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LC在风机起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樊小波[1](2021)在《变频器在风机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在风机和泵类负载下,变频器在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由于转矩TL∝n2,低速负载转矩较小,通常可以选择专用或节能型通用变频器。
赵一凡[2](2021)在《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火电厂锅炉一次风机所配备的高压电机目前大多采用工频运行液耦调节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所以减少生产用电比率,减少生产污染排放是当今火电厂所追求的改造目标。一次风机是火电厂的主要耗电设备,而现有一次风的液耦调节控制方式不仅会造成大量电能浪费且存在着启动电流大,对电机和高压电缆造成冲击、液耦卡涩等弊端,对一次风机的控制方法急需进行改造。本文对陕西某煤矸石电厂2×300MW机组两台一次风机现有液耦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用高压变频的控制方法,对该厂一次风机进行了变频节能改造的系统设计。设计了以拓扑结构单元串联多电平的高-高电压型变频器为核心的变频调速系统,包括变频器的选型、变频器控制电源以及冷却系统等;设计了一次风变频节能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一次风压检测和恒压控制系统(在DCS上实现PID控制)、基于PLC的变频器的联锁控制和现地控制,实现了该煤矸石电厂两台一次风机的变频改造。本文对改造前后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对比,对经过变频改造之后的一次风机三个月试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不同负荷下的节电率达到30%-50%。一次风机变频改造后A侧在270MW负荷工况下,电流值降低最高为98.21A,在210MW负荷下节能率最高为49.18%;B侧电机在300MW负荷下电流值降低最高为127.28A,在150MW负荷下节能率最高为59.39%。共计节约电量315万度,节能效果显着,预计改造运行后四年可以收回成本。并且通过变频改造之后,可以实现DCS系统对变频调速系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利用高压变频器的旁路结构,实现了工频变频之间的自动切换,提高了一次风机系统的稳定性。
韩广俊[3](2020)在《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船用辅锅炉主要用于以柴油机作为动力的船舶,是船舶动力装置中最早实现自动控制的设备之一,锅炉的自动控制是锅炉发展的趋势,如何设计出一个合理、高效的自动控制系统一直是船用轮机设备及自动化技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世界造船业的发展,船舶将向船舶大型化、自动化、无人机舱方向的发展,对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系统简单、工作安全,动作要求快速准确,可靠性高。基于继电器和接触器的旧控制系统已无法满足当今船舶日益增长的高复杂控制要求,所以当今船用辅助锅炉大多数都采用PLC控制方案,来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运行。本文就是采用PLC技术对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其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分析了辅助锅炉的控制特性,现状,性能和原理,为船用辅助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按照船舶辅锅炉的控制要求和控制任务,给出PLC在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的控制方案,并选定了PLC控制器,设计了主电路和控制系统,在输入/输出基础上给出了PLC接线图,结尾部分介绍了常规控制电器和现场仪表的选型。最后,根据锅炉的设计方案和硬件设计进行锅炉控制系统的PLC软件设计并对锅炉的调试方法和调试过程中的故障进行了叙述。
廖泉彬[4](2020)在《XX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地面试车测控系统研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结合某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地面试车测控系统的研制工作,对该类大型测控系统的研制进行了全局性、系统性的阐述。包括在正式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对设计任务的解读,对涉及的基础学科知识进行掌握,在正式设计工作时分步设计各子系统,并在最后对各各子系统进行融合,确保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兼容性、稳定性。发动机地面试车测控系统用于发动机制造、大修后性能验证试车,整个系统需完成对发动机整机的控制、配套地面工艺设备的控制,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因此,系统设计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独立设计,第一是控制系统设计,第二是数据检测分析系统设计。其中控制系统又分为硬件搭建和程序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同样分为硬件搭建和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发动机试车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对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控制,试车状态的控制,液压加载控制,电加载控制,工艺设备控制等。