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屈丹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包括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铰链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车门铰链,锁扣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车门锁扣;通过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实现对车身的替换,使其模拟各种车型的车身约束状态,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铰链安装机构的上安装机构和下安装机构分别采用粗调和精调,实现对铰链安装位置的快速调节,配合腰型孔,通过在同一腰型孔内固定多个螺丝,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强度,保证试验时不会出现脱开分离的情况。锁扣安装机构利用丝杆及旋转基座和旋转块进行调节,用抱箍及螺丝进行紧固。整套装置可匹配各种车型的车身约束状态,并保证牢固可靠。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所述铰链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车门铰链,所述锁扣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车门锁扣;

所述铰链安装机构包括铰链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铰链立柱上的上安装机构和下安装机构;

所述锁扣安装机构包括门锁立柱、调节块、竖直移动机构、致动器、抱箍、固定块和锁扣固定板,所述竖直移动机构竖直设置在所述门锁立柱内,所述门锁立柱的侧壁上贯穿设置Z向的第一导槽,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一导槽内,利用所述致动器驱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使所述调节块沿Z轴移动,所述抱箍套装在所述门锁立柱上,通过所述固定块将所述抱箍与所述调节块固定,所述锁扣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抱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机构包括第一锁定块和粗调块,所述粗调块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槽底设置第一固定孔,并且在所述铰链立柱上沿Z向对应位置设置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粗调块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在所述铰链立柱上,所述第一锁定块上设置与所述调节槽匹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置于所述调节槽内,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上铰链安装在所述第一锁定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立柱设置所述粗调块的两边平行设置两列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块上设置第一腰型孔,通过螺丝将第一腰型孔和第三固定孔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块、竖直调节机构和水平调节机构,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铰链立柱的两侧,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竖直调节机构上,利用所述竖直调节机构调节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在Z轴上的位置,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水平调节机构上,利用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安装块的位置,下铰链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导轨、第一移动块和限位块,所述第一导轨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两端,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设置第二腰型孔,并且在第一底板上Z向设置若干个第四固定孔,利用螺丝将所述第四固定孔和所述第二腰型孔固定;

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导轨、第二移动块和限位块,所述第二导轨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两端,所述第二移动块上设置第三腰型孔,并且在第二底板上X向设置若干个第五固定孔,利用螺丝将所述第五固定孔和所述第三腰型孔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的侧壁上径向至少贯穿的开设一条第二导槽,所述固定块上设置螺孔,螺丝穿过所述螺孔和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调节块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基座、旋转块和预紧螺丝,所述旋转基座转动设置在所述抱箍上,所述旋转基座的侧壁贯穿设置用于引导和固定所述旋转基座的第一弧形导槽,所述旋转块轴向设置紧固螺孔,底部设置第二弧形导槽,并且在所述侧壁设置与所述紧固螺孔连通的开口,所述预紧螺丝设置在所述紧固螺孔内与所述旋转基座固定,所述锁扣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旋转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包括丝杆,所述致动器为手摇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机抱箍和相机支架,所述相机支架通过所述相机抱箍设置在所述门锁立柱上,所述相机支架呈“L”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杆和两根调节杆,两根所述调节杆的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内,并且一端突出于所述固定杆,分别与所述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固定,所述调节杆上设置紧固孔,所述固定杆上设置第四腰型孔,螺丝将所述紧固孔和第四腰型孔固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门锁系统碰撞安全试验是验证车辆门锁可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测试分析手段,但因不同车型的车门尺寸,造型以及安装位置不尽相同,并非通用件,因此,针对每一款新的车型,为了验证门锁系统的碰撞安全性能,必须搭载一辆车身,若开发阶段采用该种方法,不仅成本昂贵,而且加大了产品开发周期。

门锁系统碰撞安全试验是将带有车门以及门锁系统的车身安装在台车上,通过给台车一定初速度后撞击壁障,模拟实车碰撞的过程。通过高速录像记录车门门锁系统载碰撞过程中的变化过程及碰撞后能否正常开启,进而判断门锁是否符合要求。

