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理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温线,组分,多孔,骨架,离子,酸根,物理。
物理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哈尔祺,樊增禄,李庆,李世奇,王雅[1](2019)在《Zr-有机骨架材料对水中重铬酸根的物理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去除水中高毒性的重铬酸根(Cr_2O_7~(2-)),采用Zr~(4+)与2,2′-联喹啉-4,4′-二甲酸(H_2L)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一种Zr-有机骨架材料,对水中的Cr_2O_7~(2-)进行物理吸附。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Zr-MOF进行结晶性、化学官能团、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Zr-MOF的用量、Cr_2O_7~(2-)的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温度对吸附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产物Zr-MOF结晶性良好,呈多面体,热稳定性优异。Zr-MOF对Cr_2O_7~(2-)的吸附量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Cr_2O_7~(2-)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Zr-MOF的用量为15 mg,Cr_2O_7~(2-)的初始浓度为20 mg/L,吸附温度为25℃时,吸附效果较好。Zr-MOF对水溶液中Cr_2O_7~(2-)的物理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本文来源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雅,李庆,管斌斌,樊增禄[2](2019)在《双功能Cu-MOF对染料的物理吸附及光化学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3,5-二羧基苯基)对苯二甲酰胺(H4BDPT)与Cu(NO_3)_2·H_2O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合成出了基于Cu—O节点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Cu-H4L,并将其用于水中的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的物理吸附和可见光催化降解。相比于具有类似叁角形结构的RhB分子,Cu-H4L对线性的MB分子显示出尺寸选择捕获能力,在300 min内对MB的吸附效率达到了85.9%。在5 h内,Cu-H4L还可以将MB几乎彻底光催化降解,对RhB的降解效率达到了94.5%。此外,Cu-H4L对MB和RhB混合物在7 h内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均超过了96%。在pH值为4.0~10.0范围内,Cu-H4L对RhB均显示出很高的降解效率,最佳的应用条件为pH=4。(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9年11期)
李丽琴[3](2018)在《13X沸石对混合气体的吸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在“环境和谐型炼铁工艺技术开发(COURSE50)”项目中,采用PSA(变压吸附)实施从高炉煤气中分离CO_(2)的工艺开发。在PSA工艺中,相对于N_(2)和CO,使用具有CO_(2)选择性高的13X沸石作为CO_(2)吸附剂。通常采用(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8-09-25)
Katie,A.Cychosz,Matthias,Thommes[4](2018)在《纳米多孔储气材料的物理吸附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估纳米多孔材料的吸附性能并确定它们的结构表征,对于将这类材料用于包括气体储存在内的许多应用至关重要。气体吸附法可用于此表征,因为它可以评估从微孔到中孔的各种孔径。在过去的20年中,关于有序纳米多孔材料中流体的吸附和相行为的知识以及基于统计力学的最先进的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如分子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再结合高分辨率的亚临界和超临界流体吸附实验程序,使物理吸附结构表征取得了显着进步。笔者不仅讨论了流体在具有明确孔隙结构的各种纳米多孔材料中基础吸附机理的一些重要和中心特征,还讨论了这些特征对促进物理吸附表征和储存气体应用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8年04期)
张双[5](2018)在《物理吸附,化学氧化和生物法去除高盐废水中的COD》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化学氧化与生物降解耦合的工艺对实际的对位酯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处理研究,以COD、盐度等为主要指标,对活性炭固定床反应器处理高盐废水可行性和处理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估,之后采用厌氧-好氧接触氧化法和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垂直折流多功能生化反应器(VTBR)对活性炭再生出水进行处理研究,从反应器处理效果及特征对两种不同的生物工艺进行比较评价。同时,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对吸附出水进行处理,并对比单一Fenton氧化和NaClO_3/Fenton协同氧化技术处理吸附出水的效果。