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包括把手本体(1)、底座限位臂(2)、把手弯钩(3)和安装底座(4),把手本体装在安装底座的外侧面上,把手本体通过安装底座装在汽车车门上,把手限位臂设在安装底座的内侧面上;把手弯钩的一端与把手本体的活动端连接,另一端贯穿安装底座并通过控制杆与车门锁连接;两块底座限位臂设在安装底座的内侧面上,位于把手弯钩的上方和下方;安装底座上设有搭桥(41),位于底座限位臂的一侧,且搭桥与把手弯钩间有间隙,底座限位臂与把手弯钩间有间隙,把手弯钩在底座限位臂和搭桥间运动。本实用新型能解决汽车外开把手在使用时Z向晃动量大的问题,提高把手品质,成本极低,且可靠性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包括把手本体(1)、底座限位臂(2)、把手弯钩(3)和安装底座(4),把手本体(1)安装在安装底座(4)的外侧面上,把手本体(1)通过安装底座(4)安装在汽车车门上,底座限位臂(2)设置在安装底座(4)的内侧面上;把手弯钩(3)的一端与把手本体(1)的活动端连接,把手弯钩(3)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底座(4)并通过控制杆(5)与车门锁连接;两块底座限位臂(2)分别设置在安装底座(4)的内侧面上,位于把手弯钩(3)的上方和下方;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底座(4)上设有搭桥(41),位于底座限位臂(2)的一侧,且搭桥(41)与把手弯钩(3)之间设有间隙,底座限位臂(2)与把手弯钩(3)之间设有间隙,把手弯钩(3)在底座限位臂(2)和搭桥(41)之间运动。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包括把手本体(1)、底座限位臂(2)、把手弯钩(3)和安装底座(4),把手本体(1)安装在安装底座(4)的外侧面上,把手本体(1)通过安装底座(4)安装在汽车车门上,底座限位臂(2)设置在安装底座(4)的内侧面上;把手弯钩(3)的一端与把手本体(1)的活动端连接,把手弯钩(3)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底座(4)并通过控制杆(5)与车门锁连接;两块底座限位臂(2)分别设置在安装底座(4)的内侧面上,位于把手弯钩(3)的上方和下方;
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底座(4)上设有搭桥(41),位于底座限位臂(2)的一侧,且搭桥(41)与把手弯钩(3)之间设有间隙,底座限位臂(2)与把手弯钩(3)之间设有间隙,把手弯钩(3)在底座限位臂(2)和搭桥(41)之间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搭桥(41)为C型结构,搭桥(4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底座限位臂(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限位臂(2)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限位臂(2)与把手弯钩(3)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0.15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外开把手,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外开把手不仅仅有打开车门的作用,还有装饰美观作用,一个设计优秀的外开把手能为整车增加亮点,提高品质感。
请参见附图1,现有技术的汽车的外开把手包括把手本体1、底座限位臂2、把手弯钩3和安装底座4,把手本体1安装在安装底座4的外侧面上,把手本体1通过安装底座4安装在汽车车门上;把手弯钩3的一端与把手本体1的活动端连接,把手弯钩3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底座4并通过控制杆5与车门锁连接,底座限位臂2设置在安装底座4的内侧面上,位于把手弯钩3的上方和下方,把手弯钩3通过底座限位臂2限制Z向活动范围。
为了减小对把手弯钩3在Y向上的活动限制,确保把手弯钩3开启自如,把手弯钩3与底座限位臂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汽车外开把手Z向晃动限制尺寸很难做到间隙和制造公差较小,导致把手弯钩3在Z向上产生晃动。
目前,现有技术的外开把手在受到Z向施力时,Z向晃动限制结构即把手限位臂会有一定的形变,导致外开把手Z向晃动量大,品质感不高,受到一些汽车评价人员及消费者的抱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能解决汽车外开把手在使用时Z向晃动量大的问题,提高把手品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包括把手本体、底座限位臂、把手弯钩和安装底座,把手本体安装在安装底座的外侧面上,把手本体通过安装底座安装在汽车车门上,把手限位臂设置在安装底座的内侧面上;把手弯钩的一端与把手本体的活动端连接,把手弯钩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底座并通过控制杆与车门锁连接;两块底座限位臂分别设置在安装底座的内侧面上,位于把手弯钩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有搭桥,位于底座限位臂的一侧,且搭桥与把手弯钩之间设有间隙,底座限位臂与把手弯钩之间设有间隙,把手弯钩在底座限位臂和搭桥之间运动。