然而传统的门锁系统碰撞安全试验,都是通过将门锁系统安装在实际车身上进行的。在项目开发前期,由于造车成本非常昂贵,由此带来的试验成本非常巨大。且不同车型因为造型,尺寸以及安装位置的不同,无法共用车身(增加了项目的开发成本)。所以,亟需设计一种能够降低项目开发成本,同时又能保证车门系统在试验过程中约束条件的准确性的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所述铰链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车门铰链,所述锁扣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车门锁扣;

所述铰链安装机构包括铰链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铰链立柱上的上安装机构和下安装机构;

所述锁扣安装机构包括门锁立柱、调节块、竖直移动机构、致动器、抱箍、固定块和锁扣固定板,所述竖直移动机构竖直设置在所述门锁立柱内,所述门锁立柱的侧壁上贯穿设置Z向的第一导槽,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一导槽内,利用所述致动器驱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使所述调节块沿Z轴移动,所述抱箍套装在所述门锁立柱上,通过所述固定块将所述抱箍与所述调节块固定,所述锁扣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抱箍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机构包括第一锁定块和粗调块,所述粗调块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槽底设置第一固定孔,并且在所述铰链立柱上沿Z向对应位置设置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粗调块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在所述铰链立柱上,所述第一锁定块上设置与所述调节槽匹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置于所述调节槽内,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上铰链安装在所述第一锁定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立柱设置所述粗调块的两边平行设置两列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块上设置第一腰型孔,通过螺丝将第一腰型孔和第三固定孔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下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块、竖直调节机构和水平调节机构,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铰链立柱的两侧,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竖直调节机构上,利用所述竖直调节机构调节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在Z轴上的位置,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水平调节机构上,利用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安装块的位置,下铰链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导轨、第一移动块和限位块,所述第一导轨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两端,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设置第二腰型孔,并且在第一底板上Z向设置若干个第四固定孔,利用螺丝将所述第四固定孔和所述第二腰型孔固定;

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导轨、第二移动块和限位块,所述第二导轨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两端,所述第二移动块上设置第三腰型孔,并且在第二底板上X向设置若干个第五固定孔,利用螺丝将所述第五固定孔和所述第三腰型孔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抱箍的侧壁上径向至少贯穿的开设一条第二导槽,所述固定块上设置螺孔,螺丝穿过所述螺孔和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调节块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转基座、旋转块和预紧螺丝,所述旋转基座转动设置在所述抱箍上,所述旋转基座的侧壁贯穿设置用于引导和固定所述旋转基座的第一弧形导槽,所述旋转块轴向设置紧固螺孔,底部设置第二弧形导槽,并且在所述侧壁设置与所述紧固螺孔连通的开口,所述预紧螺丝设置在所述紧固螺孔内与所述旋转基座固定,所述锁扣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旋转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包括丝杆,所述致动器为手摇柄。

进一步地,还包括相机抱箍和相机支架,所述相机支架通过所述相机抱箍设置在所述门锁立柱上,所述相机支架呈“L”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所述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杆和两根调节杆,两根所述调节杆的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内,并且一端突出于所述固定杆,分别与所述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固定,所述调节杆上设置紧固孔,所述固定杆上设置第四腰型孔,螺丝将所述紧固孔和第四腰型孔固定。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通过铰链安装机构和锁扣安装机构实现对车身的替换,使其模拟各种车型的车身约束状态,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铰链安装机构的上安装机构和下安装机构分别采用粗调和精调,实现对铰链安装位置的快速调节,配合腰型孔,通过在同一腰型孔内固定多个螺丝,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强度,保证试验时不会出现脱开分离的情况。锁扣安装机构利用丝杆及旋转基座和旋转块进行调节,用抱箍及螺丝进行紧固。整套装置可匹配各种车型的车身约束状态,并保证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锁扣安装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锁扣安装机构的右视图;

