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设置于毛细管尾端且与毛细管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安装在加粗管上的用于使加粗管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加粗管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所述毛细管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所述毛细管为透明的塑料管,所述加粗管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本实用新型的定量微量接种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移取液体容量准确性高,手工操作简便,适宜广大基层医院实验室常规使用,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弥补现有操作方法的不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设置于毛细管尾端且与毛细管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安装在加粗管上的用于使加粗管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加粗管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所述毛细管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所述毛细管为透明的塑料管,所述加粗管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
设计方案
1.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
设置于毛细管尾端且与毛细管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
安装在加粗管上的用于使加粗管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加粗管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和内径;
其中,所述毛细管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所述毛细管为透明的塑料管,所述加粗管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包括:
具有用于套装所述加粗管的内腔的固定座;
开设于固定座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
分别设置在固定座开口槽的一对相对内侧壁上的一对卡槽;
安置在开口槽内且其两端通过连接轴与一对卡槽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
其中,所述卡槽沿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滚轮的滚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卡和所述第二限位卡分别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延长线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的中心轴相交于一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包括:
具有用于套装所述加粗管的内腔的固定座;
开设于固定座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
设置在固定座开口槽的一个内侧壁上的卡槽;
安置在开口槽内且其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卡槽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其另一端设置沿固定座的位于开口槽另一内侧壁所在侧的表面滑动的滑块;
其中,所述卡槽沿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滚轮的滚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延长线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的中心轴相交于一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滚轮上且其一端搭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所述表面上的推移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5mm-1.5mm,所述加粗管的内径为8mm-12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常涉及微量、定量接种样本的操作,例如将尿液样本接种于培养基进行尿液细菌计数,或将肺泡灌洗液样本接种于培养基进行细菌计数等,根据定量接种后的菌落生长数量可换算出样本中的细菌浓度,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Unit,cfu)\/毫升”来表示,样本中的细菌浓度高低可区分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以及致病菌数量多少,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泌尿系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指标。
当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需要对一定的体液样本如尿液进行细菌计数时,目前常用的做法是用如图6所示的接种环取尿液(取一环尿液量约为10微升)接种于培养基,长出菌落后再换算成浓度(cfu\/ml)计数。然而目前进口10微升接种环出厂标准为误差±20%,且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高温灭菌和样本成分残留等原因造成表面张力改变,尿液等的接种量误差会达40%甚至更高。接种量不准确直接影响尿液细菌计数的结果,尤其是处于诊断泌尿系感染的临界值附近时(104<\/sup>cfu\/ml,小于此浓度的细菌通常认为是样本留取过程中因尿道周围皮肤清洁不彻底导致的污染菌,而不考虑是泌尿系感染),会干扰临床医生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目前,还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实验室采用10微升(μl)可调节量程的移液器代替接种环进行定量接种,但10微升移液器成本高,且需要年度校准来确保其准确性,不适宜广大基层实验室常规使用。另外,还有采用一次性带球囊的吸管,其虽具有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的优点,但现有的一次性吸管量程至少在1毫升以上,没有专门用于尿细菌计数的10微升量程,且吸取的液体量较为粗略,无法精确控制,亦无法用于尿细菌计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设置于毛细管尾端且与毛细管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安装在加粗管上的用于使加粗管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加粗管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所述毛细管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所述毛细管为透明的塑料管,所述加粗管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
