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溶解论文_何晓铭,龚水帝,陈哓俊,沈莹珊,杨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溶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颗粒,磨损,藁本,瑞香,模型,信号。

骨溶解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铭,龚水帝,陈哓俊,沈莹珊,杨帆[1](2019)在《探讨白芍总苷胶囊对聚乙烯颗粒介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对超高分子聚乙烯颗粒介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8周龄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对照组(Vehicle组)、白芍总苷低剂量组(LTGP组)、白芍总苷中剂量组(M-TGP组)、白芍总苷高剂量组(H-TGP组)。造模成功后,Sham组、Vehicle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周,L-TGP、M-TGP、H-TGP组分别用含低(0.117 5 g·kg~(-1))、中(0.235 g·kg~(-1))、高(0.47 g·kg~(-1))剂量的白芍总苷药液连续灌胃2周。14 d后采集小鼠颅骨进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T),记录骨体积分数(BV/T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进行组织学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小鼠颅骨中的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分化抗原6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8,CD6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Micro CT的结果提示,相对于Sham组,Vehicle组小鼠颅骨的BV/TV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Vehicle组小鼠颅骨有明显的骨溶解现象;L-TGP、M-TGP、H-TGP组的BV/TV值均高于Vehicle组(P <0.05,P <0.01),M-TGP组的BV/TV值较L-TGP组、H-TGP组高,M-TGP组与L-TGP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H-TGP组与L-TG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E染色结果提示Vehicle组颅骨骨吸收明显,骨小梁稀疏且有断裂现象,细胞形态不规则。M-TGP组颅骨骨小梁排列整齐,骨小梁未见明显断裂,炎症细胞较L-TGP、H-TGP组少。免疫组化结果提示TGP可以通过抑制CD68、IL-1、IL-6的表达,从而对破骨细胞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TGP与L-TGP、H-TGP相比,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结论白芍总苷胶囊可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小鼠颅骨骨溶解,可能是治疗由炎症因子高表达引起的溶骨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其有效性尚需更深入的实验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1期)

贺志强,杨亚帆,陈先州,刘乃澄,余勤武[2](2019)在《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磷酸叁钙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在磷酸叁钙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OPG组,制备小鼠颅骨溶解模型,OPG组于术后第2天在颅顶局部注射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3 mg/kg),每隔2 d 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共2周。测定破骨细胞数和骨溶解面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OPG、NF-kappa B的受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和RANK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颅骨破骨细胞数、骨溶解面积均增加,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增加,RANKL和RANK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OPG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OPG组小鼠颅骨破骨细胞数和骨溶解面积减少,IL-1β、IL-6和TNF-α水平减少,RANKL和RANK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OP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磷酸叁钙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通过给予外源性OPG能显着抑制磷酸叁钙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晨,李燕,郭凤英,宋国瑞,刘子歌[3](2019)在《磨损颗粒刺激小鼠air pouch气囊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钛颗粒刺激小鼠air pouch气囊,诱导并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20只。第1天,背部注射2 mL无菌空气,形成气囊。第2天,注射1 mL无菌空气。第3、4、5、6天,注射0.5 mL无菌空气。1周后建立air pouch气囊,模型组向气囊注射0.3 mL钛颗粒,对照组向气囊注射0.3 mL PBS液。7 d后处死小鼠取出气囊组织,分别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对照组可见air pouch气囊与皮下组织有明显的界限,表面光滑,质地脆软;模型组可见气囊内有钛颗粒浸润,囊壁增厚,表面较光滑。组织病理学观察对照组可见纤维组织和成纤维细胞,炎性反应较轻,未见钛颗粒;模型组气囊囊壁厚,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炎性反应显着,可见钛颗粒。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可见巨噬细胞胞膜较完整,界限较清楚,形态不规则,有不规则形态的伪足,未发现钛颗粒;模型组可见破骨细胞变形,核固缩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胞浆内有钛颗粒浸润。结论磨损颗粒刺激下小鼠air pouch气囊诱导并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操作简单、周期短、重复性强,可为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机制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平台。