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混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言,模型,安全保护,形式,代码,文件,文学理论。
语言混淆论文文献综述
张润洁,吴毅坚,赵文耘[1](2018)在《跨语言的项目级代码混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代码混淆作为一种保留语义的代码变换技术,在解释性语言和脚本语言的源代码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软件项目越来越复杂,一个项目由多种语言共同编写,传统的代码混淆技术主要针对局部逻辑混淆,无法对不同类型的代码进行全局混淆,当一个子系统的代码混淆后,可能导致整个软件系统无法组装运行。设计跨语言的代码元素及其关联关系的描述规则,以统一的方式描述同一项目中不同类型的代码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相互关联的代码对应起来。提出跨语言的项目级代码混淆方法,实现对不同类型代码的全局混淆以及代码关联关系的自动化维护,并在真实的基于Struts2框架的源代码项目中进行混淆实验,说明所提方法及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1期)
彭凯[2](2015)在《基于JAVA语言的混淆器设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件应用当中,代码混淆技术是保护软件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软件安全领域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了很多软件开发企业的重视。但是,由于其在我国产生的时间较晚,属于一项新型的技术,因此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本文对基于JAVA语言的混淆器设计模型及设计思路进行了研究,进而对主要的设计模块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5年12期)
[3](2013)在《双语不会导致孩子语言混淆》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商丘的李先生问:现在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时期就让孩子接受双语教育,这样孩子会不会将两种语言混淆?专家解答:孩子在接受双语教育时,都会经历一个混合使用两种语言的时期,在婴儿的句子中可能会出现两种语言的混杂使用,这只是为了特殊情况下的方便表达,并不代表语言混淆,而且他们的句子中,仅仅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要比(本文来源于《科学之友(上旬)》期刊2013年12期)
Sophie[4](2013)在《多语家庭 孩子的语言会混淆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在这个国际大熔炉下,多语家庭非常普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双语甚至多语的情况屡见不鲜。据我观察,我身边的几个例子各有各的特点,每个家庭的组成是不同的,每个小孩子也都是不一样的,而双语的中击却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来源于《时尚育儿》期刊2013年04期)
曾小云,孙玉凤[5](2013)在《Shall和Should在法律语言环境下的运用、混淆及其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中的shall和should是在法律英语常见的规约性情态动词,由于这两个词语在用法和含义上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其误用和滥用在各国法律文本中尤其的我国的英文法律文本中都非常普遍。目前,国内学界对shall的用法和译法已经做过详尽的分析和阐述,但对shall所表达的含义和今后的运用趋势似乎未曾提及,也鲜有学者系统阐述shall和should含义的比较细微区别及其两者的翻译原则。为此,该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shall和should之含义,并结合英美国家最新法律文本来探讨这两个词语的运用及翻译,以期对中英法律译本提供一些指引。(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3年05期)
刘阳[6](2012)在《作为日常语言的“理论”与作为学术语言的“理论”——新世纪中国文论研究中一种值得辨析的混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在文化研究持续影响下,中国文论界关于学科性质的反思正趋深入。但各种相关讨论时常微妙地混淆着"理论"一词作为日常语言的意义与作为学术语言的意义,从而妨碍着持不同立场的学者间对话的有效性。作为日常语言的"理论",在希腊语言与拉丁语言中都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语,而是一种超越常识却最终仍回归着常识、联系着实践、实现着抽象逻辑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的思想活动,在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层面上,分别具有不同特征。作为学术语言的"理论",则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中一个特定阶段,需要被置于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这一错综学术嬗变格局中,主要从文化批评理论的角度加以特定的理解。两种语言意义最为根本的区别在于:在日常语言中,文学理论是理论的一部分;在学术语言中,理论则是文学理论的一部分。经此辨析,这两种语言意义才可互为参照系,实现在"理论之后"背景下的有效互补,从而发展出我们自己面向新世纪、具有积极前景的后理论。(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2年05期)
皮维[7](2012)在《基于异常的中间语言代码混淆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Mac电脑等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以往Window和Intel的组合不再独大。为了使得很多应用程序一次编写之后都可以在各种平台运行,类似于Java这种中间性语言就越来越受到欢迎,Toibe刚刚发布的2012年3月份编程语言中,Java依然排行第一。但是Java等中间性语言很容易受到逆向工程的攻击,因为它们是定义完善,开源,以及以字节码执行的语言。所以,需要使用一种比较安全的保护Java等程序的方法,混淆,即把一个程序的源代码转变为更复杂,但是语义一致,运行结果也相同的代码。通常代码混淆包括改变控制流,改变标识符名字,移除一些与程序运行无关的信息等。目前对于混淆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增加不透明谓词来改变控制流”,“加入多余语句”,“改变标识符名字”等方法上。本文首先对基于控制流的混淆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法,通过Java等语言的异常机制来混淆程序代码:在普通分支中加入异常指令,并且把正确分支的入口地址放到异常处理表中,再添加一些欺骗和多余的分支起迷惑作用,程序通过异常处理表查询并且跳转到正确的分支执行。