图4为锁扣安装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抱箍周边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转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旋转块与预紧螺丝爆炸图;

图9为铰链安装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铰链安装机构的左视图;

图11为铰链安装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中A的放大图;

图13为第一锁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锁定块与粗调块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1中B的放大图;

图16为下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相机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铰链安装机构,2、锁扣安装机构,3、连接机构,4、相机抱箍,5、相机支架,11、铰链立柱,12、上安装机构,13、下安装机构,21、门锁立柱,22、调节块,23、竖直移动机构,24、致动器,25、抱箍,26、固定块,27、锁扣固定板,31、固定杆,32、调节杆,111、第二固定孔,112、第三固定孔,121、第一锁定块,122、粗调块,211、第一导槽,251、第二导槽,281、旋转基座,282、旋转块,283、预紧螺丝,284、第一弧形导槽,285、紧固螺孔,286、第二弧形导槽,287、开口,131、安装块,132、竖直调节机构,133、水平调节机构,311、第四腰型孔,321、紧固孔,1211、定位块,1212、第一腰型孔,1221、调节槽,1222、第一固定孔,1321、第一底板,1322、第一导轨,1323、第一移动块,1324、限位块,1325、第二腰型孔,1326、第四固定孔,1331、第二底板,1332、第二导轨,1333、第二移动块,1334、限位块,1335、第三腰型孔,1336、第五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根据实车车门间距安装在台车上,铰链安装机构1用于安装车门的铰链,锁扣安装机构2用于安装车门的锁扣,车门安装在铰链上,并且另一侧与锁扣固定。通过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模拟车身。

如图9-11所示,铰链安装机构1包括铰链立柱11以及设置在铰链立柱11上的上安装机构12和下安装机构13;其中,上安装机构12和下安装机构13能够根据不同车门铰链的位置进行位置调整。

上安装机构12和下安装机构13调节位置的结构有很多,例如采用丝杆进行调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14所示,上安装机构12包括第一锁定块121和粗调块122,粗调块122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调节槽1221,调节槽1221的槽底设置第一固定孔1222,在铰链立柱11的侧壁上沿Z向设置若干个第二固定孔111,相邻第二固定孔11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第一固定孔1222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粗调块122能够通过螺丝将第一固定孔1222和第二固定孔111固定,进而将粗调块122固定在铰链立柱11上。第一锁定块121上设置与调节槽1221匹配的定位块1211,定位块1211置于调节槽1221内,通过螺丝与第二固定孔111固定,上铰链安装在第一锁定块121上。即在对第一锁定块121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将定位块1211插入对应的调节槽1221内,即可完成第一锁定块121位置的调节。另外,能够理解的,定位块1211上设置螺孔,在设置有定位块1211的调节槽1221内事先不通过螺丝进行紧固,在第一锁定块121安装后,再通过螺丝将定位块1211的螺孔、第一固定孔1222和第二固定孔1211进行紧固。其中,根据不同的车身所使用的铰链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设置转接板进行对铰链的固定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锁定块121在锁紧时与铰链立柱11固定的更加牢固,在铰链立柱11设置粗调块122的两边平行设置两列第三固定孔112,第一锁定块121上设置第一腰型孔1212,通过螺丝将第一腰型孔1212和第三固定孔112固定。进一步的保证第一锁定块121与铰链立柱1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另外,通过设置腰型孔,增加该孔的宽度,能够保证至少有一个第三固定孔112与第一腰型孔1212重合;有时可能有两个第三固定孔112与第一腰型孔1212重合。另外,增加两个腰型孔1212处的螺丝紧固,有效增强第一锁定块121与铰链立柱11之间连接强度,有效防止在碰撞试验中第一锁定块121与铰链立柱11脱开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10、11、15、16所示,下安装机构13包括安装块131、竖直调节机构132和水平调节机构133,竖直调节机构133对称设置在铰链立柱11的两侧,水平调节机构133设置在竖直调节机构132上,通过两侧的竖直调节机构132调整水平调节机构133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安装块131设置在水平调节机构133上,通过水平调节机构133调整安装块131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下铰链安装在安装块131上。具体的:

