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尾纲论文-李进

弹尾纲论文-李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尾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金属,指示种,诺氟沙星,白符?

弹尾纲论文文献综述

李进[1](2019)在《跳虫(弹尾纲)不同生物水平特征对农田重金属和抗生素类污染响应的毒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跳虫由于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功能,且对环境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被作为土壤生态风险评估的重要受体。目前的野外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多基于整个土壤动物群落研究和传统的群落结构和种群特征研究,缺乏对特定指示物种的筛选;另外,新型污染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不易降解,会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且在土壤中的影响尚未有明确的认识和评价;而且,在自然条件下,重金属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可能生成更为复杂的新型污染物。因此,本文采用大田研究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重金属镉(Cd)、铅(Pb)、锌(Zn)、抗生素类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C)以及重金属与抗生素类复合污染对跳虫不同生物水平特征(群落结构、种群特征、生理生化和肠道微生态系统等)的影响及这些特征对污染的响应。先以云南兰坪铅锌矿区周边的农田为例,探讨矿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跳虫群落结构和特定物种的变化特征及跳虫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规律;再以FQs中的代表NFC为例,通过对经典毒理受体白符?Folsomia candida进行系统的毒理测试,在种群特征、生理生化、肠道微生态方面探究白符?对其的响应;并初探白符?种群特征对NFC和重金属Cd复合污染的响应。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在兰坪铅锌矿区周边农田调查中,共获得跳虫个体1445头,隶属2目6科15属,共26种,平均密度12042个体/m~2。随样点距矿区或河流变远,土壤中Cd、Pb和Zn污染浓度下降,跳虫体内重金属含量、跳虫种数、丰富度指数和多度均呈增加趋势,以种数和体内重金属含量最为明显。棘?属Onychiurus sp.与Pb有效态呈明显负相关,等节?属Isotoma的叁个种均与Cd全量及有效态呈负相关,其中的Isotoma sp.3还与Zn全量及有效态呈负相关,鳞?属Lepidocyrtus sp.与Cd、Pb、Zn全量均呈正相关。这些物种可筛选作为相应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指示种。另一方面,一些种(包括上述种)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比如Onychiurus sp.和白棘?Onychiurus folsomi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Isotoma sp.1与土壤pH和土壤容重呈正相关。这些物种都可筛选作为反映土壤质量的指示种。经典指标毒性测试中,土培体系(有酵母)中,白符?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不受影响,繁殖EC_(10)>1000mg/kg;而土培体系(无酵母)中,在1000mg/kg NFC处理下,繁殖数和成虫体长比对照分别减少34.38%和9%,繁殖EC_(10)=165.27mg/kg;平皿体系中成虫数,繁殖数,成虫体长均无显着差异,但在1000mg/kg NFC处理下,幼虫体长比对照减少了22.22%。说明NFC主要通过口服对白符?产生毒性。复合污染实验中,Cd与NFC整体上表现出拮抗的作用。无论Cd浓度为10mg/kg还是100mg/kg,随着NFC浓度的升高,成虫和幼虫体内的Cd浓度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NFC能加速跳虫对Cd的富集。白符?抗氧化酶系、脂质过氧化物对NFC的响应特征探究中,体重指标比体长指标敏感。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CAT和SOD的活性与NFC的剂量效应关系会随暴露时间而改变;而MDA与NFC的剂量效应关系不会随暴露时间而改变,剂量效应关系相对稳定。其中过氧化物酶(POD)只在第7天(d)时被诱导,所有NFC处理组的POD活性均显着升高,总体剂量-效应关系不显着。过氧化氢酶(CAT)同样在7d时被诱导,较低的NFC浓度下,CAT活性被诱导到峰值,而在较高的NFC浓度下,CAT活性被抑制;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14d时,SOD活性才随NF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80mg/kg时达到峰值,丙二醛(MDA)同样在14d时随NFC浓度增加而增加,在1280mg/kg时,MDA含量达到最高。白符?的肠道微生物对NFC的响应特征探究中,通过多样性分析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相对于肠道微生物有着更大的群落多样性与丰度。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不受NFC影响,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因NFC而降低。通过物种组成分析发现肠道微生物的OTU数在NFC影响下显着降低,土壤微生物反而变化不明显。肠道与土壤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差异极显着。NFC浓度为80mg/kg时沃尔巴克氏属Wolbachia显着降低而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显着升高,有作为FQs的指示类群的潜力。另外土壤微生物在各处理组中变异较大,除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其余纲均受NFC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卜云,高艳[2](2019)在《中国西北地区副土(虫兆)属和庞氏土(虫兆)属二新种记述(弹尾纲:土(虫兆)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采自甘肃和宁夏的土(虫兆)科2新种:祁连山副土(虫兆)Paratullbergia qilianensis sp. nov.和银川庞氏土(虫兆)Pongeiella yinchuanensis sp. nov.。祁连山副土(虫兆)的主要特征是前胸背板上有1+1假眼,中、后胸背板各有2+2假眼,第Ⅳ腹节背板有px毛,第Ⅴ腹节背板a2和p4毛为大毛,感觉毛p3分化较弱。银川庞氏土(虫兆)的主要特征是体表假眼为Ⅲ型,中、后胸背板均有p3毛,触角第Ⅳ节有5个感器,其中4个有明显的基部后跟,头部刚毛oc2为大毛。(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9年01期)

