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整合论文-姜卉

景观整合论文-姜卉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整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空间,开放空间,整合探讨

景观整合论文文献综述

姜卉[1](2019)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设计发展历程和景观发展要求息息相关,景观的设计需要有充足的公共区域面积,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组成一系列完善的空间造型,完成对城市公共区域的建设。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开放空间特点展开整体性设计。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进行整合性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2期)

江欣欣,汤箬梅[2](2019)在《景观媒介:城市空间规划与历史文脉的有机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对外形象的直观展示,体现了这个城市发展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的规划日渐失去了特有的文化传承和地方特色,形象较为单一且与其他城市趋同。该文以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为例,探讨如何将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城市文脉有机复合的媒介,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文化特色城市,以及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的问题和方法,力求达到人文、自然与城市平衡的理想程度,并阐述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在日后的城市规划中得到发展。(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田娣,范桂芳,吴晓君[3](2019)在《建筑与景观的对话——浅析传统营造对当代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由于职业分工的原因,大部分建筑和景观都被分开设计了。因为没有整体统一的设计考量,建筑和景观在空间意境上也被割裂开来。然而中国传统营造则不然,因为自古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营造十分注重建筑、景观和环境的统一设计。要想摆脱现代快速经济下建筑单调而冷冰冰的状态,传统建筑营造对当下建筑与景观如何整合设计具有很多启发。通过研究和分析相关理论和实例,探索建筑与景观的对话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0期)

李自若,郭焕宇,李晓雪[4](2019)在《仓前村环境教育中景观资源的利用整合与风景园林专业的介入》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省开平市仓前村有着较好的历史聚落与自然环境。2015年开始,当地的文化保育机构结合乡村整体环境及社区保育,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探索及实践,其中经历了从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及思路的转变。从风景园林专业介入来看,乡村环境教育的关键在于梳理乡村景观资源及其可服务于环境教育的内容,结合乡村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培养需求进行资源的再组与重构,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环境营造,推进环境教育活动中乡村的景观资源利用与景观建设的资源整合。(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9年05期)

崔晓莎[5](2019)在《建筑和景观的形态整合发展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建筑形态越来越向内与外两个方向发展。内在方向上,建筑谋求自主性;外向发展上,建筑主题主要集中于都市主义和地域主义,但针对建筑形态和景观形态的深层次整合却不多,因此成为当前建筑业研究的重点。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的整合在文化形态、生态和启发设计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就当代建筑和景观整合的思潮以及建筑和景观整合的策略等进行归纳研究,并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构建和谐建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9年09期)

姜韶秋,薛小杰[6](2019)在《道路绿地中雨水利用设施的景观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水利用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方面,通过景观化打造可提升基础设施整体质量与水平。雨水设施景观化是指设施本身的形态要拥有视觉美感,具有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功能,并从图案、形态、颜色以及位置上应与建筑和周边环境相协调。本研究通过雨水设施与场地景观要素的整合、雨水设施自身的景观化、雨水设施与植物景观的整合,实现雨水利用设施的景观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8期)

张玥,龚婕,许媛媛[7](2019)在《依托生产性景观的苏州创新型社区农业空间整合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苏州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产性这一概念,创造性的将农业元素整合置入社区空间。从改造社区公共空间入手,从而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间。达到丰富社区景观空间的目的,用社区农业空间的这一概念,满足人本身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周亚迪,张万荣[8](2019)在《传统村落空间景观整合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统村落空间的相关概念、分类、景观特征等方面进行解析,并对其空间类型进行整合,总结其景观特征。研究范围以传统村落特征及韵味比较浓厚的江南地带为主。(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5期)

田丰[9](2019)在《居民小区建筑规划与景观的整合设计探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居住小区建筑的潜在应用价值,保持其良好的应用状况,则需要加强与之相关的规划与景观的整合设计,获取适用性良好的设计方案,促使居住小区建筑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着,满足其科学设计方面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将对居住小区建筑规划与景观的整合设计进行系统阐述。(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14期)