本次设计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控制系统进行整体设计。首先将现场控制信号及反馈信号接入PLC硬件,通过编写控制程序,对其进行逻辑控制。再通过虚拟仪器技术开发虚拟控制界面,将PLC硬件采集的控制信号与反馈信号反应到虚拟控制界面上。该设计思路可以大大减少控制硬件的数量及系统的设计难度,并且具有良好的后续改进能力。数据检测分析系统主要用于对发动机试车过程的参数进行采集、计算、分析。包括电量信号,压力信号,温度信号,转速信号,角度信号,振动信号等。本次设计采用VXI现场总线采集系统测量为主,分布式扫描阀测量为辅的方式进行。将大量分散的现场信号通过测试电缆引入到测试柜内,通过信号隔离变换模块进行一级处理,再将处理后的信号送入VXI总线系统。另外一部分现场分布较为集中,且信号类型相同的现场信号(例如K型热电偶、气体压力),采用集成式、小型化的前端采集装置(扫描阀)进行集中采集。通过网络组态,将两部分数据打包送入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在本次某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地面试车测控系统研制过程中,参照上述设计思路开展设计工作。
胡文春[5](2019)在《高压变频技术在攀钢大功率风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盈利水平逐渐减低,做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已成为钢铁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节能减排更是成为各个钢铁企业降低钢铁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电机系统的节能就显得势在必行。对于电机系统节能来说,不论是在调速、起动性能方面,还是在制动性能方面,采用变频技术都是最为理想的节能途径。攀钢型材厂型材轧机线的鼓风机高压电机采用软启动降压启动,通过调整风门挡板开口度来调整风量,其相当一部分的能源都浪费在了风压损耗、挡板节流介质扰动和挡板节流上,增大了生产成本,本课题为解决高压电机能耗问题,采用高压变频控制系统替换原有高压软启动系统,具有成本低、实现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各种高压变频器的组成结构、控制原理以及优缺点后,根据现场调研情况,确定采用HARSVERT-A高压单元串联多电平PWM电压源型变频器替换原有的高压软启动器;接着阐述了移相变压器、功率单元组成器件的计算及选型,变频器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实现,变频器控制系统与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及变频器冷却方式的选择;同时,为实现高压变频器就地启动及电机保护功能,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作为控制核心,阐述了鼓风机高压电机辅助控制系统PLC的设计、编程等;最后从节电率、投资成本、启动成功率等多角度分析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本课题利用高压变频器以及使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使交流电机能够接近于同功率直流电机的启动力矩,解决了启动困难问题,消除电机启动对于供电电网的影响,启动成功率由原系统的70%左右提升到100%;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替代之前调节风门挡板的方式,月节电率可达32%左右,每年可为攀钢型材厂节约用电费用183万元,极大地降低电机能耗。此外,通过变频调节的方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冲击,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节约了维护费用。
赵振宇[6](2017)在《基于PPI协议和GPRS网络的供水管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城市供水系统管网的分布越来越广,管网上的监测点、泵站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供水管网系统的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特别是采用无线通信与计算机监控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城市、乡村的综合供水管网,及时有效的进行管网远程数据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数据回溯和分析、以及生产科学管理,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本文根据吕梁某供水公司供水管网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对其供水管网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由于其系统管网采用分段输水方案,供水管线上共设有减压池站、管道监测点、分水口站以及加压泵站等主要重点实施监控站点。本文在对以往供水管网监控方案缺点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制定了较为经济合理的基于PPI协议和GPRS网络的供水管网远程监控方案。该方案采用SCADA系统模式的分层结构设计,即系统分为监控系统、测控系统和通信网络三部分。监控系统采用力控组态软件作为控制主站完成数据监控;测控系统采用PLC作为现场控制从站完成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通信网络则采用PPI协议和GPRS网络完成数据传输,其中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与维护则由GPRS DTU无线终端设备负责。该方案不仅实现了各站点单机控制,还重点解决了各站点组网联控问题,实现了系统供水管网设备的全自动运行。同时本文还详细的阐述了加压泵站的变频恒压供水控制子系统和系统无线通信网络设计。该监控系统能充分发挥各个供水管网设备的性能,使设备维持在最佳运行工况点,实现管网设备的优化组合运行,减少故障损失,从而降低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本文设计的供水管网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性好,数据传输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目前,该系统已在供水公司投入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的性能是优越和稳定的,实现了系统预期的各项指标,取得了良好的企业效益,为供水管网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同时本论文的研究设计成果对于我国工业供水行业而言也有着很好的实用意义和参考价值。
