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致死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浓度,大竹,腋芽,弧菌,脐橙,氮化,腹水。
半致死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智威,许然,南泽,郑小东[1](2019)在《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长蛸(Octopus minor)的半致死浓度和急性毒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重要的水质参数,高浓度的氨氮对水生动物产生有害影响。氨氮的安全浓度对海水养殖物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静水法,在盐度30.0±1.0, pH 7.8±0.2,温度20.8±0.5°C条件下,以荣成月湖海区的长蛸(Octopus minor)成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体氨氮对其急性毒性作用。通过预实验获得长蛸成体可耐受的浓度范围,从中选取浓度0(对照)、87.0、124.5、143.5、180.3、204.0、242.5mg/L等7个浓度梯度测定长蛸成体耐受性,采用概率单位法、寇氏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计算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实验结果显示,氨氮毒性效应随着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氨氮胁迫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7.93、154.61和124.92mg/L (χ2检验P<0.05);显示氨氮对长蛸成体具有显着毒性作用。与其他水生动物相比,长蛸对于氨氮的耐受性较强,对氨氮毒性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具体的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6期)
吴杨平,陈爱华,张雨,曹奕,陈素华[2](2018)在《余氯对大竹蛏稚贝的毒性及半致死浓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余氯对大竹蛏稚贝的毒性及半致死浓度,设置5、10、25、50和80 mg/L 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叁氯异氰尿酸(含50%有效氯)消毒液,对大竹蛏稚贝进行毒性试验,并分别在叁氯异氰尿酸处理5 min、30 min、2 h、12 h和24 h后将稚贝转移至新鲜海水中,研究及时换水对提高稚贝存活率的作用。结果表明:(1)叁氯异氰尿酸对大竹蛏稚贝24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2.21 mg/L,安全浓度为1.22 mg/L;(2)低浓度余氯对稚贝造成的死亡率较低,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3)及时发现并进行大量换水能明显降低余氯对稚贝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稚贝的存活率。(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3期)
苑平,吴娟娟,李先信,潘美山,金皓宇[3](2018)在《迭氮化钠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生理影响和诱变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致死浓度是确定适宜诱变条件的重要指标,为探明迭氮化钠(NaN_3)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和生理影响,本研究在设定的处理时间进行不同NaN_3浓度处理后植株存活率与幼芽生理状态的检测分析工作.实验结果显示,当NaN_3处理浓度增大时,植株的存活率降低;利用Logistic方程测算出3,12和24 h叁个处理时间的NaN_3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75,10.48和9.05 mmol·L-1;当NaN_3处理浓度小于10 mmol·L-1时,处理时间越长植株幼芽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越高.在24h处理的半致死浓度条件下,NaN_3对腋芽的致变效率约为8.8%.(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袁小环,武菊英,杨学军,滕文军[4](2012)在《基于半致死浓度的观赏草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九种观赏草的耐盐性,以半致死浓度为指标,研究了NaCl、Na2CO3及混合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NaCl溶液对幼苗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Na2CO3溶液对这些草种萌发的胁迫作用比NaCl溶液更重。九种观赏草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由强到弱为狼尾草、远东芨芨草、‘小兔子’狼尾草、芨芨草、拂子茅、丽色画眉、野古草、须芒草、长芒草,半致死NaCl浓度为1.59%~0.71%,溶液电导率为25.09~12.41dS/m。九种观赏草幼苗期的耐盐性由强到弱为:芨芨草、‘小兔子’狼尾草、狼尾草、丽色画眉、须芒草、长芒草、远东芨芨草、拂子茅、野古草,除了芨芨草和‘小兔子’狼尾草以外,其余七种观赏草的半致死NaCl浓度为4.25%~0.36%,溶液电导率为55.78~7.02dS/m。(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葛端阳,赵婷,潘宝平[5](2012)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毒性及半致死浓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不同浓度的鳗弧菌对青蛤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观察青蛤在菌液胁迫下的存活情况,进一步统计得到鳗弧菌对青蛤的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青蛤在鳗弧菌液浓度OD600为1.0—2.2范围内,胁迫96h以内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在OD600=2.2时所有受试个体全部死亡。在相同的胁迫时间内,受试个体死亡率与胁迫浓度均呈正相关。经SPSS16.0软件分析后,最终得到鳗弧菌对青蛤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OD600=1.57,说明鳗弧菌对青蛤有明显的毒害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2年06期)
