3.4.1 工程背景 |
3.4.2 模糊概念量化 |
3.4.3 构造隶属函数 |
3.4.4 指标权重 |
3.4.5 指标评估值 |
3.4.6 结果分析 |
3.5 模糊综合评估法存在的不足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模型改进的云南省经营性砖混结构农房安全风险评估 |
4.1 云模型介绍 |
4.1.1 云模型基本概念 |
4.1.2 云模型数字特征 |
4.1.3 云模型发生器 |
4.1.4 云模型四则运算法则 |
4.2 云模型优势 |
4.3 云模型改进的评估模型 |
4.4 实例应用 |
4.4.1 隶属函数云模型 |
4.4.2 权重云模型 |
4.4.3 结果确定 |
4.5 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
4.6 评估结果修正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
附录B (云南省经营性农房安全隐患调查表) |
附录C (砖混结构经营性农房评估指标权重打分表) |
附录D (云模型matlab计算代码) |
(8)现役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评判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现役建筑结构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现役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方法和理论 |
1.3.1 现役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方法 |
1.3.2 现役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理论 |
1.4 模糊综合评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与方法 |
2.1 模糊概念 |
2.1.1 模糊定义 |
2.1.2 模糊集合相关概念 |
2.2 隶属函数确定 |
2.2.1 常见隶属函数确定方法 |
2.2.2 工程领域常见隶属函数 |
2.3 层次分析法(AHP) |
2.3.1 层次分析法(AHP)理论 |
2.3.2 层次分析法步骤 |
2.4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
2.4.1 模糊综合评判思想 |
2.4.2 模糊综合评判步骤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基于(GB50144-2019)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构建 |
3.1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 |
3.1.1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依据 |
3.1.2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顺序 |
3.1.3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及评价集 |
3.1.4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底层指标评判向量分类 |
3.2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各底层指标隶属函数及评判标准 |
3.2.1 标准化隶属函数表达式 |
3.2.2 安全性指标隶属函数及评判标准 |
3.2.3 使用性指标隶属函数及评判标准 |
3.3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各指标权重确定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的开发 |
4.1 Matlab综述 |
4.1.1 Matlab介绍 |
4.1.2 Matlab图形用户界面 |
4.2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开发规划 |
4.2.1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的规划 |
4.2.2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起始界面设计 |
4.2.3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评判界面系统登录界面设计 |
4.3 现役单层 RC 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的功能划分 |
4.3.1 基于AHP的 GUI界面的开发设计及应用 |
4.3.2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界面系统评判方式 |
4.4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GUI界面设计 |
4.4.1 安全性评判GUI设计 |
4.4.2 使用性评判GUI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工程案例分析——云南省某技术研究中心厂房 |
5.1 厂房概况 |
5.2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 |
5.2.1 安全性评判界面 |
5.2.2 使用性评判界面 |
5.3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验证计算 |
5.3.1 现役RC排架柱厂房结构各层因素指标可靠性评判权重、等级向量 |
5.3.2 现役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 |
5.4 现役单层 RC 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评判系统核心部分代码 |
附录 B 现役单层RC排架柱厂房结构各指标专家权重调查表及调查矩阵 |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和荣誉 |
(9)徐州市故黄河堤防工程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和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概况 |
2.1 工程概述 |
2.2 水文情况 |
2.3 地质情况 |
2.4 历年加固改造情况 |
2.5 运行管理情况 |
2.6 现状存在问题 |
2.6.1 堤身问题 |
2.6.2 建筑物问题 |
2.6.3 机电设备问题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
3.1 堤防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 |
3.2 选取堤防工程评价单元 |
3.3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3.3.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3.3.2 影响堤防安全因素分析 |
3.3.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3.3.4 指标评价标准 |
第4章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 |
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1.1 确定权重方法理论分析 |
4.1.2 堤防工程评价指标权重值 |
4.2 综合评价方法 |
4.2.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理论与方法步骤 |
4.2.2 三级递阶结构模型理论 |
4.2.3 构造模糊综合评判关系矩阵的两类特殊问题 |
4.2.4 综合评价等级 |
第5章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综合评价 |
5.1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各指标分析 |
5.1.1 运行管理 |
5.1.2 工程质量 |
5.1.3 防洪标准 |
5.1.4 渗流安全 |
5.1.5 结构安全 |
5.1.6 交叉建筑物 |
5.2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各指标得分及隶属度 |
5.3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综合评价 |
5.3.1 层次分析模型实证研究 |
5.3.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实证研究 |
5.4 徐州市故黄河(和平桥~汉桥段)堤防工程安全性综合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检测资料的水闸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判(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水利工程安全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模糊综合评判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模糊数学基本理论 |
2.2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
2.2.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2.2.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2.3 隶属度的相关理论 |
2.3.1 隶属度的基本知识 |
2.3.2 隶属度的确定方法 |
2.4 权值的确定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组合隶属函数及组合赋权水闸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3.1 水闸安全状态评判因素集的确定 |
3.2 水闸安全状态评判等级的确定 |
3.3 基于优选组合法的隶属函数构造 |
3.3.1 隶属函数的选取 |
3.3.2 组合隶属函数的构造原理 |
3.3.3 组合隶属函数构造 |
3.3.4 特殊评判因素隶属函数的选取 |
3.4 基于G1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组合赋权的水闸安全综合评判权重的确定 |
3.4.1 序关系分析法(G1法) |
3.4.2 灰色关联度法 |
3.4.3 组合赋权的计算 |
3.5 水闸安全状态综合评判 |
第四章 水闸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判工程实例 |
4.1 工程概况 |
4.2 安全评判因素集的建立 |
4.3 水闸安全状态评判等级的确定 |
4.4 闸门安全状态的模糊综合评判 |
4.4.1 闸门腐蚀的安全评判 |
4.4.2 闸门焊缝的安全评判 |
4.4.3 闸门材料的安全评判 |
4.4.4 闸门的安全评判 |
4.5 启闭机安全状态的的模糊综合评判 |
4.5.1 启闭机腐蚀的安全评判 |
4.5.2 启闭机焊缝的安全评判 |
4.5.3 启闭机安全状态综合评判 |
4.6 混凝土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判 |
4.6.1 胸墙混凝土强度安全状态综合评判 |
4.6.2 闸墩混凝土强度安全状态综合评判 |
4.6.3 机架梁混凝土强度安全状态综合评判 |
4.7 水闸安全状态综合评判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与结论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四、模糊综合评判中几种数学模型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卫星组网调度方案评估算法设计与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实现[D]. 孟振华.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单层工业厂房震后安全性鉴定方法研究[D]. 张显辉.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1(02)
- [3]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改进聚类及推演[D]. 张巧玉. 西华大学, 2021(02)
- [4]基于综合性能参数最优的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设计的研究[D]. 范海港. 江南大学, 2021(01)
- [5]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测评模型的研究[D]. 王宽明.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 颜飞.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7]基于云模型的云南省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与应用 ——以砖混结构为例[D]. 黄金.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8]现役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评判系统构建研究[D]. 李成壮.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9]徐州市故黄河堤防工程安全评价研究[D]. 孙中禹. 扬州大学, 2020(04)
- [10]基于检测资料的水闸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判[D]. 张云超.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