竖直调节机构132包括第一底板1321、第一导轨1322、第一移动块1323和限位块1324,第一导轨1322竖直设置在第一底板1321上,第一移动块1323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1322上,限位块1324设置在第一导轨1322两端,防止第一移动块1323滑出第一导轨1322。第一移动块1323上设置第二腰型孔1325,并且在第一底板1321上Z向设置若干个第四固定孔1326。通过第一移动块1323在第一导轨1322上移动,实现第一移动块1323在Z轴方向上位置的调节,第二腰型孔1325和第四固定孔1326的相互配合,通过螺丝实现将第一移动块1323位置的固定。能够理解的,第一移动块1323能够停留在第一导轨1322上的任一位置,而通过螺孔与螺孔之间配合固定,无法将第一移动块1323在第一导轨1322上任一位置进行固定。因此,通过第二腰型孔1325的设置,能够满足第一移动块1323在第一导轨1322上任一位置固定,并且第二腰型孔1325的径向宽度较大,能够同时与两个或者三个第四固定孔1326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移动块1323与第一导轨1322和第一底板1321之间连接的强度。

水平调节机构133包括第二底板1331、第二导轨1332、第二移动块1333和限位块1334,第二导轨1332水平设置在第二底板1331上,第二移动块1333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1332上,限位块1334设置在第二导轨1332两端,防止第二移动块1333滑出第二导轨1332。第二移动块1333上设置第三腰型孔1335,并且在第二底板1331上X向(水平方向)设置若干个第五固定孔1336,通过第二移动块1333在第二导轨1332上移动,实现第二移动块1333在X轴方向(水平方向)上位置的调节,第三腰型孔1335和第五固定孔1336的相互配合,通过螺丝实现第二移动块1333位置的固定。同理,第二移动块1333能够停留在第二导轨1332上的任一位置,而通过螺孔与螺孔之间的配合固定,无法将第二移动块1333在第二导轨1332上任一位置进行固定。因此,通过第三腰型孔1335的设置,能够满足第二移动块1333在第二导轨1332上任一位置固定,并且第二腰型孔1325的径向宽度较大,能够同时与两个或者三个第五固定孔1336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第二移动块1333与第二导轨1332和第二底板1331之间连接的强度。

在使用时,竖直调节机构132的第一底板1321固定设置在铰链立柱11上。当然,优选的,第一底板1321与铰链立柱11一体设置。进而能够保证第一底板1321与铰链立柱11之间连接强度。水平调节机构133的第二底板1331与第一移动块1323固定连接,第二底板1331与第一移动块1323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安装板13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第二移动板1333上,下铰链安装在安装板131上。

铰链安装机构1在使用时,首先根据车门具体尺寸,调节上安装机构12,首先通过调节槽1221和第一锁定块121上的定位块1211相互配合,实现对第一锁定块121在Z轴方向上位置的调节,该调节为粗调,调节距离为相邻第一固定孔1222孔心之间的距离的倍数。而后通过下安装机构13调节另一个铰链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以满足不同车身上铰链与下铰链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下安装机构13为精调,通过第一移动块1323与第一导轨132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移动块1323能够固定停留在第一导轨1322上的任一位置;通过第二移动块1333与第二导轨132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二移动块1333能够停留在第二导轨1332上的任一位置;可见通过该种结构能够方便快速的调节下铰链的安装位置。另外,第一移动块1323和第二移动块1333都通过设置腰型孔,使得在同一腰型孔内能够通过多个螺丝与固定孔进行固定,大大提高移动块与底板之间连接强度。