包恒亮[7](2016)在《基于PLC及变频技术的油船辅锅炉自动控制装置的研究》文中指出船舶是名符其实的耗能大户,在节能、降排已成为世界性课题的今天,对大耗能设备的节能、提高能效已迫在眉睫。对船用锅炉系统的控制,特别是对油轮所使用的大型锅炉系统的控制,一直是船舶轮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某油轮单台25T/h锅炉为控制对象,着重分析了大型油轮锅炉特点及其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高性能的控制器和变频器总体控制方案,探求控制过程(即控制装置)本身能具有高性能(可靠、节能等),实现大型船舶锅炉的水位、蒸汽压力PID控制、锅炉点火及燃烧时序控制和自动安全保护等功能。。在分析PLC以及变频器的控制功能和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并根据大型油轮锅炉特点及其控制要求,对PLC和变频器进行选型。本文选用S7-200 PLC和FR-740变频器来构建其控制系统。本文着重介绍了 PLC在控制系统中输入和输出接口配置和分配;变频器参数设置和控制模式设定;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文中给出了主要控制回路硬件构成框图及控制程序。本系统选用HITECH(型号PWS6800)触摸屏作为PLC的机旁上位机,在HITECH6.1.1.02开发环境下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弥补了 PLC控制系统属于"黑匣子"控制的缺陷。实现了对系统参数的方便、快捷设置,而无需修改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系统的调试;实现了对锅炉运行实时动态过程中的参数值显示;动态变化趋势显示;系统中主要设备运行状态、故障的指示和记录,真正做到了对锅炉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控。
丁江卫[8](2015)在《钢铁厂变频除尘风机的节能效果分析及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出现了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性能源危机,能源价格开始第一次大幅增长,人们对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系统有了迫切的需求;另一方是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有了突破,从整流器阶段发展到了逆变器阶段,为实现功率调节、串级调速等系统节能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电力、冶金等少数行业中,高压变频器才开始得到应用,由于国外厂商垄断着产品和技术,价格高昂,而且我国电力运行环境对进口产品适应性差,行业发展非常缓慢。从2000年以后,国内企业的高压变频器技术和生产制造工艺得到了大幅提高,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着提升,产品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高压变频器行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行业应用领域被大幅拓宽,因而在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电子、城市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各行各业均得以应用。由于我国的电力非常短缺,变频调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节电技术,节电又是一种能源开发,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宝钢作为钢铁冶金行业的龙头企业,肩负着"绿色钢铁的驱动者,低碳生活的领航者"的新时期历史使命,在环保节能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加大力度对原有设备进行节能降耗不断改造的同时,对新建项目进行节能降耗决策,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在满足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本文以宝钢炼钢厂新增RH及LF精炼装置工程除尘系统为背景,对电动机和变频器选型进行了分析,为除尘风机系统的关键设备正确选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风机变频调速与风门节流调节方式节能及液力耦合器调速节能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除尘风机应用变频调速是一种节能非常理想的方式;根据工程工艺对除尘风机的调速需求以及联锁控制要求,对国产高压变频器在除尘风机上的应用进行了设计、选型研究,并总结了试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除尘风机采用SVPWM变频控制技术进行了软件设计和逻辑程序的实现,达到了预期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应用SVPWM变频调速技术的变频器具有谐波损耗小、功率因数高、稳定、可靠等优点,具有显着的节能效果,将SVPWM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高压变频器来完成对复杂的调速系统来进行控制值得在钢铁企业中推广应用,在不断地为企业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同时,尽快实现我国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
