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凌艳:从亲子亲合视角看亲子关系的情感联结——对福州市“美好家庭建设”调研的思考论文

潘凌艳:从亲子亲合视角看亲子关系的情感联结——对福州市“美好家庭建设”调研的思考论文

[摘 要]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构建和谐美好家庭的重要支撑。本文结合福州市一项家庭建设调研数据,从亲子亲合的视角分析亲子关系的现状及特点,指出福州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及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都有所欠缺,提出父母在亲子互动中的积极教养行为与主动建构;在亲子情感交流中的积极表达、理解接纳与温暖支持是实现亲子亲合的有效方法。建议大力提升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教养水平与情绪管理能力,才能有效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从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亲子关系;亲子亲合;情感联结

一、亲子关系的内涵

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构建和谐美好家庭的重要支撑。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孩子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本文中是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的内涵包括亲子亲合和亲子冲突两个基本维度[2]。亲子亲合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既表现在养育者与儿童积极的互动行为之中,又可表现为父母与子女心理上对彼此的亲密感受。亲子亲合的水平是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被视为个体在儿童期正常发展的基础,是能够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最为稳定保护作用的指标。王美萍、张文新研究发现青少年与母亲的冲突虽多于父亲,但由于母子间的亲合程度较高,发挥了保护带或缓冲剂的作用,使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强度并无显著差异[3]。

家庭是复杂的系统,儿童的发展受家庭环境中亲子沟通、亲子冲突、亲子依恋和亲子亲合的影响都很大。亲子亲合这一因素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又与其他因素结合,共同对别的因素产生影响[4]。朱叙湘等人调查发现,作为保护性因素的亲子亲合会影响和制约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是指帮助个体对抗不利环境的能力。大量研究发现,亲子亲合好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更好的心理弹性[5]。在亲子关系研究中,以往研究者更多关注亲子冲突,对亲子亲合的重视程度略显不够。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受到广泛重视,很多学者倡导从较为积极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心理。本文试从亲子亲合视角来探讨亲子关系的情感联结特点,以期为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亲子关系亲合度的现状及特点

考察亲子亲合程度大体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行为是否积极;二是两者之间的情感联结是否亲密[6]。它们最终反映的是亲子间的情感联结状况与情感和谐度,是和谐美好家庭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内容。笔者所在课题组以“美好家庭建设”为主题设计问卷,在福州市一家省级儿童活动中心调查了350个父母,回收有效样本306份。问卷中涉及亲子互动与情感联结的题目有10道,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结合在儿童中心随机访谈一些父母收集的资料分析福州市亲子关系亲合度的现状及特点。

(一)福州市家庭亲子亲合度总体水平较高

在调查中要求父母报告“您与孩子的关系”,有49.7%的家长认为“非常融洽”,有45.1%的认为“比较融洽”,认为“一般”的占3.6%,另有1.3%与0.3%的家长报告“不太融洽”与“很不融洽”,可以看出,福州市家庭亲子亲合度整体较高。从问卷中父母们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满意度评价上也能看出亲子亲合的状态,家长们对家庭教育基本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分别为46.4%、30.2%、4.8%,合计为81.4%,不太满意与很不满意的仅占16.8%与1.7%。

(二)父母积极的教养行为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父母教养行为是亲子关系研究中重要的家庭环境变量。父母积极教养行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亲子亲合,显著负向预测亲子情绪与暴力冲突,消极教养行为则显著负向预测亲子亲合[7]。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到“父母最经常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时,“多讲道理”的家长有45.8%,“鼓励赏识”的有32.6%,“以身作则”占17.7%,“打骂责罚”与“放任自由”分别为2.8%与1.0%。问卷中问到“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您的做法”,有82.2%的家长选择“查缺补漏,帮助孩子”,只有8.7%的家长选择“心里着急,但无暇顾及”,另有7.0%与2.1%的家长选择“愤怒指责”与“打骂惩罚”。说明福州市的父母大多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与孩子互动。调查中看到,虽然有一部分家长不太重视做孩子表率的重要性,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够,但大多数家长还是懂得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主动为亲子关系建构良好的养育环境。

(三)父母对孩子情感情绪的支持度有待提高

探求亲子亲合特征,另一个重要维度是亲子间情感情绪的支持与联结。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有利于形成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而紧张的家庭情绪氛围则会导致儿童的不安全感,进而引起亲子关系的疏远和紧张[8]。儿童的心理承受力较弱,任何强烈一点的挫折都有可能导致非常强烈的情绪。所以,亲子情感上的亲密有赖于家长创设温暖、积极的心理支持环境,它能促进父母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在调查中,有39.4%的家长自己报告被孩子看作是“唠叨啰嗦”或“专制暴躁”的人;有37.6%的家长“不清楚孩子对我的评价”,只有23.0%的家长觉得自己在孩子眼里是 “良师益友型”的家长。访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表示自己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总是容易烦躁与发怒。这可能与部分福州市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认为与孩子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等错误的教育观念有关。因此当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或出现消极情绪时,不能用同理心体察孩子的感受,发挥情绪支持系统的作用,使亲子间的情感互动出现疏离。另外,父母对孩子情感支持度不够可能源于不良的婚姻关系。梁宗保等人的研究指出,“溢出假设”认为婚姻质量较高的父母会对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接纳态度、情感和行为,对儿童的需要也更加敏感[8]。这也与此次调查相吻合,当问到“您家在什么方面做得最好”时,父母们回答“夫妻和睦” 的比例为27.6%,比回答“尊老爱幼” 的35.2%要低一些。