卓培蕾,斯陈冲,施时迪,潘志祥[3](2018)在《浙江台州刺齿属一新种及其一龄幼体描述(弹尾纲:长角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浙江省刺齿属一腹部第四节前缘"眉毛"仅具4根大刚毛的新种:四毛刺齿Homidia quadriseta Pan sp.nov.。此新种的鉴定特征是腹部第3节整节以及第4节的后半节为深色,腹部第3节中间具1根大刚毛,腹部第4节前缘"眉毛"具2+2大刚毛,后侧中间具3根大刚毛,上唇基具12根刚毛,齿节内侧刺少(7–8根)且多数呈细纤毛状;同时,本文还描述了该新种的一龄幼虫。模式标本保存于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8年02期)

潘志祥,施时迪[4](2017)在《刺齿跳属(弹尾纲:长角跳科)的综合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刺齿跳属(Homidia)隶属于弹尾纲(Collembola),长角跳科(Entomobyridae),是一类生活于地表落叶层,成虫体长为1-2毫米的跳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朝鲜半岛、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该属动物以腹部第IV节前缘具一排"眉毛"状刚毛、弹器端节的亚端齿大于端齿和成体弹器齿节内缘具刺而单独为一属。刺齿跳属内形态特征分化较小,有效的形态分类特征少,传统形态分类学研究遇到了瓶颈。本研究采集了华东不同地域的538个该属个体,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序列(658 bp),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和DNA分类(jMOUT,ABGD,PTP,GMYC)结合的综合分类。传统形态分类学方法鉴定这538个个体为51个形态种,而基于4种分子分析方法分别支持为57-73(67,6%的遗传距离),67,67,74个物种。综合形态与分子分析结果,我们得出:1)刺齿跳属COI序列6%的遗传距离是较合适的种内差异;2)538个个体可鉴定为67个物种;3)稳定的体色差异是刺齿跳属分类中有效的形态特征;4)综合分类能有效地避免隐存种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浙江省第四届动物学博士与教授论坛、动物学与经济强省-浙江省动物学研究及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17)

徐衡,赵丽娜,黄骋望[5](2016)在《中国古田山裸长角属一无眼新种(弹尾纲:长角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中国浙江省古田山裸长角属1无眼新种:Sinella bui sp.nov.。该新种的鉴定特征为无眼,下唇刚毛R纤毛化,腹部第4节中央具4+4根大刚毛及侧面具6+6根大刚毛。该新种与Sinella christianseni Ma&Chen最相似,但新种下唇刚毛R、胫跗节近末端外侧针状黏毛、腹部毛序与后者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6年03期)