王丽[9](2014)在《电梯PLC控制教学演示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各大工科学校一般都开设了PLC课程,PLC可以控制各种硬件对象,电梯也是一种典型常见的控制对象,但是由于财力原因,学校实验室不可能每种硬件对象都购买过来用于学生编程实训。学生希望用PLC编程后,可以直观逼真的看到所控制对象按照自己的控制要求和指令运行。国产软件亚控组态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种需要。组态王易于生成逼真的图形对象,并且它与PLC进行通信也很方便。因此,研究组态王监控电梯PLC控制系统有利于提高PLC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控制要求,利用三菱PLC编程软件设计了控制五层电梯的自动控制系统,绘制了PLC电梯控制的梯形图,填写了I/O分配表,利用AUTOCAD 2010绘制了五层电梯PLC控制的I/O图。此外,定义了PLC控制电梯所需的辅助继电器以及组态王监控所需要的辅助继电器。为了验证PLC控制电梯程序的正确性,利用PLC仿真软件GX Simulator6-C进行了仿真调试以及反复修改,直到达到相应控制要求。利用亚控组态王制作了五层电梯图形画面,根据PLC控制电梯的程序和组态画面运行要求而定义了相关设备与变量,建立动画连接,进行了命令语言的编程。组态画面电梯运行的低速、中速、高速三种速度的转换控制是采用组态软件中的画面命令语言和PLC程序结合起来控制的。本论文所设计的电梯控制系统,既可以用组态画面的按钮对电梯系统进行控制,也可以用PLC实验室的各种开关和按钮进行控制。电梯运行状况既可以用PLC面板上的输出LED来显示,又可以用组态画面中的指示灯和楼层显示器等来进行显示。通过组态王监控电梯PLC控制系统和PLC的仿真软件结合运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可以直观逼真地模拟电梯的正常运行、检修运行、超载等情况,以及更加充分地改进电梯系统的可靠性和验证五层电梯系统的可行性。
高虎[10](2014)在《基于PLC和模糊理论的矿用通风机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文中认为主通风机担负着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稀释、排出危险气体的重任,从而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作用。当前煤矿对主通风机系统的监控大多数处于“监而不控”的状态,同时由于主通风机系统有大量的分散设备,在紧急情况下很难及时启动备用风机。并且当通风机电机启动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冲击电流,这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论文基于PLC控制器,开发了一套高可靠性的风机集中监控系统,并同时基于模糊理论,提出了误差分级变论域模糊控制在异步电动机软启动的应用。通过对主通风机系统工作流程和外围设备功能特点的分析,确立了监控系统要完成的监控任务,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监控点的数据特点,完成了监控系统的硬件选型、各分散设备监控点的电路设计、分散设备与监控柜的数据连接以及监控柜的功能和供电设计,成功构建了PLC集中监控系统的整个硬件平台。在STEP7软件平台上,根据设计好的工作流程,组建了PLC和STEP7的通讯网络,然后根据分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分别开发了润滑油站、风门、高压开关柜、软启动柜等设备的监控程序,同时利用这些分散设备之间的逻辑互锁关系,完成了整个项目的PLC下位机监控程序的开发;在WINCC软件平台上,通过建立STEP7和WINCC的变量传输通道,以及对输入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开发了上位机主监控程序、各设备监控程序以及报警程序,完成了上位机WINCC监控程序的开发,实现了管理人员和操作系统的人机对话。针对通风机电机传统启动方式存在的冲击电流问题,基于变论域模糊理论,提出了一种误差分级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案,由该控制方案建立了电机启动模型,通过设计模糊控制模块、误差分级选择模块和脉冲调压模块,在Simulink平台上构建了基于误差分级变论域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的整体仿真系统,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减少冲击电流有显着作用,并且其控制时间和控制稳定性优于一般模糊控制,适合于通风机电机的控制需求。
二、PLC在风机起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C在风机起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变频器在风机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风机负载的机械特性 |
1.1 二次方律负载 |
1.2 变频器容量选择 |
2 变频器的设置 |
3 风机变频器调速系统的电路组成 |
3.1 主电路电器选择 |
3.2 设置变频器相关参数 |
3.3 PLC程序编写 |
4 结语 |
(2)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火电厂一次风机改造的研究背景 |
1.1.1 火电厂一次风机改造的必要性 |
1.1.2 一次风机调速改造方法的研究 |
1.2 高压变频器的发展及在火电厂的应用现状 |
1.2.1 高压变频器的发展 |
1.2.2 高压变频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现状分析 |
1.3 本课题研究任务 |
2 一次风机的变频控制机理 |
2.1 一次风的产生机理及作用 |
2.2 一次风机液力耦合器调节原理 |
2.3 一次风机变频调节原理 |
2.4 变频器控制机理 |