如图2-5所示,锁扣安装机构2包括门锁立柱21、调节块22、竖直移动机构23、致动器24、抱箍25、固定块26和锁扣固定板27,门锁立柱21内部为中空结构,竖直移动机构23竖直设置在门锁立柱21内,门锁立柱21的侧壁上沿Z轴方向设置贯穿的第一导槽211,调节块22设置在竖直移动机构23和第一导槽211内,竖直移动机构23可以是丝杆,致动器24与丝杆连接,致动器24可以是手摇柄,通过手摇柄使得丝杆转动,进而驱动调节块22沿第一导槽211引导方向移动;当然,致动器24也可以使用电机,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抱箍25套装在门锁立柱21上,固定块26设置在抱箍25上,利用螺丝将固定块26与调节块22连接;锁扣固定板27设置在抱箍25上,锁扣安装在锁扣固定板27上。实现对锁扣在Z轴方向上位置的调整。其中,抱箍25可以通过两个半圆结构组成,并且通过螺丝将两个半圆结构固定,实现对门锁立柱21的抱紧固定。抱箍25与门锁立柱21夹紧固定,通过固定块26将抱箍与调节块22固定,通过抱箍25实现对调节块22位置的固定,同时也能通过调节块22巩固抱箍25固定的位置,两者互相作用,进一步提高锁扣安装位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抱箍25的侧壁上径向至少贯穿的开设一条第二导槽251,固定块26上设置螺孔,螺丝穿过螺孔和第二导槽251与调节块22固定。在抱箍25松弛的状态下,旋松螺丝,使得固定块26与抱箍25之间也处于松弛状态,此时,抱箍25能够沿第二导槽251引导方向调节X-Y平面上的位置调节,然后旋紧螺丝,使得固定块26夹紧抱箍25,并且旋紧抱箍25。实现对锁扣在X-Y平面上的位置调节。

为了使锁扣调节的范围更广,如图2-8所示,还包括旋转基座281、旋转块282和预紧螺丝283,旋转基座281转动设置在抱箍25上,旋转基座281的侧壁贯穿设置第一弧形导槽284,第一弧形导槽284用于引导旋转基座281在X-Z平面上位置的调节,调节至指定位置后,通过螺丝将第一弧形导槽284与抱箍25固定。旋转块282轴向设置紧固螺孔285,底部设置第二弧形导槽286,并且在侧壁设置与紧固螺孔285连通的开口287,预紧螺丝283设置在紧固螺孔285内,将旋转块282设置在旋转基座281上,实现旋转块282在Y-Z平面上角度的调节。通过旋紧预紧螺丝283实现旋转块282与旋转基座281的固定;锁扣固定板27安装在旋转块282上;锁扣固定安装在锁扣固定板27上。