吴军,潘志祥[6](2016)在《浙江省刺齿?属一新种及其二龄幼体描述(弹尾纲:长角?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中国东部弹尾纲1新种:仙居刺齿?Homidia xianjuensis sp.nov.,本新种的鉴定特征为头部黑色,仅头背部眼后有1"Y"形无色斑,胸节到腹部第1节背亚两侧各有1条不连续纵纹,以及下唇及腹部第I节和第IV–V节的毛序;文中还给出了该新种的二龄幼体特征图。(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6年02期)

潘志祥,施时迪[7](2015)在《刺齿虫兆属一个下唇刚毛膨大的新种(弹尾纲:长角虫兆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采自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虫兆虫1新种:叁角斑刺齿虫兆Homidia triangulimacula sp.nov.。此新种的鉴定特征为中胸背中间具叁角状黑色斑,下唇刚毛M双分,下唇基及下唇后侧刚毛膨大,腹部第IV节后侧中间具6+6根大刚毛,腹部第V节中间感觉毛位于大刚毛m3的后侧。本文给出了该属下唇或下唇后侧具膨大刚毛物种的形态特征比较和分种检索表。(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5年03期)

施时迪,潘志祥[8](2015)在《浙江省洞头拟裸长角虫兆属一新种(长角虫兆科:弹尾纲)(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浙江省洞头岛拟祼长角虫兆属1无眼新种,岛屿拟裸长角虫兆Coecobrya islandica Shi&Pan sp.nov.。此新种的鉴定特征为无眼,弹器基具"光滑"刚毛,胫胕节内侧无"光滑"刚毛,下唇MREL1L2为光滑刚毛,X和X4为光滑刺状小刚毛,上唇基刚毛,腹部第II–IV节的感觉毛以及背部毛序。该新种与短毛拟裸长角虫兆Coecobrya brevis Xu et al.,2012最相似。本文给出了该新种的特征图及与相似种的详细特征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系。(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5年02期)

陈镇[9](2015)在《弹尾纲、长角(虫兆)总科及长角(虫兆)科系统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尾纲(Collembola)物种俗称跳虫,简称(虫兆),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各种陆生环境,是叁大土壤动物(线虫、螨虫、跳虫)之一。现生跳虫大约8000余种,分为4目、29科。之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形态学方面,对支序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很少涉猎。本文对弹尾纲的研究历史、重要的形态学特征(如毛序、鳞片等)以及系统发生和系统发育进行了综述。此外,本文也对弹尾纲物种线粒体的功能和其基因组的特征、基因序列作了简要的阐述。同时,本文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弹尾纲、长角姚总科及长角(虫兆)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本文着重描述了两种弹尾纲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包括取样、测序以及拼接、注释和分析的详细过程。因此,弹尾纲内的线粒体全基因序列也由原来的7科10条增加至9科12条。此外,本文还对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碱基和氨基酸序列利用MrBayes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大致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一致,但在某些具体的节点则有一些分歧,诸如节腹类(Arthropleona)和长角(虫兆)目(Entomobryomorpha)都并非单系;原姚目(Poduromorpha)内部[棘(虫兆)科+(水(虫兆)科(球角(虫兆)科+疣(虫兆)科))]的结果也与以往分类学者所认为的[棘姚科+(球角姚科+(水(虫兆)科+疣(虫兆)科))]相互矛盾。至于这几个类群之间的准确关系,仍有待对球角(虫兆)科以及疣(虫兆)科样本作进一步分析后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还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重点分析了弹尾纲最大的科,长角(虫兆)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在分析该科系统发育关系时,所选的基因标记片段为核基因18S rRNA和部分28S rRNA以及线粒体基因16S rRNA.通过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等手段,对上述基因标记片段进行分析后发现,部分类群的单系性与形态学分类一致,但是有些分支,尤其是传统分类学以鳞片为标准分出的节点(如短腹(虫兆)科以及长角(虫兆)科内部,长角(虫兆)族和柳(虫兆)族)没有得到很好的重建,这一结果提示,传统分类学以是否具有鳞片的分类标准并不确切。另外,这部分分析也对鳞片的祖先特征状态进行了重建,得到了一些与鳞片演化过程有关的结论,长角(虫兆)科祖先特征重建分析提示,体表鳞片这一特征已经独立演化了五次,其中鳞片的独立缺失至少有两次。由此,以形态特征、尤其是基于鳞片特征为标准,确定的长角(虫兆)科发育关系亟需修订。最后,本文对长角姚总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发育分析,所选基因标记片段为核基因18S rRNA和部分28S rRNA以及线粒体基因16S rRNA和COI。这部分分析所用的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所得系统发育树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以弹器特征作为标准,所划定的发育关系相差较大,发育树拓扑结构分析结果也与传统分类观点不一致。此外,弹器的祖先特征状况和系统发育学信号,加之其他一些潜在的有用特征,比如体表鳞片以及感觉毛等的系统发育学信号也通过系统发育学重建在这里得到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弹器(包括叉状齿节和末端端节)及体表鳞片的系统发育学信号相对较低,而背部感觉毛却显示出极强的系统发育学信号。(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24)