(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高云兵,岑忠喜,黄建华,邓贵营,何基琛[4](2019)在《BX-912对脂多糖诱导小鼠颅骨骨溶解症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了BX-91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症状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取C57BL/6小鼠全骨髓细胞,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分化成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BMMs),随后使用不同浓度的BX-912(0、0.078、0.156、0.312、0.625、1.25、2.5、5、10、20μmol/L)干预,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BX-912对BMMs活性的影响。在M-CSF和RANKL诱导下使用0.312μmol/L浓度的BX-912干预破骨细胞分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染色)确定破骨细胞数目。体内实验:将30只6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PBS组、LPS组、BX-912治疗组。每隔一天注射一次药物,28 d后处死小鼠,分离颅骨并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染色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BX-912浓度在0.312μmol/L及以下时对BMMs活性无明显影响(P> 0.05);0.312μmol/L浓度BX-912可以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生成。(2)与LPS组相比,BX-912可以明显提高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论 BX-912可以改善LPS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的症状,抑制颅骨骨重吸收,有潜在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洪涛[5](2019)在《新芒果苷防治破骨细胞相关性骨溶解疾病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的稳态是骨吸收与骨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而这一稳态主要由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来维持。成骨细胞作为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主要来源于骨膜和骨髓基质的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成熟的成骨细胞位于骨的表面,产生粘多糖、糖蛋白胶原纤维和胶原等,促进细胞外骨基质矿化形成骨细胞。在骨重塑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在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通过直接接触、分泌旁分泌因子及细胞与骨基质作用等方式进行相互调节,进而精确调控骨的重塑过程。在成骨细胞主要表现为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如Ⅰ型胶原、骨钙素等),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及促进功能的改变,对破骨前体细胞的迁徙进行调节干预。破骨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髓系祖细胞分化而成的单核巨噬细胞相互融合形成,是一种多核巨细胞。成熟的破骨细胞主要行使骨的溶解吸收功能,同时亦有调控骨内血管形成、调控骨形成和骨钙素的激素作用等生物学作用。破骨细胞受骨保护素、RANK配体、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白细胞介素6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和调节。破骨细胞形成分化需要核因子κB配体的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存在。这些膜结合蛋白是由邻近的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产生的,其中M-CSF、RANKL直接参与破骨细胞的调控作用[1]。M-CSF属于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参与骨髓祖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殖、分化,也影响着破骨前体细胞的存活及增殖[2-4]。在甲状旁腺激素的内分泌刺激作用下,成骨细胞释放的M-CSF对破骨细胞产生旁分泌作用[5]。M-CSF可与单核巨噬细胞上的相关受体结合,诱导其向破骨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并表达特异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并最终导致骨溶解吸收(分解)。RANKL作为一种凋亡调节基因,是骨保护素(OPG)的结合配体,同时也是受体RANK的配体。在M-CSF的协同作用下,RANKL与其特异性受体RANK结合后,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同时也影响了其骨溶解作用的发挥。动物实验表明将小鼠中相关目的基因靶向敲除会导致破骨细胞缺乏和严重的骨硬化症[6];且在妊娠期间,RANK-RANKL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活性能力,此通路在骨钙的释放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是影响骨吸收和骨矿化的关键介质。骨髓和成骨细胞中的RANKL的表达最为重要,对骨代谢起关键作用。破骨细胞活性是通过成骨细胞表面的RANKL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的NF-κB的表面结合受体激活剂而触发的。RANKL的过度表达或活性增强与多种骨溶解性疾病有关,如由炎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类风湿性关节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癌症引起的骨溶解性损伤(如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都表现为骨量明显丢失。基于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功能亢进与多种类型的病理性骨溶解的密切关系,且RANKL/RANK/OPG信号系统是RANKL参与骨重建的典型途径,因此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以及骨的吸收是治疗破骨细胞相关骨溶解性疾病的合理选择,也有利于推动特异性靶向治疗的探索。