在对锁扣进行角度调节时,锁扣已经安装在锁扣固定板27上,无法继续对预紧螺丝283进行操作,通过测旋转块282的侧边设置开口287,通过开口对预紧螺丝283进行操作,简单方便;具体的,紧固螺丝侧壁设置一圈孔,螺丝刀伸入孔内对预紧螺丝283旋紧或者旋松。旋松预紧螺丝283时,旋转块282能够绕预紧螺丝283转动,进而调节锁扣在Y-Z平面上的角度调节。另外,底部设置第二弧形导槽286,在预紧螺丝283固定旋转块282后,通过螺丝将第二弧形导槽286与旋转基座281固定。通过第二弧形导槽286的设置,首先为旋转块282的调节增加了引导槽;其次,通过多点固定,保证了旋转块282与旋转基座281固定的可靠性。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车门安装在铰链安装机构1上后,使用竖直移动机构23实现对锁扣Z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并且通过抱箍25与调节块22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锁扣在Z轴方向调节后的稳定性;在抱箍25上设置径向的导槽,实现锁扣在X-Y平面上角度的调节。另外,增加旋转基座281和旋转块282实现锁扣在X-Z和Y-Z平面上角度的调节;同时采用预紧螺丝283和第二弧形导槽286,增加锁扣调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还包括相机抱箍4和相机支架5,相机支架5通过相机抱箍4设置在门锁立柱21上,相机支架5呈“L”形。增加相机的安装位置,使拍摄角度调节范围更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还包括连接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的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包括固定杆31和两根调节杆32,固定杆31为中空结构,两根调节杆32滑动设置在固定杆31内,并且一端突出于固定杆31,两根调节杆32突出于固定杆31的两端分别与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固定。其中,调节杆32能够采用抱箍实现与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的固定,抱箍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调节杆32上,通过抱箍固定在铰链立柱11和门锁立柱12上。调节杆32上设置紧固孔321,固定杆31上设置第四腰型孔311,螺丝将紧固孔321和第四腰型孔311固定,实现将固定杆31和调节杆32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为了增加相邻车门之间铰链调节机构1和门锁调节机构2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三组连接机构3,其中的一组连接机构3分别连接另外两组连接机构3的固定杆,呈“工”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18所示,铰链调节机构1和门锁调节机构2安装在台车上,台车上阵列设置若干个安装孔,铰链立柱11和门锁立柱21底部也设置安装孔,通过紧固螺丝将铰链立柱11和门锁立柱21固定在台车上。由于每个车门铰链与锁扣之间的距离不同,能够通过在增加转接板将铰链立柱11和门锁立柱21固定在台车上,以调节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而后根据车门具体尺寸,调节上安装机构12,首先将上铰链安装在第一锁定块121上,通过调节槽1221和第一锁定块121上的定位块1211相互配合,实现对第一锁定块121在Z轴方向上位置的调节,该调节为粗调,调节距离为相邻第一固定孔1222孔心之间的距离的倍数。而后将车门与上铰链固定连接,并且在车门上安装下铰链。安装块131安装在第二移动块1333上,调松第一移动块1323和第二移动块1333,使第一移动块1323和第二移动块1333沿第一导轨1322和第二导轨1322上移动;通过第一移动块1323与第一导轨132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移动块1323能够固定停留在第一导轨1322上的任一位置;通过第二移动块1333与第二导轨133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二移动块1333能够停留在第二导轨1332上的任一位置;将安装块131调节至与下铰链对应位置,对第一移动块1323和第二移动块1333位置进行固定,实现对下铰链的精调。通过上安装机构12和下安装机构13能够方便快速的根据不同车门尺寸对铰链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当车门的上铰链和下铰链调试完成后,然后确定锁扣安装位置,使用竖直移动机构23实现对锁扣Z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并且通过抱箍25与调节块22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锁扣在Z轴方向调节后的稳定性;在抱箍25上设置径向的导槽,实现锁扣在X-Y平面上角度的调节。另外,增加旋转基座281和旋转块282实现锁扣在X-Z和Y-Z平面上角度的调节;并且能够调节门锁立柱21在台车上的位置,进而调整锁扣与车门门锁的相对位置;通过多组调节机构的设置,能够快速准确的调整锁扣的位置,使其与车门上的车锁匹配。最后通过连接机构3将铰链立柱11和门锁立柱21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安装相机,将相机安装在相机支架5上,并且调节相机角度。然后进行门锁系统碰撞安全试验。

再次如图1所示,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为配对使用,在连接机构3两侧分别设置一组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进而安装车辆前排或后排两侧的车门;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四组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模拟四门车辆。图1中仅在连接机构3的一侧安装一组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在进行单门测试时,仅需要在台车上安装一组铰链安装机构1和锁扣安装机构2(即将图1中的连接机构3拆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设计图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36417.5

申请日:2019-07-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894493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G01M17/007

专利分类号:G01M17/007

范畴分类:申请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05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于田路7号

发明人:屈丹;姜黎华;潘璠;尚晓羽;李小宁

第一发明人:屈丹

当前权利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小峰

代理机构:1127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车门门锁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屈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