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赤道气流论文_张妤晴,林爱兰,温之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越赤道气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道,气流,南海,索马里,夏季,成因,淮河。

越赤道气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妤晴,林爱兰,温之平[1](2019)在《南海周边越赤道气流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CAR/NCEP-1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资料以及GPCP降水资料等,通过功率谱分析、超前滞后回归等方法,对夏季南海周边105°E、125°E以及150°E叁支越赤道气流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重点探讨叁支越赤道气流季节内振荡与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及南海周边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105°E与125°E越赤道气流均具有10~20 d以及30~60 d低频振荡显着周期,而150°E越赤道气流则以10~20 d周期为主。在年际尺度上,105°E、125°E、150°E越赤道气流分别具有2~4年、2~3年、2~6年振荡周期。无论是季内还是年际变化,皆以105°E与125°E这两支越赤道气流之间关系较密切。南亚-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低层10~20 d振荡的气旋(对流加强)和反气旋(对流减弱)的环流活动变化,决定着105°E及125°E越赤道气流的10~20 d振荡的演变。这两支越赤道气流之30~60 d振荡所伴随的异常变化与热带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的演变过程非常相似,而150°E越赤道气流之30~60 d振荡所伴随的异常低频环流则与南半球热带辐合带关系密切。105°E及125°E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内振荡及年际异常均与南海周边降水异常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晓炜,孙银川,谭志强,柳佳俊[2](2019)在《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ECP/NOAA再分析资料,建立了越赤道气流强度的表征指标,分析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性,并从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方面初步探讨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呈增强的趋势。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有10、14、23 a的变化周期,且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6月超过99%的置信度检验;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盛时,东亚地区会出现异常东风,同时在欧亚大陆上空易形成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的500 hPa环流型,增强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从而造成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9年02期)

程智,高辉,曹勇[3](2018)在《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61~2016年淮河流域172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淮河夏季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率,发现其具有显着的准两年周期,1990年代以来亦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EOF分析结果显示,淮河夏季降水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全流域一致偏多或偏少型(第一模态),其方差贡献高达37%。相比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夏季降水与东亚500h Pa位势高度场上的EAP遥相关型关系很弱,但和对流层低层西南水汽输送有更好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从索马里半岛至淮河流域的多个正负交替的相关波列。这一波列表明当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加强时,通过热带印度洋西风的纽带作用加强了进入淮河流域的西南暖湿气流,并在淮河上空低层形成水汽辐合,造成淮河多雨,反之当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弱时,淮河夏季降水偏少。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和中国台站降水的空间相关同样显示出最显着的相关区位于淮河流域。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研究时段内二者关系并非稳定维持,而是表现出显着的年代际变化,近二十年来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明显增强,且在季节预测上的指示意义也在增强。这一增强的可能原因是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流域南侧的经向水汽输送和西侧的纬向水汽输送的关系均发生了年代际反转,并且这两条水汽输送带对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发生了年代际增强。(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妤晴,温之平,林爱兰[4](2018)在《越赤道气流的当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越赤道气流是南、北半球间质量、动量、水汽交换的主要通道,是影响南、北半球天气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越赤道气流的研究方法、分布和变化特征、成因以及其对亚洲季风、热带气旋、降水和气温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讨论了目前越赤道气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2018年全国热带与海洋气象学术研讨——热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生成机理和预报技术学术研讨》期刊2018-10-24)