其中,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包括:具有用于套装所述加粗管的内腔的固定座;开设于固定座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分别设置在固定座开口槽的一对相对内侧壁上的一对卡槽;安置在开口槽内且其两端通过连接轴与一对卡槽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其中,所述卡槽沿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滚轮的滚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卡和所述第二限位卡分别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两端。
其中,所述卡槽的延长线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的中心轴相交于一点。
或者,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包括:具有用于套装所述加粗管的内腔的固定座;开设于固定座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设置在固定座开口槽的一个内侧壁上的卡槽;安置在开口槽内且其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卡槽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其另一端设置沿固定座的位于开口槽另一内侧壁所在侧的表面滑动的滑块;其中,所述卡槽沿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滚轮的滚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
其中,所述卡槽的延长线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的中心轴相交于一点。
进一步的,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滚轮上且其一端搭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所述表面上的推移框。
优选的,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5mm-1.5mm,所述加粗管的内径为8mm-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移取液体容量准确性高,手工操作简便,适宜广大基层医院实验室常规使用,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弥补现有操作方法的不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采用第一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毛细管与加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未设提示钮);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设置提示钮);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接种环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采用第一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1;设置于毛细管1尾端且与毛细管1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2;安装在加粗管2上的用于使加粗管2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1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其中,加粗管2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毛细管1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毛细管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毛细管1为透明的塑料管,加粗管2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
具体的,如图2所示,毛细管1的内径12很小,且毛细管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示其内液体容量的刻度11,制造时,毛细管1采用透明的医用塑料软管制造而成。
由于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用于接种的体液样本为10微升,故在设计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1能吸取的最大液体容积总量设置为20微升,毛细管的内径可取为1mm-1.5mm,经计算可得相应的长度可为25.5mm-11.3mm,而塑料管的壁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可为1mm-6mm。
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1吸取待检测的液体后,为便于将毛细管1吸取的液体定量排出,即,将毛细管1内的液体定量排出10微升,本实用新型在毛细管1的尾端设置与毛细管1的管腔相连通的加粗管2,以便通过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挤压加粗管2、使毛细管1吸取待检测用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加粗管2由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制造而成,其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毛细管1的外径和内径。制造时,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1和加粗管2可采用同一种材料一体成形的方法制造而成,如可采用现有技术输液管的材料制造而成,塑料软管带有一定弹性,使得加粗管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如在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的作用下,加粗管内径通道变大或变小,使得加粗管2与毛细管1连通的管腔的总容积变大或变小,从而使毛细管1内的压力相应变小或变大,进而吸取或排出液体。
设计时,考虑到便于在加粗管2外安置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以及便于调整毛细管1内压力大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加粗管2的内径可在8mm-12mm之间,长度在25mm-30mm之间,壁厚可为1mm-6mm。
其中,为便于制造且便于观察毛细管1吸取液体的容积,本实施例毛细管1的内径可取为1.0mm、壁厚为1mm、长度为26mm,加粗管2的内径可取为8mm、壁厚为1mm、长度为25mm。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而确定毛细管和加粗管的内径、壁厚及长度。
其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使加粗管2产生形变以改变内径通道的大小,该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可以采用如图3a所示的结构,包括:具有用于套装加粗管2的内腔的固定座31,其内腔形状与加粗管适配,尺寸与加粗管未产生形变时的初始外径相当,即,略大于或等于加粗管的初始外径;开设于固定座31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33,开口槽的宽度可与内腔直径相当;分别设置在固定座31的开口槽33的一对相对内侧壁上的一对卡槽34(图3a中仅示出一侧的内侧壁上的卡槽);安置在开口槽33内且其两端通过连接轴与一对卡槽34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31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35。
