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物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流,废水,芦苇,模型,论文。
有机物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洁[1](2004)在《苇—纸农工循环生产系统有机物流模型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可持续发展观下,生态工程为实现循环经济,提供了一种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途径和适用技术。本文对废水处理生态工程系统级分析研究方法和优化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选取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双灯纸业有限公司造纸尾水资源化灌溉苇田生态工程实例,在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植苇--造纸农工复合系统的有机物流分室模型。本模型从系统的状态方程出发,体现了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模拟,特别是在模拟苇地分室的有机物积累规律方面较其他模型显示了一定的优势。通过系统分析与优化模拟,提出了系统有机物流控制策略。本研究可为造纸企业生产与废水治理的优化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也使得人们对于通过种植芦苇、构建海涂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废水灌溉的芦苇作为原料再进行造纸的生态工程有了量化的认识,这对推广苇纸一体化项目,发展海涂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主要结论有: 1、植苇→造纸→废水灌溉→植苇的农工循环生产模式促进了芦苇地系统的发育。试验和调查发现:经过预处理后的造纸废水灌溉能促进芦苇的发芽和生长,据折算,地上部分生物量可提高约20%。苇田对废水的COD_(Cr)净化率达到82.3%左右。废水灌溉使土壤微生物增加,能起到淋盐改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环境质量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造纸废水灌溉芦苇湿地对丹顶鹤等鸟类的栖息未见明显排斥作用。废水灌溉对苇田浅层地下水有一定影响,未对深层承压水产生不利影响。苇田周边地面水水质无异常变化,近海水域保持海水Ⅰ类水质。 2、在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植苇--造纸农工复合系统的有机物流分室模型。对模型求解分析显示该复合系统存在平衡点,是渐进稳定的,表明苇纸系统内部流图结构合理。系统扰动分析和参数灵敏度分析发现:参数f_(23)、f_(64)对于整个系统有机物循环有较大意义,可作为系统内部结构流图合理状况下的系统优化的控制参数。对于参数f_(23)的控制实质,即减少造纸系统有机污染物的输出量。而对于参数f_(64)的控制实质为对进入苇田的废水浓度进行严格控制管理。 3、运用模型对双灯实例进行模拟。模拟发现:苇地有机物库的动态变化为第1年有机物积累呈加速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苇地建设初期,芦苇--土壤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驯化适应有关,从第2年开始到第5年有机污染物积累呈明显下降趋势,这表明苇地生态系统快速发育,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增强所致。经历了两个周期为8年的波动,从第17年起逐渐趋于稳定,并于第31年达到系统状态平衡点。 模拟还发现: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仍适用当前的废水处理规模,且苇纸系统有机物流再循环指数达到了75 .36%,比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使得系统资源利用率更高。但是6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使系统出现不收敛结果,故需改进系统内部结构。 4、基于以上模拟与分析,提出了系统有机物流控制策略。内部流图结构合理时,采用调整控制参数对系统进行宏观控制和优化,如采取厂内防治措施从源上控制有机污染物的发生、提高预处理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不断提高控制管理水平。当复合系统不收敛时,采用改变结构的方法进行优化控制。如60万吨/年的规模下,可相应采取扩大氧化塘和苇田面积的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有机物流论文开题报告
有机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洁.苇—纸农工循环生产系统有机物流模型及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