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配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配制度,塔里木河,制度,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分配,居民。
分配制度变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田聪[1](2019)在《新时期分配制度变迁中的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配制度改革问题是一个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有关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在变革中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处理上也更加科学。但是分配制度在变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初次分配劳动报酬下降、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但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变迁始终服务与广大人民,致力于推进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完善我国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整体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文对分配制度变迁中的居民生活水平变化进行研究。首先,全面查阅相关文献,阐述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有关理论,并对分配制度的作用机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再次,分时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配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过程;然后运用全国30个省份1978-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综合评估模型,合成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结合衡量分配制度的指标以及其他控制变量,建立静态面板模型和GMM模型,对分配制度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随着分配制度的完善在不断提高,且具有自我增强的动态效应,分配制度指标劳动报酬占比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税收占比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抑制作用;最后,文章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层面指出就全面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思路和对策。(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谭中和[2](2019)在《建国70年中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历程、经验与愿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资收入分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取得重大成就,既有弥足珍贵的经验,也经历过曲折和反复。本文以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改革创新、实施成效和经验,以及未来改革愿景为主线,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视角,阐述了70年来我国从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再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乃至现在的共建共享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工资改革不断适应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轨迹,展现了我党带领人民努力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9年02期)
郭晓鸣,王蔷[3](2019)在《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分配制度变迁及绩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的产权制度。其中的集体股权分配制度在不同的制度变迁动因下,具有不同的制度绩效。以广东省南海区为案例,分析股权分配制度产生及演变的深层逻辑。研究表明:股权分配制创立之初时的"确权到人"具有法律和实践依据,而后因利益激励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交易费用不断增长,诱发了集体股权分配形式向"固化到户"的制度完善,从而实现股权分配制度的新均衡;在制度均衡条件下,新型股权分配制度构建了集体产权明晰的正式约束,重构了农村保障资源配置和乡村治理秩序,同时实现了制度逻辑下的净收益最大化。然而,新均衡下的股权分配制度仍存在产权残缺问题,集体股权在市场机制的完整建构下,应当突破内部流动限制,以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的自由配置与完全流动。(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孙建光,韩桂兰[4](2016)在《塔里木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缺少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不仅制约了塔里木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与绿洲生态环境维持和恢复,也影响了绿洲经济转型和流域叁农问题的解决;为此,在塔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现状与变化分析和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存在问题与其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的诱导因素,确定和选择了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的方式,探讨了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的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重点探讨了塔河流域未来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这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的重要制度保障与未来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建设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6年12期)
尚晓晔[5](2015)在《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变迁及对城镇职工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梳理中国城镇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职工工资差距变动的现状,指出城镇职工收入分配差距起于制度安排、困于制度缺陷、乱于制度执行、失于制度监督,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理论与改革》期刊2015年06期)
甘润远[6](2015)在《社会分配关系变迁与分配制度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类本身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个人的充分发展,而所有忽视"分配"这一环节的经济学家们却恰在此时恰恰忘记了这点。就一个具体的社会群体来说,对劳动成果分配的结果是否合理与公平,直接会影响到社会群体中每个个体的生存质量和生活状态。在极端情况下往往就容易发生暴力革命,而社会秩序也常常会在革命冲击下崩溃瓦解。(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5年25期)
胡梅玲[7](2015)在《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迁与改革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以改革开放和2007年中央发布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为临界点,先后经历了叁大改革历程。从60多年的变迁中,可以看出国企分红改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时代发展下,重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框架也有其必要性。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阻力,如现行体制的障碍、利益集团的阻挠等。文章认为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阻力,有利于从根本上突破改革的困境,寻找改革的正确出路,实现全民分红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刘芳[8](2015)在《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差距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极具社会敏感性的问题,收入分配公平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当下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激发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导火索。众所周知,收入存在差距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合理范围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们更加辛勤劳动、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劳动者竞争力、激发社会活力的主要手段。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成员的消费心理和社会心态,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稳定运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根据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强省,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着提高,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越来越凸显,无论从城乡收入差异还是地区、行业的收入差异来看,江苏省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都具有典型代表性,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本文创新点在于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为切入点,落脚于在分配问题上为什么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分析收入分配制度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变化基本与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相吻合。通过分析江苏省的居民收入差距,发现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开始缓和,这与分配制度强调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出台的得力的改革措施是分不开的,也论证了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是:第一部分是基于建国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分析,结合基尼系数变化情况,论证分配制度的变更与收入差距变动的关系,并分析了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部分分别利用不同的统计模型从城乡、区域、行业叁个方面对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作详尽分析,发现近十年来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经历缓慢上升后温和下降趋势,这与分配制度改革是分不开的。第叁部分是对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做回归分析,并分析模型所代表的意义。第四部分是进一步提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规范路径,尽管通过分析发现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开始缓慢缩小,但是深化各方面的的配套改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25)
袁敏[9](2014)在《中国高校领导收入分配制度变迁路径演进与创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家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要逐步建立高校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高校领导薪酬管理办法,有利于激励高校领导全身心投入办学治校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对高校的考核和监管,是促进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改革举措。同时,高校领导薪酬管理在学校人事分配制度中具有标杆意义和示范作用,完善薪酬管理办法,对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等教育职员队伍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4年11期)
詹婧[10](2014)在《论美国媒体诽谤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传播对社会生活的介入程度不断加深,传播中的失实报道也对人们的合法权利造成侵害。诽谤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并进行公开传播、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媒体诽谤是指大众传媒在发布信息时造成个人名誉损害的行为。言论自由与名誉权都是法律赋予民众的基本权利,两者一直在博弈,有关媒体诽谤诉讼的案件不断增多。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媒体诽谤官司中,媒体败诉率高达69%,而美国只有8%。1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法律作为调整两项基本权利的硬约束,对权利义务的界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法律规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往往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目前学术界几乎没有对媒体诽谤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专门化、系统化研究,而细化到对美国媒体诽谤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研究更是寥寥,大多是作为诽谤罪研究或者案例研究的点缀之笔而存在。因此,笔者对美国媒体诽谤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变化做了详细的梳理,重点探讨了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变化的法律规范价值和历史原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从诽谤和举证责任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媒体诽谤的含义与特点,延伸介绍了举证责任分配原理及其对诽谤法律规制的意义。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详细论述了美国媒体诽谤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通过个案解析与法理分析的形式,辅之以图表,使纷繁复杂的法律问题逻辑清晰的展现出来,一目了然。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对美国媒体诽谤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变迁的法律规范价值和社会历史原因进行探究,使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把握更加深刻。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概念分析、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篇涉及到很多理论观点,运用了多名学者的理论做支撑,案例分析作为各分论点的论据,穿插在整篇文章的写作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4-03-01)
分配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资收入分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取得重大成就,既有弥足珍贵的经验,也经历过曲折和反复。本文以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改革创新、实施成效和经验,以及未来改革愿景为主线,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视角,阐述了70年来我国从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再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乃至现在的共建共享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工资改革不断适应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轨迹,展现了我党带领人民努力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配制度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田聪.新时期分配制度变迁中的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谭中和.建国70年中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历程、经验与愿景[J].中国劳动.2019
[3].郭晓鸣,王蔷.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分配制度变迁及绩效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孙建光,韩桂兰.塔里木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
[5].尚晓晔.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变迁及对城镇职工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J].理论与改革.2015
[6].甘润远.社会分配关系变迁与分配制度变革[J].新经济.2015
[7].胡梅玲.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迁与改革出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刘芳.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5
[9].袁敏.中国高校领导收入分配制度变迁路径演进与创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学园.2014
[10].詹婧.论美国媒体诽谤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14