随着中国中医药技术的发展,传统中药的单体或复方制剂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应用于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单体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新芒果苷(7-O-D-glucopyranosyl-mangiferin)是一种中药的单体,由漆树科类植物芒果的果实、叶等提取,具有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及抗肿瘤等药效。研究证实新芒果苷的化学活性较强,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7],有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8]。但新芒果苷在防治破骨细胞相关性骨溶解疾病方面,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本实验研究通过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观察新芒果苷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及骨溶解吸收能力的影响,并同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水平机制。结合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及小鼠骨质疏松模型,进一步探讨新芒果苷在防治骨溶解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本实验设计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芒果苷对体外破骨细胞定向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目的:研究新芒果苷对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提取8周龄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应用贴壁法获得骨髓单核细胞(BMMs)。加入M-CSF和RANKL进行刺激诱导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及骨溶解吸收能力的检测。通过MTS实验检测新芒果苷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活性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新芒果苷干预BMMs向破骨细胞的分化,并应用TRAP染色检测;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测定破骨细胞相关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新芒果苷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NF-κB和MAPK信号传导通路相关重要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情况。结果:1、新芒果苷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2、MTS检测结果显示,新芒果苷对BMMs细胞活力无毒性作用。3、新芒果苷各药物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及骨片上吸收陷窝的面积均小于对照组。4、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新芒果苷组干预的破骨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 MMP-9)及TRAP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新芒果苷可以抑制RANKL诱导破骨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新芒果苷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骨吸收,其机制可能与新芒果苷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有关。第二部分新芒果苷对卵巢切除所致骨溶解吸收的影响目的:观察新芒果苷对小鼠去卵巢所致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雌性小鼠,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手术切除卵巢)并使用药物干预,应用Micro-CT对其胫骨进行扫描并分析,并进行病理学HE染色和TRAP染色进行分析。研究新芒果苷对切除卵巢所致的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溶解的影响作用。结果:新芒果苷组、雌激素组的骨小梁数目较模型对照组多。高剂量新芒果苷组小鼠的骨小梁数目较低剂量组有增加。新芒果苷可以明显减少OVX模型的骨丢失。新芒果苷可以明显地减少单位面积上骨小梁表面破骨细胞的数量。结论:新芒果苷对切除卵巢所致的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溶解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叁部分新芒果苷对UHMWPE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骨溶解的影响目的研究新芒果苷对UHMWPE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骨溶解的影响。方法:建立UHMWPE磨损颗粒诱导的颅骨骨溶解小鼠模型。分4组给予小鼠不同干预,取小鼠腹腔动脉血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受体(OSCAR)和小鼠I型胶原C端肽(CTX-1)的水平。分离颅骨行Micro-CT分析其骨溶解情况。然后行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颅骨溶解破坏情况。结果:新芒果苷可以抑制UHMWPE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吸收溶解和以及抑制破骨细胞形成。ELISA检测发现在新芒果苷干预下破骨细胞生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降低;病理学检测分析提示新芒果苷能明显抑制炎症因子的水平。结论:新芒果苷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假体周围骨溶解,可以抑制UHMWPE颗粒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第四部分新芒果苷对成骨细胞分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新芒果苷对小鼠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健康C57BL/6小鼠的BMMs,并用成骨细胞诱导液培养基定向刺激成骨细胞的分化。加入不同浓度新芒果苷干预,测定贴壁细胞的ALP活性和矿化量。使用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使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发现各组贴壁细胞的ALP活性无差别。应用茜素红染色发现,对照组和新芒果苷处理组的矿化面积之间是相似的。RT-PCR的实验发现新芒果苷对不同时间点的OB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影响。