任婧[10](2019)在《整合谱系地理学与景观遗传学揭示短花针茅遗传变异及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物种长期生存、进化和适应的结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当代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是历史和现代微进化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 Dum)针茅属(Stipa L),是一种暖温型多年生旱生丛生禾草,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种。开展短花针茅的谱系地理学与景观遗传学研究有助于推断地史环境演变对短花针茅谱系分化的影响,阐明区域尺度下当代短花针茅群体遗传变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化机制,揭示人类活动对短花针茅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和14对EST-SSR引物分析了区域尺度下27个短花针茅群体的谱系地理结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12对EST-SSR引物分析了局地尺度下52个短花针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通过整合谱系地理学和景观遗传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了短花针茅遗传变异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短花针茅转录组数据,首次开发了21对多态性EST-SSR引物,且21对引物在其他6个短花针茅的近缘种中具有很好的通用性。(2)27个短花针茅群体中共检测到13种单倍型,其中H1是广布型单倍型。在物种水平上短花针茅的单倍型多态性HT=0.494,核苷酸多态性π×10-3=1.02。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分化时间和祖先分布区重建表明,短花针茅于晚中新世(7.66Ma)起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和贺兰山,然后从青藏高原东北部经祁连山南麓扩散到新疆和从青藏高原东北部、贺兰山扩散到蒙古高原、青藏高原西南部和河西走廊。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分析表明,短花针茅群体符合空间扩张模型,扩张时间为1.5Ma左右。因此推断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亚洲季风气候的加强促进了短花针茅的扩张以及各单倍型的演化。(3)区域尺度下,短花针茅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偏低水平。其遗传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呈分布中心向分布边缘地区逐渐递减的趋势,符合“中心—边缘假说”。STRUTURE表明短花针茅群体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亚群,东部和中部亚群的基因交流频繁。sPCA可将27个群体分为东、西两组,东部组包括STRUTURE结果里的东部亚群和中部亚群,西部组包括西部亚群。地理隔离是造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而昆仑山,天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对短花针茅的基因流形成了地理障碍。分布在西部的亚群通过调节部分抗逆基因的表达量和代谢通路来提高其适应性。相较与东部亚群,西部亚群更能够适应干旱、低氧和高紫外线的环境压力。(4)局地尺度下,人类活动能够促进破碎化生境中短花针茅斑块的功能连通性,提高群体遗传多样性。Mantel检验表明气候差异是短花针茅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dbRDA进一步说明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平均日较差温度(bio_2)和最湿季平均温度(bio_8)。阻力距离(IBR)和地理距离(IBD)对短花针茅的微进化过程无显着影响。综上所述,短花针茅在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较低,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晚中新世/上新世青藏高原的隆升,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和黄土沉积促进了其谱系分化。短花针茅遗传多样性由分布中心向分布边缘地区逐渐递减,其空间分布格局符合“中心—边缘假说”。在区域尺度下,当代群体的遗传分化主要是由地理隔离造成的,同时伴随有对气候的适应性进化。在局地尺度下,当代群体的遗传分化主要是由于环境隔离造成的。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助短花针茅遗传多样性的提高。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时空尺度下短花针茅遗传变异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机制,为谱系地理学与景观遗传学的整合研究提供了案例,并对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针茅草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1)

景观整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对外形象的直观展示,体现了这个城市发展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的规划日渐失去了特有的文化传承和地方特色,形象较为单一且与其他城市趋同。该文以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为例,探讨如何将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城市文脉有机复合的媒介,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文化特色城市,以及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的问题和方法,力求达到人文、自然与城市平衡的理想程度,并阐述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在日后的城市规划中得到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整合论文参考文献

[1].姜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讨[J].现代园艺.2019

[2].江欣欣,汤箬梅.景观媒介:城市空间规划与历史文脉的有机整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9

[3].田娣,范桂芳,吴晓君.建筑与景观的对话——浅析传统营造对当代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的启示[J].现代园艺.2019

[4].李自若,郭焕宇,李晓雪.仓前村环境教育中景观资源的利用整合与风景园林专业的介入[J].广东园林.2019

[5].崔晓莎.建筑和景观的形态整合发展路径探索[J].城市住宅.2019

[6].姜韶秋,薛小杰.道路绿地中雨水利用设施的景观整合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7].张玥,龚婕,许媛媛.依托生产性景观的苏州创新型社区农业空间整合利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8].周亚迪,张万荣.传统村落空间景观整合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9

[9].田丰.居民小区建筑规划与景观的整合设计探述[J].智能城市.2019

[10].任婧.整合谱系地理学与景观遗传学揭示短花针茅遗传变异及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D].内蒙古大学.2019

标签:;  ;  ;  

景观整合论文-姜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