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1992年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延边大学科技学院成立以来,截至2018年底,经教育部审批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已超过2000个。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已经是一个经过二十余年实践并广为人知的概念。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学生专业培养方式已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管理尤其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未有一套成熟的、适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工作方法。这其中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模式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断层效应”——学生分国内国外两个教育阶段学习使得思想引领、学生组织建设、社会实践等共青团工作出现不可持续性。本文试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为例,分析“断层效应”具体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方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双校园;高校共青团工作;断层效应
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有利于激活中国教育市场,提高教育发展速度。双校园模式即学生分国内国外两个教育阶段进行学习,更可以让学生开拓眼界,熟练掌握外语,促进异文化交流,贴近专业前沿,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双校园模式下,面向学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可持续性,无论是思想引领,还是学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断层效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成立于2013年8月,与韩国东西大学开展电影学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是“3+1”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在韩国学习一年。2018年以前,学院采取的方式是学生大三一年在韩国学习;自2018年3月起,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及课程需要,学制改为“1.5+1+1.5”模式,即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在韩国学习一年。提前半年赴韩,使得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断层效应”更加明显。
(四)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结合学习任务和小组的集体资料,组长组织组员出谋献策,找出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解决办法。遇到本小组未能解决并且通过网络查询未能解答的问题时,可以咨询教师,或是将这个问题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让全班同学共同解答。
这十个人进了车间,马上就出活,不但效率高,而且质量好。他们像一部部高速运转的机器,忙了整整一个月,把订单全部做完了。阿花激动得差点没把我吞进肚里去,一到晚上就向我翘尾巴,弄得我筋疲力尽。阿花说,继续跑订单吧,八十名员工等着你给他们喂奶呢。
一、双校园模式下共青团工作断层效应的具体表现
(一)思想引领难于一以贯之
传统上的共青团工作惯于对学生实施集中式、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团日活动,学习研讨,举办各类红色活动的方式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但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由于接触到了外国老师的教育,国外文化、价值观,形成了国际视野更广的特点。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除以上特点外,学生个性更强,集体主义思想偏弱。加之外语学习任务重,专业技能学习要求高等现状,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引领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心理。思政类课程到课率不高,各类红色活动参与不积极的现象不在少数。不少学院反映:学生出国交换学习期间,管理更为困难,团日活动,理论学习,主题班会等完全处于无监管状态,学生敷衍了事的情形颇为严重。红色活动参与度非常低。
(二)学生组织建设青黄不接
对于高校共青团指导下的各学生组织学生干部的培养,一般来说从大一到大三是一个连贯的阶段,大一进入学生组织成为干事,大二开始竞选学生干部,大三达到巅峰状态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一名学生干部通常的成长过程。中韩新媒体学院除在团总支外,还有在学生会、新闻中心、志愿者协会等三个主要学生组织担任职务的学生干部一百余人。在2018年以前,由于学生是大三赴韩学习,因此采取的是前一届所有学生干部大二下学期进行换届卸任,由大一下学期的干事们接任。作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这一年的周期已经是很短了,但新一届学生干部尚未达到能独当一面的地步,作为直接指导学生组织开展工作的团总支书记,压力很大。随着2018年3月学制的更改,上一届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就要开始在韩国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换届,国内的活动如何开展等问题必须认真思考,让只有一学期干事工作经历的学生直接担任学生组织主要干部,是根本不可行的。另一方面,根据以往经验,经过大三换届卸任的赴韩学生,在韩国处于松散状态,学生组织的建设几乎是空白,学生活动也仅仅是根据接收到国内的活动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同步开展,自主性差,极为被动。在国内的学生干部经验不足,在韩国的学生组织松散,活动缺乏,这种青黄不接的“断层效应”使得中韩新媒体学院的学生组织建设工作一直很难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得到改变。
(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低位运营
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重在其“行”,一方面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具体活动的策划、准备、实施、总结亲力亲为,同时还要一边学习专业技能,一边为出国做着种种手续办理、外语考级和生活上的准备,对于社会实践的内容确实很难全心全意去进行。另一方面作为学院团总支,也需要对品牌活动持续进行培育,以便达到文化育人。这期间需要同一团队至少2-3年的不间断参与,需要有经验的学生对后辈进行详细指导等。中韩新媒体学院曾经有过优秀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例如“影像沂源 漫动悦庄”筑梦队,赴山东沂源县开展暑期支教活动,但由于后来项目主要负责人的赴韩,以及相关资源、经验等的中断,导致该项目没有很好地传承。
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于“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光荣使命,这一点必须毫不动摇,永远牢记。但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于普通高等教育情境下共青团组织的统一要求,也不能简单地把其他非中外办学专业的经验拿来全盘照搬,而应该用更加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思维来看待共青团工作,把本学院学生的特点吃透并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思想引领方面,应该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大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外对比、民族自豪感、理想信念等方面加强引导,开展相应的活动。尤其是在韩学习的学生,由于亲身感受到或好或坏的巨大反差,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客观地看到国内和国外存在的差距、优势,是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对中外合作办学共青团工作“断层效应”的应对