结论:新芒果苷对小鼠成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矿化作用无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代荣[6](2019)在《藁本内酯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和钛颗粒诱导的颅骨骨溶解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组织。骨稳态的维持有赖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平衡。其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唯一细胞,在骨骼的形成及骨密度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异常而导致很多骨性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牙周炎、Paget,s病、恶性骨肿瘤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等。因此,调节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异常能够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丢失。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外科领域最重要创新之一,是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所致的假体无菌松动是其远期的并发症。磨损颗粒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激活破骨细胞,引起骨吸收,最终导致假体的无菌松动。虽然近年来的研究致力于材料的改进以达到减少磨损颗粒,延长假体使用寿命的目的,但是不能完全避免磨损颗粒的产生。因此,新药的研发也是目前的热点。目前用于防治颗粒诱导的假体无菌松动的药物,如双膦酸盐、地诺单抗等,长期应用有许多的副作用。因此从自然产物中提取有效药物治疗骨溶解相关疾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是从植物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目前研究表明藁本内酯有抗炎、抗菌、镇痛、抗氧化、抗肿瘤及神经保护等作用,但是其对破骨细胞的作用以及防治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无菌松动的效果仍然不清楚。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藁本内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藁本内酯抑制破骨形成和防治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的机制,为藁本内酯未来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的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学研究基础。第一部分藁本内酯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目的:体外研究藁本内酯对破骨细胞生成和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提取培养C57BL/6小鼠的骨髓巨噬细胞(BMMs),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藁本内酯,培养5天,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各组破骨细胞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用MTS法测定藁本内酯对破骨细胞前体的细胞毒性,并计算IC_(50);BMMs接种于96孔板,用RANKL诱导,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藁本内酯,培养5天,应用鬼笔环肽/DAPI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拍照,观察藁本内酯对F-actin环形成的影响;BMMs接种于6孔板中诱导小破骨生成,之后接种到羟基磷灰石骨板上,加入藁本内酯进行干预,3天后在显微镜下拍照,并计算骨吸收面积。结果:破骨细胞形成实验显示藁本内酯(2.5、5、10及20μ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在藁本内酯作用48小时,浓度低于或等于40μM对破骨前体细胞无毒性作用,IC_(50)为602.95μM;F-actin染色结果显示,藁本内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F-actin环形成,统计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骨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藁本内酯(2.5、5和10μ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面积。第二部分藁本内酯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的机制研究目的:体外研究明确藁本内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检测藁本内酯对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V-ATPase d2、DC-STAMP、TRAP、CTSK、RANK和NFATc1;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藁本内酯对RANKL诱导的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包括NF-κB、MAPK和ITAM信号通路的影响,尝试寻找藁本内酯的作用靶点。结果:qRT-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藁本内酯抑制破骨细胞相关基因V-ATPase d2、DC-STAMP、TRACP、CTSK、RANK及NFATc1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藁本内酯能够抑制NF-κB信号通路IκB的降解和p65磷酸化,抑制MAPK信号通路ERK和p38的磷酸化,抑制ITAM信号通路Gab2和PLCγ2的磷酸化,另外还可以下调上游细胞因子TRAF6的磷酸化。第叁部分藁本内酯对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目的:研究藁本内酯对成骨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运用新生SD乳鼠的头盖骨提取培养成骨前体细胞,用MTS法测定藁本内酯对成骨细胞前体的细胞毒性,并计算IC_(50);成骨前体细胞接种于48孔板,加入成骨诱导液(包括β-甘油、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诱导14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培养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评价藁本内酯对成骨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在藁本内酯作用48小时,浓度低于或等于40μM对成骨骨前体细胞无毒性作用,IC_(50)为265.3μM;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显示藁本内酯(2.5、5、10及20μM)对成骨细胞的生成和矿化无明显影响。