2.4.1 变频器基本构成 |
2.4.2 变频器恒压频比控制结构 |
2.5 高压变频器主电路拓扑 |
2.5.1 高压隔离变压器 |
2.5.2 功率单元结构 |
2.5.3 主控制系统 |
2.6 小结 |
3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设计 |
3.1 变频器选型 |
3.2 高压变频器控制原理 |
3.3 高压变频器集成设计 |
3.4 变频/工频切换方式设计 |
3.5 变频器散热系统设计 |
3.6 小结 |
4 一次风机变频调速的DCS逻辑控制 |
4.1 一次风信号测量与滤波 |
4.2 基于DCS的PID控制 |
4.2.1 积分分离式PID算法 |
4.2.2 分离PID模块HSVPID |
4.3 DCS控制逻辑原理 |
4.4 小结 |
5 项目变频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分析 |
5.1 变频改造前后不同负荷下小时耗电量 |
5.2 变频改造前后不同负荷下电机电流 |
5.3 变频改造后综合数据分析 |
5.4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后对机组的影响 |
5.5 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3)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锅炉控制的几种方式 |
1.3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2章 船用辅锅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 船用辅锅炉简介 |
2.1.1 锅炉功能简介 |
2.2 船用辅锅炉的组成 |
2.2.1 燃油锅炉系统工艺 |
2.2.2 硬件组成 |
2.2.3 辅助锅炉本体的电气控制附件 |
2.2.4 控制系统 |
2.2.5 报警系统 |
2.3 锅炉的工作过程 |
2.3.1 燃油在炉膛中的燃烧过程 |
2.3.2 烟气向水的传热过程 |
2.3.3 补水泵补水的过程 |
2.4 辅锅炉控制原理和系统分析 |
2.4.1 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概述 |
2.4.2 船舶辅锅炉的主要控制任务 |
2.4.3 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的原理分析 |
2.5 安全保护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设计要求 |
3.2 设计方案 |
3.3 系统组成 |
3.4 硬件原理设计 |
3.4.1 PLC控制器选型及配置 |
3.4.2 PLC系统配置 |
3.4.3 供电电源设计 |
3.4.4 马达主电路 |
3.4.5 控制电路设计 |
3.4.6 常规控制电器选型 |
3.4.7 控制箱设计 |
3.5 现场仪表的选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 燃油辅锅炉系统的软件结构 |
4.3 西门子PLC系列S7-200 smart编程软件简介 |
4.3.1 概述 |
4.3.2 西门子PLC系列S7-200 smart编程软件 |
4.4 模拟量采集 |
4.4.1 模拟量比例换算 |
4.4.2 组态模拟量输入 |
4.4.3 PID算法 |
4.4.4 PID调节控制面板 |
4.5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5.1 供风机、燃油供给泵控制 |
4.5.2 点火时序控制 |
4.5.3 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
4.5.4 锅炉蒸汽压力自动控制设计 |
4.5.5 燃油温度控制 |
4.5.6 锅炉启停控制 |
4.5.7 报警处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锅炉系统的调试与故障分析 |
5.1 锅炉系统的调试 |
5.1.1 调试前的准备任务 |
5.1.2 检查锅炉系统的安装状态 |
5.1.3 检查安装方式及系统完整性 |
5.1.4 通电前检查工作 |
5.1.5 通电调试过程 |
5.1.6 调试安全保护系统 |
5.1.7 SMART_200 锅炉控制系统在线调试运行 |
5.2 锅炉调试过程中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XX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地面试车测控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测控系统的原理、功能及方案分析 |
2.1 测控系统的原理、功能 |
2.1.1 起动测控的原理、功能 |
2.1.2 液压加载测控的原理、功能 |
2.1.3 电加载测控的原理、功能 |
2.2 方案分析 |
2.2.1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
2.2.2 数据检测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测控系统设计 |
3.1 控制系统设计 |
3.1.1 总体设计 |
3.1.2 起动控制设计 |
3.1.3 液压加载控制设计 |
3.1.4 电加载控制设计 |
3.2 数据检测系统设计 |
3.2.1 硬件搭建 |
3.2.2 数据检测分析软件配置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测控系统的实现与调试验证 |
4.1 系统的实现 |
4.1.1 控制系统的实现 |
4.1.2 数据检测系统的实现 |
4.2 调试验证 |
4.2.1 控制功能调试 |
4.2.2 数据检测分析功能调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高压变频技术在攀钢大功率风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1.3 高压变频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目的和意义 |
1.5 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攀钢型材厂大功率风机配置 |
2.1 大功率风机结构 |
2.2 大功率风机参数 |
