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可调节的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根据实际对焊角度、多角度对焊所需测量焊板一侧母材区、焊缝区或热影响区的位置,调节固定底座的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角度,固定永磁式吸盘至焊板一侧,通过调节放入导向筒中的对中显微镜,通过旋转节螺钉及调整压盖,通过调节上锁紧帽、支腿螺杆及下锁紧帽固定永磁式吸盘,进行压痕打击定位,沿导向筒放入对中显微镜,沿导向筒放入压痕打击装置,调节滚花扶手、脱扣按钮固定打击头的位置,通过拉杆对内部弹簧加力,对打击头进行机械式冲击,制造精准的压痕测量点。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精度、提高测试效率、准确方便测量多角度下对焊残余应力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定位可调节的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装置,其特征是: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用于固定平板对焊所需测量残余应力的母材区(4-3)、对焊的焊缝区(4-1)或对焊的热影响区(4-2)的表面,根据实际对焊角度、多角度对焊所需测量焊板一侧母材区(5-3)、多角度焊接的焊缝区(5-1)或多角度焊接的热影响区(5-2)的位置,调节固定底座的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1-4)角度,固定合页一侧的永磁式吸盘至焊板一侧,通过调节放入导向筒(1-1)中的对中显微镜,通过旋转节螺钉(1-3)及调整压盖(1-2),通过调节上锁紧帽(1-5)、支腿螺杆(1-6)及下锁紧帽(1-7)固定永磁式吸盘(1-8),进行精准的压痕打击定位,沿导向筒放入对中显微镜,目镜(2-1)、对焦螺旋(2-2)以及物镜(2-3)组成对中显微镜,打击头(3-4)、滚花扶手(3-3)、脱扣按钮以及打击用的拉杆(3-1)组成压痕打击装置,沿导向筒放入压痕打击装置,调节滚花扶手、脱扣按钮(3-2)固定打击头的位置,通过拉杆对内部弹簧加力,对直径为1\/16英寸的硬质合金球打击头进行机械式冲击,制造精准的压痕测量点。
设计方案
1.一种定位可调节的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装置,其特征是: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用于固定平板对焊所需测量残余应力的母材区(4-3)、对焊的焊缝区(4-1)或对焊的热影响区(4-2)的表面,根据实际对焊角度、多角度对焊所需测量焊板一侧母材区(5-3)、多角度焊接的焊缝区(5-1)或多角度焊接的热影响区(5-2)的位置,调节固定底座的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1-4)角度,固定合页一侧的永磁式吸盘至焊板一侧,通过调节放入导向筒(1-1)中的对中显微镜,通过旋转节螺钉(1-3)及调整压盖(1-2),通过调节上锁紧帽(1-5)、支腿螺杆(1-6)及下锁紧帽(1-7)固定永磁式吸盘(1-8),进行精准的压痕打击定位,沿导向筒放入对中显微镜,目镜(2-1)、对焦螺旋(2-2)以及物镜(2-3)组成对中显微镜,打击头(3-4)、滚花扶手(3-3)、脱扣按钮以及打击用的拉杆(3-1)组成压痕打击装置,沿导向筒放入压痕打击装置,调节滚花扶手、脱扣按钮(3-2)固定打击头的位置,通过拉杆对内部弹簧加力,对直径为1\/16英寸的硬质合金球打击头进行机械式冲击,制造精准的压痕测量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定位可调节的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痕法测残余应力装置中的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1-4)可根据不同角度对焊的焊板一侧母材区(5-3)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定位可调节的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固定永磁式吸盘(1-8),可根据固定焊板所需测量残余应力的母材区(4-3)、焊缝区(4-1)或热影响区(4-2)的表面分别进行精准的压痕位置测量。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可调节的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压痕法应力测试残余应力装置中,通常只包括不可进行转动的磁性固定底座,局限性在于只可对平板对焊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对于多角度对焊的焊后残余应力测量定为不精准,数据不精确,降低了残余应力测量实验的准确度,导致后续实验分析研究造成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精度、提高测试效率、准确方便测量多角度下对焊残余应力的一种定位可调节的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定位可调节的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装置,包括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用于固定平板对焊所需测量残余应力的母材区、焊缝区或热影响区的表面,根据实际对焊角度、多角度对焊所需测量焊板一侧母材区、焊缝区或热影响区的位置,调节固定底座的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角度,固定合页一侧的永磁式吸盘至焊板一侧,通过调节放入导向筒中的对中显微镜,通过旋转节螺钉及调整压盖,通过调节上锁紧帽、支腿螺杆及下锁紧帽固定永磁式吸盘,进行精准