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贵州省惠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0600

目前,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不断加剧,《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随着老年化人口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比例较前明显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因其身心健康问题,经济、照料、精神等需求增加[1],是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社会支持网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老年慢性病患者是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本研究以本市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构建社会支持网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60-70岁以下39例,70-80岁12例,80岁以上9例;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老年的定义[2]: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定的老年人标准是60岁。慢性病的定义[3]: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一系列不能传染且长期不能自愈的疾病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病的定义;仅患有一种老年慢性病;②年龄>或等于60岁;③患者依从性好,能够配合医生要求完成所有治疗者;④家人和患者同时在社会支持网加入同意书和临床研究自愿入组同意书签字。⑤意识清楚且无沟通障碍,能够用普通话、能正确应答且能回答问题;

试验设计:

本临床研究是按照平行对照试验的要求设计的。入组病例60人,干预组30例;对照30例;所有的老年病人极其加速在加入本研究之前都签署了社会支持网加入同意书和临床研究自愿入组同意书。统计学用方差分析检验患者三组年龄、病程、性别构成以及慢性病构成比例,所有检验结果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

2.方法

2.1干预组:常规医院治疗、随访、复查。在此基础上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的社会支持网。家庭支持:嘱老年病患者家属每天关心患者身体情况,主动和其散步、聊天至少半小时。社区支持:社区定期探访病人,定期举行社区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检查患者生病体征,病情变化,指导用药。医院支持:定期为病人极其家属进行患者宣教,讲解疾病知识,日常注意事项,协助患者极其家正确认识疾病。

对照组:常规医院治疗、随访、复查。

2.2观察指标:健康调查简表SF-36;年住院次数;年医疗费用。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详见表3-1

4.讨论

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需求满足的影响因素老年慢性病患者因病需经济、照料和精神支持的人数均超过50%,尤其因病焦虑需精神支持者达78.2%%。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度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4、5],指导老年慢性病患者主动获取并充分利用多种来源的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需要照料支持,家人情感支持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作用虽有限,但精神支持却有很大促进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网可帮助人们减缓生活压力,维护身心健康,可帮助老年人获得较高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社会支持不足则易导致身心疾病。因此应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齐玉玲,张秀敏,史秀欣,等.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099-3120.

[2]李旭初,刘兴策,张挨一,等新编老年学词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Z].2001

[4]孟利敏,王欣,姚宏亮,等.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232-5233.

[5]俞琼,姚文鸣,鲍洁琼.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现状及社会支持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3):399-400.

标签:;  ;  ;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