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逆行岛状皮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指端,动脉,拇指,软组织,筋膜,神经,皮肤。
逆行岛状皮瓣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肖水军,朱海成[1](2019)在《3D设计的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3D设计的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叁局医院60例指端缺损患者进行研究,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术;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行3D设计的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皮瓣成活率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指的整体外形、耐寒性、皮瓣感觉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D设计的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简便,皮瓣成活率高,修复后患指外形、耐寒性、皮瓣感觉恢复较好。(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赵法军[2](2019)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32例拇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14.6±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6.9%。修复后患者拇指外形满意,皮瓣饱满,质地及色泽良好,拇指关节活动度及虎口张开度恢复正常。结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皮瓣存活率高,对于改善手功能及外观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1期)
张允会,石荣剑,厉程,李茂[3](2019)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6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8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8例16个皮瓣均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行走时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疗效满意,减少因供区植皮对其他部位造成的损伤,可获得较好外观。(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闯[4](2019)在《隐神经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对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隐神经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对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8例严重足踝部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研究组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组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皮瓣活成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对严重足踝部损伤患者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修复效果佳,可使患者足踝部损伤的坏死面积显着减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28期)
周雪刚[5](2019)在《第一趾胫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趾远端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一趾胫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趾远端缺损。方法依据第一趾远端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情况,设计并使用第一趾胫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1.5 cm~3.4cm×3.7cm之间。结果临床应用10例,9例成活良好,1例发生边缘部分坏死,随访6~8个月,术后第一趾远端外观尚好,患趾功能稳定。结论第一趾胫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趾远端缺损,手术操作容易,皮瓣质地与皮瓣受区相近,疗程短,是修复第一趾远端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6期)
董华张[6](2019)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这20例患者的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其皮瓣移植区皮肤的质地较柔软、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其患指的外观理想、无明显臃肿的情况,其患指的感觉功能恢复至S1~S2级,其患指的两点分辨觉为6.2~8.9mm,其患指指间关节的活动无明显受限,其手功能TAM评定的优良率为100%。结论 :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的效果显着,可将修复所致的再次损伤降至最低,且皮瓣的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拇指部分缺损较为理想的术式。(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4期)
孙荣涛,焦涛[7](2019)在《携带神经的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示指外形及感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神经的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手指外形及感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54例示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携带神经的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A组),随意腹部皮瓣修复(B组),及采用手外伤"V-Y"推进皮瓣修复(C组)各1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对术后指腹综合质地感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皮肤感觉恢复情况、皮瓣两点辨别觉(2 PD)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54例皮瓣全部成活,A组修复后在皮肤色泽、质地、外形上较为满意,指腹综合质地感觉优于B、C两组(P <0.05);在皮瓣感觉恢复、TAM、2 PD等指标上,A组均好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携带神经的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在综合质地感觉、感觉恢复情况、两点辨别觉等方面具有优势,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术式。(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冯龙[8](2019)在《不同术式应用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中的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指端缺损患者应用不同术式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6例指端缺损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侧方筋膜组43例给予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术,掌侧皮瓣组42例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术,岛状皮瓣组41例采用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比叁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外观感觉及持物稳定性评分。结果:叁组患者优良率相当,均为100%(P>0.05),侧方筋膜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掌侧皮瓣组及岛状皮瓣组,外观感觉评分及持物稳定性评分均高于掌侧皮瓣组及岛状皮瓣组(P<0.05)。结论: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术手术用时短,术后愈合快,能够更为有效地恢复指端缺损患者的持物稳定性及感觉功能,外观佳。(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钟声,陈洋,张铁慧,杨文峰,尚耀华[9](2019)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使用肝素抗凝及局部杭炎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使用肝素抗凝及局部抗炎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3月~2018年1月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42例,共189指,皮瓣面积1.6cm×1.2cm~3.5cm×2.8cm,蒂长1.8cm~3.2cm。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局部抗炎肝素抗凝,另外一组术后常规治疗。术后观察皮瓣血液循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术后出现皮瓣肿胀28例,淤血12例。术后1周发现皮瓣感染5例。皮瓣坏死2例,为完全坏死。抗凝局部抗炎组术后出现皮瓣肿胀4例,淤血2例。术后1周皮瓣无感染。皮瓣部分坏死1例,无完全坏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联合局部抗炎法提高了皮瓣的存活质量,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安彦川,刘合胜,李迅,曾静达[10](2019)在《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指端缺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邻指皮瓣术治疗,试验组应用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皮瓣两点辨距觉、满意度差异。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7.25±0.81)d较对照组(10.92±1.25)d明显缩短(P <0.05);试验组优良率97.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 <0.05);试验组皮瓣两点辨距觉(7.09±1.12)mm同对照组(8.72±1.35)mm比较明显下降(P <0.05),试验组满意度(96.35±3.86)分同对照组(81.29±2.71)分比较显着提高(P <0.05)。结论针对指端缺损患者应用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04期)
逆行岛状皮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32例拇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14.6±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6.9%。修复后患者拇指外形满意,皮瓣饱满,质地及色泽良好,拇指关节活动度及虎口张开度恢复正常。结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皮瓣存活率高,对于改善手功能及外观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行岛状皮瓣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肖水军,朱海成.3D设计的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赵法军.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张允会,石荣剑,厉程,李茂.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4].王闯.隐神经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对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9
[5].周雪刚.第一趾胫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趾远端缺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董华张.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
[7].孙荣涛,焦涛.携带神经的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示指外形及感觉[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8].冯龙.不同术式应用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9].钟声,陈洋,张铁慧,杨文峰,尚耀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使用肝素抗凝及局部杭炎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10].安彦川,刘合胜,李迅,曾静达.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