白慧,高辉[5](2018)在《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西南雨季开始早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最新的西南雨季监测标准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台站日降水资料,揭示出西南雨季的气候平均开始时间为5月第4候,且在2000年前后有从偏晚向偏早转变的趋势,这和他人研宄西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一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半球低层的几支越赤道气流中,只有索马里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的强弱会影响到雨季开始早晚和雨量大小,且都对应于急流强雨季早、急流弱雨季晚的特征,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影响更强。急流通道中心经向风和热带印度洋纬向风对雨季的超前相关及逐日变率合成分析表明,索马里经向风速在雨季爆发前10日开始为正的日较差,即两候前经向风持续増强,并在约7日至5日前作用最为显着,从而对西南雨季起到触发作用。在这一触发过程中,索马里急流的超前影响要早于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受上游越赤道气流影响,热带印度洋西风和孟加拉湾西南气流也会増强,为西南地区提供充沛的水汽。本文所得结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南雨季开始日期的中期时段预报提供参考信息。例如,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2016年西南雨季于5月24日开始,而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5月中旬后期有一次明显的増强,这和文中所得结论相符。但本文研究范围仅限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且在更长的预报时效上仍需要延长。作为对流层低层最强的越赤道气流,索马里急流是南北半球间大气质量、水汽等的输送纽带。在冬夏季节转换过程中,其强度深受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影响,如马斯克林高压和南极涛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南半球对东亚气候异常明显的前兆作用,并作为东亚降水和夏季风季节预测中的指示信号。来自于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是否会对西南雨季的爆发起到更早的触发作用仍需要今后进一步分析。另外,己有的研究表明,印度洋海温异常也会影响到越赤道气流和印度洋西风,尤其是索马里急流的强弱,并进而对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有重要作用。因此,印度洋海洋异常对西南雨季早晚和大范围旱涝的影响同样需要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期刊2018-10-24)

林爱兰,Renhe,Zhang,Chao,He[6](2018)在《冬春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夏季风爆发标志着东南亚与东亚夏季风的到来和雨季的开始,且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年际变化明显,近35年来最早爆发与最迟爆发相差50多天,因此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成因吸引了很多专家的研究。不少研究证明了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与热带内外海温异常的密切关系(例如丁一汇和李崇银等,1999;2002;毛江玉等,2000;赵永平等,2000;黄荣辉等,2005;梁肇宁和温之平,2006;林爱兰等,2013)。也有研究认为南半球冷空气和越赤道气流对季风活动存在影响,例如有专家研究表明,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可触发北半球夏季风的建立和演变(Kuettner et al,1980;Sikka,1980;陶诗言等,1983),南半球环流变化也可引起北半球夏季风的中断(Ramaswamy et al,1978;Rodwell,1997)。何金海等(1989,1991)指出,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是通过准40天振荡的向北传播实现的。越赤道气流在南、北半球环流相互作用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李崇银等(2002)认为,索马里越赤道急流的建立导致赤道印度洋地区西风的持续加强和向东扩展,最终导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高辉等(2006)研究表明,在季风爆发前2候,索马里急流有一次迅速的增强过程,同时南海越赤道气流的迅速增强也推动副热带高压北上,共同促使南海夏季风的全面爆发。从现有研究来看,关于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主要侧重于越赤道气流的中短期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作用,而从越赤道气流的月或季平均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研究较少。另外,过去关于越赤道气流对季风活动和天气气候的影响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两者的同期关系,而对前期冬春季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对后期夏季风活动和天气气候是否存在影响,目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分析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冬春各月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前期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对后期夏季风爆发是否有指示作用,从而为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新的参考信息。本文利用NCEP-DOE日平均和月平均大气资料以及美国NOAA的ERSST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结合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冬春各支冬春菲律宾附近越赤道气流强度与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与前期1月、2月、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强度呈持续负相关,前期1-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累积强度越强(弱),季风爆发越早(迟)。前期1-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通过4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而与南海夏季风爆发联系起来,在1-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偏强(弱)年,4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偏强偏西),有利于(不利于)热带西风向东扩展,则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迟)。前期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异常及其与后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热源和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大气热源的作用,亚-澳季风区大气非绝热加热和热带西太平洋赤道南北海温异常的差异以及与之对应的大气非绝热加热,一方面造成1-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异常,另一方面也影响4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4月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正异常与南海北部-华南沿海地区大气较湿热的气候背景共同造成南海北部的气旋性环流异常,从而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造成南海季风爆发偏早晚。冬春越赤道气流异常是亚奥季风区大气非绝热加热、海温异常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综合表现。(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期刊2018-10-24)

张妤晴,温之平,林爱兰[7](2018)在《越赤道气流的当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越赤道气流是南、北半球间质量、动量、水汽交换的主要通道,是影响南、北半球天气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越赤道气流的研究方法、分布和变化特征、成因以及其对亚洲季风、热带气旋、降水和气温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讨论了目前越赤道气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期刊2018-10-24)

