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FPFD的发生成为关注热点。基于此,文章就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盆底康复技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作用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
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危害
1.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
国外研究报道50%以上的成年妇女受SUI的困扰。一项北京市女性的调查表明,成年女性尿失禁(urinargincontinence,UI)患病率为38.5%,全国六大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是30.9%。也就是说,中国女性约有1/3遭受尿失禁之苦,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项美国研究预测,PFD的患病人数将从2010年的2.81千万增加到2050年的4.38千万,其中POP的患病人数将增加46%且呈持续增加状态。
1.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造成的影响
PFD造成的经济负担包括常规护理、治疗随访的费用和劳动力丧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美国,每年花费在尿失禁的直接费用大约有163亿美元。1997年,超过22.5万的女性在美国接受了手术治疗,年度直接费用超过10亿美元。一项研究表明,在2006年门诊治疗PFD的费用约4.12亿元,几乎是1997年2.62亿元的两倍。我国目前尚无统计数据,但是对于手术患者,平均单次手术费用达2万元之多。
2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护理进展
2.1阴道前后壁膨出与子宫脱垂治疗及护理
阴道前后壁膨出与子宫脱垂是临床最常见的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病情不严重或有手术禁忌者,可用子宫托、物理治疗、针灸、中药汤剂等。子宫托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是目前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经济相对滞后的区域,应用更为广泛。而病情严重者则需手术治疗,过去常用的术式为阴道壁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盆底重建术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通过恢复解剖结构而达到修复盆底肌功能的目的。
2.2张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及护理
张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可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为盆底功能锻炼、生活护理、行为、药物、仿生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有阴道前壁修补术、耻骨后膀胱悬吊术、尿道下方悬吊带术等,目的是修补膀胱颈,强化尿道支持,新建尿道膀胱后角,增加尿道长度。
护理时,为了准确判断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应对患者进行尿流率、尿动力学检查及尿垫试验等检查,检查前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心中有数,进而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检查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状况,观察尿量、颜色,同时提醒患者多喝水,通过尿液冲洗尿道,防止感染。
3盆底康复技术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中的应用
3.1女性盆底功能及对其功能障碍的防治
女性盆底主要有筋膜、肛提肌、韧带等组成其支撑组织,其中肛提肌对维持盆底的功能和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女性在分娩中肛提肌可能会受到损伤,同时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其肌肉组织发生良性改变,也会减弱盆底肌力,对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妇女的控尿功能产生影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约40%一60%,积极开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工作对维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图。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方法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进行防治,通过放在阴道内的电极对盆底肌肉产生的刺激,促进盆底肌肉的被动性收缩,进而锻炼女性盆底的肌肉,增强肌力和尿控能力。
3.2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
例如,在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产妇脏器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均p<0.05),且观察组产妇经康复治疗后,其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OP-Q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主要是因为观察组产妇采用电刺激十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增粗盆底肌纤维,增大肌肉升力横断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使肌肉生长强壮有力,且能够有效增强盆底肌肉的舒张能力、收缩能力和柔软性,能够较好的预防因盆底肌肉受到损伤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同时多数患者产后性生活质量较差,性伴侣满意度低,主要是由于妇女产后阴道松弛,肌力降低所致。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产后6个月、产后12个月观察组产妇性欲、性交痛发生率、性伴侣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O5),提示产后采用电刺激十生物反馈治疗,不仅能有效增强盆底肌肉的舒张能力、收缩能力和柔软性,还能够促进阴蒂系带、阴蒂、阴道口、小阴唇及周围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缓上述组织的衰老过程,提高其在性生活中的敏感性,提高肌力,改善性生活。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生物反馈治疗所需要的治疗费用较高,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不能持续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因而提倡患者进行持续的家庭盆底肌锻炼,要求患者每日完成锻炼的治疗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在症状好转后坚持进行训练。同时应当对患者介绍盆底肌肉和泌尿系统的结构功能,帮助患者领悟和感受通过神经调节对局部的肌肉舒张和收缩进行控制的过程,帮助患者较好的进行锻炼,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但是在本研究进行的过程中由于本项目较新颖,且研究前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群众认知欠缺,自觉接受检测和治疗的妇女较少,因而所选取的研究例数较少,群体较小,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玲艳.产后综合康复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1):64-65.
[2]谭健坤,谭燕萍,梁晓丽.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02):228-230.
[3]谢美华,王会玲.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作用的探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