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论文和设计-陈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涉及电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电缆在工作时,不具备保温的功能,使得其电能损耗程度大,造成电能的浪费现象,并且不能够实现对电缆的电路进行检测工作,使得电缆的工作性能低下的问题。所述电缆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保温机构,且保温机构的内侧包括有耐磨片,所述耐磨片靠近电缆主体中轴线的一侧安置有保温毛层,且耐磨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衔接环,所述第一衔接环的一侧安置有第二衔接环,且第二衔接环的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安置有卡块,且卡块与第一衔接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缆主体的外壁安装有限定环,且限定环的外侧两端均外接有固定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保温机构(2),且保温机构(2)的内侧包括有耐磨片(201),所述耐磨片(201)靠近电缆主体(1)中轴线的一侧安置有保温毛层(202),且耐磨片(20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衔接环(3),所述第一衔接环(3)的一侧安置有第二衔接环(4),且第二衔接环(4)的内侧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的内部安置有卡块(6),且卡块(6)与第一衔接环(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缆主体(1)的外壁安装有限定环(7),且限定环(7)的外侧两端均外接有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通过注塑与电缆主体(1)构成一体化连接,且电缆主体(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部安置有滑块(9),且滑块(9)与耐磨片(20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片(201)的外壁内侧内嵌有指南针(8)。

设计方案

1.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保温机构(2),且保温机构(2)的内侧包括有耐磨片(201),所述耐磨片(201)靠近电缆主体(1)中轴线的一侧安置有保温毛层(202),且耐磨片(20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衔接环(3),所述第一衔接环(3)的一侧安置有第二衔接环(4),且第二衔接环(4)的内侧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的内部安置有卡块(6),且卡块(6)与第一衔接环(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缆主体(1)的外壁安装有限定环(7),且限定环(7)的外侧两端均外接有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通过注塑与电缆主体(1)构成一体化连接,且电缆主体(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部安置有滑块(9),且滑块(9)与耐磨片(20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片(201)的外壁内侧内嵌有指南针(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片(201)通过滑块(9)、滑槽(10)与电缆主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10)通过注塑与电缆主体(1)构成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环(3)通过卡块(6)、卡槽(5)与第二衔接环(4)构成卡合结构,且第一衔接环(3)的形状与第二衔接环(4)的形状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环(7)与电缆主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熔融连接,且限定环(7)的截面高度小于第一衔接环(3)的截面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南针(8)的中心线与耐磨片(201)的中心线相重合,且指南针(8)与耐磨片(201)之间为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的内侧与指南针(8)的底端外壁相贴合,且固定槽(11)的内侧深度为5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器材,且电缆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保温操作,使得电缆的工作性能增强,且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

现有的电缆在工作时,不具备保温的功能,使得其电能损耗程度大,造成电能的浪费现象,并且不能够实现对电缆的电路进行检测工作,使得电缆的工作性能低下,不利于实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保温机构,且保温机构的内侧包括有耐磨片,所述耐磨片靠近电缆主体中轴线的一侧安置有保温毛层,且耐磨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衔接环,所述第一衔接环的一侧安置有第二衔接环,且第二衔接环的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安置有卡块,且卡块与第一衔接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缆主体的外壁安装有限定环,且限定环的外侧两端均外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通过注塑与电缆主体构成一体化连接,且电缆主体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置有滑块,且滑块与耐磨片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片的外壁内侧内嵌有指南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耐磨片通过滑块、滑槽与电缆主体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通过注塑与电缆主体构成一体化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衔接环通过卡块、卡槽与第二衔接环构成卡合结构,且第一衔接环的形状与第二衔接环的形状相吻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定环与电缆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熔融连接,且限定环的截面高度小于第一衔接环的截面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指南针的中心线与耐磨片的中心线相重合,且指南针与耐磨片之间为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槽的内侧与指南针的底端外壁相贴合,且固定槽的内侧深度为5m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滑块、滑槽与电缆主体构成滑动结构的耐磨片的作用,使得滑块沿着滑槽内侧的滑动后,能够带动由复合材料构成的耐磨片及保温毛层对电缆主体进行保温操作,避免电缆主体处于工作时,需要预先对其外壁的冷凝湿气流进行加热处理,造成电能传输损耗大及电能浪费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在与耐磨片之间为螺纹连接的指南针的作用下,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损坏的指南针进行更换工作,并且通过指南针的作用,能够对该处区域的电缆进行电路传输是否存在问题进行检测工作,根据电生磁的原理,当指南针处于实时抖动式偏移操作时,则表明电缆该处存在电流通过,否则反之,便于工作人员在复杂的电缆线路中及时通过目测观察找出异常电缆,并进行维护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卡块、卡槽构成卡合结构的第二衔接环与第一衔接环的配合作用,使得其两者能够对多段耐磨片进行卡接操作,实现对电缆主体的全包裹工作,避免电缆主体存在与外界湿气流的接触现象,影响电缆的正常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耐磨片外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缆主体与耐磨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电缆主体;2、保温机构;201、耐磨片;202、保温毛层;3、第一衔接环;4、第二衔接环;5、卡槽;6、卡块;7、限定环;8、指南针;9、滑块;10、滑槽;11、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保温机构2、耐磨片201、保温毛层202、第一衔接环3、第二衔接环4、卡槽5、卡块6、限定环7、指南针8、滑块9、滑槽10和固定槽11,电缆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保温机构2,且保温机构2的内侧包括有耐磨片201,耐磨片201靠近电缆主体1中轴线的一侧安置有保温毛层202,且耐磨片20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衔接环3,第一衔接环3的一侧安置有第二衔接环4,且第二衔接环4的内侧开设有卡槽5,卡槽5的内部安置有卡块6,且卡块6与第一衔接环3之间为固定连接,电缆主体1的外壁安装有限定环7,且限定环7的外侧两端均外接有固定槽11,固定槽11通过注塑与电缆主体1构成一体化连接,且电缆主体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的内部安置有滑块9,且滑块9与耐磨片201之间为固定连接,耐磨片201的外壁内侧内嵌有指南针8。