2.3 风机电机的驱动方式 |
2.4 风机负荷统计 |
2.5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3 高压变频启动方案设计 |
3.1 高压变频器的选型 |
3.1.1 交-交变频器 |
3.1.2 交-直-交变频器 |
3.1.3 HARSVERT-A型高压变频器的特性 |
3.2 系统方案设计 |
3.2.1 主回路设计 |
3.2.2 控制方案设计 |
3.2.3 变频器系统配置 |
3.3 高压变频器硬件设计原理 |
3.3.1 移相变压器柜硬件设计原理 |
3.3.2 功率柜硬件设计原理 |
3.3.3 控制柜配置 |
3.4 本章小结 |
4 风机PLC控制系统设计 |
4.1 控制系统配置 |
4.2 控制系统模式 |
4.2.1 风机启停控制 |
4.2.2 风机频率控制 |
4.2.3 人机界面系统 |
4.2.4 系统安全联锁 |
4.3 控制系统信号接口 |
4.3.1 风机控制PLC与变频器间接口 |
4.3.2 风机控制PLC与轧线基础自动化PLC间接口 |
4.4 散热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5 高压变频技术实施效果 |
5.1 工况条件设定 |
5.2 风机在风门挡板控制下电机能耗计算 |
5.3 风机在速度调节控制下电机能耗计算 |
5.4 其他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PPI协议和GPRS网络的供水管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管网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管网监控系统概述及总体方案设计 |
2.1 管网监控系统概述 |
2.2 管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2.3 管网监控系统通信方式选取 |
2.4 现场控制器的选取 |
2.5 管网泄露检测技术 |
2.6 加压泵站控制方案 |
2.6.1 变频调速原理 |
2.6.2 变频调速节能原理 |
2.6.3 泵站控制方案确定 |
2.7 系统总控制方案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选型及网络结构设计 |
3.1 系统主要硬件设备选型 |
3.1.1 PLC的选型 |
3.1.2 变频器选型 |
3.1.3 软启动器选型 |
3.1.4 检测仪器与执行机构 |
3.1.5 无线传输终端 |
3.2 泵站电路设计 |
3.2.1 系统电路设计要求 |
3.2.2 泵站主电路设计 |
3.2.3 泵站主控制电路设计 |
3.3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3.3.1 PPI协议 |
3.3.2 GPRS网络 |
3.3.3 串行通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管网监控系统PLC程序设计 |
4.1 系统编程环境介绍 |
4.2 系统主程序设计 |
4.3 模拟量处理程序设计 |
4.3.1 模拟量变换程序 |
4.3.2 模拟量滤波设计 |
4.4 泵站控制程序 |
4.4.1 手动控制子程序 |
4.4.2 自动控制子程序 |
4.4.3 PID控制子程序 |
4.5 程控程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管网监控系统组态程序设计 |
5.1 组态软件介绍及选择 |
5.2 力控与GPRS DTU通信设计 |
5.2.1 GPRS DTU参数配置 |
5.2.2 虚拟服务器配置 |
5.2.3 力控运行参数配置 |
5.3 组态画面的创建 |
5.4 监控运行画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PLC及变频技术的油船辅锅炉自动控制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油轮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发展及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变频器基础 |
2.1 可编程序控制器 |
2.1.1 PLC概述 |
2.1.2 PLC的功能与特点 |
2.1.3 PLC与其他控制器的比较 |
2.2 变频调速技术 |
2.2.1 变频调速概述 |
2.2.2 变频调速原理 |
2.2.3 变频器主要回路的工作特点 |
2.2.4 变频器的发展方向及应用 |
2.2.5 变频调速的节能原理 |
第3章 油轮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环节的控制方法 |
3.1 锅炉点火与燃烧时序控制 |
3.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
3.2.1 锅炉汽包水位变化原因及控制要求 |
3.2.2 锅炉汽包水位自动控制方法 |
3.3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
3.3.1 锅炉燃烧(蒸汽压力)自动控制的要求 |
3.3.2 锅炉燃烧(蒸汽压力)自动控制的方法 |
3.4 锅炉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
3.5 锅炉常规控制装置存在的不足 |
3.5.1 拖动机构 |
3.5.2 控制电器元件 |
第4章 基于PLC及变频技术的油轮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构建 |
4.1.1 系统组成 |
4.1.2 系统硬件配置 |
4.2 基于西门子S7-200 PLC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 |
4.2.1 可编程序控制器输入/输出点分配 |
4.2.2 基于西门子S7-200 PLC锅炉程序控制设计 |
4.2.3 系统安全保护程序设计 |
4.3 变频调速与锅炉燃烧自动控制设计 |
4.3.1 变频调速与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方案设计 |
4.3.2 变频器操作模式和参数设置 |
4.3.3 变频器的接线 |
4.3.4 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
4.4 变频调速与汽包水位控制设计 |
4.4.1 变频调速与汽包水位控制方案设计 |
