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小距离匹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距离,最小,算法,完美,高差,模型,图像。
最小距离匹配论文文献综述
邹国良,张石明,陈长吉,王振华[1](2018)在《基于改进最小距离法的图像匹配并行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利用多核计算资源提高图像匹配识别的实时性,设计一种基于改进最小距离法的图像匹配并行化算法。选取标准化欧氏距离来代替简单欧氏距离作为特征的相似性度量,同时在多核计算机上采用MPI+OpenMP混合编程模型对该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基于最小距离法的图像匹配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减少匹配误差和匹配运算时间,并且MPI+OpenMP混合编程模型具有较好的加速比和并行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侯远,陈育栎,郑艺容[2](2014)在《具最小度距离的完美匹配树》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讨论了n阶连通图的度距离的一些性质,得到了n≥8时完美匹配树的最小度距离图,并给出完美匹配树的最小度距离序。(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侯远,常安[3](2008)在《具最小度距离的完美匹配单圈图》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明了k≥11时,2k(k∈N)阶具完美匹配的单圈图的最小度距离图是由一个叁角形并在叁角形一个顶点粘上k-2条长度为2的路和一条悬挂边构成的.(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张同刚,岑敏仪,吴兴华[4](2006)在《无控制DEM匹配的最小法向距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小高差算法(LZD)是无控制DEM匹配的典型算法,在LZD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法线方向寻找对应点的最小法向距离算法(LND),使DEM匹配更精确,它不仅拓宽了算法对2个DEM姿态差异的初始值要求,而且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模拟试验表明LND算法较LZD算法的匹配精度高,旋转角参数和平移量参数的拉入范围可分别增大113%和157%,迭代收敛性指标可提高30%。(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7期)
最小距离匹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讨论了n阶连通图的度距离的一些性质,得到了n≥8时完美匹配树的最小度距离图,并给出完美匹配树的最小度距离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小距离匹配论文参考文献
[1].邹国良,张石明,陈长吉,王振华.基于改进最小距离法的图像匹配并行算法设计[J].计算机工程.2018
[2].侯远,陈育栎,郑艺容.具最小度距离的完美匹配树[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侯远,常安.具最小度距离的完美匹配单圈图[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张同刚,岑敏仪,吴兴华.无控制DEM匹配的最小法向距离算法[J].自然科学进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