进一步的,耐磨片201通过滑块9、滑槽10与电缆主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10通过注塑与电缆主体1构成一体化结构,通过耐磨片201的作用,使得滑块9沿着滑槽10内侧的滑动后,能够带动由复合材料构成的耐磨片201及保温毛层202对电缆主体1进行保温操作。

进一步的,第一衔接环3通过卡块6、卡槽5与第二衔接环4构成卡合结构,且第一衔接环3的形状与第二衔接环4的形状相吻合,通过第二衔接环4与第一衔接环3的配合作用,使得其两者能够对多段耐磨片201进行卡接操作,实现对电缆主体1的全包裹工作。

进一步的,限定环7与电缆主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熔融连接,且限定环7的截面高度小于第一衔接环3的截面高度,在限定环7的作用下,使得其能够对衔接环进行阻挡操作,便于衔接环更好的对耐磨片201进行衔接工作。

进一步的,指南针8的中心线与耐磨片201的中心线相重合,且指南针8与耐磨片201之间为螺纹连接,通过指南针8的作用,能够对该处区域的电缆进行电路传输是否存在问题进行检测工作,并且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损坏的指南针8,提升该电缆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的,固定槽11的内侧与指南针8的底端外壁相贴合,且固定槽11的内侧深度为5mm,在固定槽11的作用下,能够对指南针8接触电缆主体1时进行限定操作,并且通过固定槽11的作用,能够使得指南针8更加贴近电缆主体1,提升指南针8与通过电缆主体1的电流之间的感应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工作人员对耐磨片201进行安装工作,则将其内壁的滑块9沿着滑槽10的内侧进行滑动操作,并且在限定环7的作用下,对衔接环进行限定工作,随后,耐磨片201全部套设于电缆主体1的外壁时,通过卡块6与卡槽5的卡接操作,使得第一衔接环3与第二衔接环4之间完成对接工作,便于将多段耐磨片201进行连接处理,当电缆主体1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由复合材料构成的耐磨片201及保温毛层202对电缆主体1进行保温操作,并且通过指南针8的作用,能够对该处区域的电缆进行电路传输是否存在问题进行检测工作,且根据电生磁的原理,当指南针8处于实时抖动式偏移操作时,则表明电缆该处存在电流通过,否则反之,便于工作人员在复杂的电缆线路中及时通过目测观察找出异常电缆,并进行维护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12021.1

申请日:2019-05-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85596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H01B7/17

专利分类号:H01B7/17;H01B7/18;H01B7/32

范畴分类:38A;

申请人:无锡市登峰电缆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无锡市登峰电缆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官林镇工业集中区

发明人:陈东;周鹏

第一发明人:陈东

当前权利人:无锡市登峰电缆有限公司

代理人:贺翔

代理机构:32237

代理机构编号: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复合保温型电缆论文和设计-陈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