(一)牢记使命,但不拘泥于统一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校园模式,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断层,中韩新媒体学院学生大二下学期即开始在国外学习的新学制,更使得断层期进一步提前,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作为学院团总支负责人,不能不认真思考。
(二)贴合实际,创新载体,拓展工作空间
从2008年第一批中韩班学生赴韩国东西大学学习开始直至2017的十年间,我院在学生赴韩时并没有派出随同教师。学生在韩日常管理依靠韩方的管理员,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活动等依靠辅导员在国内遥控指挥。可想而知,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力度也很薄弱。有鉴于此,经学院提议,学校大力支持,中韩新媒体学院于2018年下半年开始派出辅导员赴韩,与在韩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把工作做到海外第一线。辅导员赴韩后,不仅加强了学生管理力度,增强学生凝聚力,在共青团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方面也能做到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开展工作。例如,一直以来学院都力图大力发挥海外党小组和海外学生会的作用,以两个组织为阵地,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和各项学术、文体活动的开展,但由于缺乏指导老师,使得工作的开展流于表面化,实绩少。辅导员赴韩后,组织在韩入党积极分子采取视频连线方式与国内同步参与主题党日学习、党员发展大会、预备党员转正大会等党建活动,其他学术、文体活动的开展也比之前更加有力。
(三)辅导员赴韩,加强海外学生思政工作
当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共青团工作,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团组织缺乏号召力、凝聚力,而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脱离实际。中外合作办学有其特殊的实际状况,学生也有独特的需求,例如学生对外语、国外学习生活、异文化交流等相关知识经验普遍渴求等。如果指导思想不能够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具体活动开展没有体现中外合作的特点,也没有充分与专业相结合,那共青团的工作是很难开展的。因此,工作内容上应该充分贴合中外合作办学实际,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英语、韩语文化节,国内外专业学术讲座,国内外学生对谈的海外留学适应心理沙龙等形式丰富的团学活动。方式上创新载体,利用学院知名的“文济NEWS”微信公众号、易班群组、微博、抖音等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线上平台开展工作,拉近学生与团组织之间的距离,筑牢思想阵地。
(四)创新制度,确保团学组织工作的延续性
共青团工作“断层效应”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院团学组织的青黄不接。因中韩新媒体学院学生大二下学期即赴韩学习,剩下的干事均为大一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无法独当一面,团学组织工作如何开展是颇费思量的问题。为确保中韩新媒体学院团学组织在干部集体出国交换后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经与团学组织成员广泛沟通、调研,最终决定试用“双层干部交替机制”,即每年6月学代会召开期间,在已赴韩的大二下学生中选举正式干部,大一下学生中选举代理干部,由代理干部在下学年第一学期率领新纳入的大一年级干事进行工作。待次年3月代理干部赴韩,正式干部回国后,再由正式干部率领大一干事进行工作直至6月换届。这种制度即保证了团学组织有充足的人手,也能让大一干事积累更多工作经验,为担任代理干部做准备。不足的是人员变动快,代理干部刚和干事磨合成熟就要赴韩,由归国的正式干部接手工作,两方人马又得重新开始磨合。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学院团总支也会采取开办学生干部素质提升训练营,组织学生干部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等帮助团学组织成员加快磨合,提升凝聚力。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大潮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也将会蓬勃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的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适应形式,迎接挑战,持续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能,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团干来说,是一项必须认真思考和长抓不懈的课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添加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财务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工作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但要做一个“核算型”人才,更要成为一个技术型、知识型、复合型等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财务工作者依然把工作意识限制在传统的账务管理上,不管是计算机操作水平还是信息化工作意识都十分浅显,有的财务工作者甚至还在使用传统的手写模式。这让财务从业人员在现实的工作中,只能进行较为简单的基本和细节工作,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
[ 参 考 文 献 ]
[1]张志新.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与应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
[2]刘香君.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构建——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
[3]倪艳,盛洁.国际化视野下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案例.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明航.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教育与职业,2008.
[5]李佳璐.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管理路径探析.法治与社会,2016.
[6]张芸,陈崔珏,施春红.中外合作“双校园”办学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纺织服装教育,2016.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13-0089-02
* 作者简介:刘祚衡(1989-),男,湖北武汉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刘晓燕(1979-),女,湖北武汉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标签:学生论文; 中外合作论文; 断层论文; 组织论文; 学院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论文; 团的工作论文; 《山西青年》2019年第13期论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