第四部分藁本内酯对钛颗粒诱导的颅骨骨溶解的保护作用目的:体内研究研究藁本内酯对钛颗粒诱导的颅骨骨溶解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动物模型,分成4组,包括假手术组、阳性组、低浓度药物组(2.5mg/kg)和高浓度药物组(5mg/kg),运用不同浓度藁本内酯干预14天,MicroCT扫描分析各组颅骨骨溶解情况,并进行骨质量参数的统计分析。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对各组颅骨破骨细胞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肝肾病理切片分析藁本内酯体内代谢毒性。运用ELISA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血清骨吸收相关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在钛颗粒诱导的颅骨骨溶解模型中,Micro CT显示藁本内酯能够降低钛颗粒诱导的颅骨骨溶解,表现为穿孔率、穿孔数降低和骨体积分数升高。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藁本内酯降低了颅骨感兴趣区域破骨细胞数量。肝脏和肾脏病理切片显示,治疗剂量的藁本内酯对小鼠没有肝肾毒性作用。ELISA检测显示藁本内酯干预降低了小鼠血清TNF-α、IL-1α、IL-1β、RANKL、OSCAR及CTX-1水平,提高了血清OPG水平。结论:(1)藁本内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F-actin环形成、骨吸收功能和破骨相关基因V-ATPase d2、DC-SAMP、TRACP、CTSK、RANK及NFATc1的表达。(2)藁本内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ERK/p38/ITAM信号通路完成的。其药物作用靶点有可能为RANK。(3)藁本内酯对成骨细胞生成和矿化没有影响。(3)藁本内酯对钛颗粒诱导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且没有肝肾毒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付方胜[7](2019)在《高黄芩素对炎性骨溶解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在骨质疏松、关节炎、佩吉特病、骨肿瘤、假体周围关节感染和假体周围松动等骨溶解疾病中,其共同特征为炎症诱导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增强。人体内,具有促进骨细胞形成功能的细胞有多种,但是具有有骨吸收功能的细胞只有破骨细胞。目前国际上用于防治炎性诱导的骨溶解的药物有几类,但是基于副作用的影响以及其疗效甚微,研发抑制炎症诱导骨溶解并且副作用较小、疗效更好的药物迫在眉睫。中国特色中草药单体属于天然活性产物,其中黄酮类中草药单体大部分都具有抗炎的作用,且具有副作用小、价格适宜等优点,成为抗炎性骨丢失药物治疗的热门。灯盏细辛的活性成分中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有高黄芩素,其生物功效包括抗炎抗肿瘤。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发现高黄芩素能在体外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功能以及抑制体内LPS诱导的炎性骨丢失作用。实验方法:(1)体外实验:1)取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Ms),体外条件下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作用下测定高黄芩素对BMMs增殖的影响;选择对BMMs无毒副作用的浓度,检测高黄芩素对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统计融合后大于或等于3个核的细胞数目,观测大小和数量的影响。2)探究高黄芩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应用羟基磷灰石涂片来模拟骨片,检测破骨细胞在涂片上的骨吸收功能。进一步探究影响骨吸收功能的机制,设计了F-actin ring染色实验,看是否对F-actin ring的形成有影响,从而影响了骨吸收功能。3)在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加以不同浓度的高黄芩素进行处理,利用实时定量PCR进行分析,看其对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的影响。4)探索高黄芩素对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功能影响的功能机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验证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以及骨吸收功能的相关信号通路,包括两大经典信号通路MAPK通路和NF-кB通路,检测高黄芩素对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影响,从而判断高黄芩素是通过哪条信号通路发挥相应作用。(2)体内实验:脂多糖(LPS)诱导颅盖骨骨溶解模型,取7周龄C57/BL6雄鼠24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高黄芩素低剂量组,LPS+高黄芩素高剂量组,给予相应浓度的高黄芩素和LPS处理7天后收集小鼠颅盖骨,micro-CT和组织形态学分析实验结果。结果:(1)体外实验:1)高黄芩素可以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和形成;2)高黄芩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3)高黄芩素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4)高黄芩素通过抑制NF-кB信号通路来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2)体内试验:高黄芩素减少LPS诱导的骨溶解模型小鼠的骨量丢失。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高黄芩素通过抑制NF-κB、c-Fos和NFATc1信号通路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形成,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溶骨性疾病的药物。(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吴佐星[8](2019)在《瑞香素治疗局部骨溶解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无菌性假体松动和假体周围感染导致的炎性骨溶解是全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目前治疗该并发症的主要方法仍是全关节置换手术的翻修。关节置换中假体周围的细菌内毒素或植入物来源的磨损颗粒引起的炎症反应是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炎症引起的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吸收功能的亢进导致引起了关节假体周边的局部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的松动而引起手术的失败。因此,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抑制过度骨吸收的药物或化合物为预防关节置换的无菌性假体松动提供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治疗途径。