其中,卡槽34沿固定座31的长度方向延伸,但延伸长度小于固定座的长度,而卡槽34的延长线可与固定座31内腔的中心轴相交于一点,以便滚轮35在人力推动并沿开口槽33移动时,滚轮35的伸入开口槽内的外缘挤压加粗管2的管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加粗管2与毛细管1连通的通道的容积发生改变,进而使毛细管1吸取或排出液体。
制造时,固定座31可采用如图3a所示的呈直角锥台形(或楔型)的固定座31,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呈圆锥台形的固定座(圆锥台的一侧外表面为平面)。为了在推动滚轮35时使得滚轮35滚动的行程正好使毛细管1吸取或排出的液体符合设定值,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座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滚轮35的最大滚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卡32和第二限位卡36,第一限位卡32和第二限位卡36可以分别位于开口槽33的两端,且朝外凸出于固定座的外表面。优选的,还可以在固定座31的位于第一限位卡32和第二限位卡36之间的某个位置处设置用于提示滚轮35滚动至该位置处时毛细管1排出的液体的容量正好为10微升的提示钮37(如图3b所示),制造时,可在固定座31的位于开口槽33一侧的上表面设置凸出的凸块作为提示钮,也可以在上表面印制刻度线或标识作为提示钮。提示钮37的位置可以根据计算确定。
为清楚标识毛细管内液体容量,本实用新型在毛细管的外壁上沿毛细管的轴向依次设置有5μl、10μl、15μl和20μl的标识刻度,使得操作人员可以精确观察毛细管吸取和排出的液体量。而为便于推动滚轮,在滚轮的周向表面还可设置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螺纹或滚刀纹。
其中,本实施例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的结构可借用现有技术输液中采用的用于调节输液速度的流速调节器,但相比流速调节器,在固定座上设置第一限位卡32、第二限位卡36,甚至还设置提示钮37。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的结构与流速调节器类似,但其在本申请中所起的作用却与现有技术的流速调节器的作用不同,结构也有不同。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还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包括:具有用于套装加粗管2的内腔的固定座31a;开设于固定座31a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33a;设置在固定座31的开口槽33a的一个内侧壁上的卡槽34a;安置在开口槽33a内且其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卡槽34a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31a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35a,其另一端设置沿固定座31a的位于开口槽33a另一内侧壁所在侧的表面滑动的滑块。与上述图3a的结构相同,本结构的卡槽34a沿固定座31a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卡槽34a的延长线与固定座31a内腔的中心轴相交于一点,并在固定座31a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卡32a和第二限位卡36a。同样,也可在第一限位卡32a和第二限位卡36a之间设置提示钮。
固定座31a采用图5所示的锥台形,且锥台形的一侧具有相对固定座内腔的对称中心面距离不同的两个平面,即,固定座31a的位于开口槽33a两侧的平面相对固定座内腔的沿固定座长度方向延伸的对称中心面之间的距离不等,在距离相对较大的平面37a所在一侧的开口槽的内侧壁上设置卡槽34a,将与滚轮35a一端中心连接的连接轴(图中未示出)安置在卡槽34a内,使得操作人员推动滚轮35a时,该连接轴可在卡槽34a内移动。而与滚轮35a另一端中心连接的滑块安置在距离相对较小的平面38a上,并可沿该平面滑动。为了便于推动滚轮35a并使滚轮35a不会从开口槽内脱出,本实施例在滚轮35a上安装其一端搭接于固定座的距离相对较小的平面38a上的推移框39a,推移框39a呈长方框形,框在滚轮35a的露出于开口槽外的部分上,推移框一部分与滚轮35a另一端的滑块连接为一体,另一部分卡置在距离相对较大的平面37a所在一侧的开口槽的内侧壁上,相应的,在距离相对较大的平面37a所在一侧的开口槽的内侧壁上除了设置用于卡接连接轴的卡槽外,还设置有推移框卡槽,以便推动推移框时,推移框的一部分沿距离相对较小的平面38a滑动,推移框的另一部分沿距离相对较大的平面37a一侧的推移框卡槽移动,设计时,推移框卡槽与距离相对较小的平面38a高程对应。
在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可以采用独立、无菌包装袋包装,且一次性使用,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不同液体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
下面,以采用图3所示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为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定量微量接种器的使用过程。
将组装好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套装在加粗管外,套装时,将固定座的尺寸较大端安置在加粗管的下面、尺寸较小端安置在上面(如图1所示)。
使用前,将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滚轮置于位于开口槽一端(即下方)的第一限位卡处,滚轮挤压加粗管外壁,使得加粗管形变最小(即加粗管内腔通道最大,此时内径为初始状态的内径),然后将毛细管垂直插入待检验用的样本液面以下,向位于开口槽另一端(即上方)的第二限位卡处移动滚轮,在此过程中,加粗管发生形变逐渐增大,即加粗管内腔通道逐渐变小,使得加粗管与毛细管连通的通道内的气压变大,从而排出加粗管内部的部分空气。然后沿开口槽向下移动滚轮至第一限位卡处,使得加粗管形变逐渐减小,即加粗管内腔通道逐渐变大,加粗管与毛细管连通的通道内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与通道内气压微小差异的作用下,毛细管将液体吸至毛细管中,液体吸至毛细管的20μl刻度线时,将毛细管与液体分离以停止吸取液体,将接种器转移至培养基,再向上移动滚轮至提示钮处,通过挤压加粗管使毛细管排出样本(即吸取的液体)至10μl刻度线处,从而可实现准确接种10μl样本至培养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定量微量接种器接种样本,与现有技术的其它方法(如用10μl可调节量程的移液器、进口接种环等)接种样本相比,具有成本低、无交叉污染、准确性高、手工操作简便的优点,并且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尤其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实验室常规使用,可弥补现有操作方法的不足。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528.0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55227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C12M 1/26
专利分类号:C12M1/26
范畴分类:18H;
申请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第一申请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申请人地址: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发明人:黄磊;孙立颖;李海霞
第一发明人:黄磊
当前权利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代理人:秦力军
代理机构:113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毛细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