4.4.2 变频器操作模式及参数设置 |
4.4.3 变频器的接线 |
4.4.4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程序设计 |
第5章 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监控 |
5.1 触摸屏功能特点 |
5.2 人机界面设计 |
5.2.1 HITECH_ADP6.1.1.02使用 |
5.2.2 锅炉监控人机界面设计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钢铁厂变频除尘风机的节能效果分析及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变频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变频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变频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除尘风机的电动机及变频器选型 |
2.1 电动机的选型 |
2.1.1 决定电动机的额定功率的主要因素 |
2.1.2 电动机额定功率确定的方法 |
2.1.3 不同工作制下电动机额定功率的选择 |
2.1.4 电动机额定数据的选择 |
2.2 变频器的选定 |
2.2.1 变频器型号的选择 |
2.2.2 变频器容量的选择 |
2.2.3 变频器的应用场合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频除尘风机节能效果分析 |
3.1 概述 |
3.1.1 风机的性能参数 |
3.1.2 风机拖动系统的特点 |
3.2 风机变频调速节能分析 |
3.2.1 风机的相似定律 |
3.3 风机变频调速和风门节流调节方式节能的比较 |
3.3.1 风门开度与风量的关系 |
3.3.2 不同风量和不同控制方式时的轴功率 |
3.3.3 节能效果的计算 |
3.4 风机变频调速和液力耦合器调速节能比较 |
3.4.1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参数 |
3.4.2 液力耦合器在风机调速中的节能效果 |
3.4.3 风机变频调速和液力耦合器调速对比计算 |
3.4.4 变频调速和液力耦合器调速的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频技术在除尘风机上的应用设计 |
4.1 除尘风机工艺要求及变频器的选择 |
4.1.1 工艺要求 |
4.1.2 变频器的选定 |
4.2 除尘风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电路组成及相关说明 |
4.2.1 除尘风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4.2.2 除尘风机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
4.3 变频器房对其它专业的提资要求 |
4.4 变频器房的照明、防雷接地设计 |
4.5 变频器房的设备布置 |
4.6 变频器的设置 |
4.7 变频调速系统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4.7.1 单机试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4.7.2 联动试车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4.7.3 在试车中出现的干扰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变频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
5.1 概述 |
5.2 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
5.3 数值处理 |
5.4 电流采样 |
5.5 电机转速和位置计算模块 |
5.6 空间矢量PWM |
5.6.1 SVPWM脉宽调制的结构 |
5.6.2 SVPWM脉宽调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
5.7 高压变频器运行曲线分析及节能效果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电梯PLC控制教学演示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本课题所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梯组成及工作原理 |
2.1 电梯定义及发展史 |
2.2 电梯的种类 |
2.3 电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2.3.1 电梯的机械系统 |
2.3.2 电梯的电气系统 |
第3章 PLC简介 |
3.1 PLC的特点及分类 |
3.1.1 PLC的特点 |
3.1.2 PLC的分类 |
3.2 PLC的软件系统及编程语言 |
3.3 PLC的工作原理 |
3.4 PLC软元件概述 |
3.4.1 输入/输出继电器 |
3.4.2 定时器(T) |
3.4.3 辅助继电器(M) |
3.4.4 数据寄存器(D) |
3.5 PLC控制电梯系统的优点 |
第4章 三菱PLC控制五层电梯的设计 |
4.1 五层电梯的设计要求 |
4.2 PLC软件资源分配 |
4.3 五层电梯PLC梯形图的设计环节 |
4.3.1 环节一定向环节 |
4.3.2 环节二轿厢位置的确定与显示 |
4.3.3 环节三呼叫登记与消除环节 |
4.3.4 环节四换速环节 |
4.3.5 环节五开关门环节 |
4.3.6 环节六上下运行环节 |
第5章 电梯PLC程序仿真 |
5.1 程序检查 |
5.2 梯形图逻辑测试 |
5.3 具体仿真 |
第6章 基于组态王的五层电梯监控 |
6.1 组态王简介 |
6.2 电梯PLC组态王监控设计步骤 |
6.2.1 创建新工程 |
6.2.2 定义设备与变量 |
6.2.3 图形画面的制作 |
6.2.4 建立动画连接 |
6.2.5 命令语言编程 |
第7章 教学演示操作过程 |
7.1 PLC调试 |
7.2 PLC程序与组态王程序联机调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基于PLC和模糊理论的矿用通风机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通风机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工业监测监控技术发展历程 |
