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智浩:现代法治视野下的苏格拉底之死论文

韩智浩:现代法治视野下的苏格拉底之死论文

摘要:苏格拉底之死令后世反复思考,在时间刚过后,雅典人民大多厌恶其思想及其弟子,只有其弟子仍著书立说支持自己的老师,奇怪的是,过了一百多年,雅典人民反而认可了苏格拉底的观点,这样巨大的反转,更体现了这一案件的独特。

关键词:苏格拉底之死;民主;自由;法治

一、背景

公元前399年,一位仅追求言论自由却无其他罪行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众人以提倡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以莫须有的罪名定罪到固然令后人厌恶,但令后人反复思考的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后果,在这样一个公认的同时代的具有最优秀政体的希腊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后世2000多年来,哲学界、法学界等对此争论不休。雅典民主制直至今天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也说:“古代雅典是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空前发展的最早社会,以后也很少有社会可以与之媲美。”人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个民主自由的制度竟然不能容忍思想或信仰自由?为什么苏格拉底会死于民主的审判?

二、分析

(一)表层分析

我们学法律的人比起未接受法律教育的人更看重的是程序正义,而雅典城邦的法律规定的审判程序复杂而民主,说明了该案在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在苏格拉底本人及其学生看来他是为追求他独特的自由观而死。要明白苏格拉底为何而死就要厘清民主与自由的关系。雅典虽是一个民主社会,但却没有真正的自由,也不同于我们现在讲的法治社会。雅典民主的贡献是巨大的,现存的古希腊瑰宝与其这个在当时相对先进的制度是分不开的,其民主制度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自由(对社会整体更有益的),让所有公民有机会处理所有国家大事,每个公民都有执政的权利,并使用贝壳放逐法处罚严惩他人。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这里我们看到个人的自由只体现在政治参与方面,甚至可以说,具有美德品质的公民的标准一定有参与政治生活。

(二)消极自由

与我们现在的简洁民主制相比,雅典城邦的是一种直接民主制,但它有其弊端,公民每日都要参与政治活动,身心疲惫,法律的强制力和宗教义务迫使公民不得不这样做,公民既有发自内心的意愿也有外力推动。这样的结果是公民只看到了社会整体,而忽视了个人,更谈不上有什么自私的想法(自私是天性,不可磨灭,如果后天被磨灭了那就是违背自然,它也不会被遗传),人民被迫过多地关注了政治生活这种积极自由,而个人不受他人干涉的消极自由基本被摧毁,人性因此失衡,最终成为亚里士多德所称的“政治动物”。现代人看待自由(上文所称的消极自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具有不受他人意志干预的权利,甚至滥用自己财产而不需要向任何人说明自己的理由。以现代的管理看雅典的自由更是一种政治义务,与封建国家所有人要服从统治者(一人)相比,雅典人要服从其他任何雅典人,这都是一种畸形的关系结构。

She was the only person awake at that night.(她是那天晚上唯一醒着的人。)

(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在这里我想比较一下雅典的直接民主和代议制上的间接民主,雅典的民主要求每个公民是政治事务的全职公民,追求公共的共同的利益,抛弃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人民收到了严格的要求;代议制民主要求每个公民是兼职公民,即人人有参与政治和其他活动的权利,也就是政治参与等同于参加聚会,上学等等普通的权利,人们可以基于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选择参与哪一样活动,而不是生来就受到政治生活优先的教育方式。深一层次来讲,直接民主关注“谁来统治”,间接民主关注“如何统治”,因此,间接民主会注重对权力的限制,直接民主往往会导致现代国家所惧怕的“多数人的暴政”,间接民主下的政府为“守夜人”。政治制度催生法律制度,直接民主会导致法律灵魂的丧失,结果是法律使人民成为杀死苏格拉底的凶手。虽然很多法律思想起源于雅典,但在上述意义上雅典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我认为现代法治社会应有以下几项特征:一、依法统治。一切个人及政府都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二、道德和宗教不得给法律增加负担。三、人人生而平等。四、司法独立。五、个人私域不受侵犯。六、法律的稳定性。

嘱其摄入易于消化的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1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3次/d口服,克拉霉素胶囊0.25 g,2次/d口服。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三、结语

从苏格拉底之死的惨案中我们要区分出民主和司法的本质和追求,司法的前提是理性,这要求经过法学教育的人从事司法,司法追求公正,民主追求平等。民主通常认为多数人同意就是民主,就是正义,常为激情所左右,与司法价值相违背。假设人人平等就到达司法的目的,那么司法就是起了社会公正的最后屏障的作用。今天看来,苏格拉底的思想及言行都是无罪的,只不过与其所在城邦相背离,在文章中主要讲了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但其优点也在后世大放异彩,其自由民主精神催生了苏格拉底等许多具有自由精神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雅典文化因此繁荣。总而言之,虽然雅典严格地按照其司法程序,看似毫无偏颇,但后人一设想自己处在那种制度下可能遭受的情况,依然使得现代人情感上产生难以弥补的灼痛。

[ 参 考 文 献 ]

[1]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

[2]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尼采.尼采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7-0149-01

作者简介:韩智浩(1998-),男,汉族,山东环翠人,临沂大学。

标签:;  ;  ;  ;  ;  ;  ;  ;  ;  ;  ;  ;  ;  

韩智浩:现代法治视野下的苏格拉底之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