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小说论文_王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爱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小说,意象,生命,村上春树,弗洛伊德,劳伦斯。

性爱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1](2019)在《梦境的奢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小波小说中的性爱话语近年来研究渐多,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王小波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自然本真而另有一层言说的思想域,与法国思想家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产生诸多思想呼应。本文采用了拉康精神分析学理论、文本细读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来探究王小波小说中性爱话语所体现的对主体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并发现,王小波的小说超越了弗洛伊德以来所掀起的“主体存在论”,而在拉康“伪主体”的言说领域中生发了自己别样的文学书写场所。王小波的小说所展示的是一个象征性世界的欲望网,以拉康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王小波性爱小说,发现其思想深刻性大大颠覆了以往王小波小说性爱研究的思想狭窄化。本文的论述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引言简要介绍拉康的基本理论,初步探究拉康精神分析学理论与王小波思想跨国界、跨时代的文化呼应。拉康的理论是悲观的,甚至是绝望的。最为代表的就是他极端的伪个人主体论,主体丧失真实自我之后,个人的发展也畸变为自身无意义的能指链的流变递传,客观的物质世界在拉康看来是由符号、观念构建起来的心理形象——语言象征世界,任何对象征世界的欲望都是水中捞月,所有都通向绝望,人也无法回归已经丧失的主体……在拉康眼里,主体是一个分裂的矛盾的欲望体。主体无法摆脱想象,拉康反对一种试图恢复统一和自控的精神分析理论,他力图能不断提高主体的对自身分裂状态的意识,尽力去掉符号的干扰,回到一种空的状态,追求本真的生命存在体。王小波小说中的人物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经验一步步实践、体悟着生存的绝望。第二章分析王小波小说中,主体在个体生命、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追寻中所体现出来人类真实图景:身体场所与欲望伦理。王小波在其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困于主体原初缺失感与欲望秩序之下的浮世绘。身体是性、欲望及伦理、权力关系发生的物理场所。人在出生之际,就已经面临了丧失,我们所生活在这个世间的,只是一个挂满了象征性符号和大他者欲望的伪主体躯壳。在王小波小说中,这种无法回归本真存在的主体表现为不断追寻着的、反抗压抑和掀开骗局的身体。主体被伪主体所替代,在逐渐纳入文明世界之后,转而沉浮于欲望,并带领身体日渐远离真实的主体。身体一步步陷入深渊,最终也只能通向绝望。第叁章论述了王小波小说的性爱话语网络——无意识的象征语言域。拉康精神分析学认为语词代替了存在,身体陷进象征语言域之后,会受一重又一重语词的异化、欲望的包裹、绝望的浸溺,最终成为真正的伪自我——他者。王小波小说中的陈清扬在经历了重重涅盘之后,最终走出了他人加给自己罪孽;阿兰反对他人对自己“贱”的评价,坚持自己的身体对这个世界本真的感受;王二对军代表权利的反抗,逃出话语圈走进深山……这些都是对象征语言域中社会性话语的拒斥。反对遮蔽、敞开自我,这正是王小波小说性爱描写的价值追求。身体作为主体言说的物理场所,自身又有着在这个世间的假象和挣扎。第四章论述王小波小说身体的爱欲书写。拉康认为性关系、爱情、女性都不存在,性关系、爱情是伪主体在感受丧失之后,为追寻原初“一”而创造出的戏剧性表演,这是一系列骗局。王小波小说中的主人公借由身体完成了对种种骗局的越狱,并借此否定了作为弥补存在缺失的性关系与爱情,他张扬一种原始本真的美。在一切以满足大他者欲望为价值追求的象征语言域,女性是男性能够获得征服欲望的唯一异质性存在,女性因此被创造,同时,女性为了生存也在自我创造。女性是不作为一种集合体存在的,她无法被言说,甚至人人可以冒充顶替。王小波小说对女性这一生存处境做了深刻反思,身体在欲望场中的各式伸张共同组成王小波小说的性爱书写。(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星月[2](2018)在《张资平性爱小说伦理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资平是五四新文学史上一个既复杂又颇有争议的作家,其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是西方新伦理蜂拥而入,中国传统伦理不断被挑战的时代。张资平作为五四变革时代中的个体存在,对其性爱小说的伦理叙事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五四时代中的人的复杂的伦理背景、伦理选择、以及伦理体验有一定的认识,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五四,了解五四,进而走进五四是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的。论文共分六章节。主要从伦理主题和叙事论理两个角度,来论述张资平性爱小说中人物所具有的复杂的伦理取向。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本文绪论: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创作的伦理背景。异域他国的伦理思想观念、开放自由的两性伦理文化,对具有传统伦理思想的张资平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和刺激。文中还阐述了张资平的文艺伦理观,以及表现自我,遵从自己“内心的要求”的文学创作主张。第叁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中人物的生命历程:(伦理主体的个人的觉醒——颓废(沉沦)——消亡)。在新旧伦理相互冲突、交织的混乱状态下,使作为伦理主体个人的本能逐渐彰显,进而觉醒,“颓废”、沉沦,最终走向毁灭的生命历程。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中所表达的叁种伦理形态。境遇伦理下个体的艰难抉择;传统伦理下个体的痛苦自省;生命伦理下个体的迷失、放纵。第五章:主要从叙事伦理的角度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是如何叙述,叙述的效果、意义,以及契合彼时代语境叙述的意义与价值的。选用了内聚焦的视域,以“病人”和“自白”两个角度,深刻的展现了五四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的本真的伦理需求、伦理体验。第六章:结论:对论文进行综论。张资平性爱小说中对人性、生命本真欲求的真实书写,对认识五四,走进五四人物灵魂深处,无疑是有着启发、借鉴的意义和价值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10)