我们还对基于异常的代码混淆方法进行了扩展和改进,提出了间接异常链接和多重异常链接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增加了分支的数量和分支的复杂度,从而使反编译器和反混淆器更难以破解。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Java混淆器,可以对Java编译生成的类文件进行六种不同的混淆,指定混淆强度和最大时间开销,还可以对类文件进行控制流图的分析。通过本文实现的混淆器对常用的排序算法的源代码进行了控制流混淆和异常混淆,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对混淆后的代码执行时间,空间大小进行了测试和对比,证明了混淆后的代码在执行性能和文件大小上不会有太大的负载。最后本文使用叁个反编译器对混淆结果进行了反编译测试,证明了基于异常的代码混淆方法是有效的,而且在很多方面还要优于传统的混淆技术。结合异常混淆和控制流混淆,能抵御大多数常见反编译器的攻击。(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4-01)
魏衍君,王应战[8](2012)在《Java语言混淆器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中的代码混淆技术作为一种刚刚兴起的还是很不成熟的软件安全保护技术的重要分支,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提出了一种应用于Java语言的混淆系统设计模型,分析了主要的设计模块。该模型对制定具体的混淆转换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04期)
杨春风,王欢良[9](2011)在《触发式语言模型下的混淆网络解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触发式语言模型应用于混淆网络解码过程来提高汉字识别率。为了利用词间的长距离依赖信息,提出了基于词义类对触发式语言模型的混淆网络解码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使汉字错误率相对下降7.9%。(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1年10期)
王应战[10](2010)在《基于JAVA语言的混淆器设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Java程序因为平台无关性得以在互联网上迅速发布,但同时Java程序也面临着两个严重的软件安全问题:第一,版权问题。Java编译器将每一个Java类编译成一个单独的class类文件,这一特征让侵权使用Java class类文件变的非常方便;第二,反编译问题。现在Java字节码的反编译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出现了许多Java反编译器和反编译工具,它们都能很好的把Java字节码反编译成Java源代码。在基于Java语言的应用软件中,对Java类文件的分析是逆向工程师必然要做的事情,通过对Java类文件的分析,可以了解Java软件的核心类和代码,因此我们保护Java软件关键是保护Java类文件。Java代码被编译后生成的class文件中包含有源代码中的所有信息(不包括注释),尤其是在其中保存有调试信息的时候。所以一般情况下按照正常方式编译的Java.class文件可以非常轻易地被反编译。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保护开发者的劳动,又有一种叫做Java混淆技术被开发出来。为了保护Java程序的安全,本文介绍了一种保护Java字节码的方法,并给出了混淆Java语言的系统模型,从而保护了Java程序的知识产权。混淆Java字节码是在保持Java源程序语义的前提下混淆程序的内部信息,使得逆向工程师难以读懂反编译后的Java源程序代码,甚至于不能被正确的重新编译。软件中的代码混淆技术作为一种刚刚兴起的,还不是很成熟的软件安全保护技术的重要分支,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Java语言被广泛地应用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对混淆技术的研究热潮和兴趣。因为基于Java语言的应用软件主要是以运行平台无关的字节码来发行的。而以这种方式发布的软件代码与它本身的源码有些相似,比起一般的二进制代码更容易受到静态技术的分析、逆向工程和篡改技术等恶意的攻击。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混淆变换的种类以及评价标准,也阐述了Java类文件的相关知识。并给出了一种保护Java程序的理论模型。具体内容包括:(1)首先简单介绍了软件保护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混淆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2)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混淆技术的原理,讨论了混淆变换的种类以及它们相应的使用方法,并给出了混淆技术的评价标准;(3)第叁部分详细介绍了Java类文件结构,并给出了混淆转换执行器的保护模型框架;(4)最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Java语言的混淆系统设计模型,并分析了主要的设计模块。(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语言混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软件应用当中,代码混淆技术是保护软件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软件安全领域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了很多软件开发企业的重视。但是,由于其在我国产生的时间较晚,属于一项新型的技术,因此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本文对基于JAVA语言的混淆器设计模型及设计思路进行了研究,进而对主要的设计模块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混淆论文参考文献
[1].张润洁,吴毅坚,赵文耘.跨语言的项目级代码混淆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2].彭凯.基于JAVA语言的混淆器设计模型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
[3]..双语不会导致孩子语言混淆[J].科学之友(上旬).2013
[4].Sophie.多语家庭孩子的语言会混淆吗[J].时尚育儿.2013
[5].曾小云,孙玉凤.Shall和Should在法律语言环境下的运用、混淆及其翻译[J].海外英语.2013
[6].刘阳.作为日常语言的“理论”与作为学术语言的“理论”——新世纪中国文论研究中一种值得辨析的混淆[J].学术月刊.2012
[7].皮维.基于异常的中间语言代码混淆器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8].魏衍君,王应战.Java语言混淆器模型研究[J].科技信息.2012
[9].杨春风,王欢良.触发式语言模型下的混淆网络解码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
[10].王应战.基于JAVA语言的混淆器设计模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