瑞香素是一种天然香豆素衍生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的作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报道了瑞香素在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中对脂多糖诱导的炎症性骨破坏具有保护作用。瑞香素的这种保护作用部分可以归因于其对RANKL诱导的体外破骨细胞分化、融合和骨吸收的直接抑制作用。通过分子机制研究分析发现,瑞香素抑制破骨细胞中的ERK和NFATc1信号级联的激活。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瑞香素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治疗炎症性骨溶解的潜力。研究方法:(一)体外细胞实验(1)首先我们探索瑞香素是否对破骨细胞的分化有抑制作用,我们将小鼠骨髓腔中冲洗出的骨髓巨噬细胞培养4-5天后种到96孔板中,在RANKL和MCSF刺激下,用不同浓度的瑞香素干预经Trap染色观察并计数破骨细胞的数量,测定瑞香素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接下来利用CCK8实验检测瑞香素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Ms)增殖的影响。最后利用不同浓度的瑞香素刺激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瑞香素作用后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2)通过羟基磷灰石骨吸收实验所致的陷窝面积和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的测量,探索瑞香素对破骨细胞的功能影响。(3)为了探索瑞香素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的相关分子机制,我们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瑞香素对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接下来利用luciferase实验检测瑞香素对NFATc1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观察瑞香素对核内蛋白NFATc1和C-Fos的影响。(二)体内动物实验将瑞香素应用于LPS诱导的小鼠颅盖骨骨溶解中,探索瑞香素对炎症因子引起的局部骨溶解的治疗作用,并在动物体内实验中验证瑞香素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一)体外实验(1)瑞香素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影响了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且在此浓度范围中对BMMs无毒性作用。(2)瑞香素抑制了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亢进。(3)瑞香素通过抑制ERK的磷酸化和核内蛋白NFATc1来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二)体内实验瑞香素对LPS诱导的小鼠局部骨溶解有治疗作用。结果:瑞香素通过抑制ERK和NFATc1通路治疗LPS诱导的骨溶解和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形成。(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晨[9](2019)在《Vx-11e防治钦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骨关节疾病患者不断加速增加,关节置换手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假体周围磨损性骨溶解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常导致假体周围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10%的患者,10年内常因假体无菌性松动导致关节失去功能。目前,临床上双磷酸盐、雌激素、狄诺塞麦等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关节置换术后,但这些药物的均具有很大副作用。生物材料和假体设计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经过改进增加假体的耐磨性,假体从金属到高耐磨全陶瓷假体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假体的磨损,但同时陶瓷假体也有脆和价格昂贵的缺点限制了其广泛使用。所以骨溶解导致的假体松动仍然是关节置换手术后最难克服的问题。假体周围产生的钛颗粒等磨损颗粒诱发的骨溶解被认为是导致关节置换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RANKL促进骨髓来源的单核巨噬细胞(BMMs)分化成破骨细胞和骨吸收导致假体周围骨量丢失。因此破骨细胞在介导磨损颗粒引起的骨溶解破坏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药物干预的主要靶点破骨细胞是骨组织成分的一种,主要行使骨吸收功能,在骨溶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破骨细胞起源于血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终末分化细胞,它可由其单核前体细胞通过多种方式融合形成巨大的多核细胞。破骨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在翻修假体周围存在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熟的破骨细胞,因此有必要寻找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功能的药物来治疗和预防假体周围骨溶解。ERK信号通路与破骨细胞生存,增殖,凋亡,形成密切相关,其中ERK1在调节破骨细胞分化,迁移和骨吸收中起关键作用。Vx-11e是一个ERK信号通路的高效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Vx-11e能够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以及在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骨溶解模型中起保护作用。实验方法:(1)体外实验:1)为探究Vx-11e对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我们从小鼠胫骨中提取出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one marrow macrophages,BMMs)。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的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实验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x-11e,5天后分化出成熟破骨细胞,4%多聚甲醛固定并用抗酒石酸染色(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在镜下统计破骨细胞(细胞核≧3个)的数量,根据统计结果分析Vx-11e对破骨细胞生成、分化的影响。为排除Vx-11e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BMMs的增殖实验。