范倩莹,李忠贤,王健治[8](2018)在《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亚澳季风区降水异常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风场和水汽通量资料及GPCP逐月降水率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澳季风区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1)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明显,具有3~4 a的周期。2)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变化与热带东印度洋和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异常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与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异常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我国中部地区降水异常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关系。3)当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偏强时,850 hPa上自阿拉伯海向东一直延伸到热带西太平洋为西风异常,这种环流形势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出现水汽辐合,使得该区域降水出现明显偏多,同时热带东印度洋低层为东风异常,受其影响,热带东印度洋和海洋性大陆区域出现水汽辐散,使得该区域降水偏少;此外,在我国东南沿海为一个气旋式风场异常,不利于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输送到达我国中部地区,使得该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4)当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偏强时,东亚地区局地Hadley环流表现为异常偏弱,低空偏南越赤道气流异常在20°N附近与来自北半球的冷空气交汇上升,赤道附近及30~40°N地区出现异常下沉运动,使得热带海洋性大陆区域和我国中部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忠贤,范倩莹,曾刚,邓伟涛[9](2018)在《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盛夏(7、8月)南海(South China Sea,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CEF)的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SCEF)强度指数与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当盛夏SCEF偏强(弱)时,亚洲热带低压及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增强(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增强)、东撤(西伸),南海北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得南海夏季风增强(减弱)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增强)。此外,当盛夏SCEF偏强时,由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我国华南地区为东北风异常,华北地区为偏南风异常,受其影响,我国华南地区为显着的水汽辐合区,华中地区为显着的水汽辐散区,使得盛夏华南地区降水增多,华中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郭兴亮,黄珊[10](2018)在《越赤道气流不同波长分量对台风Megi(2010)路径偏折的影响与模拟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高分辨率海温资料,采用空间傅里叶滤波法,分析了台风Megi(2010)路径北折过程中越赤道气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其不同波长分量对台风移动路径转折的影响,利用谱逼近方案的数值模拟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突然增强北涌对台风移动路径北折具有重要影响。经纬向波长为500km以上的低层风场分量的环流结构能明显反映出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中的中尺度反气旋系统。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即环境风场的中尺度分量是影响台风路径北折的重要因子,其中经纬向波长为500 km以上风场分量体现了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风场结构中的中尺度反气旋系统对台风路径的影响,因此,其模拟路径与观测路径最为接近。(本文来源于《气象与减灾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越赤道气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NECP/NOAA再分析资料,建立了越赤道气流强度的表征指标,分析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性,并从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方面初步探讨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呈增强的趋势。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有10、14、23 a的变化周期,且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6月超过99%的置信度检验;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盛时,东亚地区会出现异常东风,同时在欧亚大陆上空易形成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的500 hPa环流型,增强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从而造成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越赤道气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妤晴,林爱兰,温之平.南海周边越赤道气流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联系[J].热带气象学报.2019

[2].朱晓炜,孙银川,谭志强,柳佳俊.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9

[3].程智,高辉,曹勇.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增强[J].大气科学.2018

[4].张妤晴,温之平,林爱兰.越赤道气流的当前研究进展[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2018年全国热带与海洋气象学术研讨——热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生成机理和预报技术学术研讨.2018

[5].白慧,高辉.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西南雨季开始早晚的影响[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2018

[6].林爱兰,Renhe,Zhang,Chao,He.冬春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联系[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2018

[7].张妤晴,温之平,林爱兰.越赤道气流的当前研究进展[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2018

[8].范倩莹,李忠贤,王健治.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亚澳季风区降水异常的联系[J].大气科学学报.2018

[9].李忠贤,范倩莹,曾刚,邓伟涛.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J].热带气象学报.2018

[10].郭兴亮,黄珊.越赤道气流不同波长分量对台风Megi(2010)路径偏折的影响与模拟检验[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ITCZ强度异常落后越赤道气流强...夏季105oE越赤道气流与中国秋季...夏季70ow越赤道气流强度的距平...秋季IOSOE越赤道气流与中国秋季...夏季42.5oE越赤道气流强度的距...ITCZ强度异常落后越赤道气流强...

标签:;  ;  ;  ;  ;  ;  ;  

越赤道气流论文_张妤晴,林爱兰,温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