的压痕打击定位,沿导向筒放入对中显微镜,目镜、对焦螺旋以及物镜组成对中显微镜,打击头、滚花扶手、脱扣按钮以及打击用的拉杆组成压痕打击装置,沿导向筒放入压痕打击装置,调节滚花扶手、脱扣按钮固定打击头的位置,通过拉杆对内部弹簧加力,对直径为1\/16英寸的硬质合金球打击头进行机械式冲击,制造精准的压痕测量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压痕法测残余应力装置中的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可根据不同角度对焊的焊板一侧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可根据固定焊板所需测量残余应力的母材区、焊缝区或热影响区的表面分别进行精准的压痕位置测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对于压痕法测量焊板残余应力时,对中用显微镜与固定底座相结合,可用来确定压痕打击的准确位置;
二、用于底座固定的高性能永久磁铁,可快速吸附于磁性材料表面,保证压痕打击装置位于中心位置;
三、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可根据所需测量焊接残余应力的位置进行调整,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可根据不同角度对焊的焊板一侧进行调节,准确方便测量多角度下对焊残余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
图2为为对中显微镜;
图3为压痕打击装置;
图4为压痕法测量平板对焊残余应力示意图;
图5为压痕法测量多角度对焊残余应力示意图;
图1中标号:1-1用于先后放置对中显微镜以及压痕打击装置的导向筒、1-2调整压盖、1-3节螺钉、1-4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1-5上紧锁帽、1-6支腿螺杆、1-7下锁紧帽、1-8永磁式吸盘;
图2中标号:2-1目镜、2-2对焦螺旋、2-3物镜;
图3中标号:3-1打击用的拉杆、3-2脱扣按钮、3-3滚花扶手、3-4打击头;
图4中标号:4-1焊板所需测量残余应力的焊缝区、4-2热影响区、4-3母材区;
图5中标号:5-1多角度对焊的焊板焊缝区、5-2热影响区、5-3母材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文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图2为对中显微镜,图3为压痕打击装置,图4为压痕法测量平板对焊残余应力示意图,图5为压痕法测量多角度对焊残余应力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先后放置对中显微镜以及压痕打击装置的导向筒(1-1)、调整压盖(1-2)、节螺钉(1-3)、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1-4)、上紧锁帽(1-5)、支腿螺杆(1-6)、下锁紧帽(1-7)、永磁式吸盘(1-8)、目镜(2-1)、对焦螺旋(2-2)、物镜(2-3)、打击用的拉杆(3-1)、脱扣按钮(3-2)、滚花扶手(3-3)、打击头(3-4)、焊板所需测量残余应力的焊缝区(4-1)、热影响区(4-2)、母材区(4-3)、多角度对焊的焊板焊缝区(5-1)、热影响区(5-2)、母材区(5-3)。
该装置具体的工作原理以及处理的过程为: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用于固定平板对焊所需测量残余应力的母材区(4-3)、焊缝区(4-1)或热影响区(4-2)的表面,根据实际对焊角度、多角度对焊所需测量焊板一侧母材区(5-3)、焊缝区(5-1)或热影响区(5-2)的位置,调节固定底座的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1-4)角度,固定合页一侧的永磁式吸盘至焊板一侧,通过调节放入导向筒(1-1)中的对中显微镜,通过旋转节螺钉(1-3)及调整压盖(1-2),通过调节上锁紧帽(1-5)、支腿螺杆(1-6)及下锁紧帽(1-7)固定永磁式吸盘(1-8),进行精准的压痕打击定位,沿导向筒放入对中显微镜,目镜(2-1)、对焦螺旋(2-2)以及物镜(2-3)组成对中显微镜,打击头(3-4)、滚花扶手(3-3)、脱扣按钮以及打击用的拉杆(3-1)组成压痕打击装置,沿导向筒放入压痕打击装置,调节滚花扶手、脱扣按钮(3-2)固定打击头的位置,通过拉杆对内部弹簧加力,对直径为1\/16英寸的硬质合金球打击头进行机械式冲击,制造精准的压痕测量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中用显微镜与固定底座相结合,可用来确定压痕打击的准确位置;用于底座固定的高性能永久磁铁,可快速吸附于磁性材料表面,保证压痕打击装置位于中心位置;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永磁式吸盘的固定底座可根据所需测量焊接残余应力的位置进行调整,全钢滚珠螺纹轴心合页可根据不同角度对焊的焊板一侧进行调节,准确方便测量多角度下对焊残余应力。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976.8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542342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G01N 3/48
专利分类号:G01N3/48;G01L5/00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第一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申请人地址:266583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发明人:沈霜;张磊;王昊天;谢佳濛;曾强
第一发明人:沈霜
当前权利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