2)为进一步显示破骨前体细胞融合受损,在电镜下观察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F-actin环)形成和细胞核融合情况。由于,F-actin环在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中其重要作用,下一步用羟基磷灰石96孔板探究Vx-11e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3)在不同浓度的Vx-11e干预和RANKL的诱导下BMMs分化成破骨细胞并提取RNA,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探究Vx-11e抑制RANKL诱导下BMMs破骨细胞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包括MAPK和NFκB通路。(2)体外实验:模仿人体内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机制,建立小鼠颅盖骨钛颗粒诱导骨溶解(Ti)模型:6周龄大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Ti组(注射生理盐水),Ti+Vx-11e高剂量组,Ti+Vx-11e低剂量组,隔天注射Vx-11es,2周后收集小鼠颅盖骨,Micro-CT扫描和组织形态学分析实验结果。结果:(1)体外实验:1)Vx-11e能浓度依赖性抑制RANKL诱导下破骨细胞的分化,并且对破骨前体细胞无毒性,Vx-11es通过抑制F-actin环的形成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2)Vx-11e通过抑制ERK的激酶活性及其下游蛋白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并抑制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MMP9、Ctsk、CTR和ACP5的表达。(2)体内实验:Vx-11e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功能,能够有效防治钛颗粒诱导的小鼠模型颅盖骨骨溶解。结论:Vx-11e通过抑制ERK的激酶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从而保护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廖云健,王亚飞,刘慧敏,于聪,廉永云[10](2019)在《巨噬细胞在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与富含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及磨损微粒的假体周围界膜形成有关。关节置换术后衍生的磨损微粒能刺激巨噬细胞聚集及极化,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后者是参与骨溶解的关键因子。本文就巨噬细胞在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骨溶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在磷酸叁钙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OPG组,制备小鼠颅骨溶解模型,OPG组于术后第2天在颅顶局部注射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3 mg/kg),每隔2 d 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共2周。测定破骨细胞数和骨溶解面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OPG、NF-kappa B的受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和RANK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颅骨破骨细胞数、骨溶解面积均增加,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增加,RANKL和RANK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OPG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OPG组小鼠颅骨破骨细胞数和骨溶解面积减少,IL-1β、IL-6和TNF-α水平减少,RANKL和RANK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OP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磷酸叁钙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通过给予外源性OPG能显着抑制磷酸叁钙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溶解论文参考文献

[1].何晓铭,龚水帝,陈哓俊,沈莹珊,杨帆.探讨白芍总苷胶囊对聚乙烯颗粒介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的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2].贺志强,杨亚帆,陈先州,刘乃澄,余勤武.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磷酸叁钙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9

[3].张晨,李燕,郭凤英,宋国瑞,刘子歌.磨损颗粒刺激小鼠airpouch气囊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9

[4].高云兵,岑忠喜,黄建华,邓贵营,何基琛.BX-912对脂多糖诱导小鼠颅骨骨溶解症状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

[5].王洪涛.新芒果苷防治破骨细胞相关性骨溶解疾病的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6].王代荣.藁本内酯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和钛颗粒诱导的颅骨骨溶解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7].付方胜.高黄芩素对炎性骨溶解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8].吴佐星.瑞香素治疗局部骨溶解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9].李晨.Vx-11e防治钦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的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10].廖云健,王亚飞,刘慧敏,于聪,廉永云.巨噬细胞在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氧化锆膜表面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假体周围骨组织甲苯胺蓝染色显微形态不锈钢材料硬组织切片(C1为术后1个...股骨干骺端钛质假体周围Micro-CT图像在RA滑膜炎及骨质破坏中的作...具有偕双膦酸酯基团的非天然手性-氨...

标签:;  ;  ;  ;  ;  ;  ;  

骨溶解论文_何晓铭,龚水帝,陈哓俊,沈莹珊,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