孙新,黄复生[10](2014)在《中国西藏棘科两物种的重新记述及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弹尾纲)(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报道中国西藏棘科两物种:符氏直棘Orthonychiurus folsomi(Schffer,1900)和喜马拉雅直棘Orthonychiurus himalayensis(Choudhuri,1958),附详细描述及特征图;编制了中国棘科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4年04期)

弹尾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记述采自甘肃和宁夏的土(虫兆)科2新种:祁连山副土(虫兆)Paratullbergia qilianensis sp. nov.和银川庞氏土(虫兆)Pongeiella yinchuanensis sp. nov.。祁连山副土(虫兆)的主要特征是前胸背板上有1+1假眼,中、后胸背板各有2+2假眼,第Ⅳ腹节背板有px毛,第Ⅴ腹节背板a2和p4毛为大毛,感觉毛p3分化较弱。银川庞氏土(虫兆)的主要特征是体表假眼为Ⅲ型,中、后胸背板均有p3毛,触角第Ⅳ节有5个感器,其中4个有明显的基部后跟,头部刚毛oc2为大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尾纲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进.跳虫(弹尾纲)不同生物水平特征对农田重金属和抗生素类污染响应的毒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卜云,高艳.中国西北地区副土(虫兆)属和庞氏土(虫兆)属二新种记述(弹尾纲:土(虫兆)科)(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9

[3].卓培蕾,斯陈冲,施时迪,潘志祥.浙江台州刺齿属一新种及其一龄幼体描述(弹尾纲:长角科)(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8

[4].潘志祥,施时迪.刺齿跳属(弹尾纲:长角跳科)的综合分类[C].浙江省第四届动物学博士与教授论坛、动物学与经济强省-浙江省动物学研究及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5].徐衡,赵丽娜,黄骋望.中国古田山裸长角属一无眼新种(弹尾纲:长角科)(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6

[6].吴军,潘志祥.浙江省刺齿?属一新种及其二龄幼体描述(弹尾纲:长角?科)(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6

[7].潘志祥,施时迪.刺齿虫兆属一个下唇刚毛膨大的新种(弹尾纲:长角虫兆科)(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5

[8].施时迪,潘志祥.浙江省洞头拟裸长角虫兆属一新种(长角虫兆科:弹尾纲)(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5

[9].陈镇.弹尾纲、长角(虫兆)总科及长角(虫兆)科系统发育研究[D].南京大学.2015

[10].孙新,黄复生.中国西藏棘科两物种的重新记述及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弹尾纲)(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4

标签:;  ;  ;  ;  

弹尾纲论文-李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