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成绩

讲究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成绩

赵永红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教师进修学校075100

摘要: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我们的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需要“语文味”。“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关键词:语文味提高成绩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我们的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需要“语文味”。“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这一定义显得比较质朴、率直,通俗而又不俗,但要与学生共享浓浓的“语文味”却非易事,多年来中学的语文教学大多走在它的边缘。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

由于中国具体的国情和教育体制本身的不完善等原因,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一直徜徉在“向左走,向右走”的缺失中。由于功利主义的大道其行,长期以来处于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语文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去了语文教育的本色,语文课也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

1.“综合”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新的认识与定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大语文”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推崇,于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和其他课程的沟通。这也好似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出的,但实践中,一些老师的把握却颇有些偏失。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但是有的老师上课时却花了许多时间津津乐道地讲了宇航和月球的知识,把语文课上成了自然科学课或综合课,这就必然导致语文味的缺失。语文如果搞泛化教育,不仅使语文课程负担过重,也失掉了语文独有的真味。所以,语文教学切莫“肥人田”而“荒己园”。

2.“多媒体”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

多媒体进驻语文课堂,这已成为事实。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笔者认为要区别看待。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苏州园林的景致,但我们无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人独钓寒江雪”所涵蕴的意境。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直观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有时候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所以多媒体得慎用。有些文章是适合用的,如《安塞腰鼓》一文,因为学生对安塞的腰鼓完全不知,运用多媒体可带领学生较早地进入文本;而另外像《桃花源记》等文章笔者认为不必要,桃花源本身就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世外桃源,完全可让学生自由想象,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桃花源不是更好么?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回归

语文教学无非是处理三方面的关系:文本、教师、学生。要使语文课堂大放异彩,就得从这三方面入手,处理好了这三方面的关系,“语文味”的大势已得矣。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倡“语文味”,首先要净化语文课堂。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包容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语文课应尽可能地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

人们常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语文也同样,言语内容决定着言语形式,言语形式为言语内容服务,两者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道统一”:言语内容就是道,言语形式就是文,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偏废其一。在生活中,我们读一篇文章不仅要获取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再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2.提倡“语文味”,还要提升教师素养。

要使课堂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会是一堂好课。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语文教师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

标签:;  ;  ;  

讲究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成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