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人民创造社会财富的唯物史观启示我们必须确立利益与人民共享的为民精神;人民评判历史的唯物史观启示我们必须强化人民监督的群众观念。
关键词:人民主体地位;唯物史观;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关系一个政党能否持续生存发展的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正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才不断取得成功。我们在新时期深刻把握唯物史观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强化党的领导地位。
产业间分工是世界上最传统的贸易分工形式,它产生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较低分工程度的背景下,理论上主要是用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来解释的,而产业内分工则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分工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而出现的贸易分工形式,理论上主要是用规模经济等理论来解释的,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考虑贸易产生的源泉。[2]由此可见,这两种贸易分工形式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在理论解释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但二者依然是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为最终产品,并不考虑产品生产过程发生工序和区段国际分工的可能性。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对于这个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有截然不同的回答。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上帝(神)或某些英雄人物创造的,上帝(神)或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英雄人物虽然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具有偶然性。因为没这些英雄人物,时势总会推出另外的英雄人物。因此,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某些英雄人物更不是神,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启示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精神,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也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又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了温饱,基本实现了小康,全面小康社会也即将建成。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有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我们只有真正落实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和成功。
坚持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难以发展壮大;没有人民的拥护,已经取得的成果就难以继续保持;没有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党的事业就难以持续推进。邓小平同志曾多次称赞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和创造精神,认为改革开放中许多好东西,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创造性事业,在探索过程中,失误在所难免。我们进行决策,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减少失误特别是重大失误的重要保障。只要是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即使在探索中出现了失误,也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谅解和支持,也是易于纠正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群众路线,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弊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善于总结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我们正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威力,任何矛盾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紧密团结人民,尊重人民的创造、尊重人民的劳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树立人民创造财富的唯物史观
我们要坚持利益与人民共享,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涵义就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我们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也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私利。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美好生活需要,也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使执政为民成为具体的行为实践,把党的根本宗旨融入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为民服务上。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我们党的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做到认真坚持党的宗旨的。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些党员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观念比较淡薄,不会做群众工作,不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严重,有的甚至经不起考验,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堕落成为腐败分子,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纠正。
(2)客观方面应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通过卖淫、嫖娼的方式及非卖淫嫖娼的方式通过性行为传播艾滋病;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通过非法途径献血、卖血、捐送人体器官、制造血液制品,或其他人利用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血液制品传播艾滋病的行为。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有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生活资料,而这些物质生活资料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恩格斯指出:“无论从事生产的社会上层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3]因此,物质财富的生产离不开人民群众。而且,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也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还对这些原料作了初步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了精神财富的珍品。因此,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既然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理所当然地享受自己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应该成为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和享有者。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树立人民评判历史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也是社会价值的评判主体。人民群众身处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深知实际情况,对事物的好坏更有发言权。他们是真理的拥有者,也是最佳的评判员。列宁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5]事实胜于雄辩,是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否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中是有数的。人心向背是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心所向体现着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潮流,代表着每个历史时代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这是唯物史观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创造者的观点,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中强化与人民共享利益的为民精神。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人民群众曾经用小米哺育延安革命根据地、用小车推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用手印开启改革开放的进程”[4]。因此,我们要感恩人民群众,回报人民群众,坚持利益与人民共享。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而且是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成为拥有价值和享受价值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也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还应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民生是最能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幸福指数的,我们要想群众之所想,紧紧抓住民生这个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补齐民生短板。我们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奔跑。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确定,我们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身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3)形态观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胶束粒子的形态。将TPGS-CS载药胶束溶液用水稀释后,滴至表面有支持膜的铜网上,自然晾干后,用1%磷钨酸染色,自然晾干后,送检。从图5可见,载药胶束呈球形,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呈椭圆形,粒径约为160 nm。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评判历史的观点,启示我们党必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评判标准。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须由人民来检验,以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衡量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人民群众是实践者,他们最了解实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的意见是一把无形的尺子,能客观公正地衡量出我们各项工作的长短和优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有约束力,群众拥护什么、期盼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泾渭分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6]我们要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只有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广纳民意,收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好办法好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真诚接受群众监督,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工作成败标准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权力观。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应该敬畏人民,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不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的工具,而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坚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原则。我们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它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就是为国家和人民群众谋利益。过去一段时期,有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有所淡化,对群众感情有些淡薄,不尊重人民群众,滥用手中权力,甚至利用权力以权谋私。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少数,但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因此,要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权力监督,从而规范用权行为。在这个权力监督过程中,除了党内监督、司法监督之外,还需要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我们的工作好坏应该由人民群众说了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目标。要建立经常性的征求群众意见制度,通过服务热线、信访窗口以及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等途径,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15.
[4]任仲文.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
[5]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3.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4.00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A173)]
标签:人民群众论文; 唯物史观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主体论文; 地位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党的领导论文; 群众路线论文; 《改革与开放》2019年第14期论文;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A173)论文; 邵阳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