1.2.2 矿用通风机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
1.2.3 我国与国外自动化系统各组成方面的比较 |
1.2.4 矿用通风机监控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电机软启动研究现状 |
1.3.1 国外软启动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 |
1.3.2 国内软启动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2章 监控过程及方案设计 |
2.1 监控对象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
2.1.1 主通风机系统组成 |
2.1.2 主通风机工作流程 |
2.2 监控系统方案选择 |
2.3 PLC 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流程 |
2.3.1 监控系统的构成 |
2.3.2 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
2.4 监控系统完成的功能 |
2.4.1 主通风机的监控内容 |
2.4.2 润滑油站的监控 |
2.4.3 工作风门、试验风门的监控 |
2.4.4 高压开关柜的监控 |
2.4.5 软启动柜的监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PLC 简介 |
3.2 监控系统 PLC 选型 |
3.2.1 S7-300PLC 工作原理 |
3.2.2 S7-300PLC 硬件配置 |
3.3 监控系统的参量采集设计 |
3.3.1 各分散设备状态输入点统计 |
3.3.2 各分散设备被控输出点统计 |
3.3.3 控制柜控制输入点统计 |
3.3.4 控制柜状态输出点统计 |
3.3.5 传感器选择与安装 |
3.3.6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3.3.7 数据采集系统 |
3.4 监控柜设计 |
3.4.1 各模块安装及连接 |
3.4.2 监控柜各部分的功能设计 |
3.4.3 供电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4.1 STEP7 概述 |
4.2 下位机监控程序设计 |
4.2.1 项目实现的整体流程 |
4.2.2 硬件组态 |
4.2.3 PLC 与 STEP7 的通讯 |
4.2.4 程序实现 |
4.3 WINCC 概述 |
4.3.1 WINCC 简介 |
4.3.2 WINCC 与 PLC 的通讯 |
4.4 上位机 WINCC 监控程序设计 |
4.4.1 主监控程序 |
4.4.2 油站、高压柜监控程序 |
4.4.3 上位机报警程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及其仿真 |
5.1 传统电机启动方式 |
5.1.1 串电抗启动 |
5.1.2 星-三角形启动 |
5.1.3 自耦变压启动 |
5.1.4 传统减压启动方法存在的问题 |
5.1.5 传统软启动方法存在的问题 |
5.2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5.2.1 模糊控制系统 |
5.2.2 模糊控制器 |
5.2.3 误差分级变论域模糊控制 |
5.3 误差分级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分析 |
5.3.1 变论域原理 |
5.3.2 伸缩因子的选取方法 |
5.3.3 变论域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的方案选择 |
5.4 系统仿真实现 |
5.4.1 MATLAB/Simulink 简介 |
5.4.2 误差分级变论域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仿真模型的构建 |
5.4.3 模糊控制模块 |
5.4.4 误差分级变论域选择模块 |
5.4.5 脉冲发生模块和双向晶闸管调压模块 |
5.4.6 系统整体仿真 |
5.4.7 三种启动方法仿真对比实验 |
5.4.8 仿真实验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PLC在风机起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变频器在风机控制中的应用[J]. 樊小波. 集成电路应用, 2021(08)
- [2]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D]. 赵一凡.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 韩广俊.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1)
- [4]XX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地面试车测控系统研制[D]. 廖泉彬.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5]高压变频技术在攀钢大功率风机中的应用研究[D]. 胡文春.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6]基于PPI协议和GPRS网络的供水管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赵振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1)
- [7]基于PLC及变频技术的油船辅锅炉自动控制装置的研究[D]. 包恒亮. 大连海事大学, 2016(06)
- [8]钢铁厂变频除尘风机的节能效果分析及设计[D]. 丁江卫. 东北大学, 2015(06)
- [9]电梯PLC控制教学演示系统研究[D]. 王丽. 湖南大学, 2014(03)
- [10]基于PLC和模糊理论的矿用通风机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D]. 高虎. 北京工业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