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裂殖子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泰勒,疟原虫,红血球,红细胞,抗原,贝斯。
裂殖子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关贵全,A.CHAUVIN,H.ROGNIAUX,罗建勋,殷宏[1](2011)在《利用巴贝斯虫临潭株裂殖子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A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贝斯虫临潭株是一株从野外采集的青海血蜱饥饿成蜱感染的绵羊体内分离的弱致病性的小反刍动物的巴贝斯虫,根据18S rRNA基因序列,其与莫氏巴贝斯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业已建立的体外培养系统,自培养上清中收集游离的裂殖子,通过反复冻融和超声裂解技术,获得可溶性的裂殖子抗原。然后对该可溶性裂殖子抗原作为诊断用ELISA抗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该抗原与羊的巴贝斯虫临潭株和天祝株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而与感染我国羊的其它梨形虫(羊的巴贝斯虫河北株、宁县株与新疆株、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和无形体基本没有交叉反应;应用198份已知背景的阴性血清对该ELISA的的特异性进行评价,当抗体比率界定为30%时,ELISA的特异性为95.5%。用才自5只实验感染的绵羊的血清对该ELISA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高水平的抗体在感染后1-2周产生,而且高水平的抗体可以持续8个月以上。用该ELISA检测了采自我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和夏河县的放牧绵羊的974份血清,结果显示,其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2.38%、66.04%和46.67%,叁个县的平均血清阳性率为66.84%。最后对该可溶性裂殖子蛋白进行分析,Westem blot结果显示,该可溶性蛋白中,至少有9个不同分子量大小的抗原于巴贝斯虫临潭株和天祝株具有较强的反应,其分子量分别为171,140,92,74,48,45,35,33和32 kDa,并从中挑选出与动物感染后6-9天的血清具有较强反应性的3个抗原进行LC-MS/MS分析,鉴定出10个巴贝斯虫蛋白,并获得了这10个蛋白的部分多肽序列。(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1-18)
高玉龙[2](2001)在《羊泰勒虫裂殖子蛋白分析及其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羊泰勒虫不同地理分布的虫株在致病力上有很大差异,但不同虫株在蛋白多肽及抗原特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得而知,为此本试验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羊泰勒虫甘南株(甘肃省)、隆德株(宁夏回族自治区)、张家川株(甘肃省)和麻当株(甘肃省)虫体蛋白进行了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羊泰勒虫甘南株出现了16条带,粗带有102、71、41、33、29、 14kD;隆德株出现了12条带,粗带有102、71、41、31、29、14kD;张家川株出现了14条带,粗带有102、38、33、22、17、16、14kD;麻当株出现了12条带,粗带有102、38、37、27、17、16、14kD。4个虫株蛋白多肽在数量、含量和分子量上存在差异。对4个虫株的电泳谱进行了比较,发现羊泰勒虫甘南株与隆德株的亲源关系较近,与张家川株的亲源关系次之;张家川株与麻当株的亲源关系也比较近。4个虫株的免疫血清分别与4株虫体蛋白进行了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4株虫体的免疫血清与甘南株和张家川株在38kD处有共同反应。免疫印迹试验还发现了隆德株虫体在38kD的多肽和麻当株虫体在35kD的多肽。 自感染红细胞内纯化的羊泰勒虫裂殖子,经冻融、超声裂解后,其可溶性抗原过SephadexG-200,收集蛋白峰,以此作为包被抗原,用常规方法建立了羊泰勒虫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证明此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46份阳性血清和48份阴性血清用ELISA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8.0%。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羊和野外感染羊的抗体消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羊于感染后第5d即可检出抗体,30~40d达到高峰,抗体液度为1∶3200,然后下降,并维持在1∶400~1∶800之间;野外自然感染羊的抗体水平出现了2个峰值,第1峰在3~7月份之间,第2峰在9~10月份之间。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洮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血清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5.7%、93.8%、82.5%和80.0%,与现可查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1-05-01)
张晔[3](2000)在《四种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蛋白的主要等位双态性与入侵红细胞的两种选择性途径无关》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是由裂殖子上的配体与红细胞上的受体相互作用所介导的,不同的恶性疟原虫虫株或克隆共有两种入侵红细胞的选择性途径。在红细胞表面至少有叁种恶性疟原虫入侵的受体,血型糖蛋白A和B(gpA、gpB),以及一种尚未鉴定的胰肽酶敏感的分子“X”。与gpA作用的恶性疟原虫配体是红细胞结合抗原175(EBA-175)。(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期刊2000年03期)
裂殖子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羊泰勒虫不同地理分布的虫株在致病力上有很大差异,但不同虫株在蛋白多肽及抗原特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得而知,为此本试验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羊泰勒虫甘南株(甘肃省)、隆德株(宁夏回族自治区)、张家川株(甘肃省)和麻当株(甘肃省)虫体蛋白进行了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羊泰勒虫甘南株出现了16条带,粗带有102、71、41、33、29、 14kD;隆德株出现了12条带,粗带有102、71、41、31、29、14kD;张家川株出现了14条带,粗带有102、38、33、22、17、16、14kD;麻当株出现了12条带,粗带有102、38、37、27、17、16、14kD。4个虫株蛋白多肽在数量、含量和分子量上存在差异。对4个虫株的电泳谱进行了比较,发现羊泰勒虫甘南株与隆德株的亲源关系较近,与张家川株的亲源关系次之;张家川株与麻当株的亲源关系也比较近。4个虫株的免疫血清分别与4株虫体蛋白进行了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4株虫体的免疫血清与甘南株和张家川株在38kD处有共同反应。免疫印迹试验还发现了隆德株虫体在38kD的多肽和麻当株虫体在35kD的多肽。 自感染红细胞内纯化的羊泰勒虫裂殖子,经冻融、超声裂解后,其可溶性抗原过SephadexG-200,收集蛋白峰,以此作为包被抗原,用常规方法建立了羊泰勒虫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证明此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46份阳性血清和48份阴性血清用ELISA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8.0%。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羊和野外感染羊的抗体消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羊于感染后第5d即可检出抗体,30~40d达到高峰,抗体液度为1∶3200,然后下降,并维持在1∶400~1∶800之间;野外自然感染羊的抗体水平出现了2个峰值,第1峰在3~7月份之间,第2峰在9~10月份之间。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洮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血清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5.7%、93.8%、82.5%和80.0%,与现可查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殖子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关贵全,A.CHAUVIN,H.ROGNIAUX,罗建勋,殷宏.利用巴贝斯虫临潭株裂殖子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A方法的建立[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2].高玉龙.羊泰勒虫裂殖子蛋白分析及其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3].张晔.四种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蛋白的主要等位双态性与入侵红细胞的两种选择性途径无关[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