夫妻关系是现代家庭的核心,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助于营造“爱与接纳”的家庭氛围。笔者认为,家长不仅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孩子情感交流,不把婚姻生活中的不满以情绪表达的方式发泄在亲子互动中,还需做孩子的情绪教练。一是要让孩子学会感知与识别情绪,当孩子情绪高涨时懂得运用情绪字眼做准确的表达;二是要让孩子管理与疏导情绪,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信念、扰动原有情绪模式,达到管理情绪的目的;三是为孩子建立强有力的家庭情绪支持系统,呵护、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胜过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情感支持其实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父母的觉察与教导会使亲子间情感情绪表达更顺畅,亲子在陪伴中享受更高的情绪价值,从而增进亲子的亲合度。

(四)父母不太注重情感表达与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家庭中,母亲通常是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人。母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极其巨大、深远的影响。母亲在情绪觉察与情感表达上有天然的优势,与孩子在情感上有更深的链接。研究表明母亲在家庭中的积极情绪表达影响母子的亲密性[8]。因此,应加强对母亲的教育与辅导,帮助其了解教养行为与情绪表达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促使其树立家庭建设的责任意识,提高婚姻生活质量,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让她们在子女教育、情绪管理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三、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建议

(一)发挥母亲在亲子亲合中的独特作用

与西方国家父母对子女明显而直接、亲密又开放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中国父母在情感情绪的表达上更多的是含蓄与保守,很多是“爱在心口难开”。研究发现,父母积极的情绪表达可以抵消不良婚姻关系对共同抚养行为产生的负面作用[8]。也就是说哪怕夫妻的婚姻关系质量不佳,只要父母懂得如何积极地表达情绪,也会对亲子亲合带来些正面的影响。另外,彭源等人研究认为,父母积极情绪表达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显著负相关、消极情绪表达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显著正相关[9]。在此次调查中,当询问父母“家人之间情感表达如何”时,“几乎没有表达”与“口头与行动都较少表达”共占13.4%,而“口头表达”(占15.4%)比“行动表达”( 占16.7%)要更少。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一的家长在亲子互动时不习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当问到“家人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如何解决”,选择“当场争执”的占37.2%。这说明,福州市有一部分父母除了不太注意情感情绪的表达,也没掌握表达的有效方法,缺乏情绪管理知识与能力,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沟通示范,也无法为孩子创设理解接纳与温暖支持的心理环境。

《燕丹子》以在秦汉之际流传颇广的荆轲刺秦故事为题材,叙述战国燕太子丹为报质秦之仇和解社稷之危,募得壮士荆轲入秦,陛刺秦王。主要情节可分为逃归、募士、刺秦三节,涉及有名有姓的人物达10人之多,而以太子丹和荆轲为主。

(二)夫妻同心营造爱与接纳的家庭氛围

(2)人工刮摊过程要保证材料刮平,厚薄均匀,颗粒之间的棱角接触应彼此全面,检查是否有空鼓、空铺和虚接现象,并检查材料的厚度、平整度和密实度是否符合要求。

3.2.2 HIV病毒载量 患者HIV病毒载量水平越高,HIV传播风险越大。Yang等[8]学者研究表明血浆病毒载量大于1 000 IU/mL者,其传播风险高达18.706倍(OR=18.706,95%CI:1.577~221.926),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病毒载量高于10 000 IU/mL者,配偶感染风险为低于50个/μL者的13.53倍(HR=13.53,95%CI:1.67~109.50)[25]。

(三)创造条件促进家长素质与育儿能力的提升

调查中显示“很少”与“从来没有”听过家教讲座的家长比例高达39.7%。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家庭教育法》,推动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开展素质教育与家教辅导。以省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引领,以学校与社区家长学校等为阵地,依托心理咨询师等有资质的专业人士,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对家教活动进行组织、推进和评估,对育儿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帮教,提高家长家庭教育实践能力。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建立家庭教育门户网、微信群等,开辟科学育儿版块,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和教育方法,大力普及包括亲职教育、情绪管理在内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们科学教子。

总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在亲子互动中的积极教养行为与主动建构,在亲子情感交流中的积极表达、理解接纳与温暖支持是实现亲子亲合的有效方法。只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提升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教养水平与情绪管理能力,才能有力地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从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2]陈宛玉,周姗姗.青少年的亲子关系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

[3]王美萍,张文新.青少年期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的发展特征[J].心理科学,2007,(5):1196-1198.

[4]何永红,等.国内亲子亲合研究述评[J].商,2016,(23).

[5]朱溆湘,等.中小学生亲子亲合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共情的调节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7).

[6]涂瑾,符明弘.云南省青少年亲子关系亲合现状调查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1,(5):57-60.

[7]王美萍,张文新.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合与冲突的关系: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分析[J].心理学报,2014,(7).

[8]梁宗保,等.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3,(12).

[9]彭源,等.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亲子依恋、孤独感的多重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4).

[作者简介]潘凌艳(1971-),女,福建省妇女干部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女性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6-0160-02

[收稿日期]2019-03-28

[责任编辑:李瑞]

标签:;  ;  ;  ;  ;  ;  ;  ;  ;  ;  

潘凌艳:从亲子亲合视角看亲子关系的情感联结——对福州市“美好家庭建设”调研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