吴红欣[3](2018)在《论王小波同性爱小说中的性道德——以《柔情似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性道德是以社会性别文化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既有法律的也有约定俗成的,其是一种社会规范的同时,也是人们为自己制定的性行为准则,它包括人类的性意识、性活动以及性关系。以弗洛伊德的性道德理论为基点,结合王小波《柔情似水》中的人物原型来透析王小波对特殊人群的性道德反思,进而折射出王小波对同性恋者的人道主义关怀,解析他们在性道德之下的身份认同与身份颠覆所彰显的现实意义,进而深层次地了解王小波的性道德观。(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舒滨生[4](2017)在《论劳伦斯短篇小说《公主》的性爱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劳伦斯认为性和美如同生命和意识一样不可分,性即是美。这一观点在他的短篇小说《公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以其独特的哲理来挖掘人性中本能力量,将性爱作为救世良方,反对导致人的自然活力日益枯萎的现代社会。(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9期)

李小娟,朱法凯[5](2017)在《简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性爱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小说中有大量的性爱意象,这些意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生命意象,一种是非生命意象。非生命意象组合为生命意象的环境。生命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植物意象,一种是动物意象。借助弗洛伊德的理论,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可进一步理解沈从文的小说,亦可借之一探性爱文学的书写道路。(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1期)

毕光明[6](2016)在《触底的写作——盛可以小说性爱叙事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说:"盛可以绝大部分作品,百分之九十的长短篇小说都写到了爱情,至少涉及男女情感乃至性。"~①这的确道出了盛可以小说以性爱叙事为主的特点。作为"70后"生人,盛可以的创作始于新世纪之初。当她跃入文坛时,女性文学在此之前已有过"私人写作"、"身体写作"和"欲望化写作"的惊世骇俗之举,然而盛可以的出现还是给文坛带来了新的颤栗。李敬(本文来源于《新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崔允珠[7](2016)在《友情与性爱的交融——晚明叁篇同性恋小说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男性同性恋现象在晚明风靡整个社会,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成了一种风气。许多士林官宦以及地主豪绅,通过圈养小倌、拥有同性情人来彰显身份。当时男性同性恋关系可分为主动角色和被动角色。社会的宽容和承认只针对主动一方而言,被动一方往往会被人歧视。但是有些作品却打破这种不对等的情人关系,他们描写的同性故事是发生在读书人之间的,双方身份对等,存在真情。比如,《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国色天香·金兰四友传》以及《弁而钗·情贞纪》,我们从这叁篇小说的人物描写、人物感情等来看当时读书人对男性同性恋的复杂叙述态度与心态。(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陈敏[8](2016)在《论王小波小说的性爱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小波作为一名特立独行的体制外作家,获得了“文坛高手”的美誉,他一直坚持着“文学即人学”的艺术创作,怀着对写小说的极大热情,为中国文坛创作了一批丰富而又宝贵的艺术作品。死于华年的王小波,在为我们带来乐趣、自由、智慧的思考同时,也为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话题。他小说中的性爱书写与众不同、广泛直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王小波的性爱书写已经超越了性爱本身的涵义,批评界在研究作家及其作品时,不约而同都会涉及到其小说中的性爱书写。本文在以往有关王小波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王小波小说中的性爱书写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其性爱书写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论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叁章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作家王小波的小说创作谱系和近些年来研究界对王小波的研究成果,阐明本文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向。第一章通过结合小说文本,探讨作者笔下常态的性爱书写。主要从自然的性爱赞歌,柏拉图之爱,无性的性爱叁个方面来研究。第二章研究王小波小说中非常态的性爱书写,主要从小说中涉及到的大量虐恋书写展开,分别探讨异性恋间、同性恋间和社会性受虐的虐恋性爱。第叁章在对前两章性爱书写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探究性爱书写背后的文化意蕴,是一次生命意识的探索,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的戏谑和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结语主要是对王小波小说性爱书写的价值意义给予论述,指出其不足的地方。(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勇[9](2016)在《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性爱救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二十世纪六十时代至今创作的长篇小说为基础,将小说中的“性爱救赎”作为研究对象,置于日本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探讨了“性爱救赎”的社会背景、方式和内容、结果和原因以及特点和意义。性爱描写是村上春树笔下的重要内容,这不是对低俗消费的迎合,而是作者直面社会问题并在文学世界里建立的一种救赎理想。他期望内在生命体验受到异化社会严重摧残的两性个体,在自足的私人领域中,通过不是语言、逻辑的方式而是以肉体与灵魂相融合的性爱方式,来使得个体重新获得独特完整、丰富自由的生命体验,从而实现个体甚至社会的救赎。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和文本展现了村上春树“性爱救赎”所面对的社会问题。物质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已经掌控了整个社会的运行,继而对个体的精神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带来了无法逃离的孤独和自我认同的分裂,最终群体展开了公共反抗,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种情况,村上春树在小说中把性爱视为打破整个现代社会规则而通达个体内在生命体验的“私人语言”,通过原始生命力量、生命尊重和存在性安全感的复得来使个体获得救赎。由此可见,村上春树一直在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并针对问题作出了许多努力和构想。不仅如此,村上春树还怀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把他的理想连接着社会现实进行考察。他清醒地认识到摆脱传统束缚的性爱并没有如理想那样去发展,反而出现了相反的状况:爱情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衰亡,肉体失去了丰富的意义,传统家庭的瓦解也随之而来。村上春树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并没有悲观气馁而是恰相反展现出了坚定的“战斗”精神。日本复杂的体制给个体造成了严重的毁损,尤其是当今隐形的、匿名的“体制”使得个体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村上春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体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对个体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与同类作家相比,村上春树的“性爱救赎”理想有其独特之处。D·H·劳伦斯等作家怀着高度理想化的精神赋予了性爱的本体论的意义,而村上春树却消解了这种宏大叙事。但村上春树在怀疑和绝望中仍然苦苦思索着人生的救赎问题。村上春树描绘了时代的众生图像,反映了社会的严肃主题,对社会弊病进行了坚定的批判,对个体自由给予了深切的关怀,这与传统作家、传统文学所坚守的价值是一致的。因而村上春树自始至终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实主义态度、抗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并且村上春树的思考和探索更为深入,思想更为深刻。(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06)