活性炭固定床层吸附/脱附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用于处理高盐废水是可行的,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效果较好;虽然活性炭对盐的吸附作用超出预期,但并不妨碍后续的生物处理和化学氧化处理,此外,通过活性炭预处理的方式所产生的水量比直接生化进水稀释减少约5倍,宜于实践。运用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BCOR)和多级垂直折流生化反应器(VTBR)分别处理活性炭再生出水,运营稳定后二者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均可达80%以上,同等条件下对比而言,在再生系统出水COD≤6000 mg/L的情况下,VTBR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稍高于BCOR。运用化学氧化法处理吸附出水和生化出水时,发现单一的芬顿试剂无法有效完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但当采用氯酸钠与Fenton试剂协同氧化反应,发现废水中有机物浓度显着下降,低至500 mg/L以下,以便于废水的重复循环利用。综合来看,研究结论如下:该物理吸附,化学氧化和生物法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处理高盐废水,其中活性炭能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和盐分,减少废水产生量,VTBR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优于BCOR,NaClO_3/Fenton协同氧化技术能够有效的处理出水使其进一步循环利用。该组合工艺为高盐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程朝霞,陈莉,李光耀[6](2018)在《法桐落叶渣对废水中Cu~(2+)化学物理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法桐落叶渣吸附Cu~(2+)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浓度(X_1)、加入量(X_2)、pH(X_3)、温度(X_4)、时间(X_5)5个因素与吸附率(Y)的回归模型:Y=75.365 07+11.822 68X_1-6.858 95 X_2+0.239 10 X_3+2.163 83 X_4+1.100 91 X_5-4.777 08 X_1~2-2.435 83 X_2~2-2.255 09 X_3~2-1.491 18 X_4~2-3.431 78 X_5~2+3.835 57 X_1X_2+0.600 02 X_1X_3-3.153 86 X_1X_4-0.299 78 X_1X_5-0.304 83 X_2X_3+0.798 87 X_2X_4-0.013 50X_2X_5-0.231 74 X_3X_4-1.440 78 X_3X_5+0.935 30 X_4X_5。得出各因素对法桐落叶渣吸附Cu~(2+)影响顺序为:浓度>加入量>温度>时间>pH。从模型可知,在加入量0.5 g,pH=6,温度20℃,时间4 h的条件下,法桐落叶渣对Cu~(2+)吸附率最高可达88.19%。本研究为落叶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2期)
庞雯[7](2017)在《水中典型PFCs物理吸附-SO_3~(2-)/UV还原法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micals,PFCs)具有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疏水疏油等物理化学性质,被应用于生活消费和工业生产中。近年来,在不同的环境介质、动物及人体内均检测到PFCs,因其具有生物毒性、生物累积性、持久性及其他潜在毒性等危害性,引起广泛的关注。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很难将PFCs去除。吸附法虽然能够富集低浓度PFCs,但该方法仅实现了污染物的转移,并未真正去除PFCs。光化学还原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解PFCs,但该方法对低浓度目标污染物处理能耗高。本文利用吸附法-SO32-/UV还原技术处理六种具有不同碳氟链长以及官能团的PFCs。采用勃姆石和活性炭两种吸附材料对水中PFCs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采用SO32-/UV还原法降解吸附法脱附后富集的浓缩水,并对六种PFCs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吸附法处理PFCs方面,传统吸附材料活性炭比天然矿物材料勃姆石对六种PFCs的吸附效果更好。两种材料对六种PFCs的吸附量均随着C-F链长的增加而提高。勃姆石吸附六种PFCs均以单层吸附为主,而活性炭吸附六种PFCs均以多层吸附为主。勃姆石和活性炭吸附PFCs均受p H影响显着,酸性条件有利于吸附。水中共存的钙离子、镁离子、腐殖酸、表面活性剂均影响勃姆石和活性炭吸附PFCs。对优选出的活性炭进行解吸附实验,研究表明六种PFCs可获得较好的脱附效果,解吸率均达到80%以上,可通过吸附-解吸附实现PFCs的富集浓缩,并且活性炭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SO32-/UV还原法降解PFCs方面,实验结果表明,当六种PFCs的初始浓度均为5 mg/L,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对PFOA降解率最高,可达99%以上。研究还表明,相比于长链碳氟化合物,短链碳氟化合物的降解率更低。同时发现投加混合共存物钙离子、氯离子和腐殖酸后,六种PFCs的降解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禹菀晴[8](2017)在《聚氨酯制备含氮炭材料及其对铬离子的物理吸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氨酯,即聚氨基甲酸酯,是一种聚合物分子链中存在氨基甲酸酯基团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中以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用途最为广泛,约占聚氨酯材料生产总量的70%,随着聚氨酯泡沫的发展,产量逐年增加,聚氨酯旧材料的淘汰量也相应增加。