所述的搭桥为C型结构,搭桥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底座限位臂上。
所述的底座限位臂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
所述的底座限位臂与把手弯钩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0.1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筋和搭桥结构有效防止底座限位臂注塑收缩变形而导致的底座限位臂的Z向尺寸变大,从而减小外开把手在使用时的Z向晃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筋和搭桥结构增加底座限位臂的强度,减小了因外开把手Z向晃动导致底座限位臂变形的变形量,从而减小外开把手在使用时的Z向晃动量。
3、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小了外开把手Z向的晃动量,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外开把手几乎无成本增加,优化了汽车把手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能解决汽车外开把手在使用时Z向晃动量大的问题,提高把手品质,成本极低,且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汽车外开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把手本体,2底座限位臂,21加强筋,3把手弯钩,4安装底座,41搭桥,5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2至附图4,一种汽车外开把手的防Z向晃动装置,包括把手本体1、底座限位臂2、把手弯钩3和安装底座4,把手本体1安装在安装底座4的外侧面上,把手本体1通过安装底座4安装在汽车车门上,把手限位臂2设置在安装底座4的内侧面上;把手弯钩3的一端与把手本体1的活动端连接,把手弯钩3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底座4并通过控制杆5与车门锁连接;两块底座限位臂2分别设置在安装底座4的内侧面上,位于把手弯钩3的上方和下方,用于限制把手弯钩3的Z向晃动量。
所述的安装底座4上设有搭桥41,位于底座限位臂2的一侧,且搭桥41与把手弯钩3之间设有间隙,底座限位臂2与把手弯钩3之间设有间隙,把手弯钩3在底座限位臂2和搭桥41之间运动。
所述的搭桥41为C型结构,搭桥4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底座限位臂2上,可防止底座限位臂2注塑收缩变形而导致底座限位臂2的Z向尺寸变大,进而起到减少把手弯钩3在Z向晃动的作用。
所述的底座限位臂2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21,优选的,加强筋21可设置2-3个,分别设置在上部底座限位臂2的顶部和下部底座限位臂2的底部,可提高底座限位臂2的强度,进一步防止底座限位臂2注塑收缩变形而导致底座限位臂2的Z向尺寸变大,从而起到减少把手弯钩3在Z向晃动的作用。
所述的底座限位臂2与把手弯钩3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0.15mm。
在实际生产中,搭桥41安装在两块底座限位臂2之间,且搭桥41与把手弯钩3预留足够间隙,保证把手弯钩3的安装和运动无干涉。安装底座4可采用PA6+GF30或PP+GF30等材质制作,在满足强度需求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搭桥41的X向上的宽度为3-4mm,搭桥41在Y向上的厚度为1.2-2mm,两块底座限位臂2之间的间隙为C±0.1mm,其中C为把手弯钩3的高度,把手弯钩3沿Z向的活动范围B=(C+0.2)0<\/sub>0.1<\/sup>mm。
可采用CAE模拟分析把手本体1的晃动量,对把手本体1使用约10N的Z向力时,把手本体1的晃动量小于1mm;而对把手本体1使用约100N的Z向力时,把手本体1的晃动量小于3mm。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8510.9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908177U
授权时间:20200107
主分类号:E05B85/10
专利分类号:E05B85/10;E05B79/06
范畴分类:33D;36F;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438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2500号
发明人:何彦云;夏平云;张冬莲;陈亚洲
第一发明人:何彦云
当前权利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明辉;叶知行
代理机构:31117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加强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