任可欣,阎希柱,张静,韦东[6](2012)在《Cd~(2+)胁迫下对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半致死浓度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4种污染条件下相同规格的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的不同浓度镉污染的耐受性进行了测定,采用Bliss法计算了半数致死量LC50。4种污染条件分别为:在每个无沙的镉污染溶液杯放5条沙蚕(A)、在无沙的镉污染溶液杯放单条沙蚕(B)、在有沙的镉污染溶液中放5条沙蚕(C)和在有沙的镉污染溶液放单条沙蚕(D)。结果表明:Cd2+对沙蚕表现出较强的毒性,在A、B、C和D的条件下,96h的LC50分别为6729.0μg/l、7873.1μg/l、10288.0μg/l和17608.0μg/l。t-检验结果表明,就沙蚕的LC50而言,A条件下与其他叁种条件下的差异极显着(P<0.01),而其他叁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对沙蚕的生态毒理学实验奠定了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06)
崔霞,梁燕[7](2012)在《EMS诱变番茄种子及悬浮细胞半致死浓度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化学诱变中,EMS是诱变效率较高使用广泛的一种诱变剂,多用于大田作物以及牧草突变体库的构建与新种质的创制,在番茄上鲜有报道。种子是常用的诱变材料,而悬浮细胞则研究较少。与种子相比,悬浮细胞除诱变效率高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嵌合体的形成,是获得同质突变体的理想材料。本试验中用不同浓度的EMS分别对番茄种子和悬浮细胞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对种子发芽指(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20)
蒋继荣[8](2012)在《探究丙酮导致鲢鱼死亡的半致死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1提出问题丙酮易挥发,而且有毒性。那么丙酮对鲢鱼究竟有多大影响呢?丙酮导致鲢鱼死亡的半致死浓度又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丙酮导致鲢鱼死亡的半致死浓度非常低。3设计实验3.1材料用具鲢鱼若干条(大小基本一致,身体状况良好);丙酮;长、宽、高分别为40cm、40cm、50cm的玻璃容器,量筒,移液管,洗耳球,鱼网,量杯,玻璃棒,计数器等。(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期刊2012年03期)
谢松,王佳,叶正芳,卢胜涛,郭华[9](2010)在《叁硝基甲苯对斑马鱼半致死浓度和致畸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静态法在室内测定了叁硝基甲苯(TNT)对斑马鱼的单一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叁硝基甲苯24 h-LC50=3 711.33μg·L-1。另外还观察了叁硝基甲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随着叁硝基甲苯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增加。当叁硝基甲苯浓度在927.76μg·L-1以下时,胚胎的孵化率稳步下降而畸形率变化稳步上升,而当浓度大于927.76μg·L-1时,胚胎致死率激增,孵化率随之下降,畸形率明显增加,当浓度达到3711.04μg·L-1时胚胎出现全致死效应。实验证明了叁硝基甲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较成鱼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0年12期)
高晓田,王玉梅,肖国华,张立坤,刘丽杰[10](2007)在《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半致死浓度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腹水病是牙鲆常见的细菌疾病之一,具有感染率高、死亡严重、流行速度快、前期症状不明显,难以防治等特点,给我省的牙鲆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本实验中用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进行了感染实验,被感染的牙鲆出现了腹水病相似的症状,表明迟钝爱德华氏菌是牙鲆腹水病病原之一(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07年07期)
半致死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余氯对大竹蛏稚贝的毒性及半致死浓度,设置5、10、25、50和80 mg/L 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叁氯异氰尿酸(含50%有效氯)消毒液,对大竹蛏稚贝进行毒性试验,并分别在叁氯异氰尿酸处理5 min、30 min、2 h、12 h和24 h后将稚贝转移至新鲜海水中,研究及时换水对提高稚贝存活率的作用。结果表明:(1)叁氯异氰尿酸对大竹蛏稚贝24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2.21 mg/L,安全浓度为1.22 mg/L;(2)低浓度余氯对稚贝造成的死亡率较低,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3)及时发现并进行大量换水能明显降低余氯对稚贝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稚贝的存活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致死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智威,许然,南泽,郑小东.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长蛸(Octopusminor)的半致死浓度和急性毒性评估[J].海洋与湖沼.2019
[2].吴杨平,陈爱华,张雨,曹奕,陈素华.余氯对大竹蛏稚贝的毒性及半致死浓度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8
[3].苑平,吴娟娟,李先信,潘美山,金皓宇.迭氮化钠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生理影响和诱变效率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
[4].袁小环,武菊英,杨学军,滕文军.基于半致死浓度的观赏草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12
[5].葛端阳,赵婷,潘宝平.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对青蛤(Cyclinasinensis)的毒性及半致死浓度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2
[6].任可欣,阎希柱,张静,韦东.Cd~(2+)胁迫下对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nuntia)半致死浓度的测定[C].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7].崔霞,梁燕.EMS诱变番茄种子及悬浮细胞半致死浓度的确定[C].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8].蒋继荣.探究丙酮导致鲢鱼死亡的半致死浓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
[9].谢松,王佳,叶正芳,卢胜涛,郭华.叁硝基甲苯对斑马鱼半致死浓度和致畸率的测定[J].绿色科技.2010
[10].高晓田,王玉梅,肖国华,张立坤,刘丽杰.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半致死浓度的测定[J].河北渔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