候登登[10](2016)在《性爱 新奇 颓废——叶灵凤小说的叁个关键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为止,学界对叶灵凤小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性爱主题、唯美倾向、心理分析、意象建构等层面。而使用关键词考察叶灵凤小说,则是一个新的维度。本文以"关键词批评"介入叶灵凤小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期为学界研究叶灵凤带来新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03期)

性爱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资平是五四新文学史上一个既复杂又颇有争议的作家,其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是西方新伦理蜂拥而入,中国传统伦理不断被挑战的时代。张资平作为五四变革时代中的个体存在,对其性爱小说的伦理叙事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五四时代中的人的复杂的伦理背景、伦理选择、以及伦理体验有一定的认识,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五四,了解五四,进而走进五四是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的。论文共分六章节。主要从伦理主题和叙事论理两个角度,来论述张资平性爱小说中人物所具有的复杂的伦理取向。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本文绪论: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创作的伦理背景。异域他国的伦理思想观念、开放自由的两性伦理文化,对具有传统伦理思想的张资平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和刺激。文中还阐述了张资平的文艺伦理观,以及表现自我,遵从自己“内心的要求”的文学创作主张。第叁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中人物的生命历程:(伦理主体的个人的觉醒——颓废(沉沦)——消亡)。在新旧伦理相互冲突、交织的混乱状态下,使作为伦理主体个人的本能逐渐彰显,进而觉醒,“颓废”、沉沦,最终走向毁灭的生命历程。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中所表达的叁种伦理形态。境遇伦理下个体的艰难抉择;传统伦理下个体的痛苦自省;生命伦理下个体的迷失、放纵。第五章:主要从叙事伦理的角度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是如何叙述,叙述的效果、意义,以及契合彼时代语境叙述的意义与价值的。选用了内聚焦的视域,以“病人”和“自白”两个角度,深刻的展现了五四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的本真的伦理需求、伦理体验。第六章:结论:对论文进行综论。张资平性爱小说中对人性、生命本真欲求的真实书写,对认识五四,走进五四人物灵魂深处,无疑是有着启发、借鉴的意义和价值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爱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王璐.梦境的奢望[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王星月.张资平性爱小说伦理叙事研究[D].延边大学.2018

[3].吴红欣.论王小波同性爱小说中的性道德——以《柔情似水》为例[J].黑河学刊.2018

[4].舒滨生.论劳伦斯短篇小说《公主》的性爱伦理[J].青年文学家.2017

[5].李小娟,朱法凯.简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性爱意象[J].北方文学.2017

[6].毕光明.触底的写作——盛可以小说性爱叙事管窥[J].新文学评论.2016

[7].崔允珠.友情与性爱的交融——晚明叁篇同性恋小说评析[J].明清小说研究.2016

[8].陈敏.论王小波小说的性爱书写[D].西北师范大学.2016

[9].王勇.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性爱救赎研究[D].西南大学.2016

[10].候登登.性爱新奇颓废——叶灵凤小说的叁个关键词[J].名作欣赏.2016

论文知识图

份和明确的细节男人刘解、基本号码诺基亚N95、诺基亚E66彩票致...文学艺术株洲市1994年度主要文艺作品表一40清雍正仕女对弈图瓶《近代文学与性爱》

标签:;  ;  ;  ;  ;  ;  ;  

性爱小说论文_王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