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520219870116xxxx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结构和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压材料,与建筑的安全性紧密相连。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施工企业,文章主要根据工作经验,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质量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建筑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劣,所以混凝土施工质量成了人们尤其是混凝土施工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然而,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造成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预防和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须结合工程现状,分析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难点
1.1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组成材料水泥、砂、石、拌和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水泥的安定性、水化热等指标的合格与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楼板的裂缝的严重程度。砂石含泥量的超标导致砼的抗渗性能和强度降低,严重者会导致砼成品在龄期内产生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不合格或颗粒过细都会造成砼成品的裂缝。骨料中的硅含量超标引起的碱骨料反应生成物会造成爆裂状裂缝。拌合水和外加剂中氯化物的含量直接影响钢筋的锈蚀程度和碱骨料反应过程,导致混凝土裂缝。
1.2配合比不当
在以往工程施工中,只是按照图纸掺量的要求添加膨胀剂,没有系统地对膨胀源进行选择和规范的进行限制膨胀率的试验,往往达不到补偿收缩的效果,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有的配合比因为外加剂超量过高、砂率不合适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将设计试配的材料在建材厂里取样,但实际用于工程中的原材料有变化,依旧参照原配合比进行配料,其质量变动较大,砂石含水不准确,外加剂掺量不准确,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1.3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从而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加大,加之水化热集聚在结构内部不宜散失,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一样,混凝土在到达温峰后降温时产生收缩变形,升温期因混凝土模量还很低,只产生较小的压应力,降温期收缩变形因弹模增长,受约束时形成大得多的拉应力,当超过抗拉强度时出现开裂,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裂缝经常发生,其最大原因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度过高且不宜散失造成[1]。
1.4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水泥的水化反应激烈,出现泌水和水分的急剧蒸发,使混凝土失水收缩,称之为塑性收缩,而塑性收缩的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因自重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混凝土凝结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2.混凝土施工要点
2.1混凝土泵送
泵管采用搭设钢管架手架固定,钢管与结构物连接牢固,在泵管转弯或接头部位均应固定,达到卸荷的目的。混凝土的泵送必须连续,避免中途停歇。如混凝土供应不上,可降低泵压送速度,如出现停料迫使泵停转,则泵必须每隔4~5min进行运转,并立即与备用搅拌站联系。混凝土泵送时,必须保证连续工作。若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时,料斗内混凝土必须保持20cm以上的高度,以免吸入空气堵塞泵管。若吸入空气致使混凝土倒流,则将泵机反转,把混凝土退回料斗,除去空气后再正转压送。泵出口堵塞时,将泵机反转把混凝土退回料斗,搅拌后再泵送,重复3~4次仍不见效时,停泵拆管清理,清理完毕后迅速重新安装好。泵送管线要直,转弯要缓,接头要严密。泵管的支设保证混凝土输送平稳,检验方法是用手抚摸垂直管外壁,感到内部有骨料流动而无颤动和晃动,否则立即进行加固。泵送时,每2h换一次洗槽里的水。泵送结束后及时清理泵管。泵送前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再压入混凝土。砂浆输送到浇筑点时,采用灰槽收集并将其均匀分散在接茬处,不允许水泥砂浆堆积在一个地方。
2.2混凝土的浇筑
2.2.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
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平面分条、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自然流淌、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连续浇筑方法。浇注时间的计算:底板混凝土浇注方向定为从西向东之字形浇筑。现场布设1台混凝土输送泵,一个布料机(作用半径15m),能够兼顾最大流水段。混凝土工长负责协调各个地泵所管范围之间的混凝土浇筑,相互照应,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不留冷缝,同时防止混凝土过分振捣。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使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液为准。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45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2.2.2墙体浇筑
现场布置1台拖式泵,1台HG15布料杆,满足施工,并且保证无盲区。内墙混凝土浇筑至顶板底面往上30mm处,待墙模拆除后,沿顶板底面弹线用云石机切割10mm深,剔除软弱层,清理干净后再浇板混凝土,使顶板与楼板的接槎留在板内,而又能保证板下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由于墙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墙混凝土可同时浇筑。外墙距底板300高处设置水平施工缝,在施工缝处设置20mm×30mm通长BW止水条,外墙竖向施工缝也设置20mm×30mm通长BW止水条。
地下室外墙为抗渗混凝土,内墙为普通混凝土。故在内外墙交接处设5目钢板网以防止不同混凝土混合,分层浇筑是先浇筑外墙,后浇筑内墙,使内外墙交叉分层进行浇筑。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选用50棒进行振捣。分层厚度40cm。控制方法:自制一把有40cm刻度的标尺杆来控制分层厚度。插点要求均匀,每次移动的距离400mm,且插点应在两墙模中间,避免振捣对模板和钢筋产生影响。在部分钢筋密集处,采用30型振捣棒。浇筑墙体混凝土要连续进行,内外墙混凝土浇筑分别按照自身的浇筑顺序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上下层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6h。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紧密[2]。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边角处多加注意,外墙止水带两侧必须仔细振捣,防止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止水带、预埋件等。洞口处混凝土浇筑时,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下灰时,从两侧同时下灰,同时振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施工技术长足的进步,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施工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对原有的技术继续加以改进,对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总结,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庆勇.浅析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2015,16(8):24-26.
[2]卜建勇.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26(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