回收及再利用这些废弃材料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陈莉,黄忙,闫瑞,陈玉琴,高志宏[9](2017)在《优化菠萝皮对Cd~(2+)的化学物理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菠萝皮渣吸附Cd~(2+)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时间(X_1)、加入量(X_2)、pH(X_3)、温度(X_4)、浓度(X_5)5个因素与吸附率(Y)的回归模型,从模型可知,时间1h、加入量0.4g、pH=7、温度50℃、浓度8mg/L时,预测吸附率Y_(Max)=98.85%。经验证,此水平所测吸附率97.32%,二者吻合。改性菠萝皮对低浓度Cd~(2+)溶液吸附效果优于活性炭。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较好描述其吸附热力学情况,说明对Cd~(2+)吸附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改性菠萝皮对Cd~(2+)吸附先快速吸附,超2h后为慢速吸附,吸附规律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运城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魏金豹,胡伟,马明海,黄民生,曹承进[10](2016)在《典型城市内河沉积物中磷的物理吸附释放特征研究——以温州市山下河和九山外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温州市山下河和九山外河为例,在对两条河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磷赋存形态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磷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山下河和九山外河的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当初始磷浓度小于0.2 mg/L时,山下河仅在2013年7月份时沉积物处于释放磷状态,九山外河在2013年4个月份时沉积物均处于释放状态;两条河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着初始磷酸盐-磷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大,当模拟初始磷酸盐-磷质量浓度达到20mg/L时,九山外河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在2013年10月份(0.988mg/g),山下河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在2013年1月份(1.976mg/g);两条河沉积物在15~20h内达到对磷吸附/解吸平衡点,而后趋于稳定。在模拟状态下,山下河表层沉积物平均吸附速率为0.06mg/(g·h),九山外河表层沉积物平均吸附速率为0.02mg/(g·h)。(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6年12期)
物理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双(3,5-二羧基苯基)对苯二甲酰胺(H4BDPT)与Cu(NO_3)_2·H_2O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合成出了基于Cu—O节点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Cu-H4L,并将其用于水中的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的物理吸附和可见光催化降解。相比于具有类似叁角形结构的RhB分子,Cu-H4L对线性的MB分子显示出尺寸选择捕获能力,在300 min内对MB的吸附效率达到了85.9%。在5 h内,Cu-H4L还可以将MB几乎彻底光催化降解,对RhB的降解效率达到了94.5%。此外,Cu-H4L对MB和RhB混合物在7 h内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均超过了96%。在pH值为4.0~10.0范围内,Cu-H4L对RhB均显示出很高的降解效率,最佳的应用条件为pH=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理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哈尔祺,樊增禄,李庆,李世奇,王雅.Zr-有机骨架材料对水中重铬酸根的物理吸附性能[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19
[2].王雅,李庆,管斌斌,樊增禄.双功能Cu-MOF对染料的物理吸附及光化学降解[J].印染.2019
[3].李丽琴.13X沸石对混合气体的吸附特性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8
[4].Katie,A.Cychosz,Matthias,Thommes.纳米多孔储气材料的物理吸附特性研究进展[J].Engineering.2018
[5].张双.物理吸附,化学氧化和生物法去除高盐废水中的COD[D].大连理工大学.2018
[6].程朝霞,陈莉,李光耀.法桐落叶渣对废水中Cu~(2+)化学物理吸附[J].分子植物育种.2018
[7].庞雯.水中典型PFCs物理吸附-SO_3~(2-)/UV还原法去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8].禹菀晴.聚氨酯制备含氮炭材料及其对铬离子的物理吸附作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7
[9].陈莉,黄忙,闫瑞,陈玉琴,高志宏.优化菠萝皮对Cd~(2+)的化学物理吸附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7
[10].魏金豹,胡伟,马明海,黄民生,曹承进.典型城市内河沉积物中磷的物理吸附释放特征